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紫陽樓的介紹
提起福建省武夷山,我想很多朋友一定都是不會陌生的,即使你沒有來過,想必也一定聽說過這里,但如果提起武夷山五夫古鎮,也許很多朋友就會覺得非常陌生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紫陽樓的介紹,歡迎閱讀與收藏。
紫陽樓
紫陽樓:紫陽樓又名紫陽書堂、紫陽書室,建于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朱熹從15歲起在此定居,一直到晚年遷居建陽為止,住了近50年。歷代屢經修建。后毀于民國,現尚存遺址。
目錄簡介歷史名人建筑結構歷史滄桑收縮展開簡介
紫陽樓位于屏山腳下,潭溪之畔,周圍古樹參天,修竹成林,屋前是半畝方塘 ,屋后是青翠竹林。傳說,朱熹的那首《觀書有感》就是因朱熹在塘邊苦讀時,觸動靈感,信手寫就的:“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紫陽樓構筑風格莊重典雅,一楹兩進,前進為朱熹書齋及寢室,朱熹為不忘父老,以父號取名,將寢室命名“韋齋”,將書房命名為“晦堂”。中堂懸匾曰:紫陽書堂。表示不忘其祖籍徽洲婺源(今屬江西)的紫陽之意。
歷史名人
紹興十三年(1143年),朱熹父親朱松臨終前,曾遺書武夷山籍的生前好友劉子羽把撫養朱熹長大成人的重任托付給他,同時并親囑朱熹母子前往依附劉子羽。朱熹遵亡父之命,奉母遷居,前來武夷山麓的五夫里定居。劉子羽為不負好友的重托,遂于紹興十四年(1144年)在自己宅旁造了一所宅居。“朱子故宅在內五夫里潭溪之上,屏山之對”[明戴銑《朱子實記》卷七]。安置妥善之后,劉子羽曾致書友人,敘述為朱熹母子構筑宅居的經過。“少傅手書與白水劉致中云:‘于緋溪(即潭溪)得屋五間,器用完備;又于七倉前得地,可以樹,有圃可蔬,有池可魚,朱家人口不多,可以居’”[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妥善地安置了朱熹母子的生活起居。 這居室地處群峰疊翠的屏山腳下,碧水潺流的潭溪之濱。屋前一片青翠扶疏的毛竹,間雜著數株高大挺撥的松桂;屋后幾畦青圃鑲嵌著半畝方塘,傳說朱熹幼年在此若讀時無意之間瞥見方塘中的云彩映襯著消瘦的人影,不禁有感于衷,遂作《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宅居周圍古樹參天,山明水秀,荷塘蓮花,映日盛放,印證著理學先輩周敦頤所贊譽的理學家的崇高人品。這里實在是一處潛心攻書的勝地。朱熹40年后遷離五夫里,還戀戀不忘這處舊居,他在《懷潭溪舊居》詩里寫道:“憶往潭溪四十年,好峰無數列窗前。雖非水抱山環地,卻是冬溫夏冷天。繞舍扶疏千個竹,傍崖寒冽一泓泉。誰教失計東遷謬,憊臥西窗日滿川。”(《朱文公文集》卷九),懷念舊居的思緒躍然紙上。
建筑結構
紫陽樓的構筑格式莊重典雅,青磚素瓦,一楹兩進。前進為朱熹書齋及寢室,朱熹為不忘父志,將寢室命名“韋齋”,是以父號取名,將書房命名“晦堂”。中堂懸匾曰“紫陽書室”,亦是表示不忘故土,將其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的紫陽山為居室之稱。這匾還是朱熹老師劉子翚的親筆所書。朱熹親自撰寫了《名堂室記》,以示“不敢忘先君之志”。
歷史滄桑
朱熹逝世之后,其名遠播,故宅遂成為文化遺跡。紫陽樓歷經數代,都得到修葺整建,但于民國初年毀于兵燹。民國十七年(1928年)崇安人詹繼良等根據清光緒《劉氏宗譜》卷一《紗帽山(即屏山)下府前祖基形圖》里“紫陽樓,朱文公讀書體注之所”的方位,重新修建紫陽樓。可惜后又被毀。現在僅見斷垣殘壁,遺址仍可尋見。其近旁尚有朱熹當年汲水之井,名為“靈泉”,這從朱熹《懷潭溪舊居》中的詩句“傍崖寒冽一泓泉”可資佐證。靈泉井又稱飛龍井。水清如鏡,甘冽冠全五夫之井水,村人飲用至今,雖大旱之時,猶涌泉不涸。 紫陽樓遺址于1992年12月22日經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批準,列為第四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平五夫古鎮紫陽樓,劉子羽為朱熹母子而建,傳承了千年理學精神
當我今天仔細翻看這座古鎮歷史的時候,我才猛然發現它也是歷史感滿滿的存在了千年。
五夫古鎮地處武夷山市東南部,原名五夫里,始于晉代中期,距今已有了1700多年的歷史。
這里不僅是“白蓮之鄉”,還被譽為“鄒魯淵源”,它也是朱子理學發源地,理學宗師朱熹曾在此求學、著述、辦學、授徒、生活近50年,可以說這里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朱子理學搖籃。
紹興十三年(公元1143年),朱熹父親朱松臨終前,曾遺書武夷山籍的生前好友劉子羽,把撫養朱熹長大成人的重任托付給了他,同時并親囑朱熹母子前往依附劉子羽。朱熹遵亡父之命,奉母遷居,前來武夷山麓的五夫里定居。劉子羽為不負好友的重托,遂于紹興十四年(公元1144年)在自己宅旁造了一所宅居,這座宅子就是紫陽樓的前身了。
歷史上的紫陽樓位于屏山腳下,潭溪之畔,周圍古樹參天,修竹成林,屋前是半畝方塘,屋后是青翠竹林。傳說,朱熹的那首《觀書有感》就是因朱熹在塘邊苦讀時,觸動靈感,信手寫就的:“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但非常可惜的是,后來這座宅子毀于民國。
順著景區標識往前走,我們首先來到了當年朱熹手植古樟的地方。公元1145年,當時正值朱子16歲生日,義父劉子羽為少年朱子舉行了一場正式的成人禮儀式。朱子親自種下了眼前這棵古樟樹以示紀念,寓意能如此樹,扎牢根基,汲取養分,茁壯成長,成就大業。
后來在民國時期,五夫人詹繼良(時任崇安縣代縣長)因仰慕朱子才學,惜古樓荒廢,將紫陽樓遷址至潭溪南端屏山腳下,也就是朱子手植樟樹的地方,并在原址上立“有宋朱子紫陽樓”紀念碑。后來在歷史變遷中,這座縣長建的紫陽樓也再度荒廢,如今僅存樓基。
一開始我以為這里就是紫陽樓舊址,但后來仔細查看地圖,方知它的原址其實是在500米外。沿著小路繼續前行,眼前這座復建的仿古建筑,據說就是在紫陽樓真正的遺址上重建的。朱熹曾在此成長、成才、成婚,并著述講學,可以說紫陽樓不僅是近半個世紀的朱子生活印記,而且更是飲譽世界的朱子理學搖籃。
雖說這座紫陽樓是在2020年重建的,滿打滿算到今天也不過才三年左右的光景,但在它背后卻藏著厚重的理學精神,影響并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這座紫陽樓其實并不算特別大,半個小時的時間就足夠轉一圈了。在這處景點里面展示了朱熹的一生,我想對于喜歡南宋程朱理學的朋友而言,這里倒是挺值得看看的。如果對程朱理學不感興趣,僅僅是參觀一下,那么在這里看看朱家的家風,我想也不失為一次很好的精神之旅吧。
千百年來,很多的名人大家都公認,朱熹理學繼往開來,實現了儒學的復興。歷史學家錢穆也曾這樣評價朱熹:在中國歷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孔子集前古學術思想之大成,開創儒學,成為中國文化傳統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學興起,乃儒學之重光。自有朱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學,乃重獲生機,發揮新精神,直迄于今。
一直以來,我始終覺得旅行的意義其實并不在于欣賞多么壯美的山川河流,也不在于拍出多么賞心悅目的網紅照片,而在于通過旅行,洗滌自己的心靈,在古人的精神世界里尋找到遺失的本真,讓自己的心真正地靜下來,真正地遠離塵世喧囂,我想這才是旅行的意義所在。
紫陽樓介紹:
紫陽樓,又名紫陽書堂、紫陽書院,是南宋理學家朱熹居住達四十余年的舊居。紹興十三年(1143年),十三歲的朱熹,攜母自建安南溪轉舍來五夫依附父親生前好友劉子羽,于紹興十四年為朱熹母子構筑樓宅于潭溪之畔、屏山之麓。因朱氏祖籍徽州婺源有紫陽山,朱熹為表示不忘先祖,故將新宅取名為紫陽樓。民國初年毀于兵燹,僅存遺址,1998年底在原址按原樣重建。
景區簡介:
五夫鎮自古有“鄒魯淵源”之美稱,歷代名人輩出。相傳因早在晉代即有一蔣姓官五大夫而得名。古鎮地處武夷山市東南部,原名五夫里,始于晉代中期,迄今已有1700余年。它地處崇山峻嶺之中,蓮池十里,又稱“蓮花之鄉”。五夫鎮是著名詞人柳永、劉氏三位才子、胡氏五賢和朱熹的故鄉。
景點分布:
五夫古鎮有兩大主要景觀,一是朱子故居紫陽樓,二是興賢古街。主要看點有興賢書院、朱子巷、連氏節孝坊、劉氏家祠、朱子社倉、紫陽樓遺址、朱熹手植樹、朱熹塑像等。
景區特色:
攝影、建筑、古跡、牌坊、書院、古鎮、名人故居
【紫陽樓的介紹】相關文章:
紫陽街作文10-04
介紹湖北黃鶴樓的導游詞范文10-17
老樓的作文07-13
玉米樓作文11-13
定局樓作文05-04
關于樓的作文12-11
游黃鶴樓12-01
岳陽樓的作文10-10
樓間流年作文08-07
福建土樓作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