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歡的作文[薦]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歡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歡的作文1
午后,剛下過雨,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泥土芬芳。這時候的城市是寂靜的,只有閣樓倒映在湖中,隨著水波輕柔舞動,白色與黛色將湖水染成了一副水墨畫。
正值仲春,萬物復蘇,給人一種生機之感。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巷陌間,被一縷熟悉已久的桂花香所吸引。抬頭時,我已站在阿婆的庭院內。
一進院內,便看到滿院的桂花樹,那是阿婆的珍寶。因為那是我們最愛吃的桂花糕的原材料。在綠葉的掩映下,不時冒出幾朵在枝縫間肆意生長的淡黃色小花。從未見過如此溫柔的黃,如同一輪明月散發出黃暈的光。小花在綠葉間躲躲閃閃,宛如正當青春年華里害羞的小姑娘。她的美,是只許阿婆欣賞的。
猶記年幼時,阿婆曾摟著我,一邊摘桂花,一邊與我敘說著這桂花糕的.故事。一晃十幾年匆匆過去,阿婆與桂花糕的情意早已深厚。小時候的阿婆,生活所迫,自小便開始做桂花糕售賣,以此補貼家用。阿婆的青春是在濃得化不開的桂香中浸泡著的。直到現在,經歷花樣青春的我才開始明白阿婆的青春與別人不同。她的青春多了一份責任。
踏入門檻,看見忙碌著的阿婆頭上包著一方藍碎花布。絲絲粘在額上的銀絲盡數著她的滄桑。多年后的阿婆依舊堅持做桂花糕。剎那間,我仿佛又看見阿婆伏身于石案前,把蒸熟的糯米、熟油、提糖拌勻攪合。然后,輕輕壓入模具。蒸、搟、匣。刀切后,便盛入盤中。潔白如玉的桂花糕,氤氳著淡淡的桂香,融入口中,細膩化渣,未想舌尖已被燙紅,卻任憑那芬芳彌漫全身......
口中充斥著淡淡的桂香,其味之美無與倫比。桂花糕里注滿了著阿婆的愛,靜謐美好在心中蕩漾。
清歡的作文2
幾場秋雨,絲絲清新。
清晨,走在桂花樹散漫清香的小徑上,我伸開雙臂,任秋風輕佛我的臉龐,沁出撲鼻的芳香,與微風交織纏綿,一股久違的感動涌上心頭。
升入初中以來,環境的適應,課業的加重,考試的失利,愛好的割舍……種種事件如大山一樣壓過來,趕路和焦慮是我真實的寫照。
以前,一有空閑的.時候,我慢悠悠地從裝滿茶葉的盒子中取出一點茶葉來放入水壺中,靜靜地等待燒水壺的水燒開來,再將水倒入水壺中,把水壺里的茶葉泡上一會兒,再倒出來,聞著茶葉的清香,看著茶葉的沉浮,品著茶葉的甘甜。那份清歡,那份自在,現在都成為揮之不去的回憶。
微風過處,陣陣清香,沁人心脾。凡來塵往,莫不如此。此時此刻,世間的忙碌、煩惱、不易全部忘掉。我們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社會里,追趕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以至于都忘記我們為什么而出發。世上所謂美好的事物,大抵都如此,只安靜地住在自己的美好里,這才保存了它們的本性,留住了這個世界,最原始的天真。這樣,我們以一顆寧靜的心,去欣賞庭前的花開花謝,歲月的起承轉合。
誠然,我無法改變什么,卻可以為自己在內心深處堅守一方棲息地,沉默守望,保持一個清歡的心。記不起在哪個地方看到這樣一句話:你是別人的風景,卻看濕了我的眼睛。感謝這次不期而遇的花香,讓我獲得久違的清新。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開。
風再起,花香濃,陽光正好。
清歡的作文3
喜歡一個人的生活,執筆書寫一個人的故事,不愿意有任何人介入。可吟詩作賦,可花前月下,可粗茶淡飯,可談笑風生。
煮一壺老酒,將往事下酒,宿醉在回憶深處。彈一曲古韻,把思念揉碎,徘徊于紅塵陌上。作一首新賦,把悲傷遺忘,棲息在歲月枝頭。
喜歡一個人隨遇而安,喜歡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悲歡離合,喜歡用微笑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喜歡安靜的午后,一個人,一杯茶,一本書。喜歡聽一首自己喜歡的歌,思念自己喜歡的人。直到歲月蒼老,紅顏若雪。喜歡在黃昏帶著暖暖的夕陽,迎著柔柔的晚風,嗅著花的清香,去尋一處寧靜,與歲月對飲,與清風唱和。
愿意用一生守候一個諾言,今生不死不休;愿意用一生執著一段感情,此生不離不棄;愿意用一生等待一種緣分,余生不卑不亢。
人生如夢,韶華易逝。用一顆淡然的.心看風景,以一種憐惜的情愛自己。悲歡離合,懂得珍惜;恩怨情仇,學會釋懷。
面對挫折,坦然自若。為了理想,忍受寂寞,飲盡那份孤獨。即使失敗,哪又何妨。平心靜氣,從頭再來。只要此心不死,此志不滅,就沒有到不了的遠方,就沒有完不成的夢想。
時間的腳步漸行漸遠,曾經的年少輕狂,被歲月演繹成一部電影在記憶中重播。慢慢懂地,你做過的事和遇到的人都是緣分的安排。有些人轉身是天涯,有些事遺忘是曾經。有些事足以讓你悔恨一生,有些人足以讓你牽掛一世。有些話不說就沒機會了,有些事錯過就成故事了。不念過往,不畏將來。路過的故人,看過的風景,經歷的往事。收藏在記憶的行囊,便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待到耄耋之年,靜坐歲月一隅。清點行囊,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
清歡的作文4
談起清歡許多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個無比高深的哲學題目,其實不然。這個詞語簡單來說就是指在平靜甚至是逆境中都能找到快樂找到美的東西。而安復雜的來說就是一種奇特的精神境界。這種境界”不同于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盡情的歡樂;不同于蘇軾“左牽黃,右擎蒼”的壯士豪情;不同于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滿腔幽怨;更不同于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人生苦短無奈的感嘆。
許多同學可能看到前面對這個詞的詮釋后就覺得自己可能要年近古稀方能體會到。其實沒那么困難只要我們帶這欣賞的目光去看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哪怕是一坨牛糞。開始時你可能覺的這沒有什么意義而且這些事物實在沒有讓我可欣賞的地方。但慢慢地你會發現我們一直在追求的奢華享受是毫無意義的。就比方說去大酒店吃到再多的山珍海味但那只是加工出來的。沒有任何感情的,而父母為我們做出來的家常菜卻包含了父母對兒女濃濃的愛。再比方說從花店買回來一束束鮮花,但那終究是不長久的,但如果你在周末閑暇時去林間漫步收獲的肯定是長久的'芬芳。等等……
今天我寫著篇文章就是為了告訴生活在俗世的人,身邊有美圍繞,卻焦慮地傾訴沒有看見美。并非生命中缺乏美的事物,而是我們的心中充滿了奢華享受的觀念,丟掉了清歡。就如書名所述“心美,一切皆美”,有顆美的心靈,吹撫過的風是美的,每一片天是美的,萬物皆是美的。
清歡的作文5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能深記此文是因為喜歡中間那幾句,細細咀嚼,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滋味。對,那就是清歡。
清歡是清淡的歡愉,也就是一個人從簡樸平靜的生活中感受到的歡愉。比如一個人,從生活中的粗茶淡飯里體會到了山珍海味不及的清香;或許在一個夕陽西下的.傍晚,拿起一個柿子看它透過陽光的樣子比水晶還耐人尋味……
清歡不同于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懷激烈,也不同于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自我放逐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負狂妄。這些我們都很容易體會到,可是清歡就難了!
現在的都市,就是夜晚也不時傳來喧鬧的廣場舞音樂,更別說白天汽車喇叭響個不停,工地的噪聲不絕于耳,商場里的叫賣聲更是令人心煩。俗世沒有了清歡,那么到山里、到海邊去找吧。可是誰知道找不找得到呢?現在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少了清歡。
我卻不甘心,依舊苦苦尋找,最后在老家荷花蕩得到了安慰。
夕陽已經沉入海底,只有天邊還留著幾絲淡淡的紅霞,鑲著燦爛的金邊。天邊出現了彩虹的投影,那么真實,又是那么虛無縹緲。在橘紅色的背景下,靜景都變化成了剪影。天色暗下來了,媽媽叫我吃飯的聲音適時地響起。跑到桌邊一看,有那道純正的家常小菜——水煮茭白。
我總是習慣只沾一點醬油,在適當的咸味過后就會有一股清甜的水流觸碰到你的舌尖——那是茭白的汁水,也是這道家鄉小菜的魅力。在這道菜中,我找到了清歡。是的,就是這味道,淡淡的,鮮美的,令人回味無窮。家鄉的味道,媽媽的手藝。這就是我要找的清歡呀!
清歡的作文6
在信息化科技進步的時代里,想找到一個恬靜安詳的地方享受清歡談何容易?可今天我就在老家享受到了“清歡”帶給我的樂趣。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我終于來到了我魂牽夢繞的家鄉。它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卻有低矮的土坡,澄澈的小溪。
兒時每逢回家鄉,我都愛用手爬爬山坡,劃劃小溪。在山坡上,我曾和朋友一起找過“草藥”,堆過“城堡”;在小溪里,我曾和爸爸一起撈過螺絲,捉過泥鰍。這里承載了我兒時許多珍貴的記憶。
如今,山坡移平了,小溪干涸了,那些珍貴的回憶也隨著風兒吹散了。我本以為這里再沒有什么值得我留戀的地方,但我卻在老家的后院里享受到了片刻的純然安靜。
我無意間發現了后院里有些殘磚破瓦,就在這里我發現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樂趣。
事情是這樣的:今天早晨,爸媽都在忙活春節準備活計,這可苦了我和弟弟。此時我提議和弟弟到后院去尋找樂趣。看著弟弟手中的火柴和爸媽忙活的身影,我頓時有了好玩的主意:我也來煮一頓自制的午餐。說干就干,我和弟弟分頭行動,弟弟找食材,我用這些磚瓦搭一個鍋灶。
不一會,弟弟就找來了食材——白菜葉兩片,花生一把,肉絲兩條,還有一些野花野草。我也搭建好了鍋灶,就這樣我們點起了火,用地上的樹枝把白菜葉草串了起來,就上演了一場燒烤,火燒得旺時,我又把花生粒全都撒進了火堆里。凍天孤零的樹葉在風的`撫弄下輕輕的搖曳,炊煙徐徐升起,化作了天上朵朵“白云”,襯托著此時的天空,天空顯得格外的藍,藍得純凈,就如同我此時的心情樣晴朗、安逸。
這樣的意境讓我想起了書中曾看到過的一句話——清歡是不講究物質條件的,他只講究心靈的品味。
清歡的作文7
蘇軾說:“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蘇軾游了南山,在茶香四溢,品清茶時發出的感嘆。
我是十分認同的,在我小時,背著書包,迎著陽光走向學校。夕陽斜照,又乘著清風奔回家去。聞著飯香,伴著笑語進入夢鄉,即使只是同樣的事,但是平淡滋味也是令人欣喜。我一向認為平淡就像是風平浪靜的大海,波光粼粼。而那些困難則是陣陣狂風,掀起的巨浪不是我所能抵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成長的煩惱也隨之增多,生活的波折越加使我寸步難行。
我進入初中,學業也越來越重。比起從前的輕松,單單只是精神上的壓力,也是讓我喘不過氣來。清晨,世界是寂靜的,鳥兒晨起時的叫喚聲伴著急促的腳步聲,我踏入了校門。黃昏,在多情的夕陽的.注視下,慢慢回到家。
每當深夜,夜空被涂上黑色,星星也困了,躲在云朵中進入了夢鄉。一盞燈,散發著光。我曾疑惑過,堅持是為了什么,我曾經彷徨過,我是否有能力繼續走下去。我曾恐慌過,自己的未來該何去何從。眼皮老是不受控地想合上,眼睛也愈發酸澀。比起從前的恣意。我感受到,品嘗到咸與苦。我苦,苦前路未來渺茫;我苦,苦當下躊躇不前;我苦,苦舊時所嘗的清歡。可當我收到一個個碩果,一聲聲鼓勵,我總是充滿了動力。苦又何妨?定要“乘風破浪,直掛云帆”!
是,平淡過于無味,咸苦過于反胃。這可是生活,咸也好,淡也好,生活是位廚藝糟糕的廚師,做出來的東西可能是咸,可能是淡。既然無法避免,那就只好學會接受。
更何況,人不可能只做一件事,生活不可能只有一個味。像陶淵明,被貶后,照樣能寫出“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打趣。他一生嘗盡生活滋味,卻仍是寬容接納,甘之如飴地勞作。
人間有味是清歡,生活無嘗皆白來。
清歡的作文8
“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的,簡樸的,生活的一種熱愛”!著名作家林清玄曾一度找尋“清歡”,但未能遂愿。
清歡,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尋找自我的方式,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而它,并非來自別處,而是來自我們對平凡生活的追求與熱愛。
“清歡”,清玄老師對它的詮釋“清淡的歡愉”,最為合適不過。“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無求,不講究物質條件,只追隨心底的聲音,遠離世俗。卻是一片喧囂,燈紅酒綠罷了。
世間事,現代人,清歡的.日子變得原來越少了。可是,我卻不停地追隨著,因為,這世界,需要一片刻的安寧與清歡。
一個人,一首歌,帶上一顆真心去尋找“清歡”的世界。與自然肌膚之親,與群山深情相擁,僅此而已。傍晚,夜幕降臨,星空璀璨。伏窗而坐,感受小溪水流,微風拂面,讓人身心放松,不去想那些世俗之事。
時間就這樣,悄悄溜走。推開窗,接受第一縷陽光的照耀,熾熱的陽光瞬間噴灑整個房間。而我,也猶如太陽般的熱情,繼續尋找著……
但是,我想,我可以給你一個答案了,“清歡”的世界我找到了。站在行人匆匆的街頭,變幻無常的街邊。任憑嘈雜呼嘯耳邊,也無動于衷。
因為,重要的不是“清歡”的世界,而是“清歡”的心與姿態,擁有一顆純凈透明的心去尋找“清歡”才最好。所以,請,以清歡的姿態活在這世界上!
清歡的作文9
撐一柄紙傘,獨自行于雨后新土氤氳的香氣之中,詩意在墨色深處漫溯。我于眾人匆忙姿影中偏愛漫步,以此尋清歡。
是尋夢嗎?就如同那些天光初照時年輕激揚奔向明天的同窗學子,正風華正茂,意氣飛揚;亦或是一葉泛于康橋余暉中的小舟,正時光遞嬗,星輝滿載?我也沉溺于舉起手幻想飛翔在夢想的`征程,隨晨曦徜徉于書聲朗朗;更醉心于書本中隱現的墨香,同白日愈發濃郁是因我對知識的渴望。尋夢路途中,我還是最愛人間有味,平常中的不平常,就似清歡之樂,以合星河滾燙人間理想。
清幽共度時光。天色云朵纏綿,搖曳出宇宙的幻想;桃花清水代茶,烹得詩意芬芳;新詞陳酒相配,沉吟花落燕歸來。恍然夢回與好友秉燭夜游,此之謂清歡也。身處塵世喧囂,心中修籬種菊;管他旁人是非,沉于怡然自樂;眼中自有新意,寵辱皆修誠信與謙虛,答案自然就不問自明了。何為尋清歡之途,一切清歡皆心安,是修身之道也。
覓得清歡亦無止境。眾人皆凡人,凡塵紛擾萬千,自是無法做到大起大落前心如止水。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修身養性,尋覓清歡。斜杠青年杜子美遠貶他鄉仍能“日啖荔枝三百顆”;不羈詩仙李太白仕途艱難空有驚人句仍相信“長風破浪會有時”;席上初逢的白樂天《賣炭翁》后亦有憫懷之姿,苦中作樂,善于發現,便會別有一番天地,如同“柳暗花明又一村”。
短暫停步在夕陽的走廊里,小小駐足于泛黃的秋樹下,清歡在不經意間已尋得。我于世事歡喜無奈之中韜光養晦,他人非議不入我耳,以此…會變更好。
清歡的作文10
早春的微風,帶著絲絲潮潤潤的寒意向我迎面撲來。觸手間,卻又覺得帶了些溫婉的輕柔。放眼望去,盡是淺淺薄薄的霧,細細的雨簾又使眼前添了一份朦朧的美感。依稀可見的只有那楊柳嫩嫩的綠意,婀娜的倩影在薄霧中更添幾分嫵媚。
低頭望向杯中,那墨綠的茶葉在熱水中上下沉浮,映襯著茶水也帶了些溫潤的綠意。輕輕地嘗一口,起初似乎沒什么味道,但再細細品下去,又感覺到一絲若有若無的甘甜,在唇齒間留下一抹醇香。
從杯中升騰而起的水汽和外面薄薄的霧一起模糊了我的雙眼。恍恍惚惚之間,竟似乎看到了一個人男子的背影,雖身著粗布麻衣,卻依舊透出悠然自適之情,而他面前,只有一盞清茶,一盤小菜。
水汽慢慢消散了,腦中的圖景也漸漸淡去。我唇角卻勾起一抹淺笑,莫非剛才所想的竟是被人們稱為“全才”的.蘇軾?不過我現在之境倒也有幾分應了他那首《浣溪沙》之景: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好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讀過他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豁達樂觀,也讀過他“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情懷,卻不想“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平淡如水亦有其動人之處。
曾以為那是落寞,是哀嘆,但現在才知此話之中亦有其豁達之情。這一種風清云淡,恬然自適無人能敵。這一種認為平平淡淡才是真,其中自有其雋遠流長所在的想法,又將會引起天下間多少文人雅士的共鳴呢?
幸福的真諦與物質無關,而與精神息息相關。人間真正有滋味的生活還是素淡、自適的生活。“人間有味是清歡”僅七個字,卻意蘊無窮。杯中的茶漸漸泠卻,周圍的霧漸漸褪去,心中益發清透……
清歡的作文11
蘇軾寫過一闋我極其喜歡的小令,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關于這個詞的含義,我一直思索著,這一份清閑雅致的歡愉,究竟是哪一種感覺呢?
一年前秋季的某天,我約了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一同去做泥陶。那家店的店面不大,米白色調,簡樸內飾,有種稚稚的童趣。我們倆跟著兩位師傅學了片刻,就開始了即興創作。秋日午后的陽光是寡淡的,略微泛著金色,和煦地透過澄澈的窗玻璃,輕輕伏上我的肩頭。
我專心撥弄著手中的泥陶,看著它們快速在我手上轉著圈,逐漸形成一個初見雛形的小泥瓶。剎那間,我的心中、腦海中一片安詳。只覺陽光裹攜著淺淺的暖意,伴了微風,在我耳邊氤氳著飄散開來。學校的作業、周末的補課,一切零零碎碎的瑣事一下仿佛煙消云散。相反,我的心里油然升起一絲細微到難以察覺的喜悅。這種歡愉不同于聚會、獲獎時的欣喜或激動,而更像是一縷愜意的春風。它是清淡而又怡人的。
我忽然想起,蘇軾的清歡,是與友人同去郊游,飲一盞小酒,品嘗鮮嫩的`新筍;林清玄的清歡,是踏著石階上山,去亭中靜靜品一壺沁人心扉的蘭花茶;也許我今天的感覺也算得上“清歡”吧!
清歡,它是在平凡生活中迸發的喜悅,也許是你走出校門望見一朵澄澈的云,或是饕餮過后的一壺茗茶。清歡蘊藏在儉樸生活中的每個角落,似乎無處不在,又難以捉摸,這源于你那顆善于品味生活細節的心靈。
那個秋日的幾天之后,我收到了上了色的成品陶瓷。每一次細細撫摩那個還是帶著些許粗糙的小陶瓶上我鐫刻的姓名,都會想起陽光灑在我肩頭的瞬間,和一種清清淡淡的歡愉的感覺。
清歡的作文12
有句古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美食是人間必不可少的。日常所吃的家常飯也是一大美餐。
不過一會兒,廚房里飄來一陣陣香味,一聞就是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不必說金黃可口的北京烤鴨,也不必說湖南永州的血鴨。我們自家也有一道美食,那就是粑粑。
粑粑的外表像一張餅,在烤之前用冷水浸泡,以保證口感軟糯。再把它放在火堆的架子上,等烤出噼啪的響聲后就好了。夾出來一看,只見它與原來大相徑庭,亮閃閃的金黃中帶著一點點的`棕色,吃之前必須要粘一點兒白糖,否則就會有點兒苦。粑粑外焦里嫩。一口口嘎嘣脆,真是好不誘人。這道菜不像其他菜那樣做法復雜,但就是因為其廉價的身份,才能出入平常百姓家,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成為民間百吃不厭的美食,每個吃過它的人,都對它有著特殊的感情。
真正的美食不在于味道,而是這道菜所蘊含著的情感與愛的味道。每種情感在菜中交融,成就了一種種美食。讓我們用愛將美食繼續傳承。
蘇軾也是如此愛吃美食,正如他所做的詩:
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清歡的作文13
清歡,意思是清雅閑適之樂。它確實是一種美好的體驗,也許因為它太美妙了,所以有時竟不能與他人同享。于是有人猜清歡是無色的,也是無味的,但事實恰恰相反,點滴清歡也能為生活增添許多不同的色彩,為生活加入不尋常的味道,只是,享受清歡需要慢慢地品。
我最常做的——也最容易做的放松方式是觀景。不用站在高高的山崖,也沒必要呆在平靜的海邊,就是在日常外出購物或者在家站立窗邊,真正地把雙目睜開,真正地打開視覺,你會發現,無論哪里都別有番風味:秋天落葉的街道,冬天鋪雪的屋頂,或是熱鬧的市場……品味清歡不一定要遠離世俗,有時正應當徜徉于世俗之中。
另一種享受清歡的方式說來好笑,就是神游,俗稱“發呆”。也許因為常常神游,所以我甚至可以一心二用——我常常在散步時神游,表面是在行走,心卻不知飄到了什么地方。三國時期帶兵打仗又擅長做詩的曹操,去年夏天在動物園見到的老虎……有時自己腦中隨便想出的'問題,竟是現實中的未解之謎,等回過神來,映入眼簾的早已是另一片風景,再聽著耳邊呼呼的風,總是覺得很愜意。
最后一種方式是我不常做的,但每一次嘗試都是最放松的——喝茶。有時候我覺得清歡的味道就是茶的味道——濃郁芬芳,清歡的顏色就是茶的顏色——淡雅清純,兩者都需要慢慢感受。如果在喝茶的時候再“神游”一番,那就更令人放松了。
由此三事可知,享受清歡的方式無處不在,而空余時間的清歡之味,其實也包含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清歡的作文14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題記
最近讀了林清玄的一本書,叫《人間最美是清歡》,里面能品味到林清玄高尚的情操,還有對清歡生活的向往,對現代人繁多雜念物欲的評判。
不知不覺,把人代入到了一種沉靜的境界。
清歡不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也不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豁然開朗。
何為清歡?書中這樣解釋道,在燥熱的暑天喝一杯茶。在雪夜的風中看一盞燭火。在黃昏的晚霞里觀夕陽沉落。在蟬聲高唱的樹林里穿行在松子掉落的深夜想起遠方的朋友。在最高的`山上突然思念著兄弟。在落下的一根白發里,浮出一生最愛的面容。在明月遍照的松崗,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欣賞同一輪明月。清歡就是剝去世俗物質的外衣。當在小路邊細看一顆糙石頭,能看出它比鉆石要好,當在亭間觀察黃落葉,比黃金還要重的時候,大概就是真正的清歡吧。
清歡是一種最高的境界之一。許多的文人雅士也未必能達到如此境地,如果你能真正仔細品味每個詩人的詩詞大概就明白了。林清玄提起蘇東坡時,是能聯想到清歡兩個字的,蘇東坡一生清廉,晚年無欲無求,除了小時候享受過一段時間的富裕,其余時間都在貧困中度過,異常貧困。而蘇東坡卻沒有擔憂,每天讀讀寫寫,與親朋聊天,生活甚是洽意。翻開東坡的一本詩集,里面竟有三千多首詩,幾百多首詞。只是有很多不被廣為流傳罷了。
我們都應該觀察這個世界,很多東西比物質更加地重要,更加地值得我們在乎。
清歡的作文15
總忘不了那段與爺爺待在一起的歲月,兩人一桌,桌上置幾杯茶。苦澀的茶味彌漫時,抬頭便是爺爺慈祥溫和的笑臉。好想再回到那歲月靜好之中,再和爺爺一起偷得浮生半日閑。
爺爺喜茶,家中柜子里擺滿的瓶瓶罐罐很久就在爺爺心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它們是他藏了半生的寶貝。我總是不解,這么苦的茶,爺爺卻喝得津津有味。每次問他,他總是戳一戳我的`腦袋,只丟給我三個字:你還小。我很不服氣,撅著嘴跑開了,只留下爺爺無奈地笑著喝茶。
這天爺爺,又在院子里擺上了他的寶貝,我見狀,飛一般地跑過去想同他一起品茶,我坐在一旁,看著爺爺的手飛快地在各種瓶子中來回穿梭,又將冒著熱氣的水注入一個個精致小巧的杯中。多一分太淡,少一分太濃,爺爺總是能準確地把握好各種比例。那茶葉遇上水,就像被注入了生命一般,可鮮活了起來。透明的水中透出一抹清新的綠,為整杯茶平添了一抹艷麗。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杯,高舉與陽光碰杯,學著爺爺悠哉的模樣,放在唇邊輕抿一小口,苦澀立即充斥了整個口腔,我不禁皺了皺眉頭,可再細細回味,卻發現那苦澀中又藏著若隱若現的甘甜與清香,越喝越有味,我似乎明白了爺爺喜茶的原因。
爺爺見我這般,忍俊不禁,他興致大發,又給我講起了他的陳年舊事,即使已聽過百遍,我卻忍不厭煩,因為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那些嘗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干凈。
溫暖的午后,清風輕拂,樹葉沙沙作響,天地間仿佛只剩下我們祖孫二人。我想,歲月靜好莫不過如此吧。
時光流轉,我度過一年又一年的意亂神迷,更沒有時間去細品一杯茶,可每當我路過那個熟悉的院子,望到那杯散著熱氣的茶水時,依然覺得歲月靜好就在身邊。
【清歡的作文】相關文章:
清歡的作文07-26
最美是清歡作文08-25
關于清歡作文08-06
白茶清歡作文08-07
人間清歡作文07-29
人間有味是清歡作文03-11
人間最美是清歡作文07-16
人間有味是清歡作文07-06
茶味與清歡作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