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一化學知識點

時間:2024-07-14 17:14:29 好文 我要投稿

高一化學知識點

  上學的時候,說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就是一些常考的內容,或者考試經常出題的地方。哪些知識點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化學知識點,歡迎大家分享。

高一化學知識點

高一化學知識點1

  編排原則:①按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列②將電子層數相同的各元素從左到右排成一橫行。(周期序數=原子的.電子層數) ........③把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按電子層數遞增的順序從上到下排成一縱行。 ..........主族序數=原子最外層電子數

  2.結構特點:核外電子層數元素種類

  第一周期12種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28種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38種元素

  元7第四周期418種元素素7第五周期518種元素周長周期第六周期632種元素

  期第七周期7未填滿(已有26種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個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個副族(18個縱行)第Ⅷ族:三個縱行,位于ⅦB和ⅠB之間(16個族)零族:稀有氣體

高一化學知識點2

  一、氯氣的化學性質

  氯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最外層有7個電子,故氯原子容易得到一個電子而達

  到8電子飽和結構,因此Cl2突出表現的化學性質是得電子的性質,即表現強氧化性,如

  Cl2能氧化:

  ①金屬(Na、Al、Fe、Cu等);

  ②非金屬(H2、P等);

  ③某些化合物(Br-、I-、SO2、Fe2+、SO32-等)。

  (1)跟金屬反應

  2Na+Cl2點然2NaCl(產生白煙);Cu+Cl2點然CuCl2(產生棕黃色的煙)

  2Fe+3Cl2點然2FeCl3(產生棕色的煙,溶于水呈黃色)

  (2)跟非金屬反應

  H2+Cl2點燃或光照2HCl

  點燃:發出蒼白火焰,瓶口有白霧;光照:會發生爆炸

  2P+3Cl2點燃2PCl3(霧,Cl2不足);2P+5Cl2點燃2PCl5(煙,Cl2充足)

  (3)與水反應:Cl2+H2O=HCl+HClO(HClO是一種不穩定的弱酸,但具有強氧化性。)

  【說明】a.氯水通常密封保存于棕色試劑瓶中(見光或受熱易分解的`物質均保存在棕色試劑

  瓶中)。

  b.Cl2能使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先變紅,后褪為白色。

  (4)與堿反應: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粉精、漂的漂白原理:Ca(ClO)2+2HCl=CaCl2+2HClO;

  Ca(ClO)2+H2O+CO2=CaCO3↓+2HClO

  (5)與某些還原性物質的反應:

  Cl2+2KI=2KCl+I2(用濕潤的淀粉KI試紙檢驗Cl2)

  2FeCl2+Cl2=2FeCl3

  Cl2+Na2SO3+H2O=Na2SO4+2HCl

  二、氯氣的實驗室制法

  1、反應原理:用強氧化性物質(如MnO2、KMnO4等)和濃鹽酸反應。

  4HCl(濃)+MnO2△MnCl2+2H2O+Cl2↑

  2、實驗裝置:根據反應原理和氣體凈化、收集、尾氣處理等實驗步驟及常見儀器的性能,制備干燥、純凈的Cl2。

高一化學知識點3

  1物質的量(n)物質的量實際上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合體

  2摩爾(mol)物質的量的單位

  3標準狀況(STP)0℃和1標準大氣壓下

  4阿伏加德羅常數(NA)1mol任何物質含的微粒數目都約是6.02×1023個

  5摩爾質量(M)1mol任何物質質量(以克為單位)時在數值上與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原子質量相等

  6氣體摩爾體積(Vm)1mol任何氣體的標準狀況下的體積都約為22.4l

  7阿伏加德羅定律(由PV=nRT推導出)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任何氣體有同分子數

  同溫同壓下:n1/n2=N1/N2=V1/V2

  8物質的量濃度(CB)1L溶液中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所表示的`濃度

  CB=nB/VnB=CB×VV=nB/CB

  9物質的質量(m)m=M×nn=m/MM=m/n

  10標準狀況氣體體積V=n×Vmn=V/VmVm=V/n

  11物質的粒子數(N)N=NA×nn=N/NANA=N/n

  12溶液稀釋規律C(濃)×V(濃)=C(稀)×V(稀)

  13、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A、需用的儀器:托盤天平、量筒、燒杯、玻璃棒、容量瓶、膠頭滴管

  B、主要步驟:

  ⑴計算

  ⑵稱量(如是液體就用滴定管量取)

  ⑶溶解(少量水,攪拌,注意冷卻)

  ⑷移液(容量瓶要先檢漏,玻璃棒引流)

  ⑸洗滌(洗滌液一并轉移到容量瓶中)

  ⑹振蕩

  ⑺定容

  ⑻搖勻裝瓶

  C、容量瓶使用:

  ①容量瓶上注明溫度、容積、刻度線.

  ②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規定容積的溶液;

  ③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釋或久貯溶液;

  ④容量瓶不能加熱,轉入瓶中的溶液溫度20℃左右

高一化學知識點4

  幾個分解反應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電2H2↑+O2↑

  加熱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加熱2CuO+H2O+CO2↑

  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2KCl+3O2↑

  加熱高錳酸鉀:2KMnO4加熱K2MnO4+MnO2+O2↑

  碳酸不穩定而分解:H2CO3===H2O+CO2↑

  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高溫CaO+CO2↑

  高一化學方程式知識點5篇分享

高一化學知識點5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

  1.原子的電子構型與周期的關系

  (1)每周期第一種元素的最外層電子的排布式為ns1。每周期結尾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式除

  226He為1s外,其余為nsnp。He核外只有2個電子,只有1個s軌道,還未出現p軌道,所以第一周期結尾元素的電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一個能級組最多所容納的電子數等于一個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種類。但一個能級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級,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級。

  2.元素周期表的分區

  (1)根據核外電子排布

  ①分區

  原子結構與性質【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3知識點總結:第一章原子結構與性質

  ②各區元素化學性質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特點

  ③若已知元素的外圍電子排布,可直接判斷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某元素的外圍電子排布為4s24p4,由此可知,該元素位于p區,為第四周期ⅥA族元素。即能層為其周期數,最外層電子數為其族序數,但應注意過渡元素(副族與第Ⅷ族)的能層為其周期數,外圍電子數應為其縱列數而不是其族序數(鑭系、錒系除外)。

高一化學知識點6

  1、氯氣(Cl2):

  (1)物理性質: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有毒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易液化成液氯,易溶于水。(氯氣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或者排飽和食鹽水;液氯為純凈物)

  (2)化學性質:氯氣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很容易得到電子,作強氧化劑,能與金屬、非金屬、水以及堿反應。

  ①與金屬反應(將金屬氧化成正價)

  Na+Cl2===點燃2NaCl

  Cu+Cl2===點燃CuCl2

  2Fe+3Cl2===點燃2FeCl3(氯氣與金屬鐵反應只生成FeCl3,而不生成FeCl2。)

  (思考:怎樣制備FeCl2?Fe+2HCl=FeCl2+H2↑,鐵跟鹽酸反應生成FeCl2,而鐵跟氯氣反應生成FeCl3,這說明Cl2的氧化性強于鹽酸,是強氧化劑。)

  ②與非金屬反應

  Cl2+H2===點燃2HCl(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現象:安靜地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

  將H2和Cl2混合后在點燃或光照條件下發生爆炸。

  燃燒:所有發光發熱的劇烈化學反應都叫做燃燒,不一定要有氧氣參加。

  ③Cl2與水反應

  Cl2+H2O=HCl+HClO

  離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

  將氯氣溶于水得到氯水(淺黃綠色),氯水含多種微粒,其中有H2O、Cl2、HClO、Cl-、H+、OH-(極少量,水微弱電離出來的)。

  氯水的性質取決于其組成的微粒:

  (1)強氧化性:Cl2是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實驗室常用氯水代替氯氣,如氯水中的氯氣能與KI,KBr、FeCl2、SO2、Na2SO3等物質反應。

  (2)漂白、消毒性:氯水中的Cl2和HClO均有強氧化性,一般在應用其漂白和消毒時,應考慮HClO,HClO的強氧化性將有色物質氧化成無色物質,不可逆。

  (3)酸性: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故可被NaOH中和,鹽酸還可與NaHCO3,CaCO3等反應。

  (4)不穩定性:HClO不穩定光照易分解。因此久置氯水(淺黃綠色)會變成稀鹽酸(無色)失去漂白性。

  (5)沉淀反應: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有Cl-)。自來水也用氯水殺菌消毒,所以用自來水配制以下溶液如KI、KBr、FeCl2、Na2SO3、Na2CO3、NaHCO3、AgNO3、NaOH等溶液會變質。

  ④Cl2與堿液反應:

  與NaOH反應:Cl2+2NaOH=NaCl+NaClO+H2O(Cl2+2OH-=Cl-+ClO-+H2O)

  與Ca(OH)2溶液反應: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此反應用來制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為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為Ca(ClO)2。

  漂白粉之所以具有漂白性,原因是:Ca(ClO)2+CO2+H2O=CaCO3↓+2HClO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同樣,氯水也具有漂白性,因為氯水含HClO;NaClO同樣具有漂白性,發生反應2NaClO+CO2+H2O==Na2CO3+2HClO;

  干燥的氯氣不能使紅紙褪色,因為不能生成HClO,濕的氯氣能使紅紙褪色,因為氯氣發生下列反應Cl2+H2O=HCl+HClO。

  漂白粉久置空氣會失效(涉及兩個反應):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白粉變質會有CaCO3存在,外觀上會結塊,久置空氣中的漂白粉加入濃鹽酸會有CO2氣體生成,含CO2和HCl雜質氣體。

  ⑤氯氣的用途:制漂白粉、自來水殺菌消毒、農藥和某些有機物的原料等。

高一化學知識點7

  金屬的化學性質

  1、5000年前使用的青銅器,3000年前進入鐵器時代,20世紀進入鋁合金時代。

  2、金屬的物理通性是:不透明,有金屬光澤,導電,導熱,延展性好。

  3、鈉在空氣中加熱,可觀察如下現象:熔成小球,劇烈燃燒,黃色火焰生成淡黃色固體。

  4、鋁箔加熱,發現熔化的鋁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層膜兜著。這層不易熔化的薄膜是高熔點的Al2O3。

  5、固體鈉怎么保存?浸在煤油中。

  怎么取用金屬鈉?鑷子夾出后用濾紙吸干煤油,然后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剩下的鈉再放入煤油中。

  6、小塊鈉丟入水中的現象是浮在水面,熔成小球,四處游動,溶液變紅(加入酚酞)。分別反映了鈉密度小于水,反應放熱且鈉熔點低,產生氣體迅速,生成NaOH的性質。

  7、銀白色的`鈉放入空氣中,會逐漸變為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白色粉末。

  特殊試劑的存放和取用10例1.Na、K:隔絕空氣;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態烷烴中),(Li用石蠟密封保存)。用鑷子取,玻片上切,濾紙吸煤油,剩余部分隨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處。鑷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長柄小刀切取,濾紙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揮發,盛于磨口的細口瓶中,并用水封。瓶蓋嚴密。

  4.I2:易升華,且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應保存在用蠟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溫處。

  5.濃HNO3,AgNO3: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溫避光處。

  6.固體燒堿:易潮解,應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膠塞塞嚴或用塑料蓋蓋緊。

  7.NH3·H2O:易揮發,應密封放低溫處。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揮發、易燃,密封存放低溫處,并遠離火源。

  9.Fe2+鹽溶液、H2SO3及其鹽溶液、氫硫酸及其鹽溶液:因易被空氣氧化,不宜長期放置,應現用現配。

  10.鹵水、石灰水、銀氨溶液、Cu(OH)2懸濁液等,都要隨配隨用,不能長時間放置。

  離子反應

  (1)、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酸、堿、鹽都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

  注意: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不同之處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狀態下能否導電.②電解質的導電是有條件的:電解質必須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才能導電.③能導電的物質并不全部是電解質:如銅、鋁、石墨等.④非金屬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它不僅表示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表示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復分解反應這類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生成沉淀、氣體或水.書寫方法:

  寫: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形式

  刪:將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從方程式兩端刪去

  查:查方程式兩端原子個數和電荷數是否相等

  (3)、離子共存問題

  所謂離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離子之間不發生任何反應;若離子之間能發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

  A、結合生成難溶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結合生成氣體或易揮發性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結合生成難電離物質(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水解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學)

  注意:題干中的條件:如無色溶液應排除有色離子:Fe2+、Fe3+、Cu2+、MnO4-等離子,酸性(或堿性)則應考慮所給離子組外,還有大量的H+(或OH-).(4)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六看)

  (一)看反應是否符合事實:主要看反應能否進行或反應產物是否正確

  (二)看能否寫出離子方程式:純固體之間的反應不能寫離子方程式

  (三)看化學用語是否正確:化學式、離子符號、沉淀、氣體符號、等號等的書寫是否符合事實

  (四)看離子配比是否正確

  (五)看原子個數、電荷數是否守恒

  (六)看與量有關的反應表達式是否正確(過量、適量)

  常見物質俗名

  ①蘇打、純堿:Na2CO3;②小蘇打: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綠礬:FeSO4?7H2O;⑥硫磺: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膽礬: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礬:KAl(SO4)2?12H2O

  硝酸

  物理性質:無色液體,易揮發,沸點較低,密度比水大。

  化學性質: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濃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強氧化劑。還能氧化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但不放出氫氣。

  4HNO3(濃)+Cu==Cu(NO3)2+2NO2↑+4H2O

  8HNO3(稀)+3Cu

  3Cu(NO3)2+2NO↑+4H2O

  反應條件不同,硝酸被還原得到的產物不同,可以有以下產

  物:N(+4)O2,HN(+3)O2,N(+2)O,N(+1)2O,N(0)2,N(-3)H3△硫酸和硝酸:濃硫酸和濃硝酸都能鈍化某些金屬(如鐵和鋁)使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保護膜,隔絕內層金屬與酸,阻止反應進一步發生。因此,鐵鋁容器可以盛裝冷的濃硫酸和濃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實驗室必備的重要試劑。可用于制化肥、農藥、炸藥、染料、鹽類等。硫酸還用于精煉石油、金屬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種揮發性酸。

高一化學知識點8

  一、物質的分類

  金屬:Na、Mg、Al

  單質

  非金屬: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堿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純鹽氧化物:CO、NO等

  凈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無氧酸:HCl

  強酸:HNO3、H2SO4、HCl

  酸按強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電離出的H+數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強堿:NaOH、Ba(OH)2

  物按強弱分

  質弱堿:NH3?H2O、Fe(OH)3

  

  一元堿:NaOH、

  按電離出的HO-數分二元堿:Ba(OH)2

  多元堿:Fe(OH)3

  正鹽:Na2CO3

  鹽酸式鹽:NaHCO3

  堿式鹽: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懸濁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濁液:油水混合物

  物膠體:Fe(OH)3膠體、淀粉溶液、煙、霧、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相關概念

  1、分散系:一種物質(或幾種物質)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統稱為分散系。

  2、分散質: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質。

  3、分散劑:分散質分散在其中的物質。

  4、分散系的分類:當分散劑是水或其他液體時,如果按照分散質粒子的大小來分類,可以把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分散質粒子直徑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稱為膠體,而分散質粒子直徑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濁液。

  下面比較幾種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溶液膠體濁液

  分散質的直徑<1nm(粒子直徑小于10-9m)1nm-100nm(粒子直徑在10-9~10-7m)>100nm(粒子直徑大于10-7m)

  分散質粒子單個小分子或離子許多小分子集合體或高分子巨大數目的分子集合體

  三、膠體

  1、膠體的定義:分散質粒子直徑大小在10-9~10-7m之間的分散系。

  2、膠體的分類:

  ①根據分散質微粒組成的狀況分類:

  如:膠體膠粒是由許多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徑在1nm~100nm之間,這樣的膠體叫粒子膠體。又如:淀粉屬高分子化合物,其單個分子的直徑在1nm~100nm范圍之內,這樣的膠體叫分子膠體。

  ②根據分散劑的狀態劃分:

  如:煙、云、霧等的分散劑為氣體,這樣的膠體叫做氣溶膠;AgI溶膠、溶膠、溶膠,其分散劑為水,分散劑為液體的膠體叫做液溶膠;有色玻璃、煙水晶均以固體為分散劑,這樣的膠體叫做固溶膠。

  3、膠體的制備

  A.物理方法

  ①機械法:利用機械磨碎法將固體顆粒直接磨成膠粒的大小

  ②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適的溶劑中形成膠體,如蛋白質溶于水,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機溶劑等。

  B.化學方法

  ①水解促進法:FeCl3+3H2O(沸)=(膠體)+3HCl

  ②復分解反應法:KI+AgNO3=AgI(膠體)+KNO3Na2SiO3+2HCl=H2S增大膠粒之間的碰撞機會。如蛋思考:若上述兩種反應物的量均為大量,則可觀察到什么現象?如何表達對應的兩個反應方程式?提示:KI+AgNO3=AgI↓+KNO3(黃色↓)Na2SiO3+2HCl=H2SiO3↓+2NaCl(白色↓)

  4、膠體的性質:

  ①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是粒子對光散射作用的結果,是一種物理現象。丁達爾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因為膠體微粒直徑大小恰當,當光照射膠粒上時,膠粒將光從各個方面全部反射,膠粒即成一小光源(這一現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顯地看到由無數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當光照在比較大或小的顆粒或微粒上則無此現象,只發生反射或將光全部吸收的現象,而以溶液和濁液無丁達爾現象,所以丁達爾效應常用于鑒別膠體和其他分散系。

  ②布朗運動——在膠體中,由于膠粒在各個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產生的無規則的運動,稱為布朗運動。是膠體穩定的原因之一。

  ③電泳——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膠體的微粒在分散劑里向陰極(或陽極)作定向移動的現象。膠體具有穩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種膠粒帶有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另外,膠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無規則運動,使其受重力的影響有較大減弱,兩者都使其不易聚集,從而使膠體較穩定。

  說明:A、電泳現象表明膠粒帶電荷,但膠體都是電中性的。膠粒帶電的原因:膠體中單個膠粒的體積小,因而膠體中膠粒的表面積大,因而具備吸附能力。有的膠體中的膠粒吸附溶液中的陽離子而帶正電;有的則吸附陰離子而帶負電膠體的提純,可采用滲析法來提純膠體。使分子或離子通過半透膜從膠體里分離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滲析法。其原理是膠體粒子不能透過半透膜,而分子和離子可以透過半透膜。但膠體粒子可以透過濾紙,故不能用濾紙提純膠體。

  B、在此要熟悉常見膠體的膠粒所帶電性,便于判斷和分析一些實際問題。

  帶正電的.膠粒膠體:金屬氫氧化物如、膠體、金屬氧化物。

  帶負電的膠粒膠體: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As2S3膠體、硅酸膠體、土壤膠體

  特殊:AgI膠粒隨著AgNO3和KI相對量不同,而可帶正電或負電。若KI過量,則AgI膠粒吸附較多I-而帶負電;若AgNO3過量,則因吸附較多Ag+而帶正電。當然,膠體中膠粒帶電的電荷種類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

  C、同種膠體的膠粒帶相同的電荷。

  D、固溶膠不發生電泳現象。凡是膠粒帶電荷的液溶膠,通常都可發生電泳現象。氣溶膠在高壓電的條件也能發生電泳現象。

  膠體根據分散質微粒組成可分為粒子膠體(如膠體,AgI膠體等)和分子膠體[如淀粉溶液,蛋白質溶液(習慣仍稱其溶液,其實分散質微粒直徑已達膠體范圍),只有粒子膠體的膠粒帶電荷,故可產生電泳現象。整個膠體仍呈電中性,所以在外電場作用下作定向移動的是膠粒而非膠體。

  ④聚沉——膠體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現象稱為膠體的聚沉。能促使溶膠聚沉的外因有加電解質(酸、堿及鹽)、加熱、溶膠濃度增大、加膠粒帶相反電荷的膠體等。有時膠體在凝聚時,會連同分散劑一道凝結成凍狀物質,這種凍狀物質叫凝膠。

  膠體穩定存在的原因:(1)膠粒小,可被溶劑分子沖擊不停地運動,不易下沉或上浮(2)膠粒帶同性電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

  膠體凝聚的方法:

  (1)加入電解質:電解質電離出的陰、陽離子與膠粒所帶的電荷發生電性中和,使膠粒間的排斥力下降,膠粒相互結合,導致顆粒直徑>10-7m,從而沉降。

  能力:離子電荷數,離子半徑

  陽離子使帶負電荷膠粒的膠體凝聚的能力順序為:Al3+>Fe3+>H+>Mg2+>Na+

  陰離子使帶正電荷膠粒的膠體凝聚的能力順序為:SO42->NO3->Cl-

  (2)加入帶異性電荷膠粒的膠體:

  (3)加熱、光照或射線等:加熱可加快膠粒運動速率,增大膠粒之間的碰撞機會。如蛋白質溶液加熱,較長時間光照都可使其凝聚甚至變性。

  5、膠體的應用

  膠體的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科研等方面有著重要用途,如常見的有:

  ①鹽鹵點豆腐:將鹽鹵()或石膏()溶液加入豆漿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質和水等物質一起凝聚形成凝膠。

  ②肥皂的制取分離

  ③明礬、溶液凈水

  ④FeCl3溶液用于傷口止血

  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⑥水泥硬化

  ⑦冶金廠大量煙塵用高壓電除去

  ⑧土壤膠體中離子的吸附和交換過程,保肥作用

  ⑨硅膠的制備:含水4%的叫硅膠

  ⑩用同一鋼筆灌不同牌號墨水易發生堵塞

  四、離子反應

  1、電離(ionization)

  電離:電解質溶于水或受熱熔化時解離成自由離子的過程。

  酸、堿、鹽的水溶液可以導電,說明他們可以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不僅如此,酸、堿、鹽等在熔融狀態下也能電離而導電,于是我們依據這個性質把能夠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統稱為電解質。

  2、電離方程式

  H2SO4=2H++SO42-HCl=H++Cl-HNO3=H++NO3-

  硫酸在水中電離生成了兩個氫離子和一個硫酸根離子。鹽酸,電離出一個氫離子和一個氯離子。硝酸則電離出一個氫離子和一個硝酸根離子。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我們就稱之為酸。從電離的角度,我們可以對酸的本質有一個新的認識。那堿還有鹽又應怎么來定義呢?

  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堿。

  電離時生成的金屬陽離子(或NH4+)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鹽。

  書寫下列物質的電離方程式:KCl、NaHSO4、NaHCO3

  KCl==K++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這里大家要特別注意,碳酸是一種弱酸,弱酸的酸式鹽如碳酸氫鈉在水溶液中主要是電離出鈉離子還有碳酸氫根離子;而硫酸是強酸,其酸式鹽就在水中則完全電離出鈉離子,氫離子還有硫酸根離子。

  〔小結〕注意:1、HCO3-、OH-、SO42-等原子團不能拆開

  2、HSO4―在水溶液中拆開寫,在熔融狀態下不拆開寫。

  3、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①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如酸、堿、鹽等。

  ②非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狀態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小結

  (1)、能夠導電的物質不一定全是電解質。

  (2)、電解質必須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下才能有自由移動的離子。

  (3)、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單質既不是電解也不是非電解質。

  (4)、溶于水或熔化狀態;注意:“或”字

  (5)、溶于水和熔化狀態兩各條件只需滿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應;

  (6)、化合物,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對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4、電解質與電解質溶液的區別:

  電解質是純凈物,電解質溶液是混合物。無論電解質還是非電解質的導電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說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導電就是電解質。

  5、強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6、弱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強、弱電解質對比

  強電解質弱電解質

  物質結構離子化合物,某些共價化合物某些共價化合物

  電離程度完全部分

  溶液時微粒水合離子分子、水合離子

  導電性強弱

  物質類別實例大多數鹽類、強酸、強堿弱酸、弱堿、水

  7、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第一步:寫(基礎)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

  第二步:拆(關鍵)把易溶、易電離的物質拆成離子形式(難溶、難電離的以及氣體等仍用化學式表示)

  第三步:刪(途徑)

  刪去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第四步:查(保證)檢查(質量守恒、電荷守恒)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注意事項:

  非電解質、弱電解質、難溶于水的物質,氣體在反應物、生成物中出現,均寫成化學式或分式。

  2.固體間的反應,即使是電解質,也寫成化學式或分子式。

  3.氧化物在反應物中、生成物中均寫成化學式或分子式。4.濃H2SO4作為反應物和固體反應時,濃H2SO4寫成化學式.5金屬、非金屬單質,無論在反應物、生成物中均寫成化學式。微溶物作為反應物時,處于澄清溶液中時寫成離子形式;處于濁液或固體時寫成化學式。

高一化學知識點9

  一、化學實驗安全

  1、(1)做有毒氣體的實驗時,應在通風廚中進行,并注意對尾氣進行適當處理(吸收或點燃等)。進行易燃易爆氣體的實驗時應注意驗純,尾氣應燃燒掉或作適當處理。

  (2)燙傷宜找醫生處理。

  (3)濃酸撒在實驗臺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沖擦干凈。濃酸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沖凈。濃酸濺在眼中應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請醫生處理。

  (4)濃堿撒在實驗臺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沖擦干凈。濃堿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濃堿濺在眼中,用水洗凈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鈉、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撲蓋。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機物小面積失火,應迅速用濕抹布撲蓋。

  二。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分離和提純的方法分離的物質應注意的事項應用舉例

  過濾用于固液混合的分離一貼、二低、三靠如粗鹽的提純

  蒸餾提純或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防止液體暴沸,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餾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餾

  萃取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選擇的萃取劑應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劑互不相溶;對溶質的溶解度要遠大于原溶劑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打開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與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內外空氣相通。打開活塞,使下層液體慢慢流出,及時關閉活塞,上層液體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發和結晶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加熱蒸發皿使溶液蒸發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動溶液;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的固體時,即停止加熱分離NaCl和KNO3混合物

  三、離子檢驗

  離子所加試劑現象離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產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雜

  注意事項:為了使雜質除盡,加入的試劑不能是“適量”,而應是“過量”;但過量的試劑必須在后續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

  1。物質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的物理量。

  2。摩爾(mol):把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

  3。阿伏加德羅常數: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羅常數。

  4。物質的量=物質所含微粒數目/阿伏加德羅常數n=N/NA

  5。摩爾質量(M)(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摩爾質量。(2)單位:g/mol或g。。mol—1(3)數值:等于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

  6。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n=m/M)

  六、氣體摩爾體積

  1。氣體摩爾體積(Vm)(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2)單位:L/mol

  2。物質的量=氣體的體積/氣體摩爾體積n=V/Vm

  3。標準狀況下,Vm=22。4L/mol

  七、物質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1。物質的量濃度。

  (1)定義:以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濃度。(2)單位:mol/L(3)物質的量濃度=溶質的物質的量/溶液的體積CB=nB/V

  2。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據欲配制溶液的體積和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用有關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質的質量或體積,在容器內將溶質用溶劑稀釋為規定的體積,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檢驗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計算。2稱量。3溶解。4轉移。5洗滌。6定容。7搖勻8貯存溶液。

  注意事項:A選用與欲配制溶液體積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須檢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內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卻至室溫時再轉移。E定容時,當液面離刻度線1―2cm時改用滴管,以平視法觀察加水至液面最低處與刻度相切為止。

  3。溶液稀釋:C(濃溶液)?V(濃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高一化學知識點10

  一.物質的分類

  1.分類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一種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僅可以使有關化學物

  質及其變化的知識系統化,還可以通過分門別類的研究,了解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分類要有一定的標準,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不同的分類。交叉分類和樹狀分類是常用的分類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類

  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質稱作分散質(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起容納分散質作用的物質稱作分散劑(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

  二.物質的化學變化

  1.物質之間可以發生各種各樣的化學變化,依據一定的標準可以對化學變化進行分類。 ⑴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可以分為:

  A.化合反應(A + B = AB)B.分解反應(AB = A + B)C.置換反應(A + BC = AC + B)D.復分解反應(AB + CD = AD + CB)。

  ⑵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可將反應分為:

  A.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一類反應;B.分子反應(非離子反應);⑶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可將反應分為:;A.氧化還原反應:反應中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實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有變化;B.非氧化還原反應;2.離子反應;⑴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堿:電離時

  A.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一類反應。主要包括復分解反應和有離子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

  B.分子反應(非離子反應)。

  ⑶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可將反應分為:

  A.氧化還原反應:反應中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實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有變化

  B.非氧化還原反應

  2.離子反應

  ⑴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酸、堿、鹽都是電解質。

  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

  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

  鹽: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

  注意: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不同之處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狀態下能否導電。②電解的導電是有條件的:電解質必須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才能導電。③能導電的物質并不全部是電解質:如銅、鋁、石墨等。④非金屬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⑵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它不僅表示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表示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復分解反應這類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生成沉淀、氣體或水。

  書寫方法:

  寫: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形式

  刪:將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從方程式兩端刪去

  查:查方程式兩端原子個數和電荷數是否相等

  ⑶離子共存問題

  所謂離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離子之間不發生任何反應;若離子之間能發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

  A.結合生成難溶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結合生成氣體或易揮發性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32-O,HCO3-,SO32-,OH-和NH4+等。

  C.結合生成難電離物質(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水解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學)。

  注意:題干中的條件:如無色溶液應排除有色離子:Fe2+、Fe3+、Cu2+、MnO4-等離子,酸性(或堿性)則應考慮所給離子組外,還有大量的H+(或OH-)。

  ⑷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六看)

  一看反應是否符合事實:主要看反應能否進行或反應產物是否正確。

  二看能否寫出離子方程式:純固體之間的反應不能寫離子方程式。

  三看化學用語是否正確:化學式、離子符號、沉淀、氣體符號、等號等的書寫是否符合事實。 四看離子配比是否正確。

  五看原子個數、電荷數是否守恒。

  六看與量有關的反應表達式是否正確(過量、適量)。

  4.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中概念及其相互關系如下:

  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是還原劑(有還原性)。

  化合價降低——得到電子——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是氧化劑(有氧化性)。

高一化學知識點11

  一、離子反應的概念

  離子反應是指有離子參加的反應。也就是說,反應物中有離子或生成物中有離子的反應,均為離子反應。由于中學階段涉及的問題多數是指水溶液中的變化,所以水溶液中電解質間的相互反應便成了離子反應的常見問題。但須注意的是,凡是離子化合物,就含有離子,有時固體狀態的物質之間(如實驗室判氨)或固體與氣體之間(如堿石灰與氯化氫)發生的反應,也可以是離子反應,只是通常不書寫類似這樣過程的離子反應方程式。在水溶液中發生離子反應的條件即復分解反應的三個條件(有難電離、難溶及易揮發物質生成)和氧化還原反應(比如置換反應等)。

  二、離子共存問題

  凡是能發生反應的離子之間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進的離子之間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規律是:

  1、凡相互結合生成難溶或微溶性鹽的離子(熟記常見的難溶、微溶鹽);

  2、與H+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離子:

  1氧族有:OH-、S2-、HS-、SO32-、HSO3-

  2氮族有:H2PO4-、HPO42-、PO43-

  3鹵族有:F-、ClO-

  4碳族有:CH3COO-、CO32-、HCO3-、SiO32-

  5含金屬酸根離子:AlO2-

  3、與OH-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有:

  NH4+和HS-、HSO3-、HCO3-、H2PO4-、HPO42-等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以及弱堿的簡單陽離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

  4、能相互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常見還原性較強的離子有:Fe2+、S2-、I-、SO32-。

  2氧化性較強的離子有:Fe3+、ClO-、MnO4-、Cr2O72-、NO3-、此外,S2O32-與H+也不能共存(發生歧化反應)。

  例1:下列各組離子:①I-、ClO-、NO3-、H+②K+、NH4+、HCO3-、OH-

  3SO32-、SO42-、Cl-、OH-④Fe3+、Cu2+、SO42-、Cl-⑤H+、K+、AlO2-、HSO3-

  ⑥Ca2+、Na+、SO42-、CO3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①B、③④C、②⑤D、①④

  [解題分析]本題全面考查離子共存知識,在題給的六組離子中,第①組ClO-與H+、I-不能大量共存,第②組中NH4+與OH-、HCO3-與OH-不能大量共存,第③④組中各離子可以共存,第⑤組H+與AlO2-、HSO3-不能大量共存,第⑥組中Ca2+與CO32-甚至SO42-不能大量共存。因此,正確選項應為B。

  例2:在pH=1的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Fe3+、I-、S2-、Cl-B、Al3+、Mg2+、SO42-、Cl-

  C、K+、Na+、AlO2-、NO3-D、K+、Na+、SO42-、S2O32-

  [解題分析]本題先明確了溶液的環境為PH=1的酸性條件下,因此不僅要判斷各離子組中離子能否共存,還要判斷它們能否與H+大量共存。A選項中Fe3+與I-、S2-因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不能大量共存,先排除;C選項中H+與AlO2-不能大量共存;D選項中H+與S2O32-不能大量共存;因此正確選項為B。

  例3:加入鋁粉產生氫氣的溶液中,分別加入下列各組離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NO3-、CO32-、Na+B、Na+、Ba2+、Mg2+、HCO3-

  C、NO3-、Cu2+、K+、Cl-D、NO3-、K+、AlO2-、OH-

  [解題分析]本題應先審明題干中“加鋁粉產生氫氣”的含義,酸性條件(H+)和堿性條件(OH-)下均符合題意。選項A中,由于NH4+與CO32-與酸堿性條件均有矛盾,先排除;選項B中HCO3-既不能在酸性條件下大量存在,也不能在堿性條件下大量存在(Mg2+也不能在堿性條件下大量存在),也排除;C選項中由于Cu2+的存在,因此排除堿性條件,但在酸性條件下,NO3-氧化性的原因不是產生氫氣,而是NO,也排除;D選項明顯是在堿性條件下,符合題意。所以本題正確答案是D。

  類似的問題題還有酸堿指示劑指示溶液的酸堿性條件下以及有色離子比如Fe3+、MnO4-等變型,原理大同小異,在此不再贅述。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與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

  書寫離子方程式按照“一寫、二改、三消、四查”的步驟書寫。應注意的是,第二步“改”是關鍵:

  (1)沒有自由移動離子參加反應,不能寫離子方程式

  (2)單質、氧化物在離子方程式中一律寫化學式,如SO2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SO2+2OH-=SO32-+H2O,生石灰與鹽酸反應離子方程式:CaO+2H+=Ca2++H2O,與醋酸溶液反應離子方程式:Zn+2HAC=Zn2++2AC-+H2↑

  (3)弱酸及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不能拆開寫,如NaHS溶液與NaOH溶液反應:HS-+OH-=S2-+H2O,NaHCO3溶液與鹽酸反應:HCO3-+H+=H2O+CO2↑

  例4:下列能正確表示反應離子方程式是

  A.氯氣通入冷水中:Cl2+H2O=2H++Cl-+ClO-

  B.氫氧化鈉加入鹽酸:OH-+H+=H2O

  C.往水中投入一小塊金屬鈉:Na+2H2O=Na++2OH-+H2↑

  D.磷酸二氫鈉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鋇溶液:2H2PO4-+3Ba2++4OH-=Ba3(PO4)2↓+4H2O

高一化學知識點12

  一、有機物的概念

  1、定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為有機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碳的金屬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

  ①種類多

  ②大多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③易分解,易燃燒

  ④熔點低,難導電、大多是非電解質

  ⑤反應慢,有副反應(故反應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

  烴—碳氫化合物:僅有碳和氫兩種元 素組成(甲烷是分子組成最簡單的烴)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極難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俗名:沼氣、坑氣;

  2、分子結構:CH4:以碳原子為中心, 四個氫原子為頂點的正四面體(鍵角:109度28分);

  3、化學性質:

  (1)、氧化性

  點燃CH+2OCO+2HO; 4222

  CH不能使酸性高錳酸甲褪色; 4

  (2)、取代反應

  取代反應:有機化合物分子的某種原子(或原子團)被另一種原子(原子團)所取代的反應;

  光照CH+ClCHCl+HCl 42 3

  光照CHCl+ClCHCl+ HCl 3222

  光照CHCl+Cl CHCl+ HCl 2223

  光照CHCl+Cl CCl+ HCl 324

  4、同系物: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所有的烷烴都是同系物);

  5、同分異構體: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式(結構不同導致性質不同);

  烷烴的溶沸點比較:碳原子數不同時,碳原子數越多,溶沸點越高;碳原子數相同時,支鏈數越多熔沸點越低;

  三、乙烯

  1、乙烯的制法

  工業制法:石油的裂解氣(乙烯的產量是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

  2、物理性質:無色、稍有氣味的氣體,比空氣略輕,難溶于水;

  3、結構:不飽和烴,分子中含碳碳雙鍵,6個原子共平面,鍵角為120°;

  4、化學性質

  (1)氧化性

  ①可燃性

  現象:火焰明亮,有黑煙 原因:含碳量高

  ②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2)加成反應

  有機物分子中雙鍵(或叁鍵)兩端的碳原子上與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

  現象:溴水褪色

  催化劑CH=CH+HOCHCHOH 22232

  (3)加聚反應

  聚合反應:由相對分子量小的化合物互相結合成相對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這種由加成發生的聚合反應叫加聚反應;

  乙烯 聚乙烯

  四、苯

  1、物理性質:無色有特殊氣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機溶劑;

  2、苯的結構:C6H6(正六邊形平面結構)苯分子里6個C原子之間的鍵完全相同,碳碳鍵鍵能大于碳碳單鍵鍵能小于碳碳單鍵鍵能的2倍,鍵長介于碳碳單鍵鍵長和雙鍵鍵長之間;鍵角120°;

  3、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 2C6H6+15O2 = 12CO2+6H2O (火焰明亮,冒濃煙);

  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

  (2)取代反應

  ①

  鐵粉的作用:與溴反應生成溴化鐵做催化劑;溴苯無色密度比水大;

  ② 苯與硝酸(用HONO2表示)發生取代反應,生成無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狀液體——硝基苯;

  反應用水浴加熱,控制溫度在50—60℃,濃硫酸做催化劑和脫水劑; (3)加成反應

  用鎳做催化劑,苯與氫發生加成反應,生成環己烷

  五、乙醇

  1、物理性質:無色有特殊香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小,與水以任意比互溶;

  如何檢驗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無水硫酸銅;如何得到無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餾;

  2、結構: CH3CH2OH(含有官能團:羥基);

  3、化學性質

  (1)氧化性

  ①可燃性

  點燃CHCHOH+3O2CO+3HO 32222②催化氧化

  催化劑2CHCHOH+O2 CHCHO+2HO 32232催化劑2 CHCHO+ O2 CHCOOH 323(2)與鈉反應

  2CHCHOH+2Na2CHCHONa +H↑ 32322

  六、乙酸(俗名:醋酸)

  1、物理性質:常溫下為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易結成冰一樣的晶體,所以純凈的乙酸又叫冰醋酸,與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結構: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羥基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學性質

  (1) 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強,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②乙酸能與碳酸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來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乙酸還可以與碳酸鈉反應,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

  上述兩個反應都可以證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強。

  (2) 乙酸的酯化反應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應叫酯化反應;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反應類型:取代反應 反應實質:酸脫羥基醇脫氫

  濃硫酸:催化劑和吸水劑

  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

  (1)中和揮發出來的乙酸(便于聞乙酸乙脂的氣味) (2)吸收揮發出來的乙醇 (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高一化學知識點13

  鹽類水解鹽類水解,水被弱解;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雙水解;誰強呈誰性,同強呈中性。

  電解質溶液中的守恒關系:

  電荷守恒:電解質溶液中所有陽離子所帶有的正電荷數與所有的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數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Na+]+[H+]=[HCO3-]+2[CO32-]+[OH-]

  物料守恒:電解質溶液中由于電離或水解因素,離子會發生變化變成其它離子或分子等,但離子或分子中某種特定元素的原子的總數是不會改變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

  質子守恒:電解質溶液中分子或離子得到或失去質子(H+)的物質的量應相等。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為得到質子后的產物;NH3、OH-、CO32-為失去質子后的產物,故有以下關系:c(H3O+)+c(H2CO3)=c(NH3)+c(OH-)+c(CO32-)。

高一化學知識點14

  物理性質

  鈉為銀白色立方體結構金屬,質軟而輕可用小刀切割,密度比水小,為0.97g/cm3,熔點97.81℃,沸點:882.9℃。新切面有銀白色光澤,在空氣中氧化轉變為暗灰色,具有抗腐蝕性。鈉是熱和電的良導體,具有較好的導磁性,鉀鈉合金(液態)是核反應堆導熱劑。鈉單質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硬度也低,能夠溶于汞和液態氨,溶于液氨形成藍色溶液。在-20℃時變硬。

  已發現的鈉的同位素共有22種,包括鈉18至鈉37,其中只有鈉23是穩定的,其他同位素都帶有放射性。

  化學性質

  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常溫和加熱時分別與氧氣化合,和水劇烈反應,量大時發生爆炸,和低元醇反應產生氫氣,和電離能力很弱的液氨也能反應。

  4Na + O2= 2Na2O (常溫)

  2Na+O2= Na2O2(加熱或點燃)

  2Na+2H2O=2NaOH+H2↑,2Na+H2O==高溫==Na2O+H2

  2Na+2ROH=2RONa+H2↑ (ROH表示低元醇)

  2Na + 2NH3(L) = 2NaNH2 + H2↑(此反應中“2NH3(L)”表示液氨)

  鈉原子的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很容易失去,所以有強還原性。因此,鈉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能夠和大量無機物,絕大部分非金屬單質反應和大部分有機物反應,在與其他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作還原劑,都是由0價升為+1價(由于ns1電子對),通常以離子鍵和共價鍵形式結合。金屬性強,其離子氧化性弱。鈉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2.989770[4]

  高中化學認為鈉鹽均溶于水,但實際上醋酸鈾酰鋅鈉、醋酸鈾酰鎂鈉、醋酸鈾酰鎳鈉[5] 、鉍酸鈉、銻酸鈉,鈦酸鈉皆不溶于水。

高一化學知識點15

  甲烷和氯氣發生取代反應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條件都為光照。)

  實驗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條件是CaO加熱)

  乙烯燃燒

  CH2=CH2+3O22CO2+2H2O(條件為點燃)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條件為催化劑)

  乙烯和氯化氫

  CH2=C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氫氣

  CH2=CH2+H2CH3-CH3(條件為催化劑)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條件為催化劑)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條件為催化劑)

  實驗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條件為加熱,濃H2SO4)

  乙炔燃燒

  C2H2+3O22CO2+H2O(條件為點燃)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氫

  兩步反應: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氫氣

  兩步反應:C2H2+H2C2H4C2H2+2H2C2H6(條件為催化劑)

  實驗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以食鹽、水、石灰石、焦炭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CaCO3===CaO+CO2 2CaO+5C===2CaC2+CO2

  CaC2+2H2OC2H2+Ca(OH)2

  C+H2O===CO+H2-----高溫

  C2H2+H2C2H4----乙炔加成生成乙烯

  C2H4可聚合

  苯燃燒

  2C6H6+15O212CO2+6H2O(條件為點燃)

  苯和液溴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苯和濃硫酸濃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條件為濃硫酸)

  苯和氫氣

  C6H6+3H2C6H12(條件為催化劑)

  乙醇完全燃燒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條件為點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條件為催化劑)(這是總方程式)

  乙醇發生消去反應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條件為濃硫酸170攝氏度)

  兩分子乙醇發生分子間脫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條件為催化劑濃硫酸140攝氏度)

  乙醇和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的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乙酸和鎂

  Mg+2CH3COOH(CH3COO)2Mg+H2

【高一化學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經典)03-03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03-03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優秀]03-04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精】03-04

高一化學必修二知識點03-04

高一化學知識點梳理整合02-26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03-03

高一化學重點知識點03-03

【精】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