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把課堂還給學生
把課堂還給學生1
把課堂還給學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聽了一些課,年輕老師的多,說真的,比我上得精彩得多,但效果不見得比我好。所以,在語文組我一再表明觀點:少講。
少講就必須改變觀念。一、不必擔心教學任務未完成。教學設計是死的,教學課堂是活的,鍛煉學生思維是真的,提高學生能力是目的;二、不必擔心知識點未講完。一堂課最好只完成一個任務,強化一個知識點,貪多求全,反而是隔靴搔癢,蜻蜓點水,效果不好;三、少講,就是讓學生先說話,教師后評價,學生先實踐,老師后指導,學生當“老師”,老師當“助教”,學生當“評委”,老師當“嘉賓”。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問題通過全班討論還做不出來,那還有必要講標準答案嗎?考場上一個學生還能做出來嗎?老師能代替做答嗎?
少講就必須做好“導”的準備。一、把課堂還給學生,并不是將課堂教學變成學生的自由閱讀,也不是讓學生無中心、無目的地爭論不休,更不是讓學生在課堂里胡思亂想。而是把被不合理浪費掉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將學生從被動學習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的主體性得以體現。二、學生在課堂上閱讀、思考、辯論時,一定要有教師的充分參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作為教者,也是讀者。作為讀者,教師要與學生一起感悟,一起探討,發表己見;作為教者,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估計學生在閱讀、思考、辯論時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做好“導”的準備。
少講就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一、必須傳授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方法,不能以答對一個題為目的,要以有清晰的答題思路為目的,要把各種不同題型在各種不同的`文體的各種不同位置的閱讀答題方法思路傳給學生,授之以漁。二、“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起始于問題,收獲于問題。因此,教師應教會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應該創設適當的情景指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向教師或其他同學提問,并認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不斷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獲取知識,學會方法,是當前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所在。在教學活動中只有真正貫徹主體性原則,學習者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才能使學習者的思維處于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才能充分挖掘學習者的智力和潛能。同時,把課堂還給學生,對教師的要求也就更高,因為,你要做更多的準備,以免出不必要的糗。
把課堂還給學生2
與一本好書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機緣。有幸拜讀了徐潔老師的新書——《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構建理想課堂》。
徐老師從課堂教學的內在教育使命,教學方法的選擇藝術,到讓學習在課堂上真實發生,有效組織合作學習,引領學生深度學習,演繹課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饋評價提升課堂質量,"互聯網+"時代變革課堂,顯示著徐潔老師深刻的實踐和思考。
讀完之后,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課堂成全生命,是一種預設,更是一種精彩的生成。作為一名科學老師,就要向課堂要質量,在課堂上成全生命,它需要教師善于及時捕捉學生信息,并進行精心引導。
這讓我想起學校組織的課堂教學評估課上發生的一幕:當時,我在上《熱氣球上升的秘密》一課,一番激趣導入后,學生們開始利用老師提供的塑料袋、酒精燈、火柴等材料,設計探究方案。
在四個學生匯報交流之后,我正準備按部就班的引導學生進行模擬實驗,這時趙元龍站起來說:“老師,我在家里用紙螺旋圈和蠟燭也做過這個實驗。”“哦,你是怎么做的?”我一陣愕然。這可是我事先沒有預料到的。盡管打亂了我設計好的'教學進程,但我還是鼓勵他展示自己!拔矣镁吊著這個紙螺旋圈,放在燃燒的蠟燭上面,空氣受熱了以后往上升,所以就帶動螺旋圈旋轉起來,我又換了一個紙片,紙片還能飛起來呢!”聽到這兒,班里的不少同學也來了興趣,課堂秩序一下變得騷動起來。原來這孩子在生活中已經有了自己的認識,這可是非常寶貴的生成資源啊,于是我充分表揚一番,又鼓勵他:“科學探究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你用紙螺旋和蠟燭發現了熱氣球上升的秘密,能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再來驗證一次嗎?”
我的表揚和鼓勵在孩子們內心形成一股強大的推動力,他們探究的熱情再一次被點燃。面對趙元龍這一“意外”的風景,我沒有局限于自己的教學程序,而是動態靈活的調整教學方案。在捕捉到了這份可貴的生成資源后,采用順水推舟的方式,加以有效引領,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把學生鎖定在積極亢奮的學習狀態。既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真正的主人,就要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活躍在課堂上,使課堂生活成為師生共同創造的美好時光,如此,理想的課堂,才能成全一個個活潑潑的生命。
當然,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語言: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讓學生真有成長;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更要關注學生的人生;課堂是一種生命存在的方式,要道法自然,要大道至簡,要大道歸一……一句句,一字字,都蕩滌著我的心靈,潔凈著我的心靈。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還在路上,還要不斷的學習、反思和實踐,要真正做到像張志勇廳長所說的"課堂還給學生",讓教育返璞歸真,努力實踐精神成長的教育,真正還給學生終身健康發展的能力,像徐潔老師所說的教師要"做課堂教學改革的筑路人"。
總之,理想的課堂,是學生的學堂,更是教師的學堂。當課堂真正成為教師播撒教育理想、信念和希望的麥田,成為學生種植夢想、收獲知識、豐富思想的花田,唯有如此,才能創建最好的課堂,才能真正讓師生的靈性得以熱情飛揚。
把課堂還給學生3
今天,華東師大的孔企平教授給學員做了“如何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研究”的精彩報告?桌蠋煆膶嶋H入手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深入淺出的給學員講授了什么是案例研究、如何進行案例研究、怎樣進行案例寫作、以及如何開展有效教學研究、如何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等問題。 回顧今天的學習,除了學習到一些從未接觸到的知識外,還解決了我以前的一些教學中的困惑,其中特別有感觸的是:課堂教學一定要把思考還給學生,讓創新走進課堂。
當前新課程研究的熱點是有關“四基”的理論和“兩能”的提法。“四基”,也就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基本數學活動經驗!皟赡堋笔侵赴l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有思考的空間、表達的空間、實踐的空間和交往的空間。其中,思考的空間尤為重要。
下面給大家呈現一個案例來引起我們的反思。“蔡金發的研究” 題目是:有一些孩子和一些匹薩餅。7個女孩平分2個匹薩餅,3個男孩平分1個匹薩餅。
A.每個女孩分得的匹薩餅與每個男孩分得的匹薩餅一樣多嗎?
解釋或展示你是如何找到答案的。
B.如果每個女孩分得的匹薩餅和每個男孩分得的匹薩餅不一樣多,誰分得更多一些?
解釋或展示你是如何找到答案的。
測試結果分析:超過90%的中國學生使用了如下的常規策略:每個男孩將分得1/3個匹薩餅,而每個女孩將分得2/7個匹薩餅。如果要比較1/3和2/7的大小,只要把這兩個分數通分(1/3=7/21,2/7=6/21,7/21-6/21=1/21)或是把它們都轉化為小數(1/3=0.33, 2/7=0.29, 0.33-0.29=0.04),就可知道1/3大于2/7。
只有大約20%的美國學生使用了這種常規策略。
相反地,絕大多數的美國學生使用了如下的非常規策略中的一種。
解法1:三個女孩分一個匹薩餅,另外三個女孩分另一個匹薩餅。這六個女孩中的每個女孩都與三個男孩中的每個男孩分得同樣多的匹薩餅。但是有一個女孩沒有分得匹薩餅。所以,每個男孩分得的匹薩餅更多。
解法2:三個女孩分一個匹薩餅,剩下的四個女孩分一個匹薩餅。剩下的四個女孩每人分得的匹薩餅要少于每個男孩分得的匹薩餅。所以男孩分得的匹薩餅更多。
解法3:7個女孩有2個匹薩餅,3個男孩有1個匹薩餅。女孩所擁有的匹薩餅是男孩所擁有的匹薩餅的2倍。但女孩的人數卻不止男孩人數的2倍,所以男孩分得的匹薩餅更多。
解法4:每個匹薩餅被分成4塊。每個女孩分得1塊,還剩余1塊。每個男孩分得1塊,也還剩余1塊。剩下的1塊必須由7個女孩再次來分,而另外剩下的1塊只需要3個男孩再次來分,所以男孩分得的匹薩餅更多。
這個例子表明了我們所面臨的一個困境。
盡管常規的策略明顯地非常有效并且易于應用到解決其他的類似問題,但是這種常規策略卻顯示不出什么創意。
相反地,盡管非常規的策略顯示出學生思維上的創意,但這些策略幾乎不適用于解決其他類似的問題。
這個案例說明我國課堂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常規策略上的有效性,以及美國課堂教學在發展創造性數學思維上的有效性。我想,我們只有將這兩種有效性很好的結合起來,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趨于平衡。反思自己的教學,在很多時候為了急于求成,沒有顧及到學生的認知過程,不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表達的空間、實踐的空間和和交往的空間而是直接告訴學生某個類型按什么形式去做即可,課堂缺乏生機和活力,長期下去,勢必造成學生思維僵化、做題機械化、缺乏創新思維的火花和勇于探究的勇氣。
我們知道“熟能生巧”,但不恰當的練習(量大、形式單一、不分層次)和講授還會導致“熟能生厭”、“熟能生笨”。比如,在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我們為了“省事”,有時直接告訴了學生什么類型就用什么方法。還有在計算教學中,有時沒有讓學生經歷算法形成的過程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怎樣算。其實,我們只需把腳步放慢一些,給學生一些探索和思考的空間,給學生一些交流和表達的空間,給學生一些猜測和質疑的空間,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情感體驗,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優化出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把“孰能生笨”轉化為“熟能生智”。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給自己的課堂教學也做了一下診斷,今后努力的方向是:把思考還給學生,讓創新走進課堂。
把課堂還給學生4
葉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語文教學中對文章的記憶,倘離開了反復的朗讀,是強記,不牢固的;而反復朗讀,是不斷的咀嚼享受,也自然易記,還記得牢,“熟讀成誦”就是這個道理。 學生的朗讀過程也是廣泛吸取語言營養的過程。朗讀大量篇章之后,多少次朗讀、反復地含英咀華之后,很多說千道萬也難講清的語感、搭配習慣、語言規律等問題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迎刃而解,那潛移默化的成果也會隨之日益顯露出來:學生不但可以在自己寫作時模仿、消化那種文筆,還可以在說話時對照、應用那些詞句,脫口而出,出口成章,從而使學生思維精密、情感豐富,文字表達和口頭表達迅速趨向準確和生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著重訓練了學生的朗讀。日常中在訓練朗讀方面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注重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要求學生自讀3-5遍,把課文讀通讀順。為了避免學生自讀單調,有時也會采取自讀兩遍后,同桌互讀或者小組合作讀的方式。
二、課堂上大量時間誦讀。
只要是我覺得適合學生朗讀的句子和段落,就引導學生朗讀。尤其本學期的課文非常優美,因此,課堂上我就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朗讀。同時,加大了背誦量。課文中只要求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段落,我也鼓勵學生全部背誦。不要求背誦的課文,只要句子優美,有益于學生習作的部分,我也要求孩子們背誦。我感覺我班學生經過三年的訓練,朗讀已不成問題,只要稍一點撥,朗讀感覺立馬就能出來。背誦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也不成問題,每次只有兩三個同學每背不太流暢,但也能背誦下來。沒有特殊原因,一周我會布置三次以上背誦,F在學生們都習慣了,背誦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了。因此,我一直覺得孩子們的潛力無窮,不要舍不得給他們壓力。
三、充分利用早讀與午讀。
我自一年級起就利用早讀時間,一字一句帶著學生讀課文,二年級時每篇課文范讀,三年級與四年級的早讀就由課代表帶領全體同學從7.40-8.00齊讀課文。我班的午讀主要是《詩韻悠悠》誦讀。自一年級開始,從無中斷,每天1.20準時誦讀。所以,我班學生(除張富杰外),1-3顆星古詩全部都能背過,并且學期中就能背熟。現在我還給學生補充了17篇名家文章,主要以散文為主,《詩韻悠悠》背誦一遍后,每天齊讀一篇,每篇兩遍。第一遍學生讀的不流暢,每次都需要我糾正字音,但第二遍就能比較流暢、有感情的朗讀下來。這些文章大多都是初中的文章,可他們兩遍就能讀成這樣,有時也讓我感到驚嘆!
四、展示誦讀,增強自信。
自《朗讀者》開播后,激起了一波波的誦讀熱潮,我們也開展了《小小朗讀者》的活動。每天中午《詩韻悠悠》誦讀后,三名同學上臺誦讀課文,每人一個自然段。從第一次上臺孩子們不知如何開口,手腳發抖,下臺長嘆一聲,到現在的`上臺聲音洪亮,下臺鞠躬謝幕,孩子們的自信不知提升了多少倍。本學期已上臺展示了三輪,第一輪讀作文一個自然段,第二輪三個自然段,第三輪自由組合小組(2-3人)讀名家名篇中的一篇文章。孩子們的積極性可高了,每天課間、中午都能看到他們排練的場景。第四輪,我要求他們背誦,可以選取名家名篇中的幾個自然段。第五輪,我想讓孩子們上臺誦讀自己寫的文章,(下學期舉行)。一開始可以是一個段落,慢慢再讀整篇,讀寫結合起來。(期末的時候爭取選取每位同學的一篇文章,編輯成冊,這是我的初步設想。)每次學生誦讀完后,全體學生集體評價。
以上幾點,是我一直在做的,感覺成效也是較大的。因此,我認為教學中最重要的法寶,那就是抓住朗讀時刻的快樂與沉醉。慢慢地,也許我們就會以朗讀的方式和學生對話了,慢慢地,這也許就成了我們的語文方式。
把課堂還給學生5
4月4日,我校一行24人來到山東學習,先后到杜郎口中學、昌樂二中、即墨二十八中進行了認真實地觀摩。新課改已經如火如荼的在我市開展,在教育的新時代到來之際,我校老師們準備好了為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和理論構架做一次深入的重鑄,能夠來到這三所全國知名的學校進行學習,心情非常的激動,像是一扇教育新理念的大門正緩緩為我們打開,心中許多的疑問也慢慢釋懷。通過在三所學校的學習和觀摩,我感觸良多,這里的教育形式和理念對我來說是一次深刻的洗禮。
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在競爭中協作,在協作中競爭。教師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就是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教師是學生自由求知的殿堂,讓學生的情操得以陶冶,感情得以迸發,靈魂得以凈化,個性得以張揚,讓學生的生命在教改的陽光下快樂求知,幸福成長。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準、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在進行學生教學發展過程中,老師的角色定位也很關鍵,正確的做法,老師應是一個引導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于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體現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
杜郎口中學,在這里每一位學生都知道自己馬上應該做什么,怎么做,所有學生紀律觀念非常強,自主學習能力也讓人贊嘆,“給我一次機會,還您一份驚喜”,“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我成長”,在參與中快樂,在快樂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長。變苦學為樂學,變樂學為會學,變會學為愿學。自主創新的“三三六”模式,即課堂自主學習的三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自主學習三大模塊:預習、展示、反饋;課堂展示的六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昌樂二中,學校堅持“德育為首,科研領先,全面發展,全員育人”的辦學指導思想,以“把每個孩子的一生變成一個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為辦學宗旨,“二中是我家,我們都愛她”、“快樂地工作,幸福地生活”、“把工作和事業內化為生命和生活的必需”和“二中發展我發展,二中發展我受益,我為二中做貢獻”的團隊意識得到不斷強化,把“平等”、“伙伴”、“寬容”和“關愛”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昌樂二中的升學率非常令人羨慕,在素質教育和影視教育中招到了一個絕妙的結合點,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的前提下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可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即墨二十八中,學雷鋒活動、家長學校、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類主題教育活動等方面的活動豐富多彩,是即墨二十八中最有特色的教育方式,在學習雷鋒互幫互助形式下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影響始終貫穿于整個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一對一,一師一友,亦師亦友,在互幫互助中又有競爭,在競爭中又有互相扶持,即墨二十八中可謂德育教育的先鋒,優秀校風的楷模。
通過在三所學校的觀摩和學習,讓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原來課還能這么上,是我最初的感受,隨著學習一步一步深入,了解的更是教育的藝術,他們不是在單純的教授知識給學生,而是把每一位學生雕琢為一件藝術品,對每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靈魂的鑄造。
把課堂還給學生6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動起來,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成為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就必須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
這就要求每位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科學地安排時間。教師的引導和授課,與學生自學、質疑、討論、發言的時間要適當,要盡量把有限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去思考、解惑、答疑,嚴防教師包辦代替,避免滿堂灌。另外,教師要不斷盤活課堂教學形式,比如形式多樣的朗讀、質疑、討論、探究、辯論等,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知識、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底蘊的大舞臺。
如教《羚羊木雕》,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展示自己。第一課時:進行分角色朗讀,由七位學生分別扮演文中的角色,即“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萬芳媽和旁白。告訴學生,朗讀時要把握好人物身份和性格特點,注意語音、語調和肢體語言。
第二課時:讓學生就這場家庭矛盾沖突的是非展開辯論。把學生分成三個辯論小組,每小組由三位學生組成。甲方代表父母、乙方代表“我”,丙方代表萬芳,并叫他們到講臺上來表演。其他學生扮演“親友團”成員,另選出一名主持人。由主持人組織辯論過程,教師作為參與者適時加以點撥、引導,在和諧友好的氛圍中,整個課堂完全由學生來“主宰”。誰是誰非學生便了然于心了。
二、牢固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觀念
每個學生都享有接受教育、獲得知識的權利。因此把課堂還給學生,應面對全班學生,通過學生質疑、合作、探究、討論等形式來解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教師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按自己的喜好,對學生實行有偏向性的教學。比如在課堂里,不要總是提問那幾個自己認為較好的學生,而應該面向全班學生,關注那些學習較差的學生,要讓他們也有發言的機會。要關注個體差異,切忌“齊步走”,教師要調動起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激情,盡量不要讓任何一位學生掉隊。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時刻牢記:是不是給每一位學生都創造了發表意見、施展聰明才智的機會?是不是特別關注有個性的學生,促使他們的個性獲得健康發展?對“后進生”的關照有多少?否則,把課堂還給學生只會成為一句空話。
三、構建全新的語文課堂
為了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成為獲得知識的最佳場所,一定要努力改革過去那種刻板式的、你教我聽的陳舊教學模式。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重點做好以下幾個轉變: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居高臨下向平等對話轉變、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等等。
比如,我教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時,就搞了一個探索月球奧秘的知識競賽活動。首先讓學生提前兩天做好準備。上課時,我把課堂全部交給學生,由一位學生來擔當主持人、由一位學生來擔當記分員、由一位學生來擔當紀檢員,以6人小組為競賽單位進行競賽。競賽分為四個環節,分別進行必答題、搶答題、小組合作競答題和風險題的競賽。其中必答題和搶答題都是有關月亮方面的科普題;競答題是有關月亮文化的題目,如月亮的雅稱、帶月的四字詞語和詠月的詩詞,在規定時間內以寫得最多的小組為勝出;風險題是唱有關月亮的歌、講有關月亮的故事,答錯者要倒扣分。
學生的'榮譽感極強、合作能力極強、自我表現欲極強。所以,在此教師充其量只是一個“導演”,課堂的主角是學生,整個課堂妙趣橫生、美不勝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正因為教師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才使這樣的課堂深受學生的歡迎。
四、加強課后反思與研究
要善于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里涌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景中的動態生成,最終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異彩。
每堂課下來,教師要多反思,多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想一想這堂課為什么要這樣上,這樣上好在哪里,學生為什么對這堂課感興趣。久而久之,一定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思想和風格。
教師也只有多反思、多思考、多研究,才能更好地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提高課堂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就必須以生為本,還課堂給學生。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才會呈現出勃勃生機,才能看到窗外美麗的風景,才能譜寫出動人的教學篇章。
把課堂還給學生7
最近,一直在關注和反思體育課堂組織管理的問題,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從本學期開始,每節課后都進行簡單的反思,其實也談不上“反思”,就是簡單記錄下本節課的組織方法以及孩子們的課堂表現,力爭找到不同年級有利于孩子學習的好的組織方法。
今天下午第一節課是五年級一班的課,按照教學安排,主要教學內容是復習第九套廣播體操。和往常一樣,上課前就站在了操場上等孩子們,鈴響以后,看到他們從教學樓走出來,遠遠望去,好像人數不是很多,并且體育委員也變了,等他們來到指定位置,問明白原因后才知道,有部分同學在班里辦關于《紀念抗日戰爭70周年》的板報,還有的同學作業沒完成,被老師留下了。其實,對于這種情況,自己也不是很奇怪,這個班級之前的課堂也很少來齊過,只是本學期才第二節課,就這樣,心理還是有些不太習慣,況且每次人數不定,對于課堂組織管理,還是有一定的影響。
但是想想,或許這正是對自己課堂管理應變的一種考驗。于是還是以一種很平和的心態開始了本節課的教學,在復習廣播操之前,先玩兒了一個“大小西瓜、大小高樓、大小飛機”的游戲,孩子們積極性很高,每個孩子都很投入。心想:“人數少,也有少的好處,比較好管理......”。還沒等我思考完,又有幾個同學走過來,喊“報告”。原來是個別的同學作業補完又下來了。因為隊伍已經站好,我示意讓他們站在最后一排,在做游戲的過程中,陸續又有幾個孩子過來。
游戲結束以后,開始復習廣播操,按照課程安排,我先喊著口令,讓孩子們做了一遍,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有一部分孩子,特別是男生,根本不認真做,再三提醒,依然做不好。特別是后來來晚站在最后一排的孩子。當時我在想:“如果這樣練習,練再多,估計效果都不會很好,是不是可以換一種組織方法”。于是,我想到了分組,但又擔心分組后,個別組的積極性不高,就不練習了,之前就出現過這種情況。但又一想,反正集體練習效果不好,何不試一試。為了更好的組織,我給孩子們做出了以下要求:1、各組要有組長,在組長的帶領下練習;2、一組里每個同學動作都要到位,才算過關;3、最后來的同學為一組。最后我說告訴孩子們:“哪組先練好,哪組先自由活動!
孩子們開始練習后,我開始觀察,發現分組練習和集體練習完全不同,特別是女同學非常認真,好像覺得自己是做的最好的,其中一組還選出了2個組長,一個正面示范,一個背面示范,在練習的過程中誰做的不好,組長還把她叫出來單獨練習。男生組也不甘示弱,其中一組一起喊口令練習,雖然動作不是很到位,但練習的那個勁頭還是很足的.。我特別觀察了最后來晚的那組同學,一開始,他們沒有開始練習,一直在商量誰當組長,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其實孩子們都想來試試當組長,但又沒有那個信心,為了鼓勵他們,我提出了你們可以選2個人來領著做,并且建議他們可以換一下位置,可以站在做的好的女同學旁邊。這時候,我看到一個男同學對著另個男同學小聲說:“來吧,咱倆來當組長吧。”兩個小組長先是安排位置,然后又帶領大家練習,拿不準的動作還向旁邊的女同學請教。一開始有個別同學動作不到位,在旁邊女同學的影響下,最后都很認真做了起來。
“叮鈴鈴......下課鈴響了,孩子們完全沒有聽到鈴響,都沉浸在分組練習中,最后我示意大家可以下課,下節課進行展示。
孩子們離開了操場,我陷入了沉思。雖然這節課是一節簡單的廣播操復習課,但從“陸陸續續下來同學”到“分組練習”,再到“不同組的各種表現”,我有了深深的感悟,正像鐘啟全教授在《靜悄悄的課堂革命》中講的那樣:課堂不變,教師不變;教師不變,學生不變,學校不變。所有的教學改革都是從課堂開始的,關注課堂,關注孩子們的不同表現,自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以下是自己一點小小的感悟:
把課堂還給學生8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我從調動學生積極性出發,積極探索,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演練結合”的教學模式,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在教學《在文章中插入藝術字》一課,我就采用了這種教學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課堂上,我首先把學生帶入了小記者采訪的情境中,用形象生動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展現漂亮的藝術字,這些字有的形狀不同,有的顏色不同,有的帶有陰影效果,有的帶有三維效果,學生們看到這么多漂亮的字,興趣很濃,爭先恐后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師,這么漂亮的字是怎么做出來的?”
“我們能學會嗎?”
“我想做出別的樣兒,行嗎?”
學生們的聲聲提問,道出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這時,我因勢利導,提出教學內容,要求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探討,提出:“你學會多少就匯報多少,看那組同學的方法和別人的不一樣?”
這一番話真的起了作用!皩W會多少就匯報多少”,不拘一格,給學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間;“看那組同學的方法和別人不一樣?”則具有挑戰性,大大調動了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教室里呈現出積極參與、主動思考、熱烈交流的景象,學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解決問題上。
看書時,同學們神情專注,在字里行間尋找答案;討論時,有的學生邊說邊操作,有的還指點比劃,唯恐被人聽不動;交流時,各小組同學各抒己見,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仿佛他們就是小小電腦專家。
自學后的自由發言,積極踴躍:
有的說:“單擊‘插入’菜單,選‘圖片’中的‘藝術字’調出藝術字庫窗口,在窗口中選一種式樣,單擊‘確定’,出現‘編輯藝術字’對話框,在對話框中輸入文字,然后單擊‘確定’在文章中就出現了漂亮的文字!
有的說:“老師,我不是那樣做的。那樣操作太麻煩,我發現工具欄中有一個圖標,它是插入藝術字小按鈕,我一單擊它,就出現藝術字庫窗口,這樣很方便。”
有的說:“我按alt+i,彈出插入下拉菜單,也可以找到圖片—藝術字。”……
對于藝術字工具欄上各個圖標的功能的學習,學生們的興趣更濃了,他們個個瞪大眼睛,小手不停地操作著,變化著藝術字的形狀、顏色,領悟著計算機神奇的功能,做出了一件件成功的,具有創意性的作品。
這次教學,學生始終處于在強烈的學習光趣中,不斷探討,不斷創新,生動、形象的課件,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了條件。
社會的發展呼喚創新,教育改革更加需要創新,信息技術是一門朝陽學科,它一興起就在飛速地發展,它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作為信息技術教師要大膽改革,積極投身于教改中,具有探索精神與創新意識。教師不再是把知識裝進學生的頭腦中,而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探究,互相學習,獲取知識。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課堂教學中,我投入一“石”,激起了學生學習的“千層浪”,使得課堂變成了學生思維操練的場所。教師引導學生去尋找和發現,自己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參與者,和學生一起共同探索。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不僅積極地參與每一個教學環節,情緒高昂,切身感受了學習的快樂,品嘗了成功的喜悅,而且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滿足了學生求知、參與、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我鼓勵學生“你學會多少就匯報多少……”這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引發了學生潛在的創造動因,創設了有利于個性發展的情境,因而引出了不同的學習結果,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作為一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應該教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會學習,才能應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進而構建新的知識!白灾魈骄繉W習”,在學習活動的安排上,把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和探究發現的能力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用“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創造”的現代教育理念組織教學,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探討,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創新學習的精神
把課堂還給學生9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現象——知識的詛咒,意思是當你掌握了某種知識,你就難以想象沒有它是怎樣的狀態;也可以說,當你的經驗和別人不同時,你將難以理解、認同別人。作為一名新入職的老師,我似乎也受到了“知識的詛咒”——我很難理解學生為什么不理解一些“基礎”概念,做不對一些“基礎”題目,全然忘記自己也是從一無所知開始,經過一點一滴的學習、積累才獲得的知識。拜讀了徐潔老師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構建理想課堂》后,我意識到:要想打破知識的詛咒,直接的方法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教育返璞歸真。
育人本位,傳做人之道
早在唐朝,韓愈就在《師說》中就對教師有了一個界定:“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薄皞鞯朗軜I解惑”便是教育的綜合過程,“傳道”的“道”并非簡單的知識道理,而是更為深刻的思想道德和事物規律。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存在著“應試”、“唯分數論”等問題,沒有走出狹隘的教育工具論的桎梏,但學校的根本任務應該是培養人,以生為本,以育人為本。
從書中的字里行間可以讀出徐老師始終牢記育人為本,把“教學”上升到“教育”,不僅傳授給學生知識,更傳授學生做人之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徐老師在“第五章如何有效組織合作學習”中提到的“課堂發言禮讓規則”。課改我們學校也在推行,小組合作、“小先生”制、加分搶答也是我上課常用的策略,當然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不隨機點名不公平、隨機點名費時間、學生只顧搶答而忽視提問內容等等。同樣面對搶答存在的弊端,徐老師與學生共同協商的“課堂發言禮讓規則”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進行著德育滲透,培養著學生的合作意識、人際交往能力,讓學生在有益競爭中不失謙讓美德,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學習本質,授科學精神
教育學作為一門科學,首先具有一種理性精神,面對教育現象的認知和實踐,必須擺脫盲從和愚昧。其次,教育必須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人才成長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徐老師在書中強調,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尊重教育科學是教師必須遵循的專業倫理,當教學過程違反科學精神時,教學便不能引發學習,甚至還會阻礙學習。
從教育的科學精神,我聯想到了自己執教的地理學科。地理學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科學,因此與其告訴學生知識點讓他們死記硬背,不如引導他們去梳理教材背后的邏輯體系,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地理核心素養。面對自主學習,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如何運用教育科學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積極性,也是我正在摸索的內容。但愿在不久的將來,我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迸發出求知的活力。
精神成長,促終身發展
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更要關注學生的人生。在書中徐老師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同時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個體差異,滿足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構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理想課堂,這樣的課堂才是符合教育可持續發展的課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求人們當下的發展不能以犧牲今后的發展為代價,而且要為今后持續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造就有終身發展能力的人。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精神在教育中成長,才能真正地促進學生終身健康發展。
希望通過不斷地摸索、實踐,我也能做到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教育回歸本真。
把課堂還給學生10
教學設計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始于教學內容的順向思考,一種是基于標準的逆向思考。前者在“教學大綱時代”盛行,后者則是“課程標準時代”的新定傳統教學的一般程序通常是教師根據教材確定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學活動,實施教學,設計并實施評價,獲得反饋?梢钥闯瞿嫦蛟O計較之版向設計主要有兩點不同。一是確定教學內容的依據不同。逆向教學設計依據的是課程標而非教材,強謂“用教材教”,而不是純的“教教材”?二是對待評價的死點不同,逆向教學設計強調評價設計先于教學實施。教學過程件評價過程因此,我們倡導逆向數學設計,這是實施“課程標誰”之后提出的新思略它的`主要程序是數師先將“課程標”換成“數學目標”,并據此設計與目標相匹配的評價,再來設計數學活動。
傳統設計是 根據課本內容進行的,目的是掌握課本內容,沒有考慮以學生為主體,容易造成教學在學生能力發展培養上的低效。為了提升教學設計的有效性,采用與傳統設計方式相反的做法,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然后依據目標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從邏輯上講,逆向設計從教學目標出發,其設計方式是順向合理的。之所以說它是逆向,是因為它與傳統設計方式不同,明確教學目標與學習內容、評價方案與教學計劃的順序恰好相反。
逆向教學設計提倡從“終點”,即所追求的結果(目標或標誰)出發開始設計活動。逆向教學設計關注的不是“我教給了學生什么”,而是“學生學會了什么”。這是對教學的“換位思考”?即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來體會他們的需求、感受、知識水平、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依據課程標進準,制訂切實的教學目標。根據標準和目標,設計教學評價,并將教學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把課堂還給學生11
語文課堂教學正面臨著新時期的挑戰,新的形勢要求語文教學必須探索出一條新的出路。雖然語文教材的形勢幾經變化,但教學中的主體仍是學生,因此,我們要在鉆研教材和分析學生方面下功夫。
常規的語文教學,我們曾忽視了每個學生都是具有獨立思想的個體,在一定程度上沒能讓學生充分啟動思想的機器,從而走了不少的彎路。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說:“人不過是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也是根會思想的葦草,而思想形成人的偉大。”既然人能通過思想而強大起來,在我們課堂教學中就該切實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充分挖掘學生這方面的潛力,通過深入思考學習并掌握知識。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卻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權利,擠占了他們思考的空間,從而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關于這一點,長期以來,也成了廣大教育者探討的熱點。
早就有不少的專家學者多次提出: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外因,學生是內因,外因要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教學要進行雙邊活動,師生互動,課堂氣氛要活起來;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等等。但一落到實處,我們難免感到有點力不從心,認為課堂上需要傳授的知識太多了,學生活動多了,老師講的內容就少了;放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多了,老師講的時間就少了;區區四十五分鐘,經得起這么三番五次的折騰嗎?記得有一次教研室的幾個同志聽我的課,當時我也做了充分的準備,講的是“語病類型分析”,大量的舉例、頭頭是道的分析,自我感覺還很不錯,可聽課的同志評課時說:“就是沒能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碑敃r我聽了還有點不服氣,說:“這點也想到了,就是怕耽誤時間!痹谧腵幾位老師也都有同感。教研室的幾位同志最后總結說:“給學生一些時間去思考,好像是耽誤了講課的時間,其實這樣正好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梢宰屗麄兏浞值貐⑴c課堂,會把知識學活、學扎實、融會貫通。這個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過程,而這種口頭表達的過程也正反映了他們整個思維的過程。如果說課堂時間緊、沒時間讓學生說,那么,試想一想,學生哪有時間去積極思維、沒有思維,談何學生參與課堂,學生不能很好參與進來,老師講的課還有什麼意義?所以這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有個成語叫‘對牛彈琴’,我們彈得固然好,但也要聽聽聽眾的反應。”誠然,平心而論,這確實是出力不討好的做法。一上課,老師就滔滔不絕地把準備好的內容毫無遺留地兜售給學生,自我感覺也真的不錯,聽出門道的學生倒也充實,筆記也作了幾大張,但自始至終,學生充當了接受知識的機器。如果不給學生參與課堂思考的機會,這里邊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我們應該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然后給他們時間說出思考的結果,盡管有時不全面,甚至錯誤,那么經過老師的點評、分析,學生就會在糾正錯誤中提高認識,學到知識,培養了能力,印象也更深刻,記憶會更久遠。這就好比一潭死水總不如不斷激起朵朵浪花的潮水更動人。
有人說學語文更多的是靠感悟,就是這個道理!拔颉钡降臇|西不是老師講出來的,而是通過學生自己思考、感受出來的。學習過程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講解過程替代學生的思考認識過程。所以課堂上老師不應唱獨角戲,學生說得不好,讀得不好,老師就急,一切都想包辦,其結果適得其反,欲速則不達。江蘇有個洋思中學,每天前往考察的人絡繹不絕,但真的到了那里一看也沒發現老師有什么奇特的功能,只是有一點道出了個中原因:課堂上老師講的很少,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學生在活動。他們的教學模式是“先學后講,當堂訓練”。老師把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悟,真正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這樣就能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文本直接對話,讓他們自己去讀書、自己去思考、自己去體會。自己悟出來的東西掌握起了才更牢固。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認為高中語文課文篇幅長、學生功課繁多、作業繁重,而課堂上時間有又限,舍不得把時間給學生,怕學生一讀就講不完了,其實,讀書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只有讀得充分,才會想得周到,悟得透徹。還有人只信奉講讀,字字、句句、段段地分析、講解,卻不能相信學生自己會讀懂,竟認為那是浪費時間,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只要舍得把時間留給學生去讀書、去思考,并適時地加以引導,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著名教育家魏書生的“六部教學法”中,至少有四步純粹是學生的行為,占了整個課堂時間的三分之二,他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嗎?學生沒有學好嗎?課堂上,老師就好比牧羊人,他要把羊群趕到牧場上去,而“啃草、消化”的過程是別人萬不可越俎代庖的。所以老師的引導作用至關重要,宏觀控制課堂,引領學生去尋找肥美的“草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啃”、“消化并吸收”。
用心多讀方能見成效。一次學校組織各科老師到省城聽專家授課,我們抱著幾分神秘慕名前往,要目睹一下專家是如何用金手指點石成金的,可結果出人意料,他無非就是讓學生先讀了一遍,然后問:“讀出點兒意思沒?”學生說:“沒”。再讀,然后又問:“讀出點兒意思沒?”學生說:“有點兒!薄凹热挥悬c兒了,就說說吧。”于是學生各抒己見,當然還很不完善。接著又讀又問,直到下課。學生的體會隨著一遍一遍地讀而逐步加深,這就是讀中思考的結果。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當然,既然讀就要用心去讀,如果像小和尚念經那樣有口無心,讀一萬遍也沒多大成效?鬃釉啤皽毓识隆薄=⒃谡J真思考基礎上,每讀一遍,就會有新的認識、新的收獲。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感性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因此,我們要大膽放開手,課堂上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并給以精心指導,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感悟創新能力。這也正是時代的要求。相信吧!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給他們充分的想象空間,定能創造出奇跡。
把課堂還給學生12
關鍵詞:課堂情境;環境;教學方法
一、教學理念的轉變
教學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因而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一切教學活動的安排都應為了學生的發展。對于教師的教學評價和學生的學習評價都應以此為標準,看看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獲得了怎樣的發展。因此,教師教得好就會促進學生學得好。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生活在教學活動這樣一個復雜的系統中通過與教師、其他學習者以及教學任務之間的相互碰撞而獲得知識。但不管怎樣,知識必須通過學習者自身的理解與感悟而獲得,因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中一定要加強學生的自主性。當然,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并不排斥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單個個體對知識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個體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因此,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應提倡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在課堂情境中,教學活動依賴于教師的組織引導,因而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同時,教師的教學引導都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又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教學中,教師應轉變角色,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傾聽學生的心聲,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從而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當然,尊重學生并不等于放任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師應認真研究學生的認知現狀、學習需求和發展可能,并據此對學生提出適當的問題或適當的要求。
二、課堂環境的設置
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是內因;教師主導,是外因。教師的教師為了學生的學。良好的'課堂氣氛和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教師愉快地教,學生專心地學。但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學生不注意聽課,做小動作或打瞌睡等情況。怎樣處理才能保持良好的課堂氣氛,和諧的師生關系呢?
1.重視師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對學生要傾注慈母般的愛,使他們振奮精神,愉快學習。
2.當學生上課走神時不要批評,只用暗示、提醒或扼要提問,使其注意力集中。
3.遇到學生對問題答不上來或答錯時,不要訓斥、冷淡,應耐心啟發,誘導并鼓勵學生答對為止,幫助他們消除心理負擔,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堂教學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課堂環境要民主、和諧、積極向上等,這些直接影響課堂功能的實施。作為教師,要注意營造民主、和諧、合作、積極向上的小環境——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全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選擇恰當的媒體手段,合理地顯現學習內容,促進課堂功能的實現。
三、教學方法的改變
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小組教學法,就是在教學上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小組教學法具有這樣幾個特點:(1)具有一定的目標導向。(2)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的組織形式。(3)教學動態因素的互動合作為動力資源,強調各種教學因素之間的互動,特別是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性互動。(4)以團體成績作為獎勵依據,小組活動的結果被看成每一名成員的成就——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實際上這一點是促進小組成員之間合作的一個基本保證。
實踐表明,小組教學在下面這些方面具有明顯的優點:(1)在學習小組中,個人的成功會帶來團體的成功,進而導致團體內其他成員的成功,因而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大大增加,從而可以產生比較積極的學習態度。(2)在小組學習中,學生感受自己對團體的貢獻,感受到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和關注,因而可以增強學生個體的自信和自尊。同時,學生可以感受別人對團體的貢獻,從而易于產生對別人的肯定態度,這樣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欣賞,增強了彼此之間的積極情感,降低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遠和孤獨感,建立了較好的人際關系。(3)在小組學習中,學生將學習各種交流與溝通的技巧,產生較強的人際交流能力。
在小組活動中,學生可能提出各種不同的問題,也會提出問題的各種不同解決方法,因而可能會更大限度地發揮教學中各種人力資源的作用。數學問題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決,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的解題方法,分享別人的解題方法,共同討論不同方法的優缺點,這對于發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培養創造性思維都十分有利。
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未來的建設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人,他們應該具有勤奮努力、獨立自主、有毅力、有恒心、有信心、有責任心、具有創新意識等的優秀品質。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既要完成教學任務,也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思想品質。發展智力因素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關鍵。
數學教學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注重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而且關注學生作為一個社會中的人的發展,特別是學生的個性與創造力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培養感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激勵學生,以各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散他們的思維,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創造的熱情。
總而言之,教師要樹立一種為學生服務的意識,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工作。就我本人而言,既要以人為本,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提高管理學生方面的能力,又要著重加強積累教學方面的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在平素的教育教學中,既要講究科學,又要謀求發展。首先,樹立好"以生為本"的理念,繼續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轉變為人師者角色,進一步融入教育教學,發揮好"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角色新定位,積極營造融洽、平等、民主、協商的課堂氛圍,努力實現"自主、合作、探究"新課程理念融入課堂新突破,深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敢于創新和探究。其次,要在"教書育人"的職責上下真功夫,在實際細節上滲透體現,不斷扎實工作,切實提高教研水平,進一步改變工作作風,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重塑教育者職業道德,為人師表,甘為人梯,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無私奉獻,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實際工作中的突出問題,著力解決學生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促進和諧幸福校園。
把課堂還給學生13
這學期,我們學校發了本《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建構理想課堂》的書,看到還給學生這幾個大字讓我想到了葉圣陶先生的話,他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他強調“自讀自悟”,F代教學論認為,教師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語文新大綱指出,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自主學習體現的正是這種精神,它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觀。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落實這一精神,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更“真”更“實”呢?
面對著各種考試,如何讓孩子提高閱讀能力,學會自主學習呢?在語文上,我想要從最基礎的習慣抓起。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有了好的習慣,辦事容易辦好,學習也能得益。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學生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是很難提高的。也就是說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在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方面,我是這樣做的:
(1)、要求學生以認真的態度對待閱讀?磿荒茏唏R觀花、草草而過。為了促進學生認真讀,我要求學生“情緒要穩、讀音要準、邊讀邊想,弄懂詞句”。
(2)、主動查字典的良好學習習慣。這就為學生準確理解課文內容作好鋪墊;
。3)、圈點批注的閱讀習慣,也就是讀書時,要圈住自己不認識的字,畫出不理解的`詞。再讀課文時,標出自然段序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句子或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句子,并以小組的形式互相啟發討論。這樣學生讀一次,畫一次,動手做一次,越讀的多,理解越接近中心,學生的體會也就越深等等。
。4)、提倡學生多讀、反復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課堂上講課文,我堅持講前讀、分析時讀、講完后讀、老師師范讀、學生交流讀,課后要求學生抽時間讀。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身受用。這樣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的習慣了。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了,再加以閱讀方法的訓練就足以能夠鍛煉學生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了,那么課堂上學生就會有話說,有自己的想法了!這樣才能實現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孩子們自感自悟!
把課堂還給學生14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和知識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迫使課堂教學不斷改革,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是新課改的重要一環。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下面結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自主探索——把權力讓給孩子
課堂教學是學生生命活力煥發、生命價值不斷體現的生活過程。在新課改中,學生在自主的學習,理解,感悟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這極大地滿足了學生自身的需求。新教材要求教師關注兒童已有經驗和興趣特點,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讓學生學得自由和愉悅。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將所要學習的內容貫穿于學生喜愛的氛圍中,引導學生自主地去學習。
1、妙導巧引,激發興趣
所謂“萬事開頭難”,開好了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巧妙的導入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探求新知的興趣,學生在輕松、愉快、興趣濃厚的情景中學習,會大大減輕自己的思想壓力與心理負擔,以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老師在開課引入時問:“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個字經常出現,可是在字典里卻沒有這個字,你能猜出是什么字嗎?”同學們猜不出,又想知道的那種急切心情,難以想象會給后面的新課帶來怎樣的效果,就這樣學習興趣一下就被激發了,從而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這樣導課往往能“出奇制勝”,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為整個教學過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2、開展游戲,吸引參與
游戲,就其本身而言,有著得天獨厚的教學優勢,為學生們所喜愛,游戲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為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環境,能吸引全班學生積極主動、愉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數學知識“蘊藏”在生活常見的游戲中,無疑是讓學生樂學、愛學的最佳途徑。
例如:在學生認識了10以內的數后,我設計了一個擺數字的游戲,讓學生用火柴棒擺數字,說說每個數字用了幾根火柴。然后告訴學生只要移一根,添一根或去一根,這些數字之間能夠相互變化,讓學生通過合作游戲,自己去發現,然后匯報成果。學生在游戲中表現地非常主動,通過不斷嘗試,發現了其中的.奧妙。
3、動手操作,培養能力
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度,更有利于激起創造區域的活躍,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己學問的能力,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先讓學生測量一下任意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再要求把這個三角形分成兩個較小的三角形,測量計算其中一個小三角形的內角之和,通過對比,學生就發現“大三角形的內角和與小三角形的內角和相等并且都是180度”。這時老師提出疑問“是不是任意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呢?”讓學生帶著問題一邊思考,一邊動手。分別用課前剪好的一個銳角三角形、一個直角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紙片做實驗,把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撕下來拼在一起,結果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角。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動手過程中,得出結論。這樣,把課堂研究的陣地還給了學生,學生在操作中,手使腦得到發展,腦又使手得到發展,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思維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4、合作交流,拓展思維
小組合作是新課程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組織形式。在小組合作時每個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們愿意說、愿意做、愿意交流,是學生最喜歡表現的一種形式。所以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多向交流、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
如“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分小組拿出事先準備的12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塑料片,拼成一個長方形,看有幾種拼法?并分小組填寫實驗記錄。這樣各小組學生分組合作,有的拼擺,有的記錄。最后對實驗記錄進行觀察分析、討論。最終他們領會到:在3種拼法中,無論長、寬怎樣變化,拼成的長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數正好是長和寬所含厘米數的乘積。為總結公式作好了鋪墊,也培養了學生積極參與,相互協作的良好習慣。
二、走向民主——把課堂還給孩子
新課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該屬于孩子的課堂還給孩子。課堂教學永遠是課改的主陣地,只有將課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得到每個教師和學生積極的、創造性的參與,才能開出絢麗的花朵,才能使我們在課堂永遠充滿活動。
1、改變教學空間,讓孩子“隨心所欲”
課堂教學活動是在課堂這一特定環境中進行的,而教學空間對教學的影響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層次要素的條件之一,新課程的改革,也同樣給如何轉變教學空間提出了問題。為此,我大膽的設想做一些改革。如:移走講臺,建立活動角。
2、縮短師生距離,讓孩子“暢所欲言”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曾言: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個甚至多于兩個的思想。如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脫離束縛,主動探究,那么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學生,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用活潑、幽默的語言與學生展開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
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講到將一個正方形通過折剪,變成兩個三角形這一環節時,我拿出一張正方形紙,說:“小朋友,現在老師想變一個小魔術給大家看看,你們想看嗎?”“想!睂W生歡呼道。于是我轉身一裁,把一張正方形紙變成兩個三角形,故意問:“這個魔術好玩嗎?”學生馬上搶道:“老師,我們也會!薄芭叮娴膯?我可不相信,你們也變給我看看!庇谑牵瑢W生果然“上當”,每個人都完成了這一過程。我便故意沮喪地說:“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們發現了!薄肮睂W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實,這個時候最欣慰的還是老師自己,這一刻,問題解決了,師生間的距離縮短了,氣氛更為融洽了,接下來的學習更為輕松樂意了。
3、開放教學情境,讓孩子“浮想聯翩”
在孩子們的眼里。沒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個人都充滿著幻想。開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較大的選擇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問題也就相對豐富。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想象力豐富,思路開闊,樂于表達自己的發現和見解。解決問題的創造性便能得到充分發揮。
如在學習數的大小比較后,我出示了這樣一道題:95<□我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可以進行合作討論,然后反饋交流,起初我把數的順序從小排列,問:你還能有其他的填法嗎?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說出一大串101、102、103……那是遠遠超過當前所學的范圍的數,接著我說:“還有寫嗎?寫得完嗎?”給學生留下了較大的思考余地,學生竟然有說出“無數個”,課堂氣氛異;钴S。
三、張揚個性——把發展留給孩子
著名思想家盧梭曾說過:“兒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熱情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取代,那簡直是愚蠢的事。”作為教師并不要精心去打造自認為充實的課堂教學,教師只是一個學生學習中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職責就是在創設的自然教學環境中營造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文化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
1、活用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且要創造性的用活教材。在教材處理上,教師要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將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進行科學的藝術處理,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
如在教學“求近似數”時,教師用問題引入:今天上班路上,老師買了一串香蕉,請同學們幫我再稱一下,算一算,猜猜我付了多少錢?(取出電子臺稱和香蕉放講臺上)
立即有兩個男生自告奮勇沖到講臺上:我來我來……先讓同學們說出各種不同的想法,最后老師總結。這樣教學不局限于教材,從學生身邊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現象,從中提出數學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潛能。
2、開放空間
人類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的潛能,絕不是課堂上講解出來的。而是通過教師創設開放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探求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出來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時空。
如教學“乘加乘減”時,出示主題圖后,我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算出一共有多少條金魚?有的學生說把四個魚缸里的金魚加在一起,可以用算式4+4+4+3=15;有的學生說可以列4×3+3=15;也有的學生說4×4-1=15(把四個魚缸都看成是4條,而第4個魚缸多了一條,所以減去一條)。甚至有學生說把第4個魚缸里的三條金魚分到前面3個魚缸里。因此可以列5×3=15。看!這是孩子個性的展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多一些引導、點撥,少一些講解,讓學生擁有更大的創造空間。
3、尊重差異
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共同特點及個性差異,開展教學活動時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差異,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各自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選擇不同層次的數學活動,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體驗,使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如:《梯形面積計算》教學時,我安排兩個層次的活動。第一層次:讓每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簡單圖形。當他們發現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各部分間的關系,試著自己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第二層次:進一步提出用一個梯形推導面積公式的設想,讓學生在小組內嘗試、討論,于是,有的通過折紙,有的通過割補,分別從不同角度驗證得出結論。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全體學生掌握了梯形面積公式推導的一般方法,即使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用一種方法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又使每個人的智力潛能得到開發,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要,每一個學生在參與學習過程中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使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成為富有個性的過程,富有張揚的一面。
總之,為了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到實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新世紀具有創造性的人才,我們要善于從學生實際需要考慮,放開手腳,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創造出一個更加寬松,更加民主的教學空間,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把課堂還給學生15
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是新課改的重要一環。將課堂還給學生,其實就是改變過去那種“以教師教為主,教師一統課堂天下”的局面,注意啟發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角色。
在十幾年的教學中,我一直努力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想實實在在的讓位于學生,讓學生在課堂的天地里,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成為要學、會學的主人翁。下面我就“把課堂還給學生”的理解及工作經驗,說幾點看法:
一、 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教師要科學的安排每一堂課的時間,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自學、討論、發言、實踐的比例要適當,要有充分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
二、 創設適當情景,誘發學習欲望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往往不是很集中,有時甚至開小差。教學中我們應創設些教學情景,使學生不自覺地產生學習欲望,把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中來,引導他們思考老師的問題,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發展智能的目的。例如:許多故事性強的文章,采用表演的形式,就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觀點性的文章,采用辯論的形式,也能激起學生的興趣。
三、 組織討論,集體參與
如果課堂上采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形式,面對的可能就是極少部分的人,大部分學生上課可以不用思考,學習效果很不好。因此我經常采用分組討論,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全班學生參與進來,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小學低段的識字量大,識字課往往比較枯燥,我采用學生自學,比比誰記得快、誰記得牢、誰的方法好等辦法,讓學生分組活動。這樣一來,學生都動起來了,知識學到了,課堂也生動了。對課文的分析,采用讓學生自己讀,然后與同桌說說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沒讀懂,喜歡那些句子等方式,讓學生分小組活動,再全班交流,也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了。
為了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到實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新世紀具有創造性的人才,我們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創造出一個更加寬松,更加民主的教學空間,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快樂還給學生。
【把課堂還給學生】相關文章:
如何調動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05-02
QQ課堂05-07
淺談對課堂的認識:寧在廁所,不進課堂03-18
《葉公好龍》課堂反思02-29
高效課堂反思10-31
課堂上的笑聲09-17
怎么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11-30
《秋天》課堂實錄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