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隨園記原文、翻譯
隨園記原文、翻譯1
隨園記
金陵自北門橋西行二里,得小倉山,山自清涼胚胎,分兩嶺而下,盡橋而止。蜿蜒狹長,中有清池水田,俗號干河沿。河未干時,清涼山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稱金陵之勝者,南曰雨花臺,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鐘山,東曰冶城,東北曰孝陵,曰雞鳴寺。登小倉山,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煙之變,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時,織造隋公當(dāng)山之北巔,構(gòu)堂皇,繚垣牖,樹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時,號曰隨園。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寧,園傾且頹弛,其室為酒肆,輿臺嚾呶,禽鳥厭之不肯嫗伏,百卉蕪謝,春風(fēng)不能花。余惻然而悲,問其值,曰三百金,購以月俸。茨墻剪園,易檐改途。隨其高,為置江樓;隨其下,為置溪亭;隨其夾澗,為之橋;隨其湍流,為之舟;隨其地之隆中而欹側(cè)也,為綴峰岫;隨其蓊郁而曠也,為設(shè)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擠而止之,皆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而莫之夭閼者,故仍名曰隨園,同其音,易其義。
落成嘆曰:“使吾官于此,則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則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園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書史居隨園。聞之蘇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則余之仕與不仕,與居茲園之久與不久,亦隨之而已。夫兩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勝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園,園之奇,可以見矣。
己巳三月記。
翻譯
金陵(今南京)從北門橋向西走二里路,有個小倉山,山從清涼山起源,分成兩個山嶺向下延伸,到橋才消失。山嶺蜿蜒狹長,中間有個清池、水田,俗稱干河沿。河沒有干涸的時候,清涼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當(dāng)時的繁盛可想而知。稱得上金陵名勝的,南邊的有雨花臺,西南有莫愁湖,北邊有鐘山,東邊有冶城,東北有孝陵,叫做雞鳴寺。登上小倉山,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來一樣。江湖這么大,云煙變幻那么快,不是山擁有的景致,都被山擁有了。
康熙年間,織造(官職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砌上圍墻,種了上千株荻草,上千畦桂花,城里人來游玩的,盛極一時,人們給這座園林起名叫做隋園,是因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我主持江寧政事,園林傾塌而且荒蕪,里面的房屋被改成酒館,樓臺喧囂,禽鳥討厭這個地方不來棲息,百花荒蕪,春天也不開花。我感到悲涼愴然,詢問園林之多少錢,說值三百兩銀子,我拿薪水買下來。修補圍墻修剪花草,更換房檐改變用途。高的地方,建成臨江樓閣;低的地方,修建溪旁亭子;有溪水的地方,修了橋;水深流急的地方,造了舟船;突起險峻的地方,點綴它的氣勢;平坦而且草木旺盛的地方,設(shè)置了觀賞設(shè)施。有的風(fēng)景加強,有的風(fēng)景抑制,都隨它的豐盛蕭殺繁茂貧瘠情況而定,因勢取景,不是他們消失堵塞,仍叫做隨園,和隋圓同音,但意思變了。
建成以后感嘆說:“讓我在這里做官,則一個月來一次;讓我居住在這里,則每天都來。兩者不可兼得,所以辭官而要園子。”于是托病辭官,帶著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著圖書居住在隨園里。聽蘇軾說過:“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一定非不做官。”然而我的坐不做官,和住這個園子的長久與否,是相依賴的。兩個事物能夠交換,肯定其中的一個足以勝過另一個。我竟拿官職換這個園子,這個園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
己巳年三月寫此文。
注釋
清涼:山名,在南京市西。又名石頭山。山上昔建有清涼寺,南唐建有清涼道場。相傳為避暑官。寺已廢。
胚胎:此指小倉山為清涼山余脈。
雨花臺:在南京市中華門外。相傳南朝梁時期天監(jiān)年間(502—519)云光法師講經(jīng)于此,感天雨花,因而得名。
莫愁湖:在南京市水西門外,相傳為南齊時莫愁女居處而名。然而莫愁湖之名實始見于宋代。
鐘山:在南京市中山門外。又名金陵山、紫金山、蔣山、北山。是南京主要山脈。
冶城:故址在南京市水西門內(nèi)朝天宮附近,相傳吳王夫差冶鐵于此,故名。
孝陵:在南京市中山門外鐘山南麓,為明太祖朱元璋陵墓。
雞鳴寺:在南京市區(qū)北雞鳴山,梁時與此始建同泰寺,后屢毀屢建。明代洪武年間(1368—1398)在其舊址建雞鳴寺。
堂皇:廣大的堂廈。
荻:即“楸”。落葉喬木,干直樹高。“樹之荻千章”是說楸樹千株,“章”通“橦”,大木林。
輿臺:地位低賤的人。嚾呶,叫喊吵鬧。
嫗伏:原指鳥孵卵,引申為棲息。
蓊郁:茂盛濃密貌。
宦窔:房屋的東北角與東南角。古代建房,多在東南角設(shè)溷廁,東北角設(shè)廚房。此即代指這些設(shè)施。
夭閼:《莊子·逍遙游》。“背負(fù)青天而莫之天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夭謂折,閼為阻塞之意。此指沒有改變山原來的形勢。
香亭:袁枚弟袁樹。
湄君:袁枚外甥陸建,字湄君,號豫庭。
蘇子:宋朝大文學(xué)家蘇軾。下面的引文出自蘇軾《靈壁張氏園亭記》。
相易:互換。
己巳:1749年(乾隆十四年)。
賞析
《隨園記》寫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1745年(乾隆十年),袁枚買下了原江寧織造隋赫德的隋園。加以葺治,改名隨園。1748年(乾隆十三年),他辭官居園中。從此以后,退出仕途,徜徉于山水煙霞之中,吟詩作文,結(jié)交士子權(quán)貴,幾乎長達(dá)半個世紀(jì)。
隨園的興建,主要出自建筑家武龍臺的手筆,但全園的布局均出自袁枚的策劃。這篇園記沒有細(xì)講園景,只是記敘治園的經(jīng)過與取園名“隨”的含義,而這些正是隨園布局的主導(dǎo)思想。袁枚后來又作了多篇記文,主要也是記述自己享受山水之樂的感受及因此而產(chǎn)生的對人世變化的喟嘆。
這篇記文,先歷敘園的地理位置,顯得鄭重之至。接著便處處扣住“隨”字,寫葺園的經(jīng)過與作者的趣味,表現(xiàn)了作者灑脫放任的處世觀,充滿了初得園的喜悅及對將來悠游林下的生活的憧憬。
袁枚的記游一類文章與他的傳記文不同,一是力求簡潔,一是注重鋪陳場景與刻繪人物。這種相體運筆的方法,正是對韓愈、柳宗元散文作法的繼承。
隨園記原文、翻譯2
隨園記
作者:袁枚
原文:
金陵自北門橋西行二里,得小倉山,山自清涼胚胎,分兩嶺而下,盡橋而止。蜿蜒狹長,中有清池水田,俗號干河沿。河未干時,清涼山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稱金陵之勝者,南曰雨花臺,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鐘山,東曰冶城,東北曰孝陵,曰雞鳴寺。登小倉山,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煙之變,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時,織造隋公當(dāng)山之北巔,構(gòu)堂皇,繚垣牖,樹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時,號曰隨園。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寧,園傾且頹弛,其室為酒肆,輿臺嚾呶,禽鳥厭之不肯嫗伏,百卉蕪謝,春風(fēng)不能花。余惻然而悲,問其值,曰三百金,購以月俸。茨墻剪園,易檐改途。隨其高,為置江樓;隨其下,為置溪亭;隨其夾澗,為之橋;隨其湍流,為之舟;隨其地之隆中而欹側(cè)也,為綴峰岫;隨其蓊郁而曠也,為設(shè)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擠而止之,皆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而莫之夭閼者,故仍名曰隨園,同其音,易其義。
落成嘆曰:“使吾官于此,則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則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園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書史居隨園。聞之蘇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則余之仕與不仕,與居茲園之久與不久,亦隨之而已。夫兩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勝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園,園之奇,可以見矣。
己巳三月記。
翻譯:
金陵(今南京)從北門橋向西走二里路,有個小倉山,山從清涼山起源,分成兩個山嶺向下延伸,到橋才消失。山嶺蜿蜒狹長,中間有個清池、水田,俗稱干河沿。河沒有干涸的時候,清涼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當(dāng)時的繁盛可想而知。稱得上金陵名勝的,南邊的有雨花臺,西南有莫愁湖,北邊有鐘山,東邊有冶城,東北有孝陵,叫做雞鳴寺。登上小倉山,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來一樣。江湖這么大,云煙變幻那么快,不是山擁有的景致,都被山擁有了。
康熙年間,織造(官職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砌上圍墻,種了上千株荻草,上千畦桂花,城里人來游玩的,盛極一時,人們給這座園林起名叫做隋園,是因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我主持江寧政事,園林傾塌而且荒蕪,里面的房屋被改成酒館,樓臺喧囂,禽鳥討厭這個地方不來棲息,百花荒蕪,春天也不開花。我感到悲涼愴然,詢問園林之多少錢,說值三百兩銀子,我拿薪水買下來。修補圍墻修剪花草,更換房檐改變用途。高的地方,建成臨江樓閣;低的地方,修建溪旁亭子;有溪水的地方,修了橋;水深流急的地方,造了舟船;突起險峻的地方,點綴它的.氣勢;平坦而且草木旺盛的地方,設(shè)置了觀賞設(shè)施。有的風(fēng)景加強,有的風(fēng)景抑制,都隨它的豐盛蕭殺繁茂貧瘠情況而定,因勢取景,不是他們消失堵塞,仍叫做隨園,和隋圓同音,但意思變了。
建成以后感嘆說:“讓我在這里做官,則一個月來一次;讓我居住在這里,則每天都來。兩者不可兼得,所以辭官而要園子。”于是托病辭官,帶著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著圖書居住在隨園里。聽說過:“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一定非不做官。”然而我的坐不做官,和住這個園子的長久與否,是相依賴的。兩個事物能夠交換,肯定其中的一個足以勝過另一個。我竟拿官職換這個園子,這個園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
己巳年三月寫此文。
注釋:
(1)清涼:山名,在南京市西。又名石頭山。山上昔建有清涼寺,南唐建有清涼道場。相傳為避暑官。寺已廢。胚胎:此指小倉山為清涼山余脈。
(2)雨花臺:在南京市中華門外。相傳南朝梁時期天監(jiān)年間(502—519)云光法師講經(jīng)于此,感天雨花,因而得名。
(3)莫愁湖:在南京市水西門外,相傳為南齊時莫愁女居處而名。然而莫愁湖之名實始見于宋代。
(4)鐘山:在南京市中山門外。又名金陵山、紫金山、蔣山、北山。是南京主要山脈。
(5)冶城:故址在南京市水西門內(nèi)朝天宮附近,相傳吳王夫差冶鐵于此,故名。
(6)孝陵:在南京市中山門外鐘山南麓,為明太祖陵墓。
(7)雞鳴寺:在南京市區(qū)北雞鳴山,梁時與此始建同泰寺,后屢毀屢建。明代洪武年間(1368—1398)在其舊址建雞鳴寺。
(8)堂皇:廣大的堂廈。
(9)荻:即“楸”。落葉喬木,干直樹高。“樹之荻千章”是說楸樹千株,“章”通“橦”,大木林。
(10)輿臺:地位低賤的人。嚾呶,叫喊吵鬧。
(11)嫗伏:原指鳥孵卵,引申為棲息。
(12)蓊(wěng)郁:茂盛濃密貌。
(13)宦(yí)窔(yǎo):房屋的東北角與東南角。古代建房,多在東南角設(shè)溷廁,東北角設(shè)廚房。此即代指這些設(shè)施。
(14)夭閼(è):《莊子·逍遙游》。“背負(fù)青天而莫之天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夭謂折,閼為阻塞之意。此指沒有改變山原來的形勢。
(15)香亭:弟袁樹。湄君:袁枚外甥陸建,字湄君,號豫庭。
(16)蘇子:宋朝大文學(xué)家蘇軾。下面的引文出自蘇軾《靈壁張氏園亭記》。
(17)相易:互換。
(18)己巳:1749年(乾隆十四年)。
【隨園記原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活水源記原文及翻譯07-28
《右溪記》原文及翻譯03-19
右溪記原文及翻譯02-29
苦齋記原文翻譯03-01
喜雨亭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滄浪亭記原文及翻譯02-29
黃州快哉亭記原文及翻譯07-28
《記游定惠院》原文及翻譯12-18
游靈巖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