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一下冊化學知識點

時間:2023-12-18 21:07:46 好文 我要投稿

【實用】高一下冊化學知識點5篇

高一下冊化學知識點1

  1、半徑

【實用】高一下冊化學知識點5篇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徑從左下方到右上方減小(稀有氣體除外)。

  ②離子半徑從上到下增大,同周期從左到右金屬離子及非金屬離子均減小,但非金屬離子半徑大于金屬離子半徑。

  ③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質子數越大,半徑越小。

  2、化合價

  ①一般金屬元素無負價,但存在金屬形成的陰離子。

  ②非金屬元素除O、F外均有正價。且正價與最低負價絕對值之和為8。

  ③變價金屬一般是鐵,變價非金屬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質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能根據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并能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3、分子結構表示方法

  ①是否是8電子穩定結構,主要看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共價鍵數目對不對。鹵素單鍵、氧族雙鍵、氮族叁鍵、碳族四鍵。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電子穩定結構。

  ②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間結構: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

  ①掌握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極性共價鍵、非極性共價鍵、分子間作用力、氫鍵的'概念。

  ②掌握四種晶體與化學鍵、范德華力的關系。

  ③掌握分子極性與共價鍵的極性關系。

  ④兩個不同原子組成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⑤常見的非極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數非金屬單質。

高一下冊化學知識點2

  一、金屬礦物的開發利用

  1、金屬的存在:除了金、鉑等少數金屬外,絕大多數金屬以化合態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得電子、被還原

  2、金屬冶煉的涵義:簡單地說,金屬的冶煉就是把金屬從礦石中提煉出來。金屬冶煉的實質是把金屬元素從化合態還原為游離態,即M+n(化合態)M0(游離態)。

  3、金屬冶煉的一般步驟:

  (1)礦石的富集:除去雜質,提高礦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

  (2)冶煉: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在一定條件下,用還原劑把金屬從其礦石中還原出來,得到金屬單質(粗)。

  (3)精煉: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煉純金屬。

  4、金屬冶煉的方法

  (1)電解法:適用于一些非常活潑的金屬。

  (2)熱還原法:適用于較活潑金屬。

  常用的還原劑:焦炭、CO、H2等。一些活潑的金屬也可作還原劑,如Al,

  (3)熱分解法:適用于一些不活潑的金屬。

  5、 (1)回收金屬的意義:節約礦物資源,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2)廢舊金屬的最好處理方法是回收利用。(3)回收金屬的實例:廢舊鋼鐵用于煉鋼;廢鐵屑用于制鐵鹽;從電影業、照相業、科研單位和醫院X光室回收的定影液中,可以提取金屬銀。

  二、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

  1、海水是一個遠未開發的巨大化學資源寶庫 海水中含有80多種元素,其中Cl、Na、、Mg、Ca、S、C、F、B、Br、Sr 11種元素的含量較高,其余為微量元素。常從海水中提取食鹽,并在傳統海水制鹽工業基礎上制取鎂、鉀、溴及其化合物。

  2、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餾法、電滲析法、離子交換法等。其中蒸餾法的歷史最久,蒸餾法的原理是把水加熱到水的沸點,液態水變為水蒸氣與海水中的鹽分離,水蒸氣冷凝得淡水。

  3、海水提溴

  濃縮海水 溴單質 氫溴酸 溴單質

  有關反應方程式:①2NaBr+Cl2=Br2+2NaCl ②Br2+SO2+2H2O=2HBr+H2SO4

  ③2HBr+Cl2=2HCl+Br2

  4、海帶提碘

  海帶中的碘元素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提取時用適當的氧化劑將其氧化成I2,再萃取出來。證明海帶中含有碘,實驗方法:(1)用剪刀剪碎海帶,用酒精濕潤,放入坩鍋中。(2)灼燒海帶至完全生成灰,停止加熱,冷卻。(3)將海帶灰移到小燒杯中,加蒸餾水,攪拌、煮沸、過濾。(4)在濾液中滴加稀H2SO4及H2O2然后加入幾滴淀粉溶液。

  證明含碘的現象:滴入淀粉溶液,溶液變藍色。2I-+H2O2+2H+=I2+2H2O

高一下冊化學知識點3

  一、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1.按碳的骨架分類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

  2.按官能團分類

  (1)官能團:決定化合物特殊性質的原子或原子團

  又:鏈狀烴和脂環烴統稱為脂肪烴。

  二、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

  1.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鍵特點

  (1)碳原子的結構特點

  碳原子最外層有4個電子,能與其他原子形成4個共價鍵。

  (2)碳原子間的結合方式

  碳原子不僅可以與氫原子形成共價鍵,而且碳原子之間也能形成單鍵、雙鍵或三鍵。多個碳原子可以形成

  長短不一的碳鏈和碳環,碳鏈和碳環也可以相互結合,所以有機物種類紛繁,數量龐大。

  2.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

  (1)概念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的現象叫同分異構現象。具有同分異構現象的化合物互為同分異構體。

  (2)同分異構體的類別

  ①碳鏈異構:由于分子中烷基所取代的位置不同產生的同分異構現象,如正丁烷和異丁烷;

  ②位置異構:由于官能團在碳鏈上所處的位置不同產生的同分異構現象,如1-丁烯和2-丁烯;

  ③官能團異構:有機物分子式相同,但官能團不同產生的異構現象,如乙酸和甲酸甲酯;

  ④給信息的其他同分異構體:順反異構,對映異構。

  3.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方法

  (1)同分異構體的書寫規律

  ①烷烴

  烷烴只存在碳鏈異構,書寫時應注意要全面而不重復,具體規則如下:成直鏈,一條線;摘一碳,掛中間,往邊移,不到端;摘二碳,成乙基;二甲基,同、鄰、間。

  ②具有官能團的有機物

  一般書寫的順序:碳鏈異構→位置異構→官能團異構。

  ③芳香族化合物

  取代基在苯環上的相對位置具有鄰、間、對3種。

  (2)常見的幾種烴基的異構體數目

  ①―C3H7:2種

  ②―C4H9:4種

  (3)同分異構體數目的判斷方法

  ①基元法

  如丁基有四種,則丁醇、戊醛、戊酸等都有四種同分異構體。

  ②替代法

  如二氯苯(C6H4Cl2)有三種同分異構體,四氯苯也有三種同分異構體(將H替代Cl);又如CH4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種,新戊烷[C(CH3)4]的一氯代物也只有一種。

  ③等效氫法

  等效氫法是判斷同分異構體數目的重要方法,其規律有:

  a.同一碳原子上的氫等效;

  b.同一碳原子上的甲基氫原子等效;

  位于對稱位置上的碳原子上的氫原子等效。

  研究有機化合物一般要經過的幾個基本步驟:

  (1)用重結晶、蒸餾、萃取等方法對有機物進行分離、提純;

  (2)對純凈的有機物進行元素分析,確定實驗式;

  (3)可用質譜法測定相對分子質量,確定分子式;

  (4)可用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確定有機物中的官能團和各類氫原子的數目,確定結構式。

  三、有機化合物的命名

  1.烷烴的習慣命名法

  2.有機物的系統命名法

  (1)烷烴命名

  ①烷烴命名的基本步驟

  選主鏈、稱某烷;編號位,定支鏈;取代基,寫在前;標位置,短線連;不同基,簡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②原則

  A.最長、最多定主鏈

  a.選擇最長碳鏈作為主鏈。

  b.當有幾個不同的碳鏈時,選擇含支鏈最多的一個作為主鏈。

  B.編號位要遵循“近”、“簡”、“小”

  a.以離支鏈較近的主鏈的一端為起點編號,即首先要考慮“近”。

  b.有兩個不同的支鏈,且分別處于距主鏈兩端同近的位置,則從較簡單的.支鏈一端開始編號。即同“近”,考慮“簡”。

  若有兩個相同的支鏈,且分別處于距主鏈兩端同近的位置,而中間還有其他支鏈,從主鏈的兩個方向編號,可得兩種不同的編號系列,兩系列中各位次和最小者即為正確的編號,即同“近”、同“簡”,考慮“小”。

  c.寫名稱

  按主鏈的碳原子數稱為相應的某烷,在其前寫出支鏈的位號和名稱。原則是:先簡后繁,相同合并,位號指明。阿拉伯數字用“,”相隔,漢字與阿拉伯數字用“”連接。

  (2)烯烴和炔烴的命名

  ①選主鏈:將含有雙鍵或三鍵的最長碳鏈作為主鏈,作為“某烯”或“某炔”。

  ②編號位:從距離雙鍵或三鍵最近的一端對主鏈碳原子編號。

  ③寫名名稱:將支鏈作為取代基,寫在“某烯”或“某炔”的前面,并用阿拉伯數字標明雙鍵或三鍵的位置。

  (3)苯的同系物命名

  ①苯作為母體,其他基團作為取代基

  例如:苯分子中的氫原子被甲基取代后生成甲苯,被乙基取代后生成乙苯,如果兩個氫原子被兩個甲基取代后生成二甲苯,有三種同分異構體,可分別用鄰、間、對表示。

  ②將某個甲基所在的碳原子的位置編為1號,選取最小位次給另一個甲基編號。

  四、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1.研究有機物的基本步驟

  2.元素分析與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

  (1)元素分析

  ①定性分析

  用化學方法鑒定有機物分子的元素組成

  ②定量分析

  將一定量有機物燃燒后分解為簡單無機物,并測定各產物的量從而推算出有機物分子中所含元素原子的最簡單整數比。

  ③李比希氧化產物吸收法

  用CuO將僅含C、H、O元素的有機物氧化后,產物H2O用無水CaCl2吸收,CO2用KOH濃溶液吸收,計算出分子中碳、氫原子在分子中的含量,其余的為氧原子的含量。

  (2)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質譜法

  ①原理

  樣品分子分子離子和碎片離子到達檢測器的時間因質量不同而先后有別質譜圖

  ②質荷比:分子離子與碎片離子的相對質量與其電荷的比值。最大的數據即為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

  3.分子結構的鑒定

  (1)結構鑒定的常用方法

  ①化學方法:利用特征反應鑒定出官能團,再制備它的衍生物進一步確認。

  ②物理方法:質譜、紅外光譜、紫外光譜、核磁共振譜等。

  (2)紅外光譜(IR)

  當用紅外線照射有機物分子時,不同官能團或化學鍵吸收頻率不同,在紅外光譜圖中處于不同的位置。

  (3)核磁共振氫譜

  ①處在不同化學環境中的氫原子在譜圖上出現的位置不同;

  ②吸收峰的面積與氫原子數成正比。

  4.有機化合物分子式的確定

  (1)元素分析

  ①碳、氫元素質量分數的測定

  最常用的是燃燒分析法。將樣品置于氧氣流中燃燒,燃燒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別用吸水劑和堿液吸收,稱重后即可分別計算出樣品中碳、氫元素的質量分數。

  ②氧元素質量分數的確定

  (2)確定有機物分子式的規律

  ①最簡式規律

  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無論多少種,以何種比例混合,混合物中元素質量比例相同。

  要注意的是:

  a.含有n個碳原子的飽和一元醛與含有2n個碳原子的飽和一元羧酸和酯具有相同的最簡式。

  b.含有n個碳原子的炔烴與含有3n個碳原子的苯及其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簡式。

  ②相對分子質量相同的有機物

  a.含有n個碳原子的醇與含(n-1)個碳原子的同類型羧酸和酯。

  b.含有n個碳原子的烷烴與含(n-1)個碳原子的飽和一元醛。

  ③“商余法”推斷烴的分子式(設烴的相對分子質量為M)

  a.得整數商和余數,商為可能的最大碳原子數,余數為最小的氫原子數。

  b.的余數為0或碳原子數大于或等于氫原子數時,將碳原子數依次減少一個,每減少一個碳原子即增加12個氫原子,直到飽和為止。

  5.有機物分離提純常用的方法

  (1)蒸餾和重結晶

  (2)萃取分液

  ①液――液萃取:利用有機物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將有機物從一種溶劑轉移到另一種溶劑的過程。

  ②固――液萃取:用有機溶劑從固體物質中溶解出有機物的過程。

  (3)色譜法

  ①原理:利用吸附劑對不同有機物吸附作用的不同,分離、提純有機物。

  ②常用吸附劑:碳酸鈣、硅膠、氧化鋁、活性炭等

高一下冊化學知識點4

  化學反應速率與限度

  1、化學反應的速率

  ⑴概念:化學反應速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量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來表示。計算公式:υ=△C/△t

  ①單位:mol/(L·s)或mol/(L·min)

  ②B為溶液或氣體,若B為固體或純液體不計算速率。

  ③重要規律:以mA+nBpC+qD而言,用A、B濃度的減少或C、D濃度的增加所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之間必然存在如下關系:

  VA:VB:VC:VD=m:n:c:d。

  ⑵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內因:由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結構和性質決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有一定影響

  ①溫度:升高溫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劑:一般加快反應速率(正催化劑)。

  ③濃度:增加反應物的濃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氣體才有濃度可言)。

  ④壓強:增大壓強,增大速率(適用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線)、固體的表面積(顆粒大小)、反應物的狀態(溶劑)、原電池等也會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2、化學反應的限度

  ⑴化學平衡狀態:在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向反應速率與逆向反應速率相等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

  化學反應的限度:一定條件下,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化學反應所進行的程度,就叫做該化學反應的限度。

  ⑵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逆、動、定、變。

  ①逆: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

  ②動:動態平衡,達到平衡狀態時,正方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沒有停止。

  ③定:達到平衡狀態時,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④變:當條件變化時,化學反應進行程度發生變化,反應限度也發生變化。

  ⑶外界條件對反應限度的影響

  ①外界條件改變,V正>V逆,化學反應限度向著正反應程度增大的方向變化,提高反應物的轉化率;

  ②外界條件改變,V逆>V正,化學反應限度向著逆反應程度增大的方向變化,降低反應物的轉化率。

  3、反應條件的控制

  ⑴從控制反應速率的角度:有利的反應,加快反應速率,不利的反應,減慢反應速率;

  ⑵從控制反應進行的程度角度:促進有利的化學反應,抑制不利的化學反應。

高一下冊化學知識點5

  1.原子定義

  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例如少數非金屬單質(金剛石、石墨等);金屬單質(如鐵、汞等);稀有氣體等。

  (2)原子也不斷地運動著;原子雖很小但也有一定質量。對于原子的認識遠在公元前5世紀提出了有關“原子”的觀念。但沒有科學實驗作依據,直到19世紀初,化學家道爾頓根據實驗事實和嚴格的邏輯推導,在1803年提出了科學的原子論。

  2.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1)構成物質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不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因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等,都是宏觀現象,是該物質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現的屬性,并不是單個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

  3.分子的性質

  (1)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如陽光下濕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說來,氣體的分子之間間隔距離較大,液體和固體的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氣體比液體和固體容易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二者的'原體積之和,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時吃幾塊冰塊也可以解渴,這就說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因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是相同的。

  4.原子的構成

  質子: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原子不帶電

  電子: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5.原子與分子的異同

  分子原子區別在化學反應中可再分,構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化學反應前后并沒有變成其它原子相似點

  (1)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2)質量、體積都非常小,彼此間均有一定間隔,處于永恒的運動中

  (3)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不同

  (4)都具有種類和數量的含義

  6.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規律:

  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最外層不超過8個。每層最多容納電子數為2n2個(n代表電子層數),即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第三層不超過18個;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只有1個電子層時,最多可容納2個電子)

【高一下冊化學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一下冊化學知識點12-18

化學高中的知識點12-18

化學高二水平考知識點精選12-18

高一政治走進國際社會知識點12-18

五年級科學下冊期末知識點04-26

八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12-18

語文八年級下冊知識點12-18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12-18

高一知識點直線和平面的位置關系解析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