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引導學生去探究
《歷史與社會》是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出現的一門嶄新課程,新的課程,新的內容,新的要求,對承擔這門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來說,是一次新的挑戰。特別是人教社根據新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在每個單元中都安排了一課綜合探究活動,這是本套教材的一個最大的亮點。綜合探究課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具體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如何上好綜合探究課,是我們教師值得認真研究的問題。下面本人以我區一名骨干教師所上的《綜合探究一從地圖上獲取信息》為例,截取其中的幾個片段,談談教師應該怎樣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
一、課堂導入應把握好探究的邏輯起點
片段一:課堂導入
一上課老師先出示了《中國政區圖》,并提問: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有關地圖的知識,你們先觀察這張地圖,告訴老師從圖中你們知道了些什么?
(學生思考)
生1:從圖中我知道了中國有哪些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并且也可以了解到它們的位置。
生2:從圖中我還知道了我國的大致位置和輪廓特點。
生3:從圖中我還知道了中國有哪些鄰國,瀕臨哪些海洋。
師:很好,可見從地圖上可以獲得許多的信息,今天我們就來上《綜合探究一:從地圖上獲取信息》,我們先要了解如何選擇合適的地圖(板書:選擇合適的地圖)。
教師從一個極具開放性的問題出發,引發學生思考,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又自然導入新課,不失為本節課設計中的精妙之筆。但同時我在想:這是一節探究課,那么,探究首先要明確探究什么?從哪里開始探究?很明顯,本節課要探究的是二個問題,即如何選擇和怎樣使用地圖。而探究的邏輯起點應該是“地圖是多種多樣的”,因為只有學生明確地圖是多種多樣的,才會遇到怎樣在多種多樣的地圖中選擇合適地圖和如何使用好這些地圖的問題。所以我覺得課堂導入方式還可以這樣設計:先在媒體上出示一些地圖,如世界地區圖、中國政區圖、浙江地圖,學校平面圖等,讓學生明白不同地圖按照表示的范圍來看是多種多樣的;然后再出示中國地形圖、中國交通圖、中國氣候分布圖等說明不同地圖按表示的內容也是多種多樣的,最后歸納出地圖的多樣性特點。也可以先讓學生自己來說說看到過那些不同種的地圖,在學生充分回答的基礎上,同樣可以得出這一特點來,然后問學生:地圖有種類繁多,而且不同的`地圖承載了不同的信息,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選擇合適的地圖呢?從而自然導入新課。
二、探究內容是否體現了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編寫意圖
片段二:選擇合適的地圖
師:書上提到林勝強同學要到臺灣進行交流比賽,他收集了大量的介紹臺灣的書籍和地圖,課前我也請同學們幫他收集,現在我請同學們來展示一下。
(學生展示圖片)
師:你們對臺灣了解哪些?
生1:臺灣是我國最大的島嶼,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生2:臺灣有蝴蝶王國之稱,最大的城市是臺北。
生3:它隔臺灣海峽和我國福建相望。臺灣面積和人口分別有……。
……
《選擇合適的地圖》這部分內容中,有二幅臺灣地圖,編者的用意是不是要我們去探究臺灣?顯然不是,課標要求明確指出:“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要學會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擇不同比例尺的地圖”。由此我們應該知道,這兩幅圖出示的目的是要我們去比較分析兩幅圖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處,最終知道怎樣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比例尺。所以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討論,學生在仔細觀察和討論之后會發現相同點有:兩幅圖中都有臺灣、兩幅圖的圖幅大小一樣。不同點有:祥細程度、表示范圍和比例尺不同,進一步探究會發現其根本的不同是比例尺大小的不同,由此得出結論: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祥細。最后設置幾個情境,讓學生能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比例尺的地圖。從這里我認為:我們老師在讓學生探究時,一定要先了解課標要求,領會編者的意圖,知道教材中的文字和圖片的用意。要不我們的探究就會失去了方向,變成盲目的摸索,最終使綜合探究活動變成無目的的胡亂活動。
【我們該如何引導學生去探究】相關文章:
光子脫毛該如何消除副作用02-16
家長該如何幫助寫作業慢的孩子02-16
怎么去眼袋02-16
孕婦夏天拉肚子該怎么辦02-16
我們去看花燈作文02-16
孩子網戀了家長該怎么辦02-16
CorelDRAWX7浮雕字體該怎么做02-16
女性更年期心煩該怎么辦02-16
父母該怎樣應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02-16
如何挑選木地板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