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退避三舍

時間:2023-04-29 12:34:56 全科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目錄 成語資料 成語出處 成語示例 成語典故 收縮展開 成語資料

【漢語文字】退避三舍 【漢語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字詞解釋】避:回避難所;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 【詞語解釋】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 【成語性質】褒義詞 【成語用法】補充式;作謂語、定語。 【近義詞】委曲求全 【反義詞】針鋒相對、鋒芒畢露

成語出處

重耳逃亡在楚 春秋時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晉文公)逃亡在楚國時,楚王收納了他,楚王問他將來怎樣報答自己。重耳說,如果將來晉楚交兵,“退避三舍”。后來晉楚在城濮交戰,晉文公遵守諾言,把軍隊撤九十里。

成語示例

面對他們的無理取鬧,我只能退避三舍。 明朝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五回:“按行軍三十里一停,謂之一舍,三舍九十里。言異日晉楚交兵,當退避三舍,不敢即戰,以報楚相待之恩。”

成語典故

主人公是晉文公(重耳),楚王

原文

重耳及楚,楚子①饗之,曰:“公子若返晉國,則何以報不谷?”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余也。其何以報君?”曰:“雖然,何以報我?”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櫜鞬,以與君周旋。”子玉請殺之。楚子曰:“晉公子廣而儉,文而有禮。其從者肅而寬,忠而能力。晉侯無親,外內惡之。吾聞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將由晉公子乎。天將興之,誰能廢之。違天必有大咎。”乃送諸秦。

譯文

(當時背景: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 到了楚國,楚成王設宴招待重耳,并問道:“如果公子返回晉國,拿什么來報答我呢?”重耳回答說:“男女仆人、寶玉絲綢,您都有了;鳥羽、獸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貴國的特產。那些遍及到晉國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來報答您呢?”楚王說:“即使這樣,總得拿什么來報答我吧?”重耳回答說:“如果托您的福, 我能返回晉國,一旦晉國和楚國交戰,雙方軍隊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讓晉軍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認可,我就只好左手拿著馬鞭和弓梢,右邊掛著箭袋和弓套奉陪您交戰。”楚國大夫子玉請求成王殺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說:“晉公子志向遠大而生活儉樸,言辭文雅而合乎禮儀。他的隨從態度恭敬而待人寬厚,忠誠而盡力。現在晉惠公沒有親近的人,國內外的人都憎恨他。我聽說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遲的,恐怕要靠晉公子來振興吧?上天要讓他興盛,誰又能廢除他呢?違背天意,必定會遭大禍。”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國。 注釋 1、楚子︰楚王。因楚國國王受封子爵,故稱楚子。 2 、及楚:指重耳投奔楚國。 3 、饗:通“享”,招待。 4、若:如果。 5、何以報:用什么來報答。 6、不谷:國君自稱。 7、子女:男女仆人。 8、羽毛:鳥獸的毛。 9、齒:象牙。 10、革:獸皮。 11、波及:遍及。 12、雖:即使。 13、然:這樣。 14、以君之靈:即托您的福。 15、治兵:交戰。 16、余:剩余。 17、舍:一舍是三十里。 18、獲命:得到認可。 19、鞭弭:鞭子和弓。 20、屬:帶著。 21、櫜鞬:盛弓箭的袋子。 22、周旋:應付。此指交戰。

出處

《退避三舍》選自《春秋左傳·晉公子重耳之亡》 《左傳》是儒家經典之一,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公羊傳》、《谷梁傳》是從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釋《春秋》,而《左傳》則從豐富的歷史材料去詮釋《春秋》。唐劉知幾《史通》評論《左傳》時說:“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博。”對研究春秋史和遠古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左傳》敘事敢于直書不諱,揭示事情的真實面貌,全書有關戰爭的文字較多,這些文字翔實生動,如晉楚城濮之戰、秦晉郩之戰、齊晉鞌之戰、晉楚鄢陵之戰,都有出色的'敘述。善于敘事,講究謀篇布局,章法嚴謹,都是《左傳》的獨到之處。正因為如此,它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歷代注釋《左傳》的著作頗多,西晉大學者杜預撰《春秋經傳集解》,把《春秋》與《左傳》合為一編。唐孔穎達遵循杜預注而為疏,成為歷史上最有影響的注釋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傳詁》、劉文淇撰《春秋左傳舊注疏證》、今人楊伯峻撰《春秋左傳注》,都是比較重要的注本。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馬遷首先認為《左傳》是左丘明所寫,自劉向、裴骃、劉歆、桓譚、班固皆以《左傳》出于左丘明。唐朝的劉知幾《史通·六家》亦稱:“左傳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人物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說姓丘,名明,左乃尊稱),春秋末期魯國人。 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言與其同恥。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太史司馬遷稱其為“魯之君子 ”。左丘明世代為史官,并與孔子一起“乘如周,觀書于周史”,據有魯國以及其他封侯各國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國古代第一部記事詳細、議論精辟的編年史《左傳》,和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別史《國語》,成為史家的開山鼻祖。《左傳》重記事,《國語》重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