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張謇故居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張謇故居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張謇故居的作文1
雖然不曾見過張謇,但是張謇的故事早已深入我們心中。張謇如同一部史詩,一首戰歌,似一方基石,一股激流,吸引著我們走進他,聆聽他愛國的心聲,相信每個人都會有非同尋常的收獲。
走進張謇故居,你們首先就會看見一棵高聳入云,已經活了四百多年的古銀杏樹,它代表著張謇永不磨滅的靈魂。如今它更是諸多學子朝奉張謇的紀念牌,在它的一周掛滿了紅色的心愿牌。
走進紀念館的大廳,墻壁上一個個醒目的、大小不一的數字“42、16、43、98、370……”記錄著張謇先生一生有重要意義的年齡,更是他一生豐功偉績的見證。16歲的張謇考上了秀才,經過了艱苦的.奮斗,42歲終于中了狀元,開始了為勞苦民眾謀出路,開創了工業、農業、教育的先鋒。
隨著講解員的引領,我們開始走進張謇不平凡的一生。張謇五歲就進了私塾讀書,因家境貧苦,所以生活十分艱苦,不到三更半夜不睡覺。就這樣,幾年過去了,張謇16歲就考中了秀才,成績名聲在外。先生對他嚴加訓斥,張謇并沒有氣餒,日夜苦讀,晚上用竹子夾住頭發,一痛就起來讀書;夏夜為了防蚊蟲叮咬,就把腳放進了缸了。就這樣發奮學習,終于在42歲那年高中狀元。
走上二樓,記載著張謇實業救國,他深為國家落后挨打的命運擔憂,于是辭官返鄉。一生要求自己“生當勞死,不當逸生”,創辦了許多集團、學校。最感動人心的是滿頭白發的張謇,雙手拄著拐杖,即使自己體力不支,依然冒著酷暑現場視察。在他逝世前的二十三天還在為人民工作,真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走出張謇故居,我的心中感慨萬千。張謇是一位真正的偉人,為國家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作為張謇家鄉的孩子,我深深為他自豪,更感覺到應該向他學習,從小立志報效國家和社會,從現在起就好好學習,長大能為國家和社會作貢獻。
張謇故居的作文2
深秋的天空是灰藍的,陽光很好,暖洋洋地照著收割完莊稼的田野,土丘。逶迤的地平線在天邊起伏,曠野給人的感覺渺遠而空曠。
寂寞而肅然的深秋讓人目光游移,想收尋到一點能夠引起注意的東西,可什么也沒有找到。
我就這樣走著,一個人從秋天的曠野中穿過,像穿越深邃的時空,踽踽獨行。
在這個時候,時間總是過得很慢,在沒有生靈穿行的地段尤為如此。
忽然,路邊一片鮮艷的色澤把我吸引住了——雛菊。
這些小朵小朵的黃花,張開小小的花瓣,像一個個鮮艷的小太陽,又像一張張燦爛的笑臉。不過,這些捉襟見肘的`文字,挫劣的比喻,又怎能形容得了它們的動人之處呢?因為這樣的語言不容易像雛菊這樣打動我一樣打動你。
它們真的很美,這樣的美是不容易讓人發現的,特別是那些行色匆匆的人,像我。
看著這樣的菊花,我沉默了。想起早些年看過雨果的一篇文章,說的是在戰爭之后開在廢墟之上的兩朵雛菊,長在墻角的磚縫里,在炮火中劫后余生,得以在溫暖的陽光中,勇敢的開放著。
此時又是菊花開放的季節,漫山遍野都開著這樣小小的雛菊,它們趁著這最后的秋光,展示自己的美麗。不過,因為平凡了,沒有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可貴的是它們都沒有因此而忘掉自己,也像一年之中那些斷斷續續地開放著的,許許多多的小野花一樣,無畏的開放著。
遠處是逶迤起伏的群山,那顆亙古不變的太陽,在驀然回首的瞬間,又滑下了一大截,光輝灑滿了山崗,還有那片涌動著陣陣滔聲的松林。
又是一年深秋到,季節輪回,一切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