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沒錢也能創出大事業
很多人都想創業,但他們似乎又有一個不創業的理由:我沒有錢,我要是有錢的話,怎么怎么樣似乎只要有錢,他就一定能創業成功。可是馬云的創業經歷告訴我們:沒錢,同樣可以創業,同樣可以創出一番偉大的事業。
馬云有過三次創業經歷,創業開始時都沒什么錢。
第一次:創辦海博翻譯社
馬云之所以要辦翻譯社,主要是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
1、當時杭州很多的外貿公司,需要大量專職或兼職的外語翻譯人才;
2、他自己這方面的訂單太多,實在忙不過來;
3、當時杭州還沒有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
很多人總是有想法,卻很少會有行動。但是馬云一有想法,然后就是馬上行動。當時是1992年,馬云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青年教師,28歲,工作4年,每個月的工資還不到100元。但沒錢不是問題,他找了幾個合作伙伴一起創業,風風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成立起來了。
創業開始,也是舉步維艱,第一個月,翻譯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當時每個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于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勸馬云別瞎折騰了,連幾個合作伙伴的信心都發生了動搖。但是馬云沒有想過放棄,為了維持翻譯社的生存,馬云開始販賣內衣、禮品、醫藥等小商品,跟許許多多的業務員一樣四處推銷,吃了很多苦頭。
整整三年,翻譯社就靠著馬云推銷這些雜貨來維持生存。1995年,翻譯社開始實現贏利,F在,海博翻譯社已經成為杭州最大的專業翻譯機構。雖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論,但是海博翻譯社在馬云的創業經歷中也劃下了重重的一筆。
第二次:創辦中國黃頁
中國黃頁是中國第一家網站,雖然是極其粗糙的一個網站。網站的建立緣于馬云到美國的一次經歷。1995年初,馬云參觀了西雅圖一個朋友的網絡公司,親眼見識了互聯網的神奇,他馬上意識到互聯網在未來的巨大發展前景,于是決定回國做互聯網。
這次創業,馬云仍然沒有什么錢,所有的家當也只有6000元。于是,馬云變賣了海博翻譯社的辦公家具,跟親戚朋友四處借錢,這才湊夠了80000元。再加上兩個朋友的投資,一共才10萬元。對于一家網絡公司來說,區區10萬元,實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說,做網絡公司,沒個幾百萬上千萬是玩不轉的。又有人說,如今的環境跟馬云創辦中國黃頁的時候截然不同了,那時10萬可以,現在肯定不行。為社會提供100萬個就業崗位;為1000萬個中小企業創造生存發展的機會;通過阿里巴巴帶動關聯產業增加1000億元的附加值。
馬云認為,一個企業家和一個企業應該有一個夢想,而他自己的夢想很簡單,就是把阿里巴巴做好,踏踏實實地做事,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阿里巴巴的夢想就是要成為一家102年的企業,在未來10年內進入全球三大頂級互聯網公司的行列,同時成為一家財富500強企業。他說:我希望阿里巴巴能成為一家百年老店,并對人們產生一定的影響,就像通用電氣、微軟或IBM那樣。
阿里巴巴是一個怎樣的公司?在深圳舉行的網商論壇上,馬云回顧了阿里巴巴的創業歷程,即使在目前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上,馬云仍給阿里巴巴定位為具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的一家高速發展的'小公司。馬云指出,首先要明白阿里巴巴是小公司,發展速度非常之快,如果將自己定位于跨國公司、非常厲害的公司,阿里巴巴真的會越走越狹窄。
有人問李嘉誠憑什么到處投資,做這個,做那個,基本都成功,為什么中國絕大多數人都不成功,你能成功?李嘉誠回答說,手頭上一定要有一樣產品是天塌下來都是掙錢的。因此,不一定做大,但一定要做好。星巴克咖啡賣兩三百年,一萬五千家店開到全世界。一定要有獨特的想法,等你有獨特的想法再推廣也來得及。
由此可知,那些知名企業最初都有一個最擅長的領域,努力把品牌做強而后再做大。將品牌做好做強后自然有的是機會做大,而如果一開始就迅速做大的話,反而會落到迅速做大的陷阱里面去,最終導致失敗。
在《贏在中國》現場點評參賽選手時,馬云給創業者的意見就是建議他們不要貪大求多,重要的是做精做透。
馬云說:先把自己沉下來,踏踏實實做一個小公司。至于企業多元化發展問題,必須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而定。要少開店、開好店,店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這樣才能開更多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