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大全(3篇)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1
三伏天艾灸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是艾灸,溫灸,艾灸療法,溫灸療法等的最好節氣,此時機下實行三伏天艾灸溫灸,艾灸溫灸療法的'療效至佳,堪稱天時人和溫灸也。
三伏天艾灸是中醫利用天時,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望莫錯失良機。
三伏天艾灸方法
1、艾灸順序問題
總原則:先上后下,先背面后正面,先左邊再右邊,先身軀后四肢。有些個別穴位會有個別順序。
2、艾灸頻率問題
平時身體沒有病痛的話,每隔5-7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每穴位3-5鐘左右。如果有傷風感冒等病痛,或身體寒癥較重,可以艾灸相應的穴位,時間可以長一點,5-15分鐘都可以。無病痛的情況下,不要每天艾灸,易上火(口干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
3、艾灸時間問題
原則上一天任意時間都可以艾灸,上午是艾灸的.最佳時間,上午>下午>晚上。晚上10點后最好不好艾灸。晚上適宜養陰。例外:如果是治療失眠癥,臨睡前艾灸效果較好。四季中,夏季是除寒濕補陽氣冬病夏治的最好時節。
4、氣血問題
艾灸是調動你自身的氣血消滅體內的敵人,多少會損耗自身氣血,所以要注意補氣血。但堅持艾灸,體內陽氣終將勝于邪氣。
三伏天艾灸注意事項
艾灸前
1、因為艾灸時不能吹到風,艾灸前請關小門窗,房間內不可以通風。夏天也是,不可通風不可開空調。
2、飯后不可以馬上艾灸,飯后1小時后才可以灸,因為過飽不可以艾灸。
艾灸中
1、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饑,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2、艾灸中必須多喝溫開水,便于排毒,水溫可以稍微高點。不可以喝冷開水,夏天也是。
3、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現濕氣,是體內寒氣通過穴位排出,體內寒氣較重,艾灸起了作用。
艾灸后
1、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臉。艾灸完畢,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
2、艾灸后不可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況下,我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開幾小時后再洗澡。
3、艾灸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勞累。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2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歷“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三伏天的氣候特征
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這是因為,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長,白天時間長,陽光照射的時間也長,地表吸收的熱量遠大于支出,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熱量增加,溫度持續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間地表熱量的`積累達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人居住環境惡劣,沒有空調和電風扇,試想如果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習文練武,對于人的意志力會不會是極大的考驗呢?難怪說“夏練三伏
三伏天如何去除濕氣和熱氣
姜
姜是必不可少的家常用品,自古就是助陽之物,含有的姜油酮、姜酚可以驅寒活血、祛濕暖胃、開胃殺菌等各種功效,泛用性廣,效果多而且好,深受人們的喜愛。
艾葉
艾葉中對人有益的成分非常多,其水芹烯、牛澄茄烯、側柏醇、鞣質、維生素A、維生素B等,可以有效的散寒祛濕,溫經止血。一般新鮮的艾葉用來吃,而干的艾葉用來泡,可以搭配出不同的效果,應對各種問題。
拔火罐
拔火罐的歷史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拔火罐利用抽氣產生負吸力,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
泡腳
俗話說:“富人吃補品,窮人泡泡腳”用熱水泡腳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驅除寒冷,促進代謝,最終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用合適的中藥泡腳還可以起到其他作用。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3
三伏是農歷中一段特殊的時期,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三伏約在西歷的'6月到9月之間,是中國在農歷年中天氣最熱的時期。一年中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在不同的年份為10或20天。
三伏天 - 起源
起源于春秋時期的秦國《史記·秦紀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張守節曰:“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
三伏天 - 原因
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相關文章: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03-08
立冬的意思是什么11-08
亡羊補牢的意思是什么05-06
諱疾忌醫的意思是什么05-06
漂亮的意思是什么08-09
消遣的意思是什么12-18
獨特的意思是什么03-05
大暑的意思是什么03-06
submit是什么意思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