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原文及賞析3篇(實用)
牡丹原文及賞析1
原文:
牡丹
[唐代]韓琮
桃時杏日不爭濃,葉帳成陰始放紅。
曉艷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
名移蘭杜千年后,貴擅笙歌百醉中。
如夢如仙忽零落,暮霞何處綠屏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桃花、杏花盛開時它從不與其爭奇斗艷;等到葉密成帳時才慢慢開始綻放。
清晨艷麗的花朵好似金掌承接著潔凈清涼的露水,傍晚幽香飄溢與那豪華富麗的住宅里的香風爭惹。
樣草、杜若一類的名花要想改變得像牡丹那樣,至少得一千年以后呢!你是花中之王,獨占尊位,比動聽的笙歌還醉人。
牡丹花啊,為什么像夢中的仙人一樣飄走了,只空留下綠色似屏的葉子呢?
注釋
金掌:銅制的仙人手掌。
賞析:
牡丹,天香國色,堪稱“國花”。特別在唐代,牡丹,也是詠花詩的“熱點”。但稍加留意,詩人們賞牡丹、贊牡丹,多盡往富麗說,極從歡情言,往往把牡丹作為榮華顯貴的象征。然而,韓琮著的這首《牡丹》,吟詠后卻有另一番感慨。
“桃時杏日不爭濃,葉帳成陰始放紅。”在首聯里先贊揚牡丹的品格:一是不出風頭,在桃杏開花的早春時候,不與百花爭艷;二是謹慎務實,不在自己條件成熟(“葉帳成陰”)時不嶄露才華(紅)。
“曉艷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接著在頷聯里繼續贊美牡丹的高雅和奉獻。“曉艷遠分金掌露”,說的是牡丹在早晨用它鮮艷如“金掌露”般的花苞在高處凝聚,承接那降落潔凈清涼的露水。傳說漢武帝求長生不老,以青銅鑄造銅人,高擎銅盤,承接甘露稱“金掌露”,以供服用。牡丹由于滋潤著天賜的甘露,色更艷,香益濃,所以能“暮香深惹玉堂風”——在晚上它把幽香飄溢,與“玉堂(豪華富麗的住宅)”的香風爭“惹”呢!這里,一“曉”一“暮”,概括總體,互為因果;“遠分”“深惹”、上縱下橫,動漪靜美,盡情地把牡丹贊頌。看來詩中的牡丹,并非富貴榮祿之輩,而是賞雅惹俗的高士!
“名移蘭杜千年后,貴擅笙歌百醉中。”在群芳中,牡丹卻遭到嫉妒,可是嫉妒者仍然是徒勞一場。頸聯中詩人先譏諷道:“名移蘭杜千年后”。這里的“移”字作“改變”講。意思是說:即使像蘭草、杜若一類的名花要想改變得像牡丹那樣,至少得一千年以后呢!接著才充滿自信地贊道:還是你啊,牡丹!“貴擅笙歌百醉中”——你是花中之王,獨占尊位,比動聽的笙歌還醉人哩!
“如夢如仙忽零落,暮霞何處綠屏空。”牡丹的命運畢竟是不幸的`:“如夢如仙忽飄零”,一個“忽”字,道出了官場風云變幻莫測的情景。“暮霞何處綠屏空”承上句“忽零落”而結。“暮霞”喻牡丹花;“綠屏”喻牡丹葉,喻比十分形象。這里詩人無限惆悵、無限深沉地感嘆道:牡丹花啊,為什么像夢中的仙人一樣飄走了,只空留下綠色似屏的葉子呢?此句頗有后人李清照“綠肥紅瘦”的韻味。
首聯寫牡丹的品格,頷聯寫牡丹的貢獻,頸聯轉訴牡丹對嫉妒者的蔑視,尾聯以落花飄零告終。全詩字字寫花,處處喻人,緊密結合自己的心事,正似詩人在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將石載順等驅逐以后失官時心情的自況。
牡丹原文及賞析2
詠牡丹
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翻譯/譯文
棗花雖然很小,但能結果實。桑葉雖然柔軟,卻能養蠶吐絲。可笑牡丹花大得像斗,卻什么也不能作,不過白白長一條枝子。
注釋
⑴詠牡丹:亦指王隨,王曙作。牡丹:多年生落葉小灌木,花大色艷、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郁,而且品種繁多,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長期以來被人們當做富貴吉祥、繁榮興旺的象征。
⑵桑葉:桑科植物桑的干燥葉,又名家桑、荊桑、桑椹樹、黃桑等。
⑶斗大:大如斗。對小的物體,形容其大。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周曰:‘今年殺諸賊奴,當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清二石生《十洲春語》卷下:“不能如介子定遠輩,投筆立功,勒銘燕然,以博取斗大懸肘之印。”
賞析/鑒賞
王溥的這首詩之所以能給人耳目一新的直覺印象,是他一反人們對牡丹一向喜愛贊美的心態。題目用“詠”,先順從人眾的普遍心理定勢,先誘導讀者,詩人可沒說牡丹的壞話,是要歌詠它。讀者乍一看,心理必然想著,歌詠牡丹者多矣,王溥難以說出什么新的東西。這樣想著,就好奇地往下讀,結果卻讀出了對牡丹的說三道四。雖然有些生氣,但細品,詩人的'審美情思落在了兩個點上——外表美和實用美。詩人擔心人們不服氣,先拿棗桑來示例:棗花雖小,秋后有棗兒甜脆可口;桑葉很柔弱,他能養蠶結絲,美艷的綾羅由桑葉生成。這回晾晾牡丹的底吧:花朵真大呀!大得無法形容,好像人們喜歡用“斗”來形容大,那就說她“如斗大”吧。還有,她的美艷,她的光彩,耀人眼目,讓人心蕩神怡,詩人是知道的,但他有意無視這些,因為,這些都是沒有實用價值的虛妄的外在美,僅此一點,牡丹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她一旦開完美艷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沒有什么好贊美的。詩人用詩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至于讀者讀不讀,讀懂讀不懂,認同不認同就不是詩人的事了。
牡丹原文及賞析3
原文:
紅牡丹
唐代: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譯文: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牡丹葉碧綠鮮艷,嫻靜文雅;牡丹的花瓣色彩時淺時深錯落有致。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面臨凋零,牡丹花卻是愁腸欲斷,請問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注釋:
綠艷閑且靜(jìng),紅衣淺復深。
綠艷:指碧綠鮮艷的葉子。閑:通“嫻”,文雅的樣子。紅衣:指紅色的牡丹花瓣。淺復深:由淺到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qǐ)知心。
愁欲斷:形容傷心到極點。心:牡丹花內心所想。
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寫牡丹嬌艷可愛的豐姿和閑雅安靜的氣度,后兩句寫花欲凋謝時的愁怨,暗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紅顏易衰。這首詩以美人喻花,意境優美。含蓄蘊藉,余味悠長。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這兩句先側重寫牡丹枝葉的狀態和花的色彩。詩人以人寫花,說碧綠鮮艷的牡丹葉,簇簇擁立,多像一個身著綠妝嫻靜文雅的少女;那色彩時淺時深錯落有致的紅色欲滴的'花片,又像少女的衣裙。開首這兩句,詩人把美人和牡丹融為一體,寫的是牡丹的外部形象。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這兩句是寫“牡丹仙子”的內心世界,說花兒似乎也有情感,也有愁。因為牡丹花與春天同在,在美好的春天里,牡丹花嬌嫩嫵媚,姿容娟秀,清香萬里,占盡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駐,誰也無法挽留,這正是牡丹的愁心所在。它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與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會調零衰敗,漸漸枯萎。因此,人們只知道欣賞春色,欣賞牡丹花的鮮艷,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
這首詩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費苦心。以“綠艷”襯托“紅衣”,使牡丹顯得嬌媚動人。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紅顏易衰,而讓花兒自愁自哀自傷自嘆,真是翻奇出新,別有一番情致。全詩把牡丹花寫得有血有肉有情感,達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較好的詠物詩。
【牡丹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牡丹原文及賞析12-18
賞牡丹原文及賞析02-26
詠牡丹原文及賞析02-27
詠牡丹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牡丹原文全詩賞析12-17
賞牡丹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詠牡丹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
昭君怨·牡丹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牡丹原文及賞析(實用15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