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跨入小學,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總復習。
三.教學目標: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
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
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培養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
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
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內容變動
1.加強了準備性(主要體現在第一、二單元)
(1)把實驗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合并為第一單元“準備課”。
第一單元“準備課”包括數一數、比多少兩部分內容。是由實驗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合并而成的。
數一數是原來的第一單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數數的情況和經驗。比多少是原來第二單元“比一比”的內容,而原來第二單元的“比高矮”“比長短”與數學學習的關系不是很大,被刪去了。
(2)將“位置”由一年級下冊提前到一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位置,主要是認識“上下、前后、左右”。是從一下移過來的,而原來“位置”中“左右的相對性”以及“用第幾行第幾列來確定物體的位置”則刪去了。
2.降低了難度
(1)平面、立體圖形的認識分散編排。
認識圖形原來包括: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主要是加強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但在實驗過 程中 老師們反映:學生一下子接觸的圖形太多,認識辨別難度較大,不易掌握。因此現在本冊先認識立體圖形,一年級下冊再認識平面圖形。
(2)只認識整時。
“認識鐘表”原來包括:認識整時和半時,但實驗過程中教師普通反映:半時的認識比較困難,我們把“半時”的認識移到了二年級上冊。本冊只認識“整時”。
六、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8、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七、教學進度安排:
單元教學內容課時
1.數一數(1課時)
2.比一比(2課時)
3.位置(2課時)
4.1——5的認識(3課時)
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5.認識圖形(1課時)
6.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整理復習(2課時)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7.數11——20各數,讀數、寫數(2課時)
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2課時)
8.認識鐘表(1課時)
9.認識鐘表(1課時)
10.9加幾(3課時)
8、7、6加幾(4課時)
5、4、3、2、加幾(3課時)
11.總復習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 篇2
一、班級情況。
本學期任教一年級數學,本班共有學生42人,男生22人,女生20人。由于剛離開幼兒園,進入小學開始學習生活,孩子們短時間內還不是很適應,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帶著幾年幼兒園生活所養成學習和生活習慣。如:上課隨意走動;隨意說話,不聽老師指揮;讀、寫方面的要求等。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課老師一起慢慢引導,讓每個孩子都能盡快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與合,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本冊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學生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和=,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做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2、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5、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 篇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應用。
2.初步培養學生整理物品的習慣。
重點難點:
讓學生按單一的標準分類。
教具準備:
投影儀 實物圖片 學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喜歡逛商場嗎?(喜歡)
師: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參觀商場,好不好?
生:好
師:在去之前,老師有個要求,同學們在看的時候要認真的觀察,看誰能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些什么?(播放商場的影片)
二、教學新課
1.師:誰來說說你們剛才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商場有
師:大家看到的東西真多啊,那在這么多東西的擺放上你有沒有發現什么啊?
生:我發現了
師:同學們的發現都很好,那用一句話說,就是什么樣的東西放在一起?
生: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
師:同學們說的對,那老師再讓你們看一段錄象,看這次你有發現了什么?(放錄象)
生:我看見,我發現
師:有沒有看見阿姨在干什么啊?
生:(引導學生說出阿姨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
小結:同學們說的對,一樣的東西就是同樣的東西,看,像阿姨那樣,把同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揭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類的方法板書《分類》
2.師:剛才我們看到了阿姨擺柜臺,小朋友也想試試嗎?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張白紙,還有一疊圖片,等一下你們看看是些什么圖片,想一想怎樣分在動手,把圖片后面的小紙條撕開,在白紙上貼好,下面小朋友就四人小組合作,把你們臺面的圖片分類貼放好。
(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講評:我們來看看這個小組擺的怎樣,先請小組長說說你們是怎樣擺的?大家覺得他們分的好不好?
師:老師覺得這幾個小組擺得都不錯,像同學們看到的經過我們的分類擺放,東西看上去就不覺得亂了,在我們實際生活當中也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比如:我們要買面包,要到哪去買啊?我要買筆記本?我要買電視?你們說這些東西分類擺放好,我們一下子就能找到,你們說好不好?(好)所以以后我們的'生活用品、學習用品都要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的習慣。
3.師:看到大家剛才擺的怎么好,老師還有一件是想大家幫忙,愿意嗎?(愿意)
師:那就請你們那出白色的紙袋,這里面的東西太亂了,你們能不能幫老師分一分,把它分類放到這些小杯里面?(好)那就再四人小組分一分。
(小組合作分學具)
師:老師見到大家都分好了,這次誰來告訴大家你們是怎樣分的?
生:回答
師:同學們都分得很好,現在誰覺得已經學會了分類了?那老師就要試試你們是不是真的學會了分類了!
三、指導學生做課本上的練習
1.第一題:把同類的圈起來。
2.把車涂上顏色。
3.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
四、質疑
五、小結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 篇4
教學內容:加法(第23頁-第24頁的內容:加法的初步認識)
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P27頁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使學生初步體會用“數的組成”來計算5以內的加法是最簡單的方法。
3、通過學生操作、表達使學生經歷加法的'計算過程。
4、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5、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掌握對自己合適、喜歡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師:多媒體課件,蘋果樹圖、小草圖
生:小棒或學具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電腦演示:從美麗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內景再到陸續飛落草地吃食的小鳥并對四只小鳥加以特寫。同時還伴隨著清脆的鳥叫聲。
2、問:老師想知道有幾只小鳥,誰愿意幫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體繼續演示:又飛來一只小鳥(學生觀察)
問:這時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幾只小鳥?”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4+1= )
二、合作交流,探索發現
1、 小組合作,探索多種算法
問:4+1等于幾?你是怎樣算出來的?請把你的方法告訴你小組的同學們。
2、全班交流算法。
(對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給予鼓勵,并板書5)
師:剛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們學過的4和1拭目以待組成來計算的,這個辦法很好,你能用這種方法也來試著算一算嗎?同桌互說。
三、分層練習,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題
(1)先請學生看圖說圖意,,再請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學生匯報算式;3+2=5 ,2+3=5
師: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觀察上面的這兩個算式,你能發現什么?
(使學生初步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規律)
2、“做一做”第2題
要求學生邊擺邊列算式。
四、寓練于樂,鞏固深化
1、游戲一:貼蘋果
要求:在蘋果圖片上寫出“5以內的加法算式”并貼到蘋果樹上去。
游戲方式:以小組合作方式,大家擺學具說算式,一人寫算式。
評價方式:請學生當“小法官”
2、紅花配綠葉
要求:這綠葉上的算式,找到相應的“紅花”答案
游戲方式:以小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個小組找到的“紅花”答案多。
評價:給找到正確答案多的小組獎勵“團結協作智慧星”
五、作業完成第27頁的第1————4題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 篇5
一、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數學學習的興趣對于數學學習非常重要。教師要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三、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并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
四、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并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本班同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二):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表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并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并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表”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系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并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系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信息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系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并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于創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 篇6
時光飛逝,轉眼之間,新的一學期即將過去,在這緊張有序的教學工作中,平心靜氣坐下來反思一學期的教學情況,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過在與學生們一起相處、教學相長過程中,也著時有不少的收獲。為使下一階段的工作更順利地開展,現對本學期的工作情況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主要工作
在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1)、(2)班數學教學工作,共有學生69人。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家長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質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是經過一學期多的努力,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使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所學的基本知識如:學會并比較熟練的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會分類、會認立體圖形物體、認識鐘表等。但是也有個別學生由于基礎差,作業完不成,學習習慣差造成了成績較差的現象。為了更好的總結經驗和教訓,推動今后的教學工作,再上新的臺階。
2、在備課的過程中,我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怎樣才能教好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前、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分析和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3、在上課中,我做到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生動化,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我還特別注意以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運用
圖片,造成學生渴求新知識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在學習認識鐘表時,我通過教具來進行直觀教學,認識時針和分針,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怎樣在鐘表上撥整時。
4、在作業方面,我會在課堂上留十分鐘時間用來完成課堂作業,對于學習好的學生,完成作業速度快的學生,我會直接批改,直接糾正錯誤;對于完成作業慢的'學生,我也會當面批改,當面糾正錯誤或者讓學習好的幫助學習差的學生,同事也培養了學生的一些良好習慣。同步練習也是如此,按時批改,利用時間講解習題,剛開始,并沒有注意到學生是如何糾正錯誤的,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學生在原題上糾正錯誤,最后,統一要求學生在錯題旁邊改正錯題,這樣更容易讓學生在復習時發現錯誤,更利于對知識的掌握。
5、在本學期,聽課十三節,通過聽其他老師的優質課,取長補短。
二、教學業績
本學期學習的知識很簡單,關鍵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在書寫方面,我會嚴格要求,規范書寫。
1、在學習完一單元的知識,我會出一份卷子,讓學生回家在父母的輔助下認真完成,再進行批改和講解。在期中測試時,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此類考試,兩個班的成績均分都在七十幾分;在期末考試中,兩個班的均分在八十五分,得滿分有5人,成績在九十分以上的占有一半人數,但是仍然有不及格的學生,通過這幾次考試,我發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不是很好,審題不清以及兩級分化太嚴重。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考試不是看學生的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的心理,作為教師改進的依據;而結果也不再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根據,而是看重學生的知識把握情況,學生的努力情況。
以此,我做了相關的改進,讓學生多練習,多鞏固,在上課期間多關注學習困難以及不認真聽講的學生。
2、對于后進學生,我會對他們放低要求,在教學中留意下降難度,讓他們采用自己的方式慢速學習,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愛好,進步他們的自信心。
3、在學生的學習中,只有老師和學生是不行的,還要有家長的輔助,所以,多與家長溝通孩子的學習是很重要的,讓孩子可以更好的發展。
三、教學思考及整改思路
一年級數學,在整個小學階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學期數學教學是落實對兒童少年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初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判斷、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等。著眼于發展學生數學能力, 通過讓學生多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和用途,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但是,通過一學期的教學,我發現以下問題:對小組合作意識的培養還不夠到位;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復習這段時間,我發現學生不看題目要求就開始做題,做完之后不會檢查。
所以,根據這些問題,通過認真反思后,我有了以下整改思路:
1、多培養學生的觀察以及合作交流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
2、在課堂教學中多設置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數學的樂趣,從而更加喜歡學數學在數學中解決問題。
3、在以后的教學中,多關注后進學生,積極鼓勵。
總之,一學期的工作已結束,有收獲,同時也有不足;工作中不足之處,我將及時找出差距,積極彌補不足。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
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在總結本學期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把下學期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 篇7
學習需求分析:
本單元內容的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起始階段,通過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的學生,才有可能去主動發現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了解學生關于“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量與計量、統計”等知識的綜合應用 情況。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滲透對應的思想。
思想與情感:
培養學生愛學校、愛老師、愛同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培養觀察能力,使學生了解關于“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量與計量、統計”等知識。
教學難點: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具、學具準備:
書中的插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激發學生興趣]
1. 同學們,今天老師想帶你們到小小超市去看看,你們愿意去嗎?
2. 不過,我有一個要求:我們是在數學課上,所以請同學們睜大你們的眼睛,看看你們在超市中能發現什么數學問題。
二、新授: [滲透分類統計方面的知識,數的比較]
1. 咱們先到飲料區去看看吧!你發現什么數學問題了?
(1) 有兩個小朋友在說話,它是怎么知道桃汁最多的?橙汁比梨汁多幾箱?
(2) 哪種飲料最少?
(3) 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 看看“水果區”你能知道什么?[了解學生對量與計量、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關系的掌握情況]
(1) 什么叫“每千克7元”?那要一共2千克,你知道應該多少錢嗎?
(2) 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3.“文具區”的`東西可真不少呀!
(1) 你們看看一共有幾層格子?
(2) 你想要哪樣東西?我看不清楚,你能不能指給我看,說說它的位置?
(3) 同桌互相說說。
4. 買了那么多東西,咱們該去交款了。[了解學生對“方向與位置”的掌握情況]
(1) 看說話的這個小朋友,他在第幾個?第四個小朋友是男孩還是女孩?倒數第二個小朋友是男孩還是女孩?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咱們一起數一數。
(2) 看,小朋友交了多少錢?一共15元,阿姨找給他多少錢?[了解學生對“計算問題”、“人民幣的認識”、“位置與順序”的掌握情況]
(3) 如果讓你去買東西,你會買嗎?那好,我就當收款的阿姨,想象你們要買什么,然后告訴我。
三、小結
你們知道了什么?不管我們在哪里,都可以找到數學問題,可見數學真是就在我們的身 邊。老師相信,只要同學們善于觀察,多動腦筋,你們還會發現更多的數學問題的!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 篇8
一、學生情況分析
羊口鎮臥鋪小學一年級總計144人,學生因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于優秀生盡量讓他“吃得飽”。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此時正是對他們進行養成教育的關鍵時刻,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以愛心、恒心來引導學生,指導家長,共同讓孩子們慢慢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了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主要包括以下教學內容:
數與代數領域:
海底世界——數數;
一、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五、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空間與圖形:
四、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
六、有趣的游戲——圖形與位置;
統計與概率:
二、媽媽的小幫手——分類和比較;
八、我換牙了——統計;
實踐與綜合應用:
實踐活動——找找周圍的數;
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
教材生活性強,生動有趣。
四、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識。
3、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4、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5、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并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6、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
7、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合作意識。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養成觀察并提出問題的習慣。
8、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 篇9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32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還有些學生是從外地轉入的。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據幼兒班老師介紹,這些學生各方面的差異較大。有的活潑開朗,還有個別學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了解,這些學生由于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
五、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盡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系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盡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六、教學進度安排(見附表)
教學進度安排
月份周次單元教學內容頁碼
課時數
9
1一準備課2~5222二位置6~1333
3~4
三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4~31
10
1、1~5的認識3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4~6四認識物體和圖形
10~11
7~13
五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42~83
20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4整理和復習2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
11~12
14~15
六
11~20各數的認識
84~90
4
1、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2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216七認識鐘表91~9522
17~19
八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2
1、9加幾2、8、7、6加幾3、5、4、3、2加幾整理和復習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20九總復習4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 篇10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共有學生50人。由于剛剛跨入小學校門,孩子們對很多事情還沒有概念,比如進學校不穿拖鞋、不亂丟紙屑等都沒有養成習慣。由于年紀小,課堂上很難坐住,喜歡在課堂上講話、做小動作等。但通過幾天的相處,我發現他們對數學有著濃厚興趣,相信經過我們大家地努力孩子們肯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七個單元:
1、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一);
2、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
3、分一分、認識物體;
4、11-20各數的認識;
5、20以內的進位加法;
6、20以內的退位減法;
7、總復習。
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領域
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內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初步了解加法、減法運算的意義,會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
經歷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簡單幾何體的過程,了解這些常見的幾何體;
2、數學思考領域
學生能運用生活經驗,對20以內數的信息做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20以內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學生在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等簡單幾何體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解決問題領域
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開始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
初步了解到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初步體驗;
4、情感與態度領域
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可以用20以內的數和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幾何體,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個方面的目標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而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它目標的實現);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比單純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發展更為重要。
四、本冊教材編寫的基本特點
1.教學素材來源于學生的現實,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現實的——與學生直接相關的,發生在學生身邊的,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
學生愿意思考,樂于接受;
引入數學問題(如P7例1、P18例1);
引導學習思路(如P71第11題);
激發學習興趣(如P26例1、P54主題圖)。
2.提供探索空間,引導兒童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數學知識不宜以定論的形式出現,培養兒童的問題意識(如P10例1、P81主題圖);
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學生自主探索搭建認知平臺(如P17第9題);
體現開放性和多樣化,讓學生充分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如P8例4,P36例3);
把合作交流作為學習行為與學習要求(P16第8題,P89第3題)。
3.內容呈現直觀形象,課堂活動豐富多彩。
讓學生親近數學,了解數學,喜歡數學,樂于學習數學;卡通、漫畫、圖片、表格為主,文字以對話出現。
有利于學生“(動作)感知——表象——概念(符號)”
課堂活動
作用: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討論交流的機會;
課堂活動與教學活動、練習活動的聯系與區別;
主要形式:操作、游戲等。
4.實踐活動,特色鮮明。
個體與集體結合,分散與集中結合
P16第8題、P62第4題,認識周圍的數、我有一雙小巧手。
貼近兒童生活,注意適用性與開放性;
展現過程,有一定的操作性。
西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5.體現學法,利學利導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學生數學的重要方式;
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展示兒童的思維過程;
——允許兒童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和策略解決問題。
認真聽講,課堂練習、課后作業仍然是重要的學習方式。
6.注重數學文化,培養數學興趣
數學文化是數學學習的重要資源;
數學文化包括數學簡史,數學趣聞,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的影響……
體會數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冊兩個數學文化:P58“分類”和P80“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五、教學重、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數的認識與計算。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學生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學習較大數的認識與計算的基礎,是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難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六、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七、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數
1準備課2課時
2—3 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一)9課時
4—9 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16課時
10分一分、認識物體5課時
11—13 11—20各數的人數7課時
14—16 20以內的進位加法8課時
17—19 20以內的退位減法9課時
20總復習4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 篇11
認識前后是北師大教材小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個內容, 課堂上,我創設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節課通過創設動態的賽跑情境,把學生并不陌生的比賽結果分階段呈現給學生,使學生能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樹立起扎實的前后位置概念,明白面前的方向是前,背對的方向是后,誰在前面或誰在后面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在鞏固運用時,我帶領學生創設了排隊游戲、乘車游戲的游戲活動。整個教學活動充滿情趣,學生在趣中悟,樂中學,學中做,做中得。
課堂上還留給學生自由思考和表現自我的空間。教學中我有意安排學生提問,既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又迎合了小學生好表現的愿望,也能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思考。本節課多次將要弄懂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來解決,旨在體現做中學的思想,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思維。在實際生活中,描述和確定物體的前后位置與順序是經常遇到的,所以我通過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猜想、觀察、操作、交流的.能力,讓他們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我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數學交流情境,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發表的見解進行鼓勵,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
學生在接觸前后時,他們的生活經驗已經為學習打下了基礎,而學好本內容則能把他們原有的經驗轉化成較規范的數學知識。
教材內容是利用森林運動會的情境,讓學生表述5個小動物賽跑的情境,說一說每兩只小動物的前后關系。但是我在設計的時候將后面的練習部分題目拿來當做情境創設,將這節課當成一個故事串聯起來。首先我以自我介紹導入,然后創設去參加森林運動會坐車排隊買票的情境,緊接著是參觀第一個森林運動會百米賽跑,卡丁車比賽,最后以一個游戲猜猜我是誰結束全課。孩子們通過多次描述小動物之間的前后關系,很快掌握了前后位置關系。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 篇12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全體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思維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創設學生關注的情境。
情境創設要體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功能,必須從學生感興趣的或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事物入手,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本節課的情境設計緊扣教學主題,富有數學味。這個情境看似簡單,但不會給學生一覽無余的'感覺,因為每棵樹上都有兩種顏色的蘋果,簡潔中蘊涵著層次性。新課標指出要培養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兩棵樹為基準,大多數學生能很快列出8+5=13的算式,直奔本節課的主題,顯示出該情境的直觀性,滿足大多數學生成功的愿望。以蘋果的顏色為基準,部分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得出7+6=13的算式,這樣給信息獲取能力較強的學生一個機會,顯示出該情境的層次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發現。同時該情境把8、7、6加幾的進位加法的例題和協地統一起來,極少其他非數學因素的干擾,使教學環節的銜接非常自然,在教學中發揮了高效性。
進一步用“湊十法”口算8、7、6加幾的進位加法,我以此為支點,在教學中進行生成點的選擇。當讓學生說說兩棵樹一共有13個蘋果用算式怎樣表示時,居然有學生列出了10+3=13的算式。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 篇13
《文具》是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正確數出6~10的物體個數,會讀、會寫6~10各數;學習用操作、畫圖等方法,表示數量在6~10的物體的個數,知道6~10的順序;懂得用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物體數量并進行簡單的交流。
作為一個剛畢業的老師,所面對的學生又是剛進入小學生活的一年級新生,心里有著許多的擔憂。找了許多的教案來參考,又向學校里教學經驗的老師們請教,終于,備好了這一堂課。在數一數、連一連這個環節,我讓學生嘗試著不同的方法來數數,讓他們體會數數過程的有趣性,學會正確地數出圖中各種文具的數量。在想一想、做一做這個環節,讓學生們開動腦筋,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來表示6個文具盒、7把尺子。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有的'用紅旗表示,有的用愛心表示,有的用三角形表示。接著,我讓他們觀察教室,找找教室里有什么是可以用6來表示的。除了6臺風扇,6盞燈之外,有一個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她說,有6個燈的開關,這個是我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孩子們的觀察力真的很敏銳。在描一描、寫一寫這個環節,先示范再讓學生跟著書本描最后上來黑板上展示。我覺得,讓學生上來展示非常重要,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展示知道他們在書寫的時候容易出現的一些問題,然后給予及時的糾正。
反思這節課,滿意的是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不滿意的有,在數數的這個環節,沒有及時總結,沒有及時強調數數的一個有序性。還有就是時間的把握上,重點環節花的時間要更多一些,讓整個課堂松弛有序,效果才會更好。最后一個就是,過渡性語言還需要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