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熱】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1
南京是個頗有盛名的六朝古都,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長江不僅孕育了長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這座江南城市。近些年來,放眼望去,南京也被星星點點的綠色所環繞,沒錯,那像涓涓細流一般的綠色,便是我們的綠化帶。
清晨,每每當我走在街上,享受著寧靜的時候,路邊的綠化帶就好像通人性似的,契合著我的心情,隨風搖擺。那清晨特有的早露,順著葉片悄然滑過,啪嗒一聲又滴落了下來,在地面上散落成無數的小珍珠,晶瑩剔透,惹人憐愛。一顆顆高大的樹木,有的被園林工人修成蘑菇的形狀,有的卻又被修成字的'式樣,好似他們也在為了我們南京迎接青奧獻出一份力。低矮的灌木叢,翠綠的小草,高大的樹木,構成了我們美麗的綠化帶。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都因為這些綠化帶而心曠神怡。而當我們享受著春意盎然的美景時,殊不知在這背后默默工作的園林工人有多麼的辛苦。
綠化帶不僅能給我們帶來美好的生活環境,也能緩解我們的視覺疲勞。眾所周知,現在的城鎮,社會個個交通都很發達。可是卻也有一部分的人因為這樣的交通發達而受苦。每天晚上滴滴答答的車笛聲,違規渣土車的揚塵污染,都是很多居民苦不堪言,而綠化帶就像是一個保護我們的屏障一樣,能夠降低噪音,改善環境,更能美化整座城市,讓南京成為一個被綠色環繞的城市。
在栽培學中,常言道“種三管七”,綠化中種植的都是有生命的植物。新聞上也有說過,不少單位在園林綠化時,往往規劃設計高標準,施工養護低水平,造成好景不長。所以園林施工過程中要重點抓好綠化樹種栽植及其養護管理的工作。園林工人們每天辛辛苦苦的修剪樹木,為的只是能夠給我們帶來清新愉快的生活環境,讓我們在閑暇之余走在路上,也會覺得十分的開心,快樂,讓我們都能呼吸到更加新鮮的空氣。天底下沒有只收獲,不付出的事情。所以,我們在享受這美好的生活環境的同時,也要去保護這些可愛的小花小草,保護我們的綠化帶。樹木的長成也并非一天兩天,所以我也希望施工方能夠高質高效的完成栽植樹木,建設綠化帶的工作,不要因為重重的一些小原因,到頭來,還要將樹木移栽。這些名貴的樹木經過移栽成活率也就大大下降,善待環境,善待我們的樹木。
身為一個南京人,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是幸福的,是快樂的。但好的環境更需要人們的保護不是嗎?請大家善待環境,善待我們的樹木,讓我們為了這綠意盎然的南京城而驕傲,讓千千萬萬的人為了南京,乃至世界辛苦勞作的園林工人們而自豪。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2
“白云朵朵,綠草如茵。”這不是每個人所向往的嗎?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生活已離我們越來越遠了,生態環境已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全球都十分注重生態環境的文明。
其實,說起生態文明,說起我以前的做法,我深感愧疚。以前,我總以為生態文明離我很遙遠,所以亂仍垃圾,浪費資源這種事我是經常干,雖然別人多次告誡我,要保護生態環境,可我卻總是滿不在乎。讓我印象最深,也是讓我最慚愧地要數那一次了。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凜冽的寒風呼呼地吹著,天空還飄起了小雪。可偏偏在這樣寒冷的'天氣里我做值日。這么冷的天誰不想早點兒回家?于是我們著急慌忙地做完了室內的值日,最后只剩下垃圾沒倒。可誰想在這么冷的天去倒垃圾呀!俗話說:三個和尚沒水吃,我估計我們就是那“三個和尚”了。幾個人在空蕩蕩的教室里大眼瞪著小眼,瞪了半天,組長才發話:“這垃圾總得有人倒,可你們都不愿意,我看不如這樣吧!采用抽簽的方法決定誰去倒。”說罷,從桌子上拿起幾張廢紙,又拿了一根筆,涂涂畫畫一陣后,她將紙條遞給了我們。我順手拿了一個,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打開了它。可偏偏、偏偏我抽中了。無奈,我只得去倒了。我用腳踩了踩裝得滿滿的垃圾,提著它下了樓。
不料,剛一下樓,一陣凜冽的寒風夾雜著冰雪向我刮來。我連忙閉上眼睛,待風刮完后,我覺得垃圾好像輕了許多。緊接著,我眼前
就飄過了幾團白色的東西。遭了,垃圾被吹飛了,我環顧了一下四周,發現沒有人,算了!不管了,倒了垃圾好回家。可正當我走時,我卻聽到了一個聲音:“姐姐,不要走,紙已經不‘飛’了,快把它撿起來好嗎?”我回頭一看,是一個剛入學的小女孩,正在望著我。我剛想去撿,可轉念一想:不行,如果被人看見了,多丟人!小女孩看我不動,就自己撿了起來,我看著小女孩,心想:人家才是一個剛入學的,就這么知道環保,可我呢?都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了,真是自愧不如啊!想到這兒,我與小女孩一起撿起了垃圾。這次雖然回家晚了,可卻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環保教育課。自那以后,我再也不做對生態環境不好的事情了,每當看到有人破壞環境、有不文明的行為時,我會主動上前制止。因為我知道,生態環境是否文明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是的,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們也無法做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跡,但我們要從小培養生態文明從我做起的理念。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比如不浪費資源,節約每一滴水,不亂仍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在學習上少用或不用木制鉛筆,學會廢物利用,提倡低碳生活?。這些事情雖然很小,但如果每個人都這么做,也能為生態文明貢獻不小的力量。
讓我們共同保護環境吧!讓天空增添一抹藍,森林增添一抹綠。
我呼吁:生態文明,從我做起!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3
1.杭州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現狀
杭州下沙、蕭山等工業區部分地區大氣環境和水環境因工業發展造成污染,錢塘江流域污染更是不斷加劇,對杭州的飲用水源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此外,城市化的不斷加快使得杭州傳統風貌不斷變化,大量農用地、濕地、林地被侵占和破壞,“六條生態帶”也遭到侵蝕,整個杭州的生態環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其次,交通擁堵現象嚴重。近三年,汽車保有量猛增70%,預計主城區機動車保有量還會以更快的速度增長,而由于杭州交通路網整體容量小,集散交通能力弱,這樣的機車總量增多對應的道路承載力的狹小使得交通擁堵現象較為嚴重。再次,市中心區與郊區生態建設差距大。杭州市中心區綠化帶和基礎設施交完善,整體面貌富有生機和活力,而與之相比郊區則有很大差距,生態基礎設施不全,基本的污水處置和垃圾堆放問題還未得到有效解決,在城郊結合區域,集中了大量外來人員,從住宅及日常生活水準來看都滯后于美麗城市建設的需求。
2.建設生態文明的杭州的措施
2.1推進城市景觀美化,創造美麗生態環境
2.1.1樹立美化城市的意識。通過城市綠道網絡規劃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增加城市綠地用地,保持城市生態平衡,緩解城市污染問題。例如,新加坡就通過綠地網絡規劃,達到100%的土壤綠化覆蓋率,并且注重多樣的生物配置,使城市市容整潔美麗。此外,可大力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的綠化意識,增強自覺性和責任感,認識到綠色環境對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且增強保護意識。
2.1.2在尊重和保護自然的基礎上,開發自然風景區。杭州多次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旅游城市”“國際花園城市”的稱號,可以說明杭州的景觀設計較為突出,可以在此基礎上,可開發自然生態風景區、公園、道路兩側美化的層次豐富的生態體系,使得城市面貌整潔優美,當然,在城市景觀設計中要充分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避免過度開發*費自然資源的現象發生,道教講究“道法自然”“自然無為”,就是要順從自然物的自然而然,尊重自然物,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2.1.3美化城市邊緣地帶,完善生態基礎設施。在杭州城郊地帶可建立專門供外來務工人員居住的整潔場所,而城郊地帶可用來發展都市農業,一方面能夠為城市提供衛生的農產品,滿足城市居民需求。另一方面,城市周邊農業帶能夠作為城市的綠化隔離帶,充實城市的布局,防治城市環境污染,營造綠色景觀。此外,政府需要加大資金投入,改善生態基礎設施落后的地區面貌,創造宜人的生活環境。
2.2完善交通網絡和交通布局,建設美麗生態空間
2.2.1交通規劃與土地規劃相結合,調整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注重優化空間結構和調整功能布局,鼓勵使用公共自行車和步行。在對于居民居住、工作、休閑場所的劃分中可適度綜合、平衡布局,中和三者間的分布和距離,以實現更多居民以慢行方式上下班,增加步行和公共自行車的出行率,降低機動車的使用率,杭州市可增設公共自行車的點,開辟自行車行駛道,并且設置步行區域,以提高自行車出行的使用率,鼓勵步行,既能倡導綠色生態的出行方式,又能優化交通運輸布局。
2.2.2發展軌道交通,注重多種出行方式的銜接。在路面交通擁堵現象不斷加重的情況下,杭州賦予了軌道交通的實踐,在2012年11月24日地鐵1號線就正式開始試運營,也要加大其余路線地鐵的建設,以盡早實現軌道交通網絡系統,減少市民對路面交通的依賴,同時也要充分意識到地鐵與地鐵、地鐵與公交之間的銜接,并在換乘點予以指示牌提示,減少人們的換乘時間,注重多公共交通工具的銜接。
2.2.3提高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適時變通交通布局。可以建立交通信息發布和預警、預報系統,加強應急管理,并建立評估系統適時調整交通形式,智能系統發揮監視效果的同時也可提供人們交通工具和路線的選擇。此外,可以學習香港建立自動收費系統,便于換乘各類交通工具的費用扣除,公交機構也能因此收集市民乘車信息,精確不同路線客運量并及時調整路線和時間表,提高工作效率,緩解交通壓力。
2.3完善生態保護和管理體制建設,樹立美麗生態理念
2.3.1加大生態保護知識的教育和宣傳首先,對工廠負責人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工作,使其權衡經濟效益與環境破壞的利與弊;其次,實現社區居民的生態教育,居委會成員要積極宣傳環保知識,帶領居民改變日常行為觀念,踐行綠色生態的行為方式。再次,加強基礎教育和媒體宣傳。在學校開設生態城市文明行為方式的相應課程,培養生態意識,發揮媒體宣傳作用,設置相應生態建設專題網站,將生態理念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2.3.2完善生態文明政策體系(1)推行政府獎勵政策。政府對于節能減排的循環經濟產業予以技術支持并給與獎勵,以鼓勵企業高科技發展,促進企業產業結構改革,減少廢棄物的排放。例如英國設立了Jer-wood-Salters環境獎,日本許多城市設立“資源回收獎勵制度”,杭州也可設立相應制度,轉變高消耗、高污染和高增長的發展模式,以達到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平衡,鼓勵企業樹立生態循環理念,減輕工業發展對環境造成的壓力。(2)建立污染物排放監管制度。針對杭州市工業“三廢”排放指標超標等環境問題,在《杭州市節能減排工作獎勵辦法》《杭州市刷卡排污總量控制系統建設實施方案》等制度規范的基礎上,可建立統一的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對于污染物進行統一監管和檢測,限制產業污染物排放許可,禁止無證排污和超標排污,并對于超標的產業進行嚴格控制并處以懲處,實現綜合管理的環境法規政策標準。
2.3.3健全監督監管機制(1)明確各地區監管主體,健全民眾舉報制度。劃定各區域的監管主體,明確其責任和職能,該監管主體可以是政府,或以社區為單位,建立社區聯合會,在此基礎上,開通環保舉報投訴熱線、網絡投訴通道,為民眾反映污染事實提供有效多樣渠道,鼓勵民眾的舉報行為,并且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2)建立風險評估和公示制度。對于環境階段性狀況和承載能力予以評估并及時進行公示,讓民眾明確自身所處環境各指標的合格情況,對于各指標合格的要予以保持,對于超標的項目,鼓勵民眾投入到尋找污染源的任務中來,樹立營造美好的生態氛圍的責任感,也提升其日常行為對環境帶來影響的重視度。(3)完善公眾參與機制。除確保民眾對環境的知情權以外,要鼓勵民眾充分行使批評權,參與到環境治理的決策中來,可以通過深入調研、召開聽證會等一系列方式,讓民眾參與其中,廣泛聽取其政策建議,完善生態建設和環保政策,真正實現以人為本、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理念。
3.總結
生態文明視野下的城市建設,是創造美麗城市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只有在生態環境、生態意識和生態空間美的前提下,才能能為城市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提供有利條件,才能使美麗城市建設中各個體系的完善和協調創造基本依托,美麗杭州的生態文明建設要充分把握環境美化、交通改善、環保理念三個方面,并實現三者的有機協調,使城市煥發生機和活力,為其他城市建設提供經驗,為建設美麗中國目標的實現創造條件。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4
淇濱區是鶴壁市的一個窗口,更是一張名片,每位文明市民的言行都是城市的一道風景。個體行為升華群體形象,作為淇濱區的一員,大家的一言一行不僅代表著個人的修養,更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我們既是文明城區的建設者、創建者,更是文明城區的受益者。城市文化,思源思進,城市文明,貴在養成。在此,淇濱區文明辦向淇濱區父老鄉親發出如下倡議:
一、努力踐行文明操守,做城市文明的傳播者和實踐者。從自我做起,增強文明意識,自覺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各項活動,身體力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自覺抵制有悖公德、有違誠信、有損形象、有害秩序的不文明言行,遵紀守法、知禮向善,講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以文明的生活方式影響他人,形成和諧向上的社會風尚。
二、主動參與城市管理,做城市文明的維護者和監督者。自覺愛護市政設施和市容環境,不亂貼亂畫、不亂堆亂放、不亂扔亂倒、不隨地吐痰、不隨地便溺。保持庭院清潔和樓道整潔,積極參與單位、社區、小區組織的綠化美化凈化環境活動。鞏固衛生城市建設成果,尊重環衛工人、園林工人的勞動,愛護花草樹木,主動承擔愛國衛生、環境保護的責任和義務,監督和制止損壞公物行為,合力創造整潔優美、和諧有序的城市環境。
三、自覺維護公共秩序,做城市文明的推動者和創造者。自覺維護出行、購物、旅游景點等場所的公共秩序。嚴守交通規則,文明禮讓,抵制闖紅燈、搶占道路、無秩序停靠車輛、行人亂穿道路等不良交通行為,創造安全、文明、暢通的交通環境。遵守旅游景區秩序,熱心對待外來游客,做優秀旅游城市的主人和誠信向導,努力提升淇濱區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四、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做城市文明的志愿者和服務者。大力弘揚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積極參與關愛自然、關愛他人、關愛社會志愿服務活動,主動參與敬老、愛幼、幫弱、助殘活動,為殘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提供幫助,熱情參與到普及生態文明理念、綠化美化自然環境、清潔環境衛生、文明引導、社會秩序維護、基層文化建設等志愿服務活動之中。
親愛的市民朋友們,為了你我呼吸的空氣更清新,飲用的水源更衛生,生存的家園更整潔,生活的環境更優美,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建設文明城區貢獻自己的力量!
讓我們舉起右手,一起宣誓:建設文明城區,爭做文明市民,成為城市最美的流動風景線!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5
一、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突出提高執行力主題
市以旅游業為龍頭,促進了本市服務業的長足發展,目前三二一的產業結構基本形成;城市的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環城高速公路、新莊污水處理廠等一批重要基礎設施相繼建成;生態環境持續的改善,“兩湖一庫”水質得到提升,環城林帶得到有效保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得到提高,“六有”民生行動計劃全面推進,群眾普遍關注的一批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推動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逐步的完善,建立了生態補償機制,出臺了《生態功能區規劃》,制定了《市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條例》等一系列法規,搭建了11個投融資平臺;生態文明觀念逐步強化,開辦生態文明城市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干部隊伍建設切實加強,通過公推競崗、公開選拔、實施“雙百”工程等方式選拔干部,激發了干部隊伍活力。實踐證明,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完全符合的實際,順應了世界城市發展的潮流,是實現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由之路。
學習貫徹市委八屆八次全會精神,我們對本市增強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進行了深入的調研與思考:市的最大的比較優勢是生態優勢。市的環境比較好。有兩條環城林帶,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區植被最好的中心城市,空氣良好。氣候涼爽。夏季,市的平均氣溫在24℃左右,年平均相對濕度在76.9%左右,不濕不燥,而且平均風速每秒2.1米,風和涼爽,非常舒適。緯度適宜。專家認為人類最佳的居住緯度為20-30度,市恰好處于北緯26度,處在最佳居住緯度上。海拔適中。市海拔在1000米左右,使人體處在大氣壓感覺的最佳地域上,非常適合人居住。自然災害比別的城市少。從來未有地震和沿海地區的臺風災害,生活居住安全。資源豐富。市有豐富的磷、鋁等礦產資源,有尚欠開發的民族風情和民族文化資源,這是別的很多城市也沒有的。這些優勢構成了市發展的比較優勢,進而構成向縱深發展的后發優勢。
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尚處于發展初期,進一步的向縱深發展,還存在許多不足,突出表現在:經濟發展方式尚未根本轉變,生態產業發展仍較緩慢;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仍較粗放,城市品位亟待提高;發動基層和群眾廣泛參與建設生態文明城市不夠深入,群眾性生態文明創建活動不夠豐富;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還比較突出;有的干部素質和作風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執行力不強。因此,強化責任,切實提高各級干部執行力應是目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一是要明確責任主體。對全市性重要工作、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實行項目負責制。按照分工負責與項目負責相結合的'原則,統籌市領導工作安排,整合相關部門資源,建立市領導牽頭的專項工作推進機制,把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完成時限,逐一分解落實到具體的牽頭領導、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建立督查專員制度,強化督查督辦機構職責職能。改進和創新督查方式,對全市重點工作實行專項督查、全程督查。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新聞媒體等社會各界參與的大督查機制。健全重要工作責任報告制度和通報制度,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要定期或不定期報告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并在一定范圍內通報。凡向社會公開承諾的重大工作進展及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要通過電視、報紙、政府公眾信息網等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三是嚴格干部考核。嚴格執行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績效考核辦法,完善考核方式,增強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群眾滿意度在考核評價中的分量。把執行力作為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重點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在重點工程、重要工作、重大突發事件和關鍵時刻履行職責、完成任務情況。考核結果在一定范圍內通報、公示,并作為干部選拔任用、培養教育、監督管理和激勵約束的重要依據。
二、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服務于“三創一辦”
全市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八屆八次全會會議精神,把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衛生保護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協辦2011年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簡稱“三創一辦”)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堅定不移地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從調查情況反饋來看,市黨員干部對“三創一辦”活動知曉率達100%,衛生狀況滿意率≥90%,健康知識知曉率≥70%。。認為全市大環境的衛生狀況明顯好轉,生活環境整潔,創建工作很有必要,支持創建活動,但要加強群眾對創建工作的再教育和再認識,以引導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培養衛生的長效保潔意識,同時要加強衛生死角的保潔力度。使“三創一辦”領導小組了解了群眾的心理,為下一階段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假日旅游帶動休閑娛樂業的發展。假日旅游的啟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鎮居民的消費模式逐漸向休閑娛樂轉變。休閑娛樂不僅讓游客參與各種游樂設施和娛樂活動,體驗其中的知識與樂趣,而且以休閑娛樂為載體,將休閑文化、體育運動等形式與游樂主題融為一體,使娛樂變得豐富多彩,滿足了游客休閑、娛樂、健身的愿望。調查顯示,節假日50%的人考慮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64.8%參與人休閑娛樂。為了適應這一新的需求,各地興起了許多休閑娛樂行業,如茶館、陶吧、酒吧、迪吧、氧吧、健身房、射擊、水上運動、網球、高爾夫和跳舞機等,到了節日這些地方都是處處爆滿。另外,假日旅游還帶動金融業、網絡電信業、農牧業和建筑制造業的發展。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協辦2011年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我們三創一辦的具體內容。“三創一辦”是城市發展的大勢所趨,是事關全市乃至全國人民切身利益和長遠發展的大事實事,對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三創一辦”涉及到各行各業,涉及到千家萬戶,是一項“人人有責、家家受益”的社會工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
三、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辦好職業教育
近年來,市通過整合資源、增加經費、加強師資隊伍力量、完善學生資助體系等多項實招為職業教育發展“護航”。同時依托國家加快職業教育的發展好政策,市職業教育辦學規模逐年擴大,辦學水平明顯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職業院校50所,其中高職院校2所,在校生4200人,年招生近3000人,專任教師442人。在中等職業學校中,市屬中等職業學校40所,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5所,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3所,在校生52598人,年招生2萬人,專任教師2393人。2010年初比2005年,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數增加了13所,在校學生數同比增加33800余人,是2005年的2.8倍。這標志著我市職業教育駛入“快車道”。根據我市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新建和擴建一批中等職業學校、縣級職教中心;爭創6所國家級、省級示范性職業院校;重點建設10個以上重點優勢特色專業。全市高等職業學院在校生規模達到1.5萬人以上,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達到7萬人以上。到2020年,形成以高等職業教育為龍頭、中等職業教育為主體,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相結合、職前職后教育相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四、把生態文明市建設作為富民強市的“總抓手”
生態文明作為一個新概念、新思維,不僅進一步完善了科學發展的理論,而且是促進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抓生態文明建設,才是真正抓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內涵,根據調研工作我們了解到,2010年市加快了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編制完了成鋁、磷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專項規劃,優化了礦產資源配置。強力推進了鋁、磷、煤等資源型企業技術改造,加強了磷渣、粉煤灰、赤泥等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和處置。同時加大了工業污染防治力度。堅持綠色招商,嚴禁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嚴重的項目落戶。推廣清潔生產,逐步實行了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嚴格執行排污許可證和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完善企業污染源檔案。加大整治違法排污力度,對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企業限期治理或關停。加強以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為重點的工業大氣污染治理,加快了清鎮發電廠、鋼廠、貴州水泥廠等重點污染源的異地改造項目建設,強化了生態植被恢復治理。采取了科學、有序、合理的開采方式,提高礦產資源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減少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嚴格執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督促礦山企業恢復治理礦山地質環境。大力實施國家天然林資源保護、水土流失、石漠化和沙石采掘場綜合治理、鞏固了退耕還林成果等林業生態重點工程。加大了交通干線綠化力度。因此,市要把握好、利用好生態文明市建設這個總抓手,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努力優化生態環境,積極培育生態文化,全面構建生態社會,并以此去推動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政治文明建設;去規劃發展布局、調整產業結構、整合生產要素、增強發展潛力;去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逐步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政治文明、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真正把建設成為生態經濟發達、生態環境優美、生態文化繁榮、生態社會和諧的強市名城。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6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和促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組織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生態文明,是指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為前提,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
第三條 本市以建設生態觀念濃厚、綠色經濟崛起、城鄉環境宜人、生態文化普及、生態制度完善、市民和諧幸福、政府廉潔高效的生態文明城市為發展目標。
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應當將生態文明理念、原則、目標、方法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第四條 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應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遵循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城鄉統籌、合理開發、政府主導、全民參與、法治保障的原則。
第五條 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編制和實施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規劃;
(二)制定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
(三)制定資源有償使用、生態產業扶持等政策措施;
(四)制定和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責任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
(五)建立生態文明建設決策、協調、合作和激勵機制;
(六)確定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等試點與推廣。
縣、鄉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文明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工作。
第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權利和義務,有權檢舉、投訴和依法控告危害生態文明建設的行為。
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實行首問責任制,及時處理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等方面的檢舉和投訴。
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帶頭并且鼓勵、引導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公眾的生態文明建設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成績顯著的組織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規劃建設
第九條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規劃應當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互銜接,協調一致。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規劃,應當包括總體要求、空間開發格局、產業體系構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宜居城市建設、生態文化建設、生態社會建設和制度保障等內容。
依法批準的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規劃,非經法定程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
第十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劃定生態功能區,規定高效集約發展區、生態農業發展區、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區、優良生態系統保護區等功能分區及其規范要求,確定片區功能定位與發展方向。
各級人民政府實施城鎮化建設,布局產業發展和生態安全項目,應當按照主體功能定位進行。
第十一條 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應當包括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生態產業、生態文化、基礎設施、民生改善和政府責任等指標,與公眾滿意度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需要、實施進度相適應。
第十二條 制定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責任制,應當突出下列內容:
(一)經濟社會發展約束性指標;
(二)水污染防治以及水環境質量改善、水源地保護;
(三)大氣污染防治以及空氣質量改善;
(四)土壤污染防治以及耕地、林地、綠地和濕地的保護、建設和利用;
(五)噪聲污染防治以及聲環境質量改善;
(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綜合利用與處置;
(七)水利、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以及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八)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以及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九)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碳排放強度下降指標;
(十)公眾反映強烈的其他生態環境問題。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生態產業體系建設目標,實施國家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鼓勵發展生態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生態農業、現代服務業、生態旅游業和節能環保產業,推進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清潔生產和傳統產業升級改造。
生態文明建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應當將低碳、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新能源、綠色建筑、資源綜合利用、主要污染物減排、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和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等項目列為重點投資領域,并且按照國家規定落實或者督促落實財政性資金支持、選址供地、政府采購和信貸支持等優惠、扶持措施。
第十四條 開發區、產業園區應當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要求統籌規劃、改造升級,加強環境和設施配套,建設循環經濟基地,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第十五條 磷、鋁、煤等資源型產業,應當遵循開發與保護并重的原則,按照就地轉化、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的要求,推動煤電磷、煤電鋁、煤電鋼和煤電化一體化發展,采用清潔生產工藝,實現物質和能源的梯級利用,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提高三廢利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第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不得引進不符合生態保護法律法規、國家產業政策、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規劃、生態功能區劃和強制性節能標準的項目。
第十七條 禁止生產、銷售列入淘汰名錄的設備、材料和產品,禁止使用列入淘汰名錄的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
生態文明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公布本區域內落后生產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的限期淘汰計劃,有關單位應當按照計劃完成限期淘汰。
第十八條 實施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清潔工程,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行生態循環種養、休閑觀光生態農業、大中型沼氣生態循環和村寨污水凈化處理等模式,防治農村生活污染、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加強農田水利設施、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建設與管理,保護農村自然生態,建設現代生態農業產業體系。
推進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鼓勵和推廣社區支持農戶的綠色紐帶模式,建設生態鄉村,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實現城鄉統籌、深度融合、互信互惠、共同發展。
第十九條 加強以河湖水系、環城林帶為重點的水源、林地、綠地、濕地等資源保護和建設,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提高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森林覆蓋率、城市綠地率和林木蓄積量,維護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景觀,鞏固城市生態屏障和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屏障。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弘揚生態文化,實施城市精神塑造工程、城市形象傳播工程和誠信體系建設工程,發展體現生態文化、地方特色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生態文化建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利用媒體、文化設施和文學藝術等途徑形式,組織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普及生態文明知識。
第二十一條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應當開展生態文明區域、單位、家庭以及示范教育基地等創建活動,組織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培訓和志愿服務,改善生產生活秩序和人居環境,提高生態文明素質,促進形成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等生態、環保、健康和文明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
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地方課程,學校應當設置生態文明教育校本課程并且保證相應課時,托幼機構應當安排生態文明教育活動,開展兒童、青少年的生態文明養成教育。
第二十二條 機關以及使用財政性資金的其他組織,應當建立綠色采購制度,優先采購和帶頭使用低碳、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有利于保護環境的產品以及再生產品,節約使用辦公用品,按照定額指標用能、用水。
餐飲、娛樂、賓館和交通運輸等服務性行業,應當采用節能、節水、節材和有利于保護環境的產品,減少使用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產品。
第二十三條 公民應當自覺遵守生態文明建設行為規范,維護城市形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隨地吐痰、亂扔雜物;
(二)隨意傾倒垃圾、污水;
(三)亂涂、亂貼、亂畫;
(四)違章占道擺攤設點;
(五)損壞樹木花草、綠化設施;
(六)違法橫過道路;
(七)違法建設建筑物、構筑物。
第二十四條 禁止在下列區域進行取土、挖砂和采石等活動:
(一)公路、鐵路干線等對外連接干道兩側和機場、車站周邊的可視范圍內;
(二)飲用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區、環城林帶和公園內;
(三)湖泊、水庫周邊,河道沿岸。
上述區域內已經建成的取土場、采砂場、采石場,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限期關閉,并由生產經營者負責生態修復。因限期關閉給合法生產經營者造成財產損失的,依法給予補償。
第二十五條 在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花溪水庫、松柏山水庫飲用水源一、二級保護區以及準保護區距湖面最高水位線500米以內,其他飲用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除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外,禁止新建小規模畜禽養殖場,禁止圍湖造田、圍湖養殖以及其他縮小湖泊、水庫庫容的行為。
在前款規定區域內,本條例施行前已經存在的小規模畜禽養殖場,應當建設污染防治設施,并且進行有效治理,達標排放。
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六條 進行建設開發決策或者審批建設項目,應當優先考慮自然資源條件、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和保護水平,以法律法規規定以及已經批準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節能評估文件和氣候可行性論證文件等為依據。
對涉及公眾權益和公共利益的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決策,或者可能對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的建設項目,應當在作出決策前采取聽證、論證、生態風險評估、專家咨詢和社會公示等措施,廣泛聽取意見,接受公眾監督;對涉及特定相對人的決策事項,還應當征求特定相對人或者有關行業組織的意見。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對本行政區域大氣、水和土壤等環境要素以及森林等生態系統進行監測、預警和綜合評價。
第二十八條 實行區域限批制度。對具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情形的區、縣(市),市人民政府生態文明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暫停審批除防止污染、節能減排、循環經濟項目外的所有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第二十九條 實行環境衛生、市容秩序、綠化維護門前三包責任制度。具體規定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門前三包責任書,由市容環境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社區服務管理機構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與劃定范圍內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個體工商戶分別簽訂。
門前三包責任人履行責任書確定的環境衛生、市容秩序、綠化維護責任,確保達到規定標準;社區服務管理機構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履行相應的組織、協調、檢查和督促職責,市容環境衛生等行政管理部門履行相應的業務指導、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
第三十條 生態文明建設資金,采取政府撥款、企業投入、社會融資和公益捐助等方式多元化、多渠道籌集。
涉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主體功能區建設等民生改善和生態環境公益性項目,應當主要由財政資金予以保障。
基層自治組織、環保公益組織等實施環境公益項目,政府可以采取購買社會服務的形式給予經費支持。
第三十一條 按照體現生態價值、代際公平、合理補償的原則,建立以資金補償為主和技術、政策、實物補償為輔的生態補償機制,設立由生態補償專項資金、生態補償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等構成的.生態建設補償資金。
接受生態補償后的城鄉居民收入,不得低于兌現補償當年本市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水平。
生態補償的具體規定,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生態文明建設重點產業發展的需求,建立人才發展體制和運行機制,采取提供創業資助、工作場所、住房公寓、貸款擔保、融資服務和薪酬激勵等措施,引進、培養和聚集人才,加強生態文明人才隊伍建設。
第三十三條 實行生態文明建設監督員制度。具體規定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按照全覆蓋、不重疊、網格化和信息化原則,在社區、鄉鎮村(居)民委員會設立監督員,負責收集破壞生態環境、違反城鄉規劃和主體功能定位等信息,向生態文明建設主管部門報告。
生態文明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監督員培訓指導和信息收集、利用、處理、反饋等工作機制。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依法主動公開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政府信息,并且重點公開下列信息:
(一)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規劃;
(二)生態功能區的范圍及其規范要求;
(三)生態文明建設進展情況和績效考核結果;
(四)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節能評估、生態風險評估文件審批結果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結果;
(五)財政資金保障的生態文明建設項目及其實施情況;
(六)生態文明建設資金、生態補償資金使用、管理情況;
(七)環境資源保護、規劃建設的監督檢查情況;
(八)社會反映強烈的生態文明違法行為的查處情況。
第三十五條 生態文明建設績效考核按年度進行,以完成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責任和公眾評價為主要依據,與考核對象類別、區域功能定位相適應,客觀、公正反映考核對象的工作實績,并且根據考核結果進行獎懲。
對責任單位以及第一責任人的績效考核,實行生態文明建設主要指標完成情況一票否決和第一責任人離任報告制度。
第三十六條 實行生態文明建設行政責任追究制度,整治和處理各種違反行政管理規范的行為,改善行政管理,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修改生態文明建設配套規定,建立和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
第三十七條 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對污染環境、破壞資源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提起訴訟,要求有關責任主體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和賠償損失等責任。
檢察機關、環保公益組織為了環境公共利益,可以依照法律對涉及環境資源的具體行政行為和行政不作為提起訴訟,要求有關行政機關履行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行政管理職責。
第三十八條 審判、檢察機關辦理環境訴訟案件或者參與處理環境事件,可以向行政機關或者有關單位提出司法建議或者法律意見、檢察建議或者督促令,有關行政機關和單位應當及時回復。
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認為當事人的行為可能加重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生活環境的破壞,或者可能造成難以恢復后果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措施。
第三十九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因環境污染致使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鼓勵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機構以及律師、其他法律工作者為環境訴訟提供法律援助。
第四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定期聽取審議同級人民政府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報告,檢查督促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情況,可以作出相應的決議或者決定。
第四十一條 廣播、電視、報刊和網絡等新聞媒體,依法對生態文明建設活動及國家機關履行生態文明建設職責情況進行輿論監督。
有關單位和國家工作人員應當自覺接受新聞媒體的監督。有關單位應當及時調查處理新聞媒體報道或者反映的問題,通報調查處理情況。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條規定,廢止、中止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目標,或者對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目標進行重大變更的,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對作出相應決定的負責人從重問責,直至免職。
第四十三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行政監察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追究失職、瀆職等過錯責任,并且責令落實整改措施:
(一)擅自改變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規劃;
(二)引進不符合生態保護法律法規、國家產業政策、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規劃、生態功能區劃和強制性節能標準的項目;
(三)批準引進和采用列入淘汰名錄的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
(四)不按照規定制定、公布落后生產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限期淘汰計劃;
(五)不依法重點公開生態文明建設政府信息;
(六)不履行門前三包責任制相應職責;
(七)拒不履行環境訴訟裁決;
(八)拒不接受輿論監督和公眾監督;
(九)其他阻礙生態文明建設的行為。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生產、銷售列入淘汰名錄的產品、設備的,由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按照規定的職權范圍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等值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使用列入淘汰名錄的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的,由生態文明建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使用,沒收違法使用的設備、材料,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生態文明建設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按照規定權限責令停業或者關閉。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按下列規定給予行政處罰:
(一)隨地吐痰、亂扔雜物的,由市容環境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責令立即清除,處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罰款;
(二)隨意傾倒垃圾、污水的,由市容環境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處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三)亂涂、亂貼、亂畫的,由市容環境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責令立即清除,處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四)違章占道擺攤設點的,由市容環境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五)損壞樹木花草、綠化設施的,由生態文明建設主管部門或者城市綜合行政執法部門責令停止侵害;造成損失的,應當負賠償責任,并且按照造成損失價值的1至3倍處以罰款;
(六)違法橫過道路,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以5元以上20元以下罰款;
(七)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設建筑物、構筑物,由城鄉規劃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的影響的,限期改正,處建設工程造價8%以上10%以下罰款;無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響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沒收實物或者違法收入,可以并處建設工程造價5%以上10%以下罰款。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在禁止區域內從事取土、挖砂、采石等活動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造成水土流失,逾期未按照水行政管理部門限期治理要求履行治理責任,或者不按照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履行生態修復責任的,水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依法確定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原地修復或者異地修復,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有下列行為的,由兩湖一庫管理機構或者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新建小規模畜禽養殖場的,責令停產,處以20xx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已經存在的小規模畜禽養殖場未建設污染防治設施,或者未進行有效治理、達標排放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搬遷、停產、關閉;
(二)實施圍湖造田、圍湖養殖以及其他縮小湖泊、水庫庫容行為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排除障礙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責任人不履行門前三包責任的,由市容環境衛生行政管理部門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并且可以采取通報批評、媒體披露等方式督促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單位處以3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
第五章 附則
第四十九條 本條例中的小規模畜禽養殖場是指:
(一)紅楓湖、百花湖飲用水源一、二級保護區以及準保護區距湖面最高水位線500米以內,常年存欄量為30頭以上300頭以下的豬、羊,或者300羽以上3000羽以下的雞、鴨,或者10頭以上50頭以下的牛;
(二)阿哈水庫、花溪水庫、松柏山水庫和其他飲用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常年存欄量為30頭以上500頭以下的豬、羊,或者300羽以上3萬羽以下的雞、鴨,或者10頭以上100頭以下的牛;
(三)達到上述規模標準的其他類型的畜禽養殖場。
第五十條 本條例自20xx年5月1日起施行。20xx年10月16日貴陽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20xx年1月8日貴州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批準的《貴陽市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條例》同時廢止。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7
值此全國中小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實驗區工作會議召開之際,近百位來自國家有關部委、全國中小城市的代表,在北京與中國國土經濟學會的專家學者一起,共商中小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大計。為了切實推動國家建設生態文明的發展戰略,我們向全國中小城市發出如下倡議:
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發展好循環經濟的同時,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生態文明,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和保障。因此,要注重轉變思想意識,從傳統的向自然索取的拿來主義觀念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轉變,從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到又好又快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從單純的經濟增長向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觀念轉變。在努力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上,爭取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獲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二、從戰略發展的角度,認真制定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堅決反對和摒棄先污染后治理、邊污染邊治理的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模式。生態文明的建設,既是約束限制人類無限制的向自然索取,也是為人類生存發展謀得更好的環境。因此,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到人類切身利益,必須將其放到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順利進行提供保證。
三、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發展環保產業,實施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加大節能減排技術、產品、設備的研發力度,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進實用技術,重點面向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行業,以及節能降耗、新能源應用、廢物處理等重點領域,突破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開發企業急需的、效果顯著的節能減排實用技術、產品和裝備。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護自然資源,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
四、切實貫徹國家資源環保法規,實踐綠色信貸、綠色保險和綠色證券。國家一系列資源環保法規的出臺,為我們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各中小城市應該在新法規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加強執法力度,規范和治理企業融資上市金融市場,對相關污染危險企業和行業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工作,實現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五、倡導綠色消費,加大生態文明宣傳力度。在人們消費習慣已經形成的背景下,消費觀念的改變至關重要。政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使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成為中小城市領導和人民群眾的自覺行為,在人們的消費領域掀起一場觀念革命。同時,政府應該以身作則,制定政府工作部門的綠色消費制度,增加節能環保辦公用品的使用,杜絕鋪張浪費,為市民綠色消費做出榜樣。
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一個嶄新要求,不僅關系到黨和國家建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還與每個人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因此,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中小城市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完成的重要任務,還是全社會各個階層應該努力實踐的重要內容。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營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環境,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8
[摘要]結合鐵嶺市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現狀,針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進程中水環境質量不高、生態安全風險高、水資源管控水平低、水經濟不發達等問題的基礎上,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保護等各方面和水利規劃、建設、管理的各環節,提出鐵嶺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水生態文明;存在問題;建設對策
1概況
鐵嶺市位于遼寧省北部,遼河平原中段,且遼河鐵嶺段河長占遼河干流的1/3,全市總人口達301.9萬人,面積1.3萬km2,境內濕地面積283km2。市內河流眾多、水系發達,對整個遼河的水質和水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鐵嶺市多年平均水資源量25.59億m3,人均水資源量847m3,20xx年鐵嶺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率39.7%,部分河流水質較差,如招蘇臺河仍為劣Ⅴ類,面臨的水資源、水環境約束仍然十分突出。將水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鐵嶺市建設發展中,遵循人水和諧理念,是保障區域經濟、水資源及水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2水生態文明建設現狀
2.1水網建設成效顯著
鐵嶺新老城區西部為遼河,北部為柴河,南部為凡河,東部為山區。柴河河道緊鄰老城區北穿城而過匯入遼河,上游有大型水庫—柴河水庫。凡河河道由新城區南穿城而過匯入遼河,上游有大型水庫—榛子嶺水庫。新區建設時引凡河水入如意湖,如意湖經人工河道天水河和蓮花湖相連接,蓮花湖水下泄至凡河最終匯入遼河形成完善的新區水系。新、老城區間水系通過柴河灌區灌溉干渠相連,實現了遼河、柴河和凡河之間連通的格局,水網建設成效十分顯著。
2.2防洪抗旱供水體系初步構建
經過多年的水利建設,鐵嶺市以水利工程體系、防汛抗旱組織體系、管理制度體系、災害防御保障體系四項體系為基礎,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防洪排澇抗旱體系和穩定安全的供水格局。防洪抗旱工程體系日漸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初步建立,50余條河流建有防洪工程,現有堤防總長度747.0km。供水格局穩定安全,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563處,解決了130.4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
2.3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
近年來鐵嶺市政府圍繞遼河污染治理,積極開展對違法排污企業清理整頓行動,關停了污染嚴重的稻草制漿造紙工段,7家糠醛生產企業工藝廢水實現減排,取締、淘汰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高能耗、重污染、生產工藝設備落后的6家企業。20xx年底,鐵嶺市COD、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有明顯下降,其中,COD排放總量為13.04萬t,比20xx年削減4.6%;氨氮排放總量為0.7萬t,比20xx年削減5.4%。
2.4嚴格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資源管理工作,嚴格執行《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積極推動“三條紅線”指標分解工作。嚴格執行地下水開采總量控制計劃,加強地下水資源管理,全力封閉自備井,確保地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根據《遼寧省水利廳關于下達20xx年度全省壓采地下水計劃的通知》,20xx年全市總壓采水量指標為2123萬m3。
3水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水功能區達標率偏低
根據遼寧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監測數據,20xx年鐵嶺市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82.9%,與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2.3%的目標尚有一定差距。首先,外源污染威脅大。全市大、中河流的上游來水大多是域外來水,外源污染嚴重。其次內源壓力不斷增加。廢污水總排放量由20xx年的7500萬t增加至20xx年的8600萬t。第三,面源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根據20xx年《鐵嶺市環境狀況公報》,鐵嶺市COD總排放量13萬t,其中來源于農業的排放量占到了總排放量的86%,氨氮總排放量0.7萬t,其中來源于農業的排放量占到了總排放量的56%。
3.2水生態系統出現退化跡象
鐵嶺市水生態本底條件優越,水環境基礎較好,但近年來隨著人口增加和污染加劇,鐵嶺境內部分流域水生態系統總體生態質量出現退化跡象。凡河流域物種減少,生物多樣性降低,涵養水源功能削弱,影響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和生態效能的發揮。此外,對鐵嶺主要河流的縱向連通性進行初步評價結果顯示,除遼河干外,鐵嶺市主要河流的流縱向連通性較低。
3.3水資源管控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城市防洪排澇設施不完善,飲水安全仍需加速推進。目前鐵嶺市區通過防洪工程改造,已將大部分河段防洪標準提升至50~100年一遇,但遼河干流、柴河、凡河河段仍有一部分未進行改造,鐵嶺市新、老城區段沒有形成封閉、完整的防洪體系,一旦發生較大洪水,將直接威脅市區安全。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仍需進一步落實。近年來在規范化水資源管理體系建設取得一系列成績,但面向以“最嚴格”為主題的新時期水資源管理需求,如何盡快建立起相應的嚴格管理與支撐保障體系是未來一段時間水管理領域的首要任務。市域水資源管理職能部門條塊分割現象嚴重,多部門協調配合的聯動機制尚未形成。
4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主要對策
4.1以截污控源節水減排為手段的水環境保護體系建設
(1)加強跨境斷面水質監測,緩解外源污染加強跨境斷面水質監測,加大與上游區域在水污染保護方面的合作與協調,降低鐵嶺入境水環境壓力,從而保證遼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各水期水質達到水功能區劃要求。(2)推行清潔生產節水減排,降低污染源強度加大節水力度,積極研究和推廣節水技術措施,確保農業節水取得成效;加強對耗水量較大的火電、造紙、礦坑排水等行業管理,鼓勵企業開展廢水循環利用,大力推行中水回用;推進城市節水,加強節水宣傳,全面推廣節水器具;按區域水資源特點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逐步形成以水生態容量和水資源總量確定經濟結構和發展規模的產業結構優化模式,壓縮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水污染嚴重的企業。(3)加強廢污水收集和處理,減少入河污染負荷加強工業企業污水治理,提高工業污水治理效率和效果;制定并實施農村環境整治規劃,積極推動面源污染防治;推進遼河及其重要支流清河、柴河、凡河等河道的綜合治理;建立地下水功能區管理制度,健全河湖管理制度,實行入河排污總量控制,嚴格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
4.2以山-河-湖為紐帶的`水生態修復體系建設
嚴守遼河干流Ⅳ類水質紅線,建設遼河生態文明示范區生態帶。以遼河干流河道生態工程建設為重點,同時加強對凡河、柴河、清河等其他重點支流生態建設,加快恢復改善河道生態環境。推進遼河生態綠化工程,加快凡河省級自然保護區和蓮花湖濕地公園建設。結合遼河流域水生態功能區水環境管理體系建設與政策保障,選擇典型水生態功能區-凡河和清河,進行生態保育、生態治理與生態景觀建設等綜合示范,提高河流生態連通性,恢復遼河流域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以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監督、監測為重點,逐步完善有效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生態脆弱區、敏感區和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區域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4.3以防洪除澇城鄉供水為主體的水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1)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確保防洪安全全面提高鐵嶺市防洪排澇能力,按照現有河流的防洪標準,城市段河道至少達到20年一遇,農村段均達到10年一遇。加固遼河干流、柴河、凡河防洪堤防,使銀州區、凡河新城等重點區達到50~100年一遇,形成完整、封閉的新老城區防洪體系。(2)加強水源地保護與建設,切實保障飲水安全建立水源地分級管理制度,以柴河水庫、清河水庫、南城子水庫、誠信水庫為重點,實施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建設,保證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達到國家地面水環境II類標準,二級保護區達到III類水質標準。保護飲用水源地地表和地下水安全,保證地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大于90%,地下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大于95%,集中式供水飲用水水質達標率達到100%。(3)進一步推進農村飲水安全按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總體規劃,采用集中供水方式,以新打井、新建井房、安裝配套設備及鋪設供水管網為主,進一步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在此基礎上,解決部分學校的飲水安全問題。深入開展集中式飲水源地達標建設,對農村取水、治水、供水水質實施全過程監管,擴大城鄉統籌區域供水范圍。
4.4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為核心的規范化水管理體系建設
(1)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依據水利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的《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實施方案》及遼寧省的有關規定,制訂鐵嶺市各級政府的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確保實施方案提出的目標、制度、措施落到實處。同時,進一步理順鐵嶺市水資源管理體制,整合各項涉水職能,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2)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水資源規劃體系,優化水資源配置,完善水資源配置格局;深入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業節水、工業節水和節水載體建設,積極開展城市生活和服務業節水;強化區域取用水總量控制,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制度,加強取水許可監督管理;從嚴核定水域納污容量,嚴格控制入河湖排污總量,確定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加強非傳統水源利用,實行水資源統一調度,全面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加快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設,提高水資源管理水平。
4.5以提升人居環境和培育水生態文明意識為重點的水文化體系建設
(1)提升人居環境在進行城區環境綜合整治的基礎上,結合已有水利工程和現有河道,因地制宜地開展河道整治、兩岸環境美化和群眾娛樂休閑文化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品質,并帶動沿線土地增值,促進地產、零售、休閑娛樂等產業的發展。(2)提高公眾水生態文明意識通過水生態文明的宣傳教育以及水生態文明方案的實施,提高各級政府、企業、學校、社區和公眾的水生態文明意識,從而促進全社會水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價值取向的形成。(3)水文化載體建設結合水利工程建設,融合現代科技與人文景觀元素,使水利工程集防洪、供水、生態、旅游等綜合效益為一體。在已建的多項示范工程基礎上,再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水利風景亮點工程,充分展示水利文化,突出水利特色。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9
20xx年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統一部署,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通過一年的努力奮斗, 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對照xx市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文件及指標要求,經自查自評,我市20xx年度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自查得分100分。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總分4分,自查得4分)
我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成立了以市書記徐長水為組長,市長肖紅梅為副組長,市直各部門及鎮、場、辦事處、開發區管委會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應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制定了《應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方案》、《應城市20xx年生態文明建設實施計劃》等一系列文件,由應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具體負責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并制定各項工作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此項自查得4分。
二、轉變發展方式,低碳高效的循環經濟有明顯提高(總分xx分,自查得xx分)
(一)、優化區域發展布局,完成開發區規劃環評,開展工業園區的規劃環評(5分):按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的規定,我市完成了全市各工業園區和開發區、民營經濟園區的區域規劃環評,有效的促進了我市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此項自查5分。
(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編制實施循環經濟發展規劃。(5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改變我市產業結構,改善區域環境質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結合我市現有經濟發展特點,我市聘請國信招標集團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為我市編制了《應城市鹽化工產業循環經濟示范區發展規劃(20xx-20xx年)》,并順利通過專家評審。此項自查得5分。
(三)、積極推進清潔生產,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及廢物廢水的資源化和再利用(5分)、:截止目前,我市已實施清潔生產項目16個,其中20xx年開展清潔生產項目5個,分別是久大(應城)、制鹽有限責任公司、久大(應城)、鹽礦有限責任公司、湖北漢星化工有限公司、湖北志誠化工有限公司、湖北吉和昌化工有限公司。截止xx月25日,湖北漢星化工有限公司清潔生產項目已通過xx環保局組織的驗收,其它四個項目已通過中期評估,正按計劃組織實施。我市已實施或正在實施的清潔生產項目位居xx市前列。此項自查得5分。
三、保護江河湖庫水資源,構建人水和諧水生態系統(總分10分,自查得10分)
(一)、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江河湖庫水源達到水功能區要求(5分):據應城市環境監測站提供的監測數據顯示,20xx年,我市對各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72次,達標72次,我市各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此項自查得5分。
(二)、配套建設工業重鎮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3分):我市現有工業重鎮三個,分別是四里棚街道辦事處、長江埠街道辦事處、東馬坊街道辦事處,上述三個工業重鎮,也是我市鹽化工業園、賽孚工業園、東城工業園所在地。目前,東馬坊街道辦事處已建成處理能力7200噸/日污水處理站,對湖北雙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業廢水進行處理。四里棚街道辦事處已建成制鹽廢水閉路循環系統,實現制鹽廢水零排放,長江埠街道辦事處建成賽孚工業園污水處理站,對園區內工業廢水進行集中處理,其它生產規模較小、污水排放量較少的企業也自建有污水處理設施,做到污染物達標排放。因此,我市重點鄉鎮均建有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對區域污染控制、“xx”總量減排和營造優越的經濟發展環境具有積極作用。此項自查得3分。
(三)、水體生態建設和保護,結合農村水利建設,修復水生態環境(2分):為了推進生態水環境建設,改變我市老縣河水環境現狀,改善我市區域水環境質量,應城市委、市政府決定投入資金6億元,對老縣河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目前該項工程正在實施中。另外我市水利部門為保證農業灌溉用水,結合我市新農村建設,對包括短港水庫在內的'xx個水庫實施加固和護堤工程,為城區生活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提供了保障。此項自查得2分。
四、改善城市環境、構建生態宜居的城市生活系統(總分18分,自查得18分)、
(一)、城市污水廠運行正常,集中處理率有年度計劃,到20xx年達到85%(3分):我市日處理能力3萬噸的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于20xx年底建成并投入運行,20xx年,經國家環保部華南督察中心對我市污水處理廠現場核查,我市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率達到98%以上。同時結合我市創建湖北省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工作安排,我市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已列入政府工作計劃,并將于近年動工,到20xx年我市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將達到95%以上。此項自查得3分。
(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有年度計劃,到20xx年達到75%(3分、:目前我市光輝垃圾填埋場已列入政府工作計劃,并在近年實施,到20xx年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將達到80%以上。此項自查得3分。
(三)、城市空氣質量良好以上的天數達到310天以上(3分):我市大氣環境質量監測采用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實施24小時連續監測,截止xx月25日,根據我市環境監測站空氣自動監測系統數據統計,全市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優及良好(API指數<100)、天數為327天,占有效監測天數335天的97.6%,大于310天的考核目標要求,其中SO2平均濃度為0.024mg/m3,NO2平均濃度為0.011mg/m3,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為0.082mg/m3,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國家二級標準。此項自查得3分。
(四)、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達到xx平方米(3分):我市投資一千多萬元,完成了漢宜路沿線、湯八路沿線、武荊高速應城出口至城區沿線綠化帶、城區古城大道和育才路人行道樹補植及城區綠化護欄安裝、城區零星綠化等工作,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已達xx.02平方米。此項自查得3分。
(五)、城市噪聲達到功能區要求(3分):20xx年,我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2.5dB(A),低于國家規定的56dB(A);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為69.7dB(A),低于國家規定的70dB(A)。此項自查得3分。
(六)、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危險廢物、醫療廢棄物得到妥善處理(3分):我市現有產生危廢企業19家,均與有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單位簽訂了危險廢物處置協議,將產生的危險廢物全部交由合作單位進行處置,在轉移的過程中,嚴格按照危險廢物管理和安全處置規定,執行危險廢物轉移報批、轉移五聯單制度。醫療廢物產生單位全部與xx中環環保公司簽訂了醫療廢物處置協議,按“醫院分類、收集,公司轉運、處理”的模式,對全市醫療廢物進行安全處置。此項自查得3分。
五、發展生態農業、構建優良的農村生態環境系統(總分14分,自查得14分)、
(一)、構建優美整潔的農村環境,編制村鎮生態環境規劃與實施(3分):為推進我市村鎮生態環境建設,逐步改善村鎮居民生產、生活環境,我市編制了《應城市村鎮生態環境規劃(20xx-20xx年)》和《應城市“xx”農村環境保護規劃項目庫》,并采取先試點后推廣的工作模式,在全市范圍內逐步實施。20xx年以城北街道辦事處白楊村為示范,大力開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目前該項目已經完成,達到了預期目標,并為我市今后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工作積累了經驗。同時我市積極開展國家及省徑優美鄉鎮和省徑生態村創建工作,湯池鎮在全市范圍內率先獲得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稱號。20xx年我市共申報省徑生態村4個,目前正待上級環保部門組織的復查。此項自查得3分。
(二)、發展生態農業,生態農業示范區建設、工農產品、綠色產品、有機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規模增加,農業化肥、農藥使用量逐年減少(3分):我市廣泛推廣節約型農業。繼續以測土配方施肥為重點,推廣減量化、精準化的施肥用藥技術,避免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污染。二是大力發展循環型農業。按照“綠色產業興農、生態家園富民”的發展思路,將沼氣建設與生態保護、新農村建設和農村主導產業培育統籌考慮,與畜禽、水產養殖、果菜生產等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大力推廣以沼氣為紐帶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此項自查得3分。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10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一直以來,我校以“綠色學校”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綜合實踐活動和少先隊活動為抓手,普及環境科學知識,努力打造綠色校園環境,有力地促進了“生態文明”、“綠色校園”的建設需要。現將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科學合理地搞好“綠色校園”建設,營造良好環境育人。
本校作為一所發展中的學校,十分重視綠色規劃,按照“總體規劃,逐步投入,逐步建設”的思路,在總體規劃與綠化規劃方面,與園藝師共同探討、精心設計、科學合理地開展我校“綠色校園”的建設。
第一.打造綠色空間,對學校原有花草樹木重新作了調整。各塊綠地的布局、造型、設施、樹種、草種等都一一作了詳細的規劃。學校還常年聘請兩名專職花工,養護花草樹木,培植裝飾盆景,點綴學校環境,校園一年四季花開花落,綠意濃濃。總務處還對不同的花草樹木都設立相關的說明文字,掛上了愛護花草樹木的提示牌。使師生進進入學校就有一種置身"綠色世界"的感覺。
第二.打造綠色校園文化。粉刷樓面、花壇、圍欄,更新了警示牌,對教學樓前花園進行了重新綠化、設計了優美的花卉造型。校園清潔優美,草坪內溫馨宣傳標語牌,走廊、過道、教室由室內盆花妝點。整個校園建設達到了綠化美化效果,實現了環境育人的目的。使校園內四季有綠色,四季有花開,四季聞花香,營造了環境教育的良好氛圍,校園處處洋溢著一片春色喜悅。今年,學校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撥出專項經費加大對校園綠美化的投入。而為了孩子們的健康,學校新進了室內綠色植物擺放在各樓層,力圖把校園變成一個綠色大氧吧。同時還積極參加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環保教育培訓,為開展環境教育,創名牌"綠色學校"奠定了堅實條件。
二、環保教育與課堂教育相結合,提高師生的環保意識。
學校在抓好主渠道學科環境教育的同時,還將環保教育的內容滲透于各學科的教學之中。展示的《地球是我家環保靠大家》主題隊會博得了在場來賓的高度贊揚。通過本次隊會,同學們都懂得了破壞自然給人類帶來的災害,牢記要從小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媽媽。
三、精心設計,讓“綠色環保”工作蘊涵在實踐活動中。
1、大力開展環保宣傳活動。
通過紅領巾廣播、校宣傳欄、黑板報等媒體,營造綠色環保氛圍,提高環保意識。活動中堅持以學生自主教育的'原則,充分發揮他們的小主人翁作用。召開《我和地球手拉手》、《爭當環保小衛士》、《共創美好家園》主題班隊會競賽活動,讓學生討論生活中不文明的行為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對自然所造成的破壞。通過制作“綠色環保隊報”比賽,強化學生對環保的了解和認識。結合植樹節、世界環境日、愛鳥周、地球日等紀念日,創造性地開展植樹護綠活動。
2、開展美化、優化校園環境的日常活動。
在學校日常教育管理中,把環境教育制度化、經常化,將校園劃分為各個班的衛生區,落實每班衛生崗位責任制,并將衛生清掃和積極保持環境整潔等規定作為定期檢查、評比的內容。同時,為維護校園內公共場地的衛生,設立環保衛生監督崗,開展“彎腰”行動。通過紅領巾廣播站及時給予批評和表揚。
3、成立環保活動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環保體驗活動。為使學生全面深入了解環保問題,培養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學校在各年級中開展社會綜合實踐,根據年級高低設定不同主題的綠色環保調查活動。低年級同學走入社會進行環保知識的宣傳,糾正市民的不文明行為。
4、開展"綠色班級"創建活動。在創建中,首先要求做到“三凈”。即學生語言凈、教室靜、衛生凈。其次美化班級環境。每個班級都養花種草,以達到教室的綠化、美化。為營造良好的綠色文明環境,學校開展唱課前一歌比賽,打造優雅的校園文化。
5、積極組織各種公益環保活動。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文章: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03-13
森林城市生態濰坊作文04-29
城市的建設者作文07-24
城市建設發言材料03-08
文明生態庭院創建材料03-06
美麗中國生態環境的建設者04-29
城市盲道建設建議提案范文05-04
創建文明城市作文10-28
創建文明城市,從我做起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