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赤壁古戰場
赤壁古戰場
赤壁古戰場(赤壁古戰場)
赤壁古戰場位于長江中游南岸赤壁市境內,沿江而上,通巴蜀洞庭,經武漢東下可達吳越蘇杭,北望漢沔千里沃土,隔江就是洪湖烏林。位于長江邊的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是中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遺址,隨著《赤壁》電影熱播而蜚聲中外。
目錄 歷史簡介 地理位置 歷史事件 旅游特色 收縮展開 歷史簡介東漢建安十三年(元二○八年),曹操率二十幾萬大軍南下,連克新野、襄陽數城,從江陵順江東下,與逆江西上的孫權、劉備五萬聯軍初戰于赤璧,曹軍失利,退回江北,屯兵烏林(今洪湖縣烏林公社),與孫、劉隔江相峙。后孫劉聯軍巧用火攻,乘東南風大起,向曹營舉火,火船借助風勢,直沖曹軍水寨。曹軍船只一時盡燃,岸上營落,火逐風飛,烈焰沖天,一片火海,把南岸崖壁照得一派通紅,赤壁也因此得名。孫劉聯軍乘勢進攻,曹操領余部經華容道(今鑒別縣西北)向江陵敗走,從而奠定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戰。
地理位置三國赤壁位于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縣)。乘船順長江而下,闖三峽,過宜昌,至千里江陵,便見南岸一山飛峙江心,宛如一把出鞘的利劍直指江北烏林。將近山崖,褐色的石劈上,一米見方的大字“赤壁”赫然入目。這里就是三國時期有名的赤壁之戰廝殺的疆場。 赤壁是三國古戰場遺址。位于長江中游南岸赤壁市境內,沿江而上,通洞庭巴蜀,經武漢東下可達吳越蘇杭,北望漢沔千里沃土,隔江就是洪湖烏林。
歷史事件赤壁之戰
過程
戰前謀略: 曹軍由江陵東進,長途跋涉,將士已有疾疫。與江東兵初戰,發生挫折,曹公把全軍移于江北,便于進退。與江東兵隔江相持于烏林、赤壁之間。江東兵統帥周瑜等在江南,部將黃蓋提出“火攻”作戰計劃。瑜等為達到“火攻”敵方船艦的目的,由黃蓋出面,向曹公致書云欲詐降。書內大意“以江東六郡山越之人,以當中原百 萬之眾,眾寡不敵,海內所共見也。東方將吏,無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次述惟有“周瑜、魯肅偏懷淺贛,意未解耳。”最后又述:“瑜所督領,自易摧破。交鋒 之日,蓋為前部,當因事變化,效命在即。”曹公因一系列性勝利,把周瑜、黃蓋密謀,看成劉琮、蒯越舉荊州歸降,等量齊觀,影響到謀士、軍師荀攸等看不出底 細和密謀,一般將領更不至疑問。都樂于看到黃蓋從水上來降場面。 斗艦沖擊:建安十三年(208)十一月十三日,黃蓋指揮的十艘蒙沖斗艦滿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預備走舸系于其尾。黃蓋在艦上乘著東南風急,于 江上舉帆,各艦只順序加快速度,向北岸急駛。曹公與吏士,皆出營立觀黃蓋的來降,只有謀士程昱于東風緊急中發現來艦輕而浮,判定不是運糧船只,擔心會發生 意外,即向曹公提出注意敵人有詐謀問題。來船距北岸將近二里時,黃蓋指揮的十艦,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駛如箭,沖擊曹軍水寨。水寨火起,船被鐵鏈鎖著,無法拆開。火隨風舞,岸上營寨也都起火,烈焰沖天,曹軍陷于一片火海。南岸孫軍則搖旗吶喊,擂鼓助威。 烏林戰斗:江北岸曹軍水寨、岸上遭到風火船艦突然襲擊,引起一陣混亂。南岸孫軍也增派部隊渡江,參加戰斗,以圖擴大戰果。雙方在火焰紛紛中,相互戰斗。曹將張遼指揮 所部精兵,擊退黃蓋的猛攻。徐晃也能亂中鎮定,整軍應戰。在這曹孫二軍戰斗緊張劇烈間,劉備的豫州軍及猛將張飛、趙云各率所部分向烏林兩側與背后猛烈攻擊,劉備也親冒矢石指揮戰斗。曹公以腹背受敵損失慘重,乘孫劉兩軍尚未合之際,遺棄大量人馬物質和死傷將士,撤出烏林,向華容道方向轉進。 華容伏兵:劉備乘烏林江面戰起,指揮部屬向烏林側背曹軍進攻,同時顧及孫劉兩軍鉗攻。曹軍失敗,又可能向江陵方向轉進,對通往江陵的華容道,選派精兵,巧施埋伏。并于危險路口兩側,堆集薪柴,預備火攻。曹公引兵進華容道,遇著猛雨、大風,遇到泥濘、堵塞,道不通行。派遣羸兵負草填鋪,騎才得通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 死者滿地遍野。劉軍伏兵以氣候關系,發火稍晚。曹公一行已出險區。及到江陵,對華容道劉軍伏兵猶心有余悸的說:“劉備,吾儔也,但得計(準備和動手)稍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全被消滅)矣。”雖未被全部殲滅,但南進大軍損耗大半,屬嚴重的慘敗,從而結束了曹孫劉三方的赤壁之戰。 后話: 赤壁戰后,出現曹、劉、孫,即魏、蜀、吳鼎峙局面,即歷史上的三國。這個關鍵性戰役,曹公以絕對優勢兵力(20萬左右)對孫劉聯合絕對劣勢兵力 (4---5萬)。戰爭過程,出現政治、軍事、外交等各中形式的斗爭。戰爭結局,失敗的為兵力優勢的曹軍,勝利的則為劉孫兵力劣勢的聯合部隊。因赤壁之 戰,就成為中外人士所矚目和關心樂道的著名戰役。 兵家言: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必數赤壁之戰。中國人認為:到赤壁才知 “道、天、地、將、法”的高妙。外國人認為:到赤壁才能體味東方文化之神秘。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遺址。 三國赤壁古戰場風景區是一家已通過國家旅游局驗收的4A級景區,主要景觀有:赤壁摩崖石刻、周瑜塑像、拜風臺、鳳雛庵、翼江亭、望江亭、赤壁大戰陳列館、赤壁碑廊、千年銀杏、三國雕塑園等數十處。歷史連綿不斷,山水歷經滄桑;遺臺故壘、掩翳榛莽;陵臺迭變,風煙猶存。
參戰人員
參戰部隊及人員 曹軍 總指揮——曹操(丞相兼冀州牧);參謀長——荀攸(中軍師);謀士——賈詡(太中大夫),程昱(奮武將軍);將領——曹仁(行征南將軍),曹洪 (歷鋒將軍),張遼(蕩寇將軍),張頜(平狄將軍),夏侯惇(伏波將軍),李典(捕虜將軍),于禁(虎威將軍),樂進(拆沖將軍),徐晃(橫野將軍),許 褚(校尉)。 孫軍 總指揮——周瑜(左都督);副指揮——程普(右都督),魯肅(贊軍校尉);將領——黃蓋(武鋒中郞將),韓當(中郞將),周泰(別部司馬),凌統(別部司馬),董系(偏將軍),呂蒙(平北都尉),徐盛(別部司馬),甘寧(都尉)。 劉軍 總指揮——劉備(領豫州牧、左將軍);參謀長——諸葛亮(軍師、中朗將);謀士——孫乾(從事中郞);將領——關羽(偏將軍),張飛(中郞將),趙云(樂門將軍)。
旅游特色景區分布
赤壁旅游區由赤壁山、南屏山、金鸞山三山組成。其主要景觀有: 在赤壁礬頭的臨江懸崖石壁上。有相傳系周瑜親筆所題“赤壁”二字。但據字體考證,當是唐人所書。赤壁”二字各長150厘米、寬104厘米。氣勢雄健,遒勁蒼古。北宋文人謝迭山曾路過此地,在他的“赤壁詩”序中說:“予從江夏溯洞庭,舟過蒲圻,見石上有‘赤壁’二字,其北岸曰烏林,至今土人耕地,得箭簇長余尺,或得斷槍折戟,其為周瑜破曹操兵處無疑。 “赤壁”二字之上下方均有刻字,其上方刻高達120厘米的“鸞”字一個。“鸞”字為道教符號,據明方汝浩著《東游記》載,凡得道之人均乘青鸞游于四海。書“鸞”字于此,為鎮妖之用。赤壁之戰,曹操十幾萬人馬葬入江中,陰魂不散,夜晚在江中苦泣,此符號一刻,可驅散其陰魂。《紅樓夢》51回中,薛小妹有赤壁懷古詩云:“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喧闐一時悲風冷,無限英雄在內游。”可旁證此意。 翼江亭位于赤壁山臨江磯頭 。六柱六角,上蓋琉璃瓦,塔狀尖頂,系麻石明清風格建筑。翼江亭是赤壁之戰時東吳大都督周瑜破曹軍時的指揮哨所,亭柱有民國蔡漢卿手書前人的楹聯一副:上聯是:江水無情紅,憑吊當年,誰別識子布厄言,興霸良策。下聯是:湖山一望碧,遺留勝跡。猶懷想周郎聲價,陸弟風徽。這副對聯將寫景、抒情、詠史融為一體,饒有興味。上聯中的子布指張昭,為東吳長史;興霸指甘寧,為東吳大將;厄言指酒席上的.話。甘寧曾向孫權獻策先取江夏進而奪取荊州,遭張昭強烈反對,孫權舉起酒杯贊同甘寧的主張。下聯中的周郎指周瑜,陸弟指陸遜。古時年輕男性可稱“郎”或“弟”。陸遜字伯言,吳郡人,出身士族善謀略。周瑜火燒赤壁,大敗曹操,為孫氏政權奠立了牢固基礎,陸遜幫助呂蒙奪回荊州,又火燒連營,敗劉備于彝陵,為鞏固東吳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全聯旨在贊孫權遠見卓識獨具慧眼,敢于大膽重用年輕將領,具有明君之氣宇。 在此可一覽大江風光。前人到此曾留下“江上戰余陵是谷,渡頭春在草連云”、“長江天塹系安危,江上帆檣曳夕輝”等詩句。 今已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翼江亭位于赤壁山臨江磯頭,重建于一九三六年,系麻石構建,上蓋綠色琉璃瓦,六柱六角,塔狀尖頂,以赤壁山、鐵山似金鸞兩翼而得名,亭柱上有對聯一幅曰:江水無情紅,憑吊當年,誰別識子布卮言、興霸良策;湖山一望碧,遺留勝跡,猶懷想周郎聲價、陸弟風徽。傳此地為周瑜、諸葛亮觀戰之哨所,今已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赤壁南屏山的綠樹掩映之中有一二進殿式的建筑物—拜風臺,又名武侯宮。武侯是指因諸葛亮生前功勞大,死后被劉禪封為忠武侯.拜風臺就是當年諸葛亮祭借東風的古遺址,當時的祭風臺是臨時搭建的一個土臺子,分上中下三層,可容納士兵120名,經過1700多年風雨洗禮,過去的土臺子已不復存在。如今看到的拜風臺系1936年赤壁道人重建,重建時還掘起“祭風臺”三個大字的殘碑,這樣也就更加確認當年諸葛亮就是在這個地方祭借東風的。借東風使諸葛亮更具神奇的色彩,在人們的心目中也已形成幸運的象征,每逢農歷正月初九,當地的居民都會到此祭拜,祈求幸運和幸福。 拜風臺建筑面積有310平 方米,分前后兩殿廟堂,內殿供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的全身塑像,袍帶飄逸,栩栩如生。左側有文物陳列館,建于1979年,館內陳列赤壁出土文物 1000余件,有刀、槍、劍、戟、鏃、戈、帶鉤及東吳銅幣(“大錢當千”、“大泉五百”、“大泉當百”),并有東漢銅鏡和“剪輪五銖”錢及大量 東漢、三國時的陶器等。右側于1975年建有“東風閣”,供游人歇憩。據清同治《嘉魚縣志》、《蒲圻縣志》載,拜風臺始建于明洪武十 五年(1382年),由嘉魚知縣劉秉政主修,稱關主廟。 赤壁磯頭,一處開闊平地上,矗立著三國東吳都督周瑜的石雕像,這座塑像是1991年元月豎立起來的,其身高6.5米,連基座高9.2米,由26塊花崗巖巨石組雕而成,是湖北省最大的人物石雕像,充分展現了周郎當年雄姿颯爽、血氣方剛的英雄形象。周瑜雕像造型揉合了漢畫像石刻、北魏石刻和現代建筑藝術的雙重優點,寫實結合寫意,既考慮歷史環境,又為旅游服務,而且偏重后者。周瑜的戰袍設計就體現了這種特點,從正面看,東風吹來,戰袍飄向西北與孔明設壇祭風的東南風向相吻合;反面看,象一面石壁,和“赤壁”意合。底座設計別具匠心。那刀劈斧刻的紋絡象征拍岸的驚濤,三個層次比喻“卷起千堆雪”,從蘇軾的詞中取意,同時也隱喻了三國鼎立。雕像底座寬高各2米,長3米,人像高6.85米,由26塊花崗石雕砌而成。全高8.58米的石像,有5個成年人加起來那么高。 鳳雛庵建于1846年,原為九重大殿,今僅存一間,面積300平方米,正殿供奉鳳雛先生全身塑像,神龕兩側有對聯一副:“造物忌多才,龍鳳豈容歸一室;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許三分。”對造物主的忌才表示怨憤,對龐統早逝深表惋惜。 鳳雛庵位于南屏山東南的金鸞山上。后人為紀念龐統而建。走近金鸞山,山門橫額上“赤壁古風”幾個大字赫然醒目。原建筑簡陋,后世屢次擴建,但又迭遭兵焚。現存殿室數間,系清道光二十六年重建,建國后曾維修,青磚灰瓦,甚為古樸。主室有龐統塑像,撩眉卷須,莊嚴剛毅;配室一置圖書,一作客房,異常明潔。庵之周圍,山徑崎嶇,苔痕布秀;尤其古樹參差,常聚異鳥飛鳴,蒼干虬枝,間有枯藤纏繞,其中一棵千年以上的銀杏,綠葉森森,參天覆地,益顯幽深雅麗,別具景趣。 一民間傳說,龐統去世后,靈魂化成了一只金光閃閃的鳳凰,又回到了當年避難讀書的地方,棲居在他親自栽種的銀杏樹旁。千百年過去了,鳳維變金鸞的傳說久傳不衰,那棵巨大的銀杏樹枝繁葉茂,成為當年歷史的見證者。 赤壁碑廊位于拜風臺右側,東風閣后。1985年動工籌建,碑廊有建筑面積277平方米,1986年5月竣工開放,為四合回廊式、鋼筋混凝土及木石結構。門楣有李爾重題“赤壁碑廊”四字,廊內鑲嵌有25塊石碑,石碑與墻面聯為一體。碑上有歷代詩人關于赤壁之戰的詩、詞,由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武漢、揚州等地的王遐舉、沈鵬、任政、關山月、徐久達、吳丈蜀等全國著名書法家所書,赤壁碑廊后墻的正中還有一塊長4.7米,高1.5米的黑色大理石碑,碑文乃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手跡,內容為諸葛亮的前后《出師表》。這些碑刻,行、草、篆、隸,各具千秋,精雕細鏤,堪稱不朽之佳作。 在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內的鳳雛庵前,有這么一顆千年古樹,此樹高數十米,主桿挺拔,枝繁葉茂,甚是壯觀,為周圍景區增色不少。據說這顆銀杏樹距今已有1800多年了,是龐統當年自己親手栽種的。這顆古樹估計是當年親眼目睹赤壁之戰的唯一有生命的幸存者。龐統死后有說變鳳凰,有說變金鸞后棲息于這顆銀杏樹上。 望江亭位于構成古戰場景區三山(赤壁山、南屏山、金鸞山)中的赤壁山的山頂。于亭內,放眼向長江對岸望去,那就是當年曹操八十萬部隊屯兵的地方——烏林寨。赤壁山像一把利劍直插江心,是觀望曹營最好的位置。此次退可守,進可攻,可算的上孫劉聯軍占的了地利這一絕對優勢。 望江亭據說是黃蓋當年觀望曹營的地方,赤壁之戰前,他發現曹軍戰艦首尾相連,穏如平地。黃蓋暗自竊喜,覺得此乃天賜良機,于是向周瑜獻計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曹軍船艦,首 尾相接,可繞而走也。”之后又建議周瑜用火攻,詐降策,苦肉計。周瑜也覺得此計甚妙。周瑜當時苦惱于沒有恰當的人選能擔當此重任。派年輕些的將領,不放心,此計不成將直接影響整個戰局。黃蓋為東吳三朝元老,是最好人選。可又不好直說,黃蓋是東吳的三朝元老,早年就跟著孫堅一起打天下,為孫氏基業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東吳人人都敬重他。于是周瑜約黃蓋一起下棋,周瑜每走一個棋子,就被黃蓋吃掉一個,黃蓋甚是吃驚,周瑜假裝無奈說到:我無將可用矣。黃蓋立刻明白了大都督的意思。慷慨地說:“我受東吳三世厚恩,都督用得上我的地方, 粉身碎骨,死而無撼。”赤壁之戰,黃蓋果然不負眾望,一把火燒的曹軍不見天日,曹操倉皇而逃。為孫劉聯軍最終的勝利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之后孫權論功行賞,將黃蓋練兵的太平湖賜給了黃蓋,并改名叫“黃蓋湖”一直沿用至今。 赤壁大戰陳列館是以古戰史為主題的專題陳列館,面積2069平方米。1990年動工興建,1994年建成。館內設有序廳、戰況模型室、蠟像故事室、文史資料室。館內的展品真實地再現了東漢末年的人文歷史和當時三國赤壁鏖兵的壯觀場面。 序廳:廳壁上繪有三幅大型地圖:《東漢末年赤壁大戰形勢圖》、《軍閥割據示意圖》、《農民起義地名分布圖》,廳內陳列著官渡之戰時曹操的謀士劉曄發明的大型拋石車,孔明戰車、古馬車、劉備娶親轎及三國將士穿戴的鎧甲、頭盔、兵器等。 文史資料室:陳列著三國都城復原模型、壁畫、帝王世系表。王侯封建表及參戰將領人物掛圖,復制的漢代文物及圖片等。復制文物主要有:東吳上大將軍、呂侯都尉陳文和的復原墓葬及弩機,赤壁山出土的1000多件刀、槍、劍等兵器及大量三國東吳銅幣和銅鏡等國家珍貴文物。 三國人物故事蠟像室:舌戰群儒、苦肉計、連環計、蔣干盜書、草船借箭、二喬繡屏、孔明祭風七組蠟像講述了三國赤壁之戰時七個膾炙人口的故事。 三國雕塑園選用的都是能夠體現三國文化的人物故事及文物模型,這些造型各異的雕塑小品,精致地擷取歷史鏡頭,風趣幽默地再現《三國演義》中所表現人文主義的美麗浪花,或令人捧腹,或令人啞然失笑,或讓人浮想聯翩,發思古之幽情;原始、樸拙、和諧、自然的雕塑模型立于茂林修竹間、石桌、石凳旁……內涵豐富,格調高雅,造型流暢,制作精細,美化空間,升華環境。 內有桃園結義、小喬初嫁、煮酒論英雄、吳王臺、長坂橋等三國故事實景雕塑。 赤壁磯頭位于赤壁古戰場景區內的三座山(赤壁山、南屏山、金 鸞山)中的赤壁山上。赤壁山上還建有當作為年周瑜指揮所的翼江亭。站在山頂,環顧四周,你會發現赤壁山就像一把利劍直插長江。站在赤壁磯頭...
景區項目
游覽中國古代著名戰役中惟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 觀賞赤壁摩崖石刻 國內獨一無二的大型圣火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