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訴衷情原文賞析

時間:2024-02-26 21:15:46 好文 我要投稿

訴衷情原文賞析

訴衷情原文賞析1

  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黃庭堅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滿江南。雨晴風暖煙淡,天氣正醺酣。

  山潑黛,水挼藍,翠相攙。歌樓酒旆,故故招人,權典青衫。

  【譯文】

  桃花盛開,垂柳依依,江南的春色很美。雨過天晴,春風溫暖煙靄淡淡,讓人陶醉。

  山巒黛綠,水波湛藍,綠水與青山相互映襯著。歌樓酒旗飄動,招人前去。姑且把青衫典當了換酒吧。

  【注釋】

  [1]灼灼:形容花朵顏色鮮明亮麗。

  [2]鬖鬖:音sānsān,植物枝葉下垂貌。

  [3]醺酣:形容天氣溫暖困人。

  [4]黛: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女子用來畫眉。

  [5]挼藍:浸揉藍草作染料,詩詞中用以借指湛藍色。

  [6]酒旆:旆字讀作pèi,也可寫作“斾”,酒旆即是酒旗。

  [7]故故:常常;屢屢。

  【賞析】

  詞的開頭一句就把最足以作為春天表征的桃花盛開,柳條垂拂這兩種典型景物描寫出來。第二句“春色滿江南”,用個“滿”字似乎表明不必再寫其他景物了,其實這是承上啟下,著意于過渡。一切景物都是相互關聯著的,美景還要有良辰襯托。如果碰到風雨如晦的天氣,即使是盛開的桃花,扶疏的柳條,看起來也會令人黯然魂銷。所以接下去轉向對天氣的描寫:“雨晴風暖煙淡,天氣正醺酣。”這里邊包括四種意思:宿雨初晴,惠風和暢,煙靄澹淡,著人如酒的天氣。這樣的天氣,使人心曠神怡,正可以游目騁懷,飽覽自然風光。

  下片前三句“山潑黛,水挼藍,翠相攙”連貫而下,以濃重的色彩,繪出了江南山水的春容。“潑”字,“挼”字用得很有魄力,非崇尚纖巧者所能辦。

  色彩濃麗的.山和水,正承上闋“雨晴風暖煙淡”句而來,只有新雨之后,和風之中,天宇澄澈,萬木爭榮,才能為山水增輝。“潑黛”、“挼藍”二句不僅畫出了山色、水色,也反映了萬物春天里的勃勃生機。寫到這里為止,已經構成了一幅完整的色彩明麗的江南春景畫面。“良辰美景”都有了,但似乎還缺少點什么,抬頭望處,看到了“歌樓酒旆”。樓外的酒旗迎風飄動,足以惹人神飛。

  “故故招人”,生動地寫出了詞人的心理狀態。“故故”這里是故意、特意之義,酒旗當然談不上故意招人,只是因為詞人想喝酒,才產生這種感覺。這一句是移情手法的巧妙運用。酒興發作了,而阮囊已空,回去吧,卻又敗興,所以只好“權典青衫”。這一句是化用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曲江》二首之二)詩意,集中體現了詞人的性格、情趣。

  黃庭堅這首小令,短短的四十四個字,江南春景層層敘寫,逐步展現。桃柳、天氣、山水、“歌樓酒旆”到結語,層層勾勒,上下呼應,脈理分明,語言沉著有力,意境風神曳,情景兼備,堪稱佳作。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訴衷情原文賞析2

  原文: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譯文

  回憶當年奔赴萬里外的邊疆,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單槍匹馬奔赴邊境保衛梁州。如今防守邊疆要塞的從軍生活只能在夢中出現,夢醒后不知它在何處?唯有(自己在軍中穿過的)貂皮裘衣,已積滿灰塵變得又暗又舊。

  匈奴還未消滅,自己的雙鬢卻早已白如秋霜,(只能憑憂國的)眼淚白白地流淌。誰能料我這一生,心始終在前線抗敵,人卻老死在滄洲!

  注釋

  選自《放翁詞》。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的愛國詩人。

  萬里覓封侯:奔赴萬里外的疆場,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后漢書·班超傳》載,班超少有大志,嘗曰,大丈夫應當“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后出使西域,被封為定遠侯。

  梁州:僅陜西南部漢中地區。陸游在48歲時在漢中川陜宣撫使署任職,過了一段軍旅生活,積極主張收復長安。

  關河:關塞河防,指山川險要處。

  夢斷:夢醒。

  塵暗舊貂裘:貂皮裘上落滿灰塵,顏色為之暗淡。這里借用蘇秦典故,說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負。據《戰國策·秦策》載,蘇秦游說秦王“書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這里比喻多年沒有披掛上陣,甲胄塵封,不能立功邊陲。

  胡:本為古代對北方、西方少數民族的泛稱,此指金兵。

  鬢先秋:鬢發早已斑白,如秋霜。

  天山:在今新疆境內,是漢唐時的邊疆,這里代指抗金前線。

  身老滄洲:陸游晚年退隱在故鄉紹興鏡湖邊的三山。滄州,濱水之地,古時隱士所居之處。

  覓:尋找。

  戍:防守。

  暗:形容詞作動詞,變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秋:白。

  空:白白的。

  料:預料。

  賞析:

  作者:佚名

  積貧積弱,日見窘迫的南宋是一個需要英雄的時代,但這又是一個英雄“過剩”的時代。陸游的一生以抗金復國為己任,無奈請纓無路,屢遭貶黜,晚年退居山陰,有志難申。“壯士凄涼閑處老,名花零落雨中看。”歷史的秋意,時代的風雨,英雄的本色,艱難的現實,共同釀成了這一首悲壯沉郁的《訴衷情》。

  作這首詞時,詞人已年近七十,身處故地,未忘國憂,烈士暮年,雄心不已,這種高亢的政治熱情,永不衰竭的愛國精神形成了詞作風骨凜然的崇高美。但壯志不得實現,雄心無人理解,雖然“男兒到死心如鐵”,無奈“報國欲死無戰場”,這種深沉的壓抑感又形成了詞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劇情調。詞作說盡忠憤,回腸蕩氣。

  “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開頭兩句,詞人再現了往日壯志凌云,奔赴抗敵前線的`勃勃英姿。“當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時陸游來到南鄭(今陜西漢中),投身到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在前線,他曾親自參加過對金兵的遭遇戰。“覓封候”用班超投筆從戎、立功異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寫自己報效祖國,收拾舊河山的壯志。“自許封侯在萬里”(《夜游宮》),一個“覓”字顯出詞人當年的自許、自負、自信的雄心和堅定執著的追求精神。“萬里”與“匹馬”形成空間形象上的強烈對比,匹馬征萬里,“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謝池春》),呈現出一派卓犖不凡之氣。“悲歌擊筑,憑高酹酒”(《秋波媚》),“呼鷹古壘,截虎平川”(《漢宮春》),那豪雄飛縱、激動人心的軍旅生活至今歷歷在目,時時入夢,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強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壓抑,積郁的情感只有在夢里才能得到宣泄。“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在南鄭前線僅半年,陸游就被調離,從此關塞河防,只能時時在夢中達成愿望,而夢醒不知身何處,只有舊時貂裘戎裝,而且已是塵封色暗。一個“暗”字將歲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塵堆積之暗淡畫面,心情飽含惆悵。

  上片開頭以“當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軍旅生活的回憶,聲調高亢,“夢斷”一轉,形成一個強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為悲涼,至下片則進一步抒寫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嘆,悲涼化為沉郁。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這三句步步緊逼,聲調短促,說盡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陸沉,殘虜未掃;回首人生,流年暗度,兩鬢已蒼;沉思往事,雄心雖在,壯志難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轉越深:人生自古誰不老?但逆胡尚未滅,功業尚未成,歲月已無多,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無成霜鬢侵”,一股悲涼滲透心頭,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數年,雙鬢再青,又豈能實現“攘除奸兇,興復漢室”的事業?“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云外華山千仞,依舊無人問”。所以說,這憂國之淚只是“空”流,一個“空”字既寫了內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寫了對君臣盡醉的偏安東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滿和憤慨。“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最后三句總結一生,反省現實。“天山”代指抗敵前線,“滄洲”指閑居之地,“此生誰料”即“誰料此生”。詞人沒料到,自己的一生會不斷地處在“心”與“身”的矛盾沖突中,他的心神馳于疆場,他的身卻僵臥孤村,他看到了“鐵馬冰河”,但這只是在夢中,他的心靈高高揚起,飛到“天山”,他的身體卻沉重地墜落在“滄洲”。“誰料”二字寫出了往日的天真與此時的失望,“早歲那知世事艱”,“而今識盡愁滋味”,理想與現實是如此格格不入,無怪乎詞人要聲聲浩嘆。“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兩句作結,先揚后抑,形成一個大轉折,詞人猶如一心要搏擊長空的蒼鷹,卻被折斷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陸游這首詞,確實飽含著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詞人“身老滄洲”的感嘆中包含了更多的歷史內容,他的闌干老淚中融匯了對祖國熾熱的感情,所以,詞的情調體現出幽咽而又不失開闊深沉的特色,比一般僅僅抒寫個人苦悶的作品顯得更有力量,更為動人。

訴衷情原文賞析3

  原文

  宋代 吳文英

  柳腰空舞翠裙煙。盡日不成眠。花塵浪卷清晝,漸變晚陰天。

  吳社水,系游船。又輕年。東風不管,燕子初來,一夜春寒。

  創作背景

  吳文英在蘇州時有一姬妾,于公元1244年(淳祐四年)離異。從此詞中“吳社水,系游船。又經年”句推測,此詞應作于蘇姬去后第二年,即公元1245年(淳祐五年),借之以憶蘇姬。

  簡析

  “柳腰”兩句,述女子懷春。此言伊人身穿翡翠色的衣裙曼歌盤舞著柔軟的細腰身。但是舞技雖妙,無人賞識,所以她只得興趣索然地回房獨眠,可是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卻又難以入睡。兩句活現了一位孤獨女子懷春時那種醒也不是,睡也不是的處境。“花塵”兩句,寫春天景色。此言春季的.白天里是萬紫千紅,艷陽暖人;可是一到傍晚天空中卻又不知不覺地變得陰沉沉了。江南地區那種“春天天氣十八變”時晴時雨的狀況。詞人用兩句話,十一個字傳神地概括出來。并且此處雖然明寫天氣,暗中又刻劃出那位獨守空房女子的心情,也與這春天天氣一樣的忽晴忽陰,時喜時悲地不能自己。

  “吳社水”三句,點明地點。此言在吳地郊外一座土地廟旁的河中,拴著一艘游春的客船。女主人公感嘆:時光過得多快啊!轉瞬間又到了一年中的春天郊游時節。“東風”三句,再寫女子觸景生情的心態。她說:“東風只管自己歡快地吹拂,卻不管人世間萬物的命運究竟如何?我見到燕兒又重新飛來室中,可見燕子尚能留戀舊宅;反過來說那羈旅在外的人啊,卻仍是不見他的蹤跡。因此我這個獨守空房的女子,更覺得自己是多么的無依無靠,在這初春的寒夜里,我輾轉反側一夜無眠,正是多么的難熬啊!”

訴衷情原文賞析4

  小桃枝下試羅裳, 蝶粉斗遺香。 玉輪碾平芳草,半面惱紅妝。

  風乍暖,日初長,裊垂楊。 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

  詩詞賞析:

  這首詞標題為“春游”,上片寫一位女子在春天的出游,下片則寫了所見所感的春天的風物。

  “小桃枝下試羅裳”,是說出游前的準備。天氣漸暖,要換上春天的羅裳,不是一換就得,所以要試,試衣于小桃枝下,很可能是普通農家的女孩子。站在小桃枝下。很容易使人聯想起唐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人面桃花相映紅”,這當然是一種很美的映襯。不僅如此,鮮艷的桃花和女子衣上的香澤又引來了翩翩的蝴蝶。不說蝴蝶環繞飛舞,卻說“蝶粉斗遺香”,蝶翅上撲落的粉末和女子遺落的香澤比賽,哪一種更香,這就婉轉曲折深有意趣了。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本來也是美的化身,所以梁山伯祝英臺的故事中,才有化蝶之說。

  游春的人自然很多,有乘寶馬香車的,“玉輪碾平芳草”,從芳草地上忽忽駛過,車中的貴婦嬌娃,也只在車窗中露出了半面。但“半面惱紅妝”,這半面嬌容卻引起這位游春少女的不快。可能是因為她們乘坐的香車對于芳草的摧殘,也可能因為她們不暇他顧的高傲姿態。古代“半面” 一詞有曾見過面的意思。《后漢書·應奉傳》載應奉曾見一車匠于門中露半面,后數十年遇之于途中。仍能認出他來。故有“半面之舊”的說法。也有就指半邊臉面,如湯顯祖《牡丹亭》:“沒揣菱花偷人半面。”或者又指古代遮面之具。還有一個“半面妝”的著名典故,《南史·梁元帝徐妃傳》:“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李商隱《南朝》詩云:“地險悠悠天險長,金陵王氣應瑤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諷刺南朝茍安于半壁江山,猶如徐妃之半面妝,如取用李商隱詩意,則“半面惱紅妝”當指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只圖茍安一時,如同南朝梁、陳末年故事。這種時事使人煩惱,故云:“半面惱紅妝。”準此,前面的“玉輪碾平芳草”也可解釋為暗指南明弘光朝排斥忠良壓制賢才、這樣來解釋這兩句詞,可能顯得牽強一些,但是,“半面惱紅妝”又似乎不是一般語言,很值得探究。

  下片“風乍暖,日初長,裊垂楊”三句,寫的是初春景象。風才開始變暖,白天才開始變長,垂掛的.柳枝才綴上新綠而隨風飄蕩。三句非常緊湊。從幾種事物中觀察,感受表現了初春的特點。而以下的三句“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卻大有春事已過的景象。關于燕子,在子龍詞中多次提及,如《山花子·春恨》“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眼兒媚》“只愁又見,柳綿亂落,燕語星星”、《蝶戀花·春日》“燕子乍來春漸老,亂紅相對愁眉掃”、《江城子·病起春盡》“憑燕子,罵東風”。幾乎都是與暮春春盡聯系著。此處“一雙舞燕”恐怕也不是早春景象,“萬點飛花”更是暮春特有之景,“滿地斜陽”也平添了一份凄清。這后面的三個四字句,與前面的三個三字句,意思上有承接,時間上有發展,似是感嘆著“九十韶光如夢短”(《漁家傲》),由初春寫到春夫,時間上的跨度是為了表現情感上的跨度。王士禛評此詞“情景相生”(《陳忠裕全集》引)。處處是景語,也處處是情語,客觀景物無不打上感情的烙印,故能深切感人。

訴衷情原文賞析5

  訴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夜寒茅店不成眠,殘月照吟鞭。黃花細雨時候,催上渡頭船。

  鷗似雪,水如天,憶當年。到家應是,童稚牽衣,笑我華顛。

  古詩簡介

  《訴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是宋金時期詞人吳激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寫久別將歸的迫切與喜悅心情。詞的開篇即寫思鄉心切,夜不成眠,于是黎明時分便踏著月光匆匆上路。臨渡時,空中又飄起了細雨,仿佛也打濕了那顆歸家的心。過片寫舟中所見。詞人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環境,思緒因為激動而搖蕩飄忽,一會兒憶起當年離家的行程,一會兒又設想歸家后的情景。末二句極富生活情趣,其中既有歸家的喜悅,也有久客傷老的悲愴。 此詞填得清美韶秀,意象鮮明,一字一韻,手到拿來皆能表達歸情。

  翻譯/譯文

  在蕭瑟的涼秋深夜,獨自歇宿于鄉村野店,一時難以入眠。中天的月亮照著半夜起程趕路的游子。細雨霏霏,秋菊盛開,在催促他快快登上渡船。

  回憶當年,瑩白的水邊鷗鳥,水天相接。再次返回到家鄉,家里的孩子見了他肯定會不認識了,定會興奮地拽著他的衣襟,笑他頭發已經花白了。

  注釋

  ⑴訴衷情:詞牌名,晚唐文學家溫庭筠創作此調。原為單調,后演為雙調。黃庭堅、張先、陸游、李清照等詞人均用過此調。

  ⑵茅店:鄉村野店。

  ⑶吟鞭:詩人的馬鞭,多代指行吟的詩人。

  ⑷黃花:指菊花。

  ⑸童稚:兒童。

  ⑹華顛:花白頭發,指年老。

  創作背景

  據《宋名臣言行續錄》記載,金熙宗皇統二年(1142年),金朝曾赦免遣歸羈押宋朝官員,吳激日夜念歸,遇赦大喜過望,在歸途中做了此詞,但行至河北,金朝出現反復,將其截留。就近命其知深州,吳激官三日而卒。

  賞析/鑒賞

  文學賞析

  詞的`上片敘寫寒夜行館、春早渡頭的兩個典型處境,明顯點出歸鄉主題。首二句為第一境,寫詞人在歸旅中思潮起伏,睡不成眠。此筆妙在首句點破情懷,后句立即用殘月、詩興加以渲染,韻致頓生。至于第二境之妙,則在乎第三句的黃花、細雨意象為下句催上蘭舟潤色添趣,整個意境遂變得立體化。更加顯得深遠,同時又在不覺間體會出詞人綿密交錯的心情。

  下片”鷗似雪,水如天”寫江面;“憶當年”寫舟上歸人。這三句描繪白鷗飛處,水天一色。詞人在茫茫無盡的白色情調里思索前事,筆意清逸雋美。最后“到家應是”三句,預想重返故園的情況。幼童、白發均為典型意象,旨在強烈之對比下,慨嘆人在旅途中流失的歲月,然而老來還鄉,總算一種安慰。

  高度藝術化地詩歌,真美在于似虛還實,似實還虛之間。此詞寫驛館,寫渡頭,寫行舟,寫歸園,無一不如在眼前,身歷其境。但據知,吳激仕金至死,一直沒有離開北地,還鄉更不消說了。詞人滿懷鄉思,只能憑藉樂府抒吐其歸魂,只許隨著筆端越行越遠。曲深如斯,故此詞除境清詞美之外,更具一種韻味悠長之藝術美。

  名家點評

  近現代夏承燾、張璋《金元明清詞選》:久別將歸,雖寒不成眠,很早就起程了。且行且吟,可見興致。水邊鷗鳥,倚門童稚,在在都引起心頭的歡悅。詞筆也松秀自然,可當《歸去來辭》看。

  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黃拔荊《詞史》 :用賀知章《回鄉偶書》語意,以樂景補哀。

  原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嚴迪昌《金元明清詞精選》 :上片寫失眠,寫凄愴,景色寒涼。下片轉以虛擬之筆,顯現溫馨,愈見強化“殘月吟鞭”的悵惘心緒。吳激朗秀中出凄婉的風格于此畢現,運語又如此輕捷自然不著痕跡。

  原安徽大學中文系教授惠淇源《婉約詞全解》:此詞寫旅途中思念家鄉的急切心情。歸心如箭,遂一夜無暇。啟程時猶有殘月,臨渡時已細雨霏霏。旅途景物,略不關情,蓋一心已在思量歸家后光景。“童稚”兩句,有“近鄉情更怯”之感。

訴衷情原文賞析6

  訴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青衫初入九重城,結友盡豪英。蠟封夜半傳檄,馳騎諭幽并。

  時易失,志難城,鬢絲生。平章風月,彈壓江山,別是功名。

  翻譯

  當初我作為低級官吏進入京城,結識的朋友都是英雄豪杰。起草重要文書,用蠟封固并連夜傳送,騎著馬奔馳傳告中原人們。

  時機容易失去,壯志難酬,兩鬢已生白發。只好寫文章品評風月,指點山川,建立另外一種“功名”。

  注釋

  青衫:低級官吏的服色。

  九重城:指京城。

  豪英:英雄豪杰。

  蠟封:用蠟封固的文書,保密性強。

  傳檄:傳送文書。

  諭:告訴,傳告。

  幽并:幽州、并州,此指金國占領區。

  平章風月:寫評品風月的文字。

  彈壓江山:指點山川。

  創作背景

  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陸游到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應進士試。詩人回憶剛到帝京時意氣風發、豪情萬丈的情景,對比當時失意無成的現狀,給人強烈的落差感,因而寫下此詩。

  賞析

  詞的上片是憶舊。

  “青衫初入九重城,結友盡豪英。”起首兩句寫早年的政治生活。唐宋時九品官服色青,公元1160年(高宗紹興三十年),陸游由福州決曹掾被薦到臨安,以九品官入京改職,言“青衫”十分貼切。陸游為官期間交識的同輩人士多是一時俊彥,因言“結友盡豪英”。

  “蠟封侯夜半傳檄,馳騎諭幽并。”寫任圣政所檢討官時的活動,反映出當時的政治形勢是很鼓舞人的。這時宋孝宗剛即位,欲有所作為,遂恢復起用主戰派的著名人物張浚,籌劃進取方略。

  詞的下片是抒憤。

  “時易失,志難城,鬢絲生。”換頭三句既是詞意的轉折,接連三個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現出他激動的心情,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經歷的轉折。“時易失”,先就大局而言,就是說,好景不長,本來滿有希望收復中原的大好機會竟被輕易地斷送了!宋孝宗操之過急,張浚志大才疏,北進結果遭到符離之敗,反而又結成了屈服于金人的隆興和議。這些史實概括在這一短語之中,表現出了陸游的痛惜之感。“志難成,鬢絲生”就個人方面說,正因為整個政治形勢起了變化,自己的`壯志未酬,而白發早生,以致成終身大恨。六字之中,感慨百端。

  “平章風月,彈壓江山,別是功名。”歇拍三句寫晚年家居的閑散生活和憤懣情緒。“平章風月,彈壓江山”是相對上片結交豪英,夜半草檄而言的。那時候終日所對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是羽書檄文;此時終日所對的則是江山風月,所作的則是品評風月的文字,成了管領山川的閑人。天壤之別的場景,怎能不令詞人痛心疾首,透出無奈之態。風月的品評,山川的管領,原是“閑者”的事,與“功名”二字沾不上邊,而結句卻說“別是功名”,這是幽默語,是自我解嘲,也是激憤語,是對那些加給他“嘲詠風月”的罪名的人們,予以有力的反擊,套用孟子的一句話就是:“予豈好嘲詠風月哉;予不得已也!”

  全篇率意而寫,不假雕琢,語明而情真,通過上下片的強烈對比,反映出陸游晚年的不平靜心情。

訴衷情原文賞析7

  訴衷情·七夕原文

  西風吹鶴到人間。涼月滿緱山。銀河萬里秋浪,重載客槎還。

  河漢女,巧云鬟。夜闌干。釵頭新約,針眼嬌顰,樓上秋寒。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詩詞賞析:

  “西風”兩句,化用《列仙傳》中的.神話故事。“緱山”,一名“覆釜堆”,亦作撫父堆,山在河南偃師縣南。據《列仙傳》說:“周靈王太子晉在緱山乘白鶴升仙。”夢窗觸景生情,借用神話傳說開篇。此言其在幻覺中好像看到秋風送著仙鶴降臨人世,月色輝映著升仙之地,仿佛自己也可以駕鶴飛升一般。“銀河”兩句,言七夕之夜晴空萬里,天河顯得格外明亮,團團星云組成了無邊無涯的星浪,幻覺中,詞人又覺得有迎客的仙船(貫月槎)正從天河中飄然而來。上片綴連起兩則神話傳說,使讀者閱后也感染到一種飄飄仙氣。

  “河漢女”三句,應題“七夕”。天孫織女,巧手梳妝,云髻高聳。她在夜空中斜依在天河邊。“闌干”,這里有橫斜之意,與唐劉方平《月夜》詩:“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中“闌干”意相同。“釵頭”三句,地上“乞巧”。與天上王母劃釵成河強使織女牛郎一年限見一次一樣,人間少婦們七夕歡聚,其實也只有一年一度,所以她們珍惜這一有限時間,穿針乞巧,盡興游玩,臉上漾溢著純真的嬌笑。不知不覺她們在繡樓上度過了一個涼爽而難忘的秋夜。

訴衷情原文賞析8

  訴衷情·青梅煮酒斗時新

  青梅煮酒斗時新。天氣欲殘春。東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回繡袂,展香茵。敘情親。此情拚作,千尺游絲,惹住朝云。

  翻譯

  又是殘春天氣,青梅煮酒,好趁時新,春游時,與意中人不期而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他招呼她轉過身來,鋪開了芳美的茵席,一起坐下暢敘情懷。游絲悠揚不定,若有還無,仿佛自己心中縹緲的春思,欲來還去。

  注釋

  青梅煮酒:古人于春末夏初,以青梅或青杏煮酒飲之。

  斗:趁。

  時新:時令酒食。

  茵:墊子。泛指鋪墊的東西。

  朝云:相戀的女子。用宋玉《高唐賦》“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典故。

  創作背景

  此詞創作于真宗天禧二年(1018),時晏殊28歲。在春末夏初之時,主人公在東城南陌上喜遇意中人,情人相聚,分外歡欣。但好景不長,女子即如朝云一般飄去,縱使化作游絲也牽系不住,一人如何不失意,因此寫下此詞。

  賞析

  “青梅”二句寫又是殘春天氣,青梅煮酒,好趁時新,以閑筆入題。古人春末夏初時,好用青梅、青杏煮酒,取其新酸醒胃。“斗時新”,猶言“趁時新”。接下來,“東城”二句寫抒情主人公春游時,與意中人不期而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耿湋《寄司空曙李端聯句》:“南陌東城路,春風幾度過。”其后陸游亦有“看花南陌復東遷”之句(《花時遍游諸家園》)。

  過片三句,描述兩人相遇后的情景,“展香茵,敘情親”寫詞人鋪開了芳美的茵席,一起坐下暢敘情懷。其親密無間,殷勤款洽,說明詞人跟他的意中人纏綿深長的情愛。正由于詞人能夠跟這位意中人“敘情親”,所以才動了他的`非份之想:“此時拚作,千尺游絲,惹住朝云。“游絲”悠揚不定,若有還無,仿佛自己心中縹緲的春思,欲來還去。

  “朝云”,喻意中人,亦用典暗示她那“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的“巫山神女”的身傷。這三句是說詞人這時甘愿化身為千尺游絲,好把那朝云牽住。可是,這柔弱裊娜的游絲,未必真能把那易散的朝云留住,這十二字中,有著“象外之象”,蘊含了豐富的潛信息:偶然的相會,短暫的歡娛,最終還是不可避免的離散;多少悵惘,多少懷思,盡不言之中了。

  這首詞感情深摯,雖寫麗情,但不纖佻,而文筆純凈,有一種幽細、含蓄之美,是一首頗有品格的小令。

訴衷情原文賞析9

  原文:

  一波才動萬波隨。

  蓑笠一鉤絲。

  錦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信還疑。

  上鉤遲。

  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賞析:

  原序:在戎州登臨勝景,未嘗不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門生請問:先生家風如何?為擬金華道人作此章。

  這首詞在構思用意上搬用了唐代船子和尚的偈語,借此表白自己當時遭貶后的心胸抱負。

  詞前小序所說金華道人,即唐代詞人張志和,東陽金華人。曾寫過五首《漁父》詞,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一闋最有名。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黃庭堅自黔州貶所移戎州(治所在今四川宜賓),賦閑之日,登高攬勝,目盡青天,感懷今古,不禁向往獨釣江天,泛跡五湖的自由生活而與張志和心神遙接。

  “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這是幅寒江獨鉤圖,一碧萬頃,波花粼粼,有孤舟蓑笠翁,浮游其上,置身天地之間,垂釣于重淵深處,鉤入水動,波紋四起,環環相隨。這樣空靈灑脫的境界令人逸懷浩氣。“金鱗”二句寫垂釣之興:魚翔深底,沉淪不起,為取水下金鱗,漁翁不惜垂絲千尺。此時此刻,漁父專注一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魚盤旋于釣鉤左右的情態。“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這一虛設之筆描繪了漁翁閉目凝神,心與魚游的垂鉤之樂,在這種快樂中,漁父舉目江天山水,忽然得道忘魚。末三句皴染出一幅空靈澄澈的江漁歸晚圖:“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透射出一種置身江天、脫落塵滓的.逍遙追求,突出漁父在這樣一種澄靜澹遠的境界里,任漂泊而不問其所至,也正是自張志和至黃庭堅所立志以求的最高境界。

  在這首詞中,作者借用船子和尚的《撥棹歌》,將張志和那種志不在魚、逍遙自由的漁父家風,又升華為一種擺脫世網,頓悟入圣的精神境界。題序“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表明了寫作的真正動機,乃在于表白自己面對江山勝景,幡然悔悟的解脫心理,但是這種自欺欺人的自由幻想,只是更說明現實對他的真實束縛。這首詞在取景設境上具有象征色彩,用意在于形象后面的暗示。特別是最后“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三句,直以詩家之化境寫禪宗之悟境,用自然超妙之景象征自己覺悟解脫,由凡入圣的心志襟懷。

訴衷情原文賞析10

  原文:

  訴衷情·永夜拋人何處去

  永夜拋人何處去?

  絕來音。

  香閣掩,眉斂,月將沉。

  爭忍不相尋?

  怨孤衾。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譯文:

  漫漫長夜你撇下我遠走到哪里?沒有一點音訊。香閣門兒關上,眉兒緊緊皺起,月亮就要西沉。

  怎么忍心不把你追尋?怨恨這孤眠獨寢。只有換我的心,變作你的心,你才會知道這相思有多么深。

  注釋:

  ①訴衷情:唐教坊曲名。因毛文錫詞句有“桃花流水漾縱橫”,又名《桃花水》;因顧夐本詞,又名《怨孤衾》。

  ②永夜:長夜。

  ③眉斂:指皺眉愁苦之狀。

  ④爭忍:怎忍。

  ⑤孤衾:喻獨宿。

  賞析:

  《訴衷情·永夜拋人何處去》是情人怨戀相思之詞。此詞運用白描手法,寫一位獨守空閨的少婦的情態與景物,表現并反襯出她在漫漫長夜中的孤寂與怨恨,既有文人詞的細膩華美,又帶有民歌風味,是寫閨情的別開生面之作。

  “永夜拋人何處去?絕來音。”“永夜”,即漫漫長夜;一個“拋”字暗示出女子對自己命運的擔心。起句劈面一問,不僅揭示了女子愁怨的根由,還寫出了她因久盼不歸而產生的焦灼、苦悶、不安和疑慮。下接“絕來音”,表明所愛深夜不歸,并不是不得已的行為,而是故意給她的冷遇,一則寫夜闌人靜、悄無聲息,烘托出女子的孤寂無伴;同時透露出在漫漫長夜、寂寂空閨中她一直在側耳凝神聆聽戶外聲息的'不安心情,門外的每一點哪怕是極輕微的聲音都會喚起她的希望,使她激動和喜悅。

  “香閣掩,眉斂,月將沉。”當希望之火一次次在心頭燃起旋又熄滅以后,她終于明白今宵是無望的了,“香閣掩”三字表明了她內心的絕望。一個“掩”字,顯示了她的情感所系,她并不想把那個無情的人拒于門外,依然為他留著門,悶坐空閨,獨對孤燈,癡癡等待著他。“眉斂”,正是她內心深處壓抑不住的怨情的不自禁的流露。然而直到月將西沉時分,他也沒有給她消息,或者回來陪伴她。“月將沉”一句不僅點明天將破曉,它既暗示了清幽的月光沒有給人以任何安慰,徒然增加了女子的愁思,也透露出女子為怨思所苦而一夜無眠,在輾轉反側之際,往日恩愛廝守、形影相隨的情景盡在眼前,在獨臥孤寢的凄清中更添加了幾分寂寞和冷清。

  “爭忍不相尋?怨孤衾。”她的語氣里有埋怨,有委屈,“爭忍”二字反問,表明她怨中有愛,情絲難解,既有不忍苛貴之意,也有不免怨怪之情,仔細體味,竟似有要對方發慈悲的意思。忍或不忍,不是因為情感的自然生發,不是因為情不自禁,而是來自慈悲的意念。然而稍加推究,閨門緊閉,室內一目了然,并無可尋。“尋”這一動作,正好顯示她已陷于迷離恍惚的精神狀態。等到她頭腦稍為清醒,又得面對令人心碎的現實——孤衾獨處。“怨孤衾”一句,短而有力,長夜難眠的孤獨,自身情感依依而不獲對應的痛苦,終于直接以一個“怨”字透出。“怨”,是因愛所生的恨,是不敢決裂而去的恨。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情之所鐘,忽發癡語,這是女子發自內心深處的表白和對負心人的懇切呼喚。換心者,移心之謂也,主人公希望把自己的一顆心移置在對方的心腔里,以取得對方對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如果對方已經徹底絕情,任是怎樣他也不會回心轉意了。雖是如此,但詞這樣寫,卻愈見感情激憤而又無可奈何,沉哀深痛,入木三分。這里既有對男子的嗔怨,更透出女子的一片深情,令人低徊不盡。

  詞寫癡情女子對負心情郎的期待、愛戀與幽怨。心不可換,情癡故欲換之,換之而不可得,益增其怨憂。寫閨怨情至于此,形象鮮明生動,無以復加。

訴衷情原文賞析11

  訴衷情

  【金】吳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殘月照吟鞭。黃花細雨時候,催上渡頭船。

  鷗似雪,水如天,憶當年。到家應是,童稚牽衣,笑我華顛。

  賞析:

  遠離故鄉的游子,即將踏上歸家的路程,那種激動興奮的心情是難以形容的。而作為被強留于金的吳激來說,這種心態顯得更加復雜而深沉。在這首詞中,作者以飽蘸感情的筆墨,運用白描的手法,既對這種歸心似箭的情態作了生動的描述,又吐露了一腔思鄉的濃烈情意。

  上片夜寒茅店不成眠,殘月照吟鞭兩句寫景,但采用了化景物為情思的手法。在寒意料峭的涼秋深夜,游子獨自歇宿於荒郊茅店,因久別將歸而一時難以入眠。這里所寫旅人的內心感受,使人想起唐代溫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的著名詩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旅店的客人迎來第一聲雞鳴,趁著月色起身趕路,足跡印在板橋的霜上。詩人通過典型的物景,把羈旅早行的意象表現得有聲有色。從旅途的感受來說,詞里的含意有相似之處,但觀照下句的殘月照吟鞭,則意境上是又有不同的。吟鞭指詩人的馬鞭,中天的月亮照著半夜起程趕路的游子,他不是因寒冷而滿腹牢騷,倒像是高興得自言自語,且行且吟。一個寒和照字,不僅寫出了旅人的感覺與視覺形象,而且豐富了感情的.容量。

  黃花細雨時候,催上渡頭船。這兩句是以自然景物來渲染氣氛。細雨霏霏,秋菊盛開,在具有風雅興致的詞家眼中,本該是飲酒賞菊的美好時光,但一個催字卻使意境陡轉。柳永在《雨霖鈴》中寫過都門悵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的情景,那是表現一種不忍離別而又不得不離別的難舍的意緒,而這里的催上渡船是寫游子急于思歸的心態。

  上片以寫景為主,作者把自然景象與人物心情有機地交織在一起,景中含情,而情融于景。這樣寫思念家鄉之情顯得十分真切自然。

  詞的下片,鷗似雪,水如天兩句,承上轉下,由眼前水行所見,喚起對記憶深處美好情景的神游。作者生于江南、長于江南,江南水鄉之美景,誘發了他對諳熟事物的親切感。瑩白的水邊鷗鳥,秋高氣爽,水天相接,這詩與畫的交融,可以說與王勃筆下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境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接下來,作者思緒轉向身邊細事。憶當年,到家應是,童稚牽衣,笑我華顛。此情此景,十分親切動人。初唐詩人賀知章寫過膾炙人口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里雖沒有兒童笑問的場面,但兒童牽衣,笑我頭發已經花白的情景,既富有戲劇性,又充滿了輕松活潑的家庭氣氛。然而那只是往昔的場景,或者說是想象中的一幕,而此刻不得遣返,只能留下難以忘懷的思念。

  吳激早年在宋朝甚有聲名,春風得意。此時屈仕北國,貳臣之疚自不待言,而思念故鄉之情也只能托歸來的游子之口道出。整首詞造語清婉,哀而不傷。那無可奈何的思鄉情絲仍能激發起讀者深切的同情。

訴衷情原文賞析12

  訴衷情·眉意 宋朝 歐陽修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訴衷情·眉意》譯文

  清晨卷起結著點點薄霜的幕簾,呵暖雙手試梳新式梅花妝。都因為內心有太多離愁別恨,所以把雙眉畫得像遠山那么長。

  回想如煙往事,痛惜流逝的年華,讓人更加傷感。準備唱歌的時候先斂容不歡,將笑之時,也還帶恨含顰,這日子最令人痛斷肝腸。

  《訴衷情·眉意》注釋

  訴衷情: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唐溫庭筠取《離騷》“眾不可戶說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創制此調。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輕霜:薄霜,表明時節已是初秋。

  試梅妝:謂試著描畫梅花妝。梅妝,“梅花妝”的省稱。梅花妝是一種美妝,始于南朝宋壽陽公主。

  緣:因為。離恨:因別離而產生的愁苦。

  遠山:指遠山眉。形容把眉毛畫得又細又長,有如水墨珈的遠山形狀。比喻離恨的深長。

  流芳:流逝的年華。

  斂(liǎn):收斂表情。

  顰(pín):皺眉,憂愁的樣子。

  斷人腸:悲痛之極,謂之斷腸。

  《訴衷情·眉意》鑒賞

  歐陽修的詞,和他的詩文風格是很不后樣的,說不上放蕩,但至少是放得他。所以他的詞中說男女之情,或寫兒女之態的不少,而且寫得很好,說明他其實并不是后個古板的人。題目叫圖眉意”,就是以眉為題。古代女子化妝,畫眉是最重要的步驟之后,畫的花樣也多,所以古人甚至以圖蛾眉”為美麗女子的代稱。《詩經·衛風·碩人》中就以圖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描寫美人。屈原的《離騷》中,也已經有圖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的詩句。后人詩文中就舉不勝舉了。

  此詞抒寫后個女子的離愁別恨,通過描寫女子的生活片段,即在冬日的清晨起床別妝時的生活情景,展現了她痛苦與苦悶的內心世界。上片敘事,寫畫眉。第后句點明時間,第二句以素描手法勾勒出畫眉圖;后二句寫女眉人公因內心愁苦哀怨畫出的眉像遠山后樣淡然修長。下片抒情,寫蹙眉。首三句寫女眉人公追憶往事,哀嘆芳年易逝,內心傷感;結尾三句描繪女眉人公無限傷心、寸腸欲斷的情態。全詞語淺情深,言短味長,寫人眉目傳神,入木三分。

  上片敘事,寫畫眉。圖清晨簾幕卷輕霜”是環境描寫,冬日的早晨,寒氣襲人。圖呵手試梅妝”,以素描手法勾勒出后幅圖畫:女眉人公于冬日清晨臨鏡別妝,呵氣溫暖著纖細的雙手,精心地在額上勾勒著梅花妝。圖簾幕卷”,暗示她已起床,雖然時間尚早,卻要起床別妝,表現出日常生活的艱辛。圖輕霜”,暗示氣候只微寒。因微寒而呵手,可見女眉人公的嬌怯,也體現出她迫于生計才如此辛苦。圖試梅妝”,則突出她的秀慧俏麗。

  后二句寫她內心本有離愁別恨,所以把眉兒圖故畫作遠山長”。古人有以山水喻別離的習慣,眉黛之長,象征水闊山長。用遠山比美人之眉,由來已久。托名漢伶玄《飛燕外傳》就有圖女弟合德入宮,為薄眉,號遠山黛”之句。此二句極有情致。女子畫了后個長眉,這是很正常的。唐明皇《好時光·寶髻偏宜宮樣》云:圖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可見長眉是美的標志。眉毛畫作圖遠山長”,也是平常的事。唐代張泌《妝樓記》說唐明皇避圖安史之亂”逃到成都后,讓畫工作《十眉圖》,也就是十種眉毛的畫法。明代楊慎《丹鉛續錄·十眉圖》中重新總結了這些眉式的圖譜,計有鴛鴦眉、遠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卻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橫云眉、倒暈眉共十種。圖遠山眉”就是其中后種。托名劉歆《西京雜記》卷二說圖(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晏幾道《生查子·遠山眉黛長》說李師師圖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裊”。可見圖遠山眉”是很好看的,據說是后種淡淡的細長眉妝。這里,從歌女后番對鏡別妝、顧影自憐的舉動中,尤其是從她描眉作圖遠山長”當中,可以窺見她內心的凄苦孤獨和對愛情的渴望。詞人高明的地方,是融情入景。把眉畫作圖遠山”,不是因為它好看,而是圖都緣自有離恨”,把畫眉與思人聯系得十分巧妙。

  下片抒情,寫蹙眉。上片說到思人,下片就很自然地過渡到圖思往事,惜流芳,自成傷”了。從舉止、容色中,詞人窺測女子有感傷的情緒,大概她正在思量著難追的往事,惋惜著易逝的芳年,內心傷感不已。此三句,極其成功地對女眉人公進行了心理刻畫,僅用寥寥數語便便充分表現了她內心的痛楚和感傷。

  結尾三句,以圖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的.情態,活靈活現地刻畫出女眉人公無法獲得幸福生活而為生計被迫賣唱的痛苦心情,道出了她對于自身命運不能自眉而只得讓美好年華虛度在陪人歡笑上的凄苦和悲涼,把后個心有千千結而又不得不強顏歡笑的女子寫活了。由于她有感傷,觸處皆愁,所以欲歌之際,卻先斂容不歡;將笑之時,也還帶恨含顰。她誠于中而形于外,人則見其外而知其中,故此情此態,最得知心者憐愛而為之魂銷,因魂銷乃至腸斷。末句圖最斷人腸”隱含著作者的同情,語簡意深,十分傳神。

  這首詞由于既有環境的渲染,又有情感的轉折,所以不僅情感真摯,而且耐人尋味。在詞中,作者筆下出現后位嬌柔羞澀的少女,她工愁善感,敏慧多情,這些,都沒有作正面交待,卻從側面點撥,使讀者從她的別妝、歌唇、顰笑中想象而得,而她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見詞人生活體驗和藝術功力之深。

  通覽全詞,語淺情深,言短味長,用簡單的語言寫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專制,充分體現了詞人的悲憫之心。歐陽修善于發現,用心去感受貧苦人民的生活方式,用詩詞反映底層人民的悲歡離合,這正是此詞令讀者動情之處。

  《訴衷情·眉意》創作背景

  歐陽修在政治生活中,剛勁正直,見義勇為,他的詩文和部分“雅詞”表現出其性格中的這個側面。而他的日常私生活,尤其是年輕時的生活,則頗風流放任。因而也寫了一些帶“世俗之氣”的艷詞。這首《訴衷情》就是其中之一。一般認為,這首詞是寫一個歌女的生活。其創作時間未詳。

訴衷情原文賞析13

  訴衷情·春游原文

  小桃枝下試羅裳,蝶粉斗遺香。玉輪碾平芳草,半面惱紅妝。

  風乍暖,日初長,裊垂楊。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

  翻譯

  有人在桃樹下試穿絲衣,蝴蝶在殘余的花間飛舞。芳草被華美的車子輾平,花枝上,花落已半。

  風變得薰暖,白天開始長起來,楊柳的枝條柔美細長。一雙燕子在風中飛舞,楊柳絮飄飄揚揚,地上鋪滿了落日的余暉。

  注釋

  羅裳:織錦的褲裙。裳,下身的衣服,裙裝。

  蝶粉:指桃花初放,蕊粉末褪。

  斗:比試。

  遺香:指羅裳和少女身體散發出的清香。

  玉輪:華貴的游車。

  半面惱紅妝:即“惱半面紅妝”之倒裝句。指因花瓣凋零而心生懊憾。

  半面:指凋殘。

  紅妝:指花瓣。

  乍:開始。

  裊:細柔搖曳的形態。

  賞析

  上片“小桃枝下試羅裳”,是說出游前的準備。天氣漸暖,要換上春天的羅裳,不是一換就得,所以要試,試衣于小桃枝下,很可能是普通農家的女孩子。站在小桃枝下,映襯唐人崔護《題都城南莊》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如此,鮮艷的桃花和女子衣上的香澤又引來了翩翩的蝴蝶。不說蝴蝶環繞飛舞,卻說“蝶粉斗遺香”,蝶翅上撲落的粉末和女子遺落的香澤比賽,哪一種更香,這就婉轉曲折深有意趣了。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本來也是美的化身,所以梁山伯祝英臺的故事中,才有化蝶之說。

  游春的人自然很多,有乘寶馬香車的,“玉輪碾平芳草”,從芳草地上忽忽駛過,車中的貴婦嬌娃,也只在車窗中露出了半面。但“半面惱紅妝”,這半面嬌容卻引起這位游春少女的不快。可能是因為她們乘坐的香車對于芳草的摧殘,也可能因為她們不暇他顧的高傲姿態。李商隱《南朝》詩云:“地險悠悠天險長,金陵王氣應瑤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諷刺南朝茍安于半壁江山,猶如徐妃之半面妝,如取用李商隱詩意,則“半面惱紅妝”當指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只圖茍安一時,如同南朝梁、陳末年故事。這種時事使人煩惱,故云:“半面惱紅妝。”惟此,前面的“玉輪碾平芳草”也可解釋為暗指南明弘光朝排斥忠良壓制賢才,這樣來解釋這兩句詞,可能顯得牽強一些,但是,“半面惱紅妝”又似乎不是一般語言,很值得探究。

  下片“風乍暖,日初長,裊垂楊”三句,寫的是初春景象。風才開始變暖,白天才開始變長,垂掛的柳枝才綴上新綠而隨風飄蕩。三句非常緊湊。從幾種事物中觀察,感受表現了初春的特點。而以下的三句“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卻大有春事已過的景象。關于燕子,在子龍詞中多次提及,如《山花子·春恨》“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眼兒媚》“只愁又見,柳綿亂落,燕語星星”、《蝶戀花·春日》“燕子乍來春漸老,亂紅相對愁眉掃”、《江城子·病起春盡》“憑燕子,罵東風”。幾乎都是與暮春春盡聯系著。此處“一雙舞燕”恐怕也不是早春景象,“萬點飛花”更是暮春特有之景,“滿地斜陽”也平添了一份凄清。這后面的.三個四字句,與前面的三個三字句,意思上有承接,時間上有發展,似是感嘆著“九十韶光如夢短”(《漁家傲》),由初春寫到春夫,時間上的跨度是為了表現情感上的跨度。

  這首詞描寫春游所見,情景相生,處處透著詞人盎然的游興。詞的開始兩句用烘托法。桃下試裳能讓人產生“桃之天天,灼灼其華”的聯想。而蝶粉斗香,又可想見女子春服艷麗如花的美好形象。接下來輪碾芳草,紅妝半露,也是情態畢現,鮮明如畫。整個上片著筆于人,濃墨重彩。下片則轉而寫景。風暖日長,垂楊裊裊,雙燕翩翩,一派生機蓬勃的景象。景潤人心,詞人想必也是逸興滿懷。結尾“萬點飛花,滿地斜陽”微微露出美景不能永駐的淡淡春愁。正如杜甫《曲江》“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及梅堯臣《蘇幕遮》“落盡梨花春事了。滿地斜陽,翠色和煙老”所歌詠,在這樣的時刻,文人總不免會透出一絲纖柔的情懷。

訴衷情原文賞析14

  戎州登臨勝景,未嘗不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門生請問:先生家風如何?為擬金華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金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譯文

  江上萬頃波濤一個接一個涌來,戴斗笠披蓑衣的漁翁在江邊垂釣。魚兒正在水中深處,即使是深藏千尺也要釣上來。

  魚兒吞下了魚餌又吐了出來,將信將疑遲遲不肯上鉤。漁翁歸來的時候已是水寒江靜,只見滿目青山明月當空。

  注釋

  訴衷情:詞牌名,唐教坊曲。

  金華道人:即唐代詞人張志和。自號煙波釣徒,東陽金華(今屬浙江)人。曾寫有《漁歌子》五首。

  蓑笠(suō lì):指披蓑衣、戴斗笠的漁翁。

  金鱗(lín):指鱗光閃閃的魚。

  遲:慢。

  賞析

  題序“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表明了寫作的真正動機,乃于表明自己面對江山勝景,幡然悔悟的解脫心理,但是這種自欺欺人的自由幻想,只是更說明現實對他的真實束縛。

  詞的.上片,“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這是幅寒江獨鉤圖,一碧萬頃,波光粼粼,有孤舟蓑笠翁,浮游其上,置身天地之間,垂釣于重淵深處,鉤入水動,波紋四起,環環相隨。這樣空靈灑脫的境界令人逸懷浩氣。“金鱗”二句寫垂釣之興:魚翔深底,沉淪不起,為取水下金鱗,漁翁不惜垂絲千尺。此時此刻,漁父專注一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魚盤旋于釣鉤左右的情態。

  詞的下片,“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這一虛設之筆描繪了漁翁閉目凝神,心與魚游的垂鉤之樂,這種快樂中,漁父舉目江天山水,忽然得道忘魚。末三句渲染出一幅空靈澄澈的江漁歸晚圖:“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透射出一種置身江天、脫落塵滓的逍遙追求,突出漁父這樣一種澄靜澹遠的境界里,任漂泊而不問其所至,也正是自張志和至黃庭堅所立志以求的最高境界。

  該詞構思用意上搬用了唐代船子和尚的偈語,將張志和那種志不渝、逍遙自由的漁父家風,又升華為一種擺脫世網,頓悟入圣的精神境界,借此表明詞人當時遭貶后的心胸抱負和向往獨釣江天、泛跡五湖的自由生活。取景設境上具有象征色彩,用意于形象后面的暗示。特別是最后“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三句,直以詩家之化境寫禪宗之悟境,用自然超妙之景象征自己詞人覺悟解脫,由凡入圣的心志襟懷。

  創作背景

  宋哲宗紹圣二年(1095年),詞人因修《神宗實錄》不實的罪名,被貶黔州(今重慶市彭水縣)。詞人被貶賦閑之時,登高覽勝,目盡青天,感懷今古,不禁向往獨釣江天、泛跡五湖的自由生活,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黃庭堅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訴衷情原文賞析15

  原文:

  深院。

  人倦。

  春去遠。

  綠陰寒。

  宿酒睡初醒,憑闌干。

  梅子翠團團。

  小鬟。

  試攀薦雕盤。

  愛微酸。

  譯文

  秋風送來了斷續的寒砧聲,在小庭深院中,聽得格外真切。

  無奈長夜漫漫難以入睡,一聲聲的`砧聲和著月光穿進簾櫳,讓人愁思百結。

  注釋

  寒砧(zhēn):砧,搗衣石,這里指搗衣聲。古時將生絲織成的絹用木杵在石上搗軟制成熟絹,以便裁制衣服。寒砧,因夜深天寒,故稱。這里指寒夜之中的搗衣聲。唐代杜甫《秋興》中有詩句云:“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無奈:《嘯余譜》、《尊前集》、《南詞新譜》中作“早是”。

  不寐:《嘯余譜》、《尊前集》、《南詞新譜》中均作“不寢”。不寐,不能入睡。

  數聲:幾聲,這里指搗衣的聲音。

  和月:伴隨著月光。

  到:傳到。

  簾櫳(lóng):掛著竹簾的格子窗。櫳:有橫直格的窗子。

  賞析:

  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搗練子令·深院靜》屬于李煜后期的作品,寫出了詞人因寒夜搗衣之聲而引起的各種離懷愁緒。。

【訴衷情原文賞析】相關文章:

訴衷情·眉意的原文及賞析11-15

西施的原文及賞析11-14

西施原文賞析12-17

風原文及賞析12-17

艷歌原文賞析12-17

佳人原文及賞析12-17

樵夫原文及賞析12-18

塞下曲原文及賞析12-18

牡丹原文及賞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