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歸去來兮辭原文
《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歸去來兮辭原文,一起來看看吧。
歸去來兮辭原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蛎碥,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邱。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奚疑!
歸去來兮辭注釋
(1)歸去來兮:意思是“回去吧”。來,助詞,無義。兮,語氣詞。
(2)田園將蕪胡不歸:田園將要荒蕪了,為什么不回去?蕪,田地荒廢。胡,同“何”,為什么。
(3)既自以心為形役:讓心神為形體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為了免于饑寒,違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體,指身體。役,奴役。既,表示動作、行為已經完成,此處可做“曾經”解。
(4)奚惆悵而獨悲:為什么悲愁失意。奚,何,為什么。惆悵,失意的樣子。
(5)悟已往之不諫:認識到過去的錯誤(指出仕)已經不可挽回。諫,諫止,勸止。
(6)知來者之可追:知道未來的事(指歸隱)還來得及補救。諫,勸止,挽回。追,補救。
(7)實迷途其未遠:確實走入了迷途大概還不太遠。迷途,指出來做官。
(8)是:正確。非:錯誤。
(9)舟遙遙以輕飏[yáng]:船在水面上輕輕地飄蕩著前進。遙遙,飄搖放流的樣子。以,表修飾。飏,飛揚,形容船行駛輕快。
(10)問征夫以前路:向行人問前面的路程。征夫,行人。
(11)恨晨光之熹微:遺憾的是天剛剛放亮。恨:遺憾。熹微,天色微明。
(12)乃瞻衡宇,:剛剛看見了自家的房子。乃,于是、然后。瞻,遠望。衡宇,橫木為門的房屋,指簡陋的房屋。衡,通“橫”。宇,屋檐,這里指居處。
載[zài]欣載奔:一邊高興,一邊奔跑。
(13)稚子:幼兒。
(14)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菊還長在那里。三徑,院中小路。漢朝蔣詡[xǔ]
隱居之后,在院里竹下開辟三徑,只于少數友人來往。后來,三徑變成了隱士住處的代稱。就,接近。
(15)盈樽:滿杯。
(16)引:拿來。
觴[shāng]。眄[miǎn]庭柯以怡顏:看看院子里的樹木,覺得很愉快。眄,斜看。這里是“隨便看看”的意思。柯,樹枝。以:為了。怡顏,使面容現出愉快神色。
(17)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
(18)審容膝之易安:覺得住在簡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審,覺察。容膝,只能容下雙膝的小屋,極言其狹小。
(19)園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園里行走,自成一種樂趣。涉,涉足,走到。
(20)策扶老以流憩[qì]:拄著拐杖出去走走,隨時隨地休息。策,拄著。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沒有固定的地方,到處走走歇歇。
(21)時矯首而遐觀:時時抬起頭向遠處望望。矯,舉。遐,遠。
(22)云無心以出岫[xiù]:云氣自然而然地從山里冒出。無心,無意地。岫,有洞穴的山,這里泛指山峰。
(23)景翳[yì]翳以將入:陽光黯淡,太陽快落下去了。景,日光。翳翳,陰暗的樣子。
(24)撫孤松而盤桓:手扶孤松徘徊。盤桓:盤旋,徘徊,留戀不去。
(25)請息交以絕游:息交,停止與人交往斷絕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場有任何瓜葛。
(26)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世事與我所想的相違背,還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駕,駕車,這里指駕車出游去追求想要的東西。言,助詞。
(27)情話:知心話。
(28)春及:春天到了。
(29)將有事于西疇:西邊田野里要開始耕種了。有事,指耕種之事。事,這里指農事。疇,田地。
(30)或命巾車:有時叫上一輛有帷的小車。巾車,有車帷的小車;,有時。
(31)或棹[zhào]孤舟:有時劃一艘小船。棹,本義船槳。這里名詞做動詞,意為劃槳。
(32)既窈窕以尋壑:經過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樣子。壑,山溝。
(33)亦崎嶇而經丘:走過高低不平的山路。
(34)木欣欣以向榮:草木茂盛。欣欣,向榮,都是草木滋長茂盛的意思。
(35)涓涓:水流細微的樣子。
(36)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羨慕自然界萬物一到春天便及時生長茂盛,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結束。善,歡喜,羨慕。行休,行將結束。
(37)已矣乎:算了吧!助詞“矣”與“乎”連用,加強感嘆語氣。
(38)寓形宇內復幾時,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順從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與死呢?寓形,寄生。宇內,天地之間。曷,何。委心,隨心所欲。去留,指生死。
(39)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樣子。之,往。
(40)帝鄉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鄉,仙鄉,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41)懷良辰以孤往:愛惜美好的時光,獨自外出。懷,留戀、愛惜。良辰,指上文所說萬物得時的春天。孤獨,獨自外出。
(42)或植杖而耘耔:有時扶著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著。耘,除草。籽,培土。
(43)登東皋[gāo]以舒嘯:登上東面的高地放聲長嘯,皋,高地。嘯,撮口發出的長而清越的一種聲音。舒,放。
(44)聊乘化以歸盡:姑且順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隨順大自然的運轉變化。歸盡:到死。盡,指死亡。
(45)樂夫天命復奚疑:樂安天命,還有什么可疑慮的呢? 復:還有。疑:疑慮。
歸去來兮辭譯文
回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么還不回!既然自認為心志被形體所役使,又為什么惆悵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來的事情尚可追回。實在是誤入迷途還不算太遠,已經覺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歸舟輕快地飄蕩前進,微風徐徐地吹動著上衣。向行人打聽前面的道路,恨晨光還是這樣微弱迷離。
望見家鄉的陋屋,我高興得往前直奔。童仆歡喜地前來迎接,幼兒迎候在家門。庭院小路雖將荒蕪,卻喜園中松菊還存。我拉著幼兒走進內室,屋里擺著盛滿酒的酒樽。拿過酒壺酒杯來自斟自飲,看著庭院里的樹枝真使我開顏?恐洗凹耐兄业陌潦狼閼,覺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園子里散步自成樂趣,盡管設有園門卻常常閉關。拄著手杖或漫步或悠閑地隨處休息,不時地抬起頭來向遠處看看。云煙自然而然地從山洞飄出,鳥兒飛倦了也知道回還。日光漸暗太陽將快要下山,我撫摸著孤松而流連忘返。
回去吧,我要斷絕與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與我乖違相悖,我還駕車出游有什么可求?親戚間說說知心話兒叫人心情歡悅,撫琴讀書可藉以解悶消愁。農人們告訴我春天已經來臨,我將要到西邊去耕耘田畝。有的人駕著篷布小車,有的人劃著一葉小舟。時而沿著婉蜒的溪水進入山谷,時而循著崎嶇的小路走過山丘。樹木長得欣欣向榮,泉水開始涓涓奔流。我羨慕物得逢天時,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罷休。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間還有多少時日!何不放下心來聽憑生死?為什么還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企求富貴不是我的心愿,尋覓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氣我獨自外出,或者將手杖插在田邊去除草培苗。登上東邊的高崗放聲長嘯,面對清清的流水吟誦詩篇。姑且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走向生命的盡頭,樂天安命還有什么值得懷疑!
歸去來兮辭學習
一、基本常識
1、題解
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起源于戰國時的楚國,故稱楚辭。漢代常把辭與賦合稱為辭賦,辭和賦還是有區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賦重鋪陳
2、作者
陶淵明,東晉詩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貧寒。29歲起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職歸。以后做過鎮軍、建威參軍,因不堪行役之苦,轉任彭澤令,僅80余天即辭歸田園。晉安帝義熙末,50多歲時,被征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窮到“窺灶不見煙”(《泳貧士》)的程度。最終在貧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歲。
陶淵明的詩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寫田園生活和景色的田園詩。這些詩沖破當時“玄言詩”的風氣,為五言詩開辟了新境界。
陶淵明長于詩文辭賦。作品題材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描繪田園美景,抒發厭惡官場、潔身自好的情懷。如《歸園田居》、《飲酒》、《移居》等;另一類為詠懷詩,如《泳荊軻》、《讀山海精.精衛填微木》等,寄寓抱負,多悲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記》,辭賦《歸去來兮辭》稱著文史。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
3、寫作背景
陶淵明41歲時(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澤令。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云,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并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
二、字詞語言
1、古今異義詞
悅親戚之情話親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內的內外親屬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關系的家庭或成員
情話
古:指知心話
今:指男女間談情說愛的話
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有事
古:指農事
今:泛指
既窈窕以尋壑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樣子
今:指女子文靜而美好
覺今是而昨非是
古:正確
今:判斷詞
非
古:過錯、錯誤
今:不
恨晨光之熹微恨
古:埋怨、遺憾
今:仇恨、怨恨
2、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園日涉以成趣日:每天
時矯首以遐觀時:有時
。2)形容詞作名詞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兒童、小孩子
。3)名詞作動詞
樂琴書以消憂琴書:撫琴、讀書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棹:劃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著
。4)使動
眄庭柯以怡顏怡:使xxx愉快
。5)意動
樂琴書以消憂樂:以xx為樂
悅親戚之情話悅:以xx為愉快
善萬物之得時善:以xx為善羨慕
3、一詞多義
引引以為流觴曲水疏導、引來
引壺觴以自酌端起
引而不發,躍如也拉弓
相如引車避匿掉轉
引兵欲攻燕率領、引導
秦軍引而去避開、退卻
乘聊乘化以歸去,樂夫天命復奚疑順應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著
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shèng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牛十二,乘韋先四的代稱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這篇辭賦,不僅是陶淵明一生轉折點的標志,亦是中國文學史上表現歸隱意識的創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鄉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設想日后的隱居生活,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官場的厭惡和對農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詩人的一種“樂天知命”的消極思想。
辭前有序,是一篇優秀的小品文。從“余家貧”到“故便求之”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貧而出仕的曲折經歷。其中“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及“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寫出過去出仕時一度真實有過的欣然向往,足見詩人天性之坦誠。從“及少日”到“乙巳歲十一月也”這后半幅,寫出自己決意棄官歸田的原因!百|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是棄官的根本原因。幾經出仕,詩人深知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喪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饑凍雖切”,也決不愿再“違己交病”。語言雖然和婉,意志卻是堅如金石,義無反顧。至于因妹喪而“自免去職”,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對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辭則是淵明在脫離官場之際,對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序文文筆雅淡自然,是極為純凈而淵然有深味的散文佳作。
正文以“歸去來兮”開篇,意即“回家去!”開門見山地喝出久蓄胸中之志,好像長吁一口悶氣,感到渾身輕松自在。“田園將蕪胡不歸?”以反問語氣表示歸田之志已決。“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被仡櫘敃r為了謀生而出仕,使精神受形體的奴役,感到痛苦悲哀,現在已覺悟到過去的錯誤雖然無法挽回,未來的去向卻還來得及重新安排。作者引用《論語·微子》中楚狂接輿的歌辭:“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微加點化,形神俱似!皩嵜酝酒湮催h,覺今是而昨非”,則是覺醒和決絕的宣言。他看穿了官場的惡濁,不愿同流合污;認識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踐之未遠,回頭不遲;一種悔悟和慶幸之情溢于言外。這一段是申述“歸去來兮”的緣由。寓理于情,讀來誠摯懇切,在平靜的語氣中顯示出思緒的變遷和深沉的感慨。
以下想象歸家途中和抵家以后的情狀:“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寫船行順風,輕快如飛,而心情的愉快亦盡在其中!皢栒鞣蛞郧奥罚蕹抗庵湮ⅰ保瑢憰円辜娉蹋麣w甚切。問路于行人,見暗自計程,迫不及待;惟其如此,方恨路程之長,而嫌時間過得太慢!昂蕹抗庵湮ⅰ,正是把心理上的歸程之長化為時間之慢的感覺,以表現其急切盼歸的心情!澳苏昂庥,載欣載奔”,寫初見家門時的歡欣雀躍之態,簡直像小孩子那樣天真。“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家人歡迎主人辭官歸來,主仆同心,長幼一致,頗使作者感到快慰!叭龔骄突,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蓖飮@之余,大有恨不早歸之感。所喜手植的松菊依然無恙,樽中的酒也裝得滿滿的。松菊猶存,以喻堅芳之節仍在;有酒盈樽,則示平生之愿已足。由此而帶出:“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边@四句寫盡飲酒自樂和傲然自得的情景!俄n詩外傳》卷九載北郭先生辭楚王之聘,妻子很支持他,說:“今如結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薄皩徣菹ブ装病,這里借用來表示自己寧安容膝之貧居,而不愿出去做官了。這與“三徑就荒”一樣,都是引用同類的典故,仿佛信手拈來,自然合拍,而且顯得語如己出,渾然無用典之跡。接著由居室之中移到庭園之間:“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边@八句寫涉足庭園,情與景遇,悠然有會于心的境界。你看他:拄著拐杖,隨意走走停停;時而抬起頭來,望望遠處的景色;舉凡白云出山,飛鳥投林,都足以發人遐想。“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既是寫景,也是抒情;作者就像那出岫之云,出仕本屬于“無心”;又像那歸飛之鳥,對官場仕途已十分厭倦,終于在田園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歸宿!熬棒梏枰詫⑷搿,寫夕陽在山,蒼茫暮色將至;“撫孤松而盤桓”,則托物言志,以示孤高堅貞之節有如此松。這一大段,由居室而庭園,作者以飽蘸詩情之筆,逐層寫出種種怡顏悅性的情事和令人流連忘返的景色,展現了一個與惡濁的官場截然相反的美好境界。
下一段再以“歸去來兮”冒頭,表示要謝絕交游,與世相忘;“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聽家人談談知心話,以琴書為親密的伴侶,塵俗不染于心,也足以樂而忘憂了!稗r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躬耕田園的生活,在作者筆下顯然已被詩化,這與其說是寫實,不如說是浪漫的抒情!盎蛎碥,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寫農事之暇,乘興出游,登山泛溪,尋幽探勝!捌閸缃浨稹背小盎蛎碥嚒,指陸行;“窈窕尋壑”承“或棹孤舟”,指水路。音節和諧優美,讀來有悠游從容之概!澳拘佬酪韵驑s,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庇|景生感,從春來萬物的欣欣向榮中,感到大自然的遷流不息和人生的短暫,而流露出及時行樂的思想。雖然略有感喟,但基調仍是恬靜而開朗的。這一段承上啟下,把筆觸從居室和庭園延伸到郊原和溪山之間,進一步展拓出一個春郊事農和溪山尋幽的隱居天地;并且觸物興感,為尾段的抒情性議論作了過渡。
尾段抒發對宇宙和人生的感想,可以看作是一篇隱居心理的自白。“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是說寄身天地之間,不過短暫的一瞬,為什么不隨自己的心意決定行止呢?“胡為遑遑欲何之?”是對汲汲于富貴利祿、心為形役的人們所發出的詰問;作者自己的態度是:“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既不愿奔走求榮,也不想服藥求仙;他所向往的是:“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良辰勝景,獨自出游;除草培土,躬親農桑;登山長嘯,臨水賦詩;一生志愿,于此已足。植杖耘耔,暗用《論語·微子》荷蓧丈人“植其杖而耘”的故事;登皋舒嘯,則似用蘇門山隱士孫登長嘯如鸞鳳之聲的故事。作者分別用以寄寓自己的志趣。最后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收束全文,表示隨順死生變化,一切聽其自然,樂天知命而盡其余年。這是作者的處世哲學和人生結論。雖然不免消極,但確乎發自內心,而且包含著從庸俗險惡的官場引身而退的痛苦反省,帶有過來人正反兩面的深刻體驗;因而不同于那種高談玄理,自命清高的假隱士。
這篇文章感情真摯,語言樸素,音節諧美,有如天籟,呈現出一種天然真色之美。作者直抒胸臆,不假涂飾,而自然純真可親。王若虛曾指摘《歸去來兮辭》在謀篇上的毛病,說既然是將歸而賦,則既歸之事,也當想象而言之。但從問途以下,都是追敘的話,顯得自相矛盾。即所謂“前想象,后直述,不相侔!睂Υ,錢鍾書在《管錐編》中已有辯正,并援引周振甫的見解:“《序》稱《辭》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為‘追錄’、‘直述’,豈有‘木欣欣以向榮’、‘善萬物之得時’等物色?亦豈有‘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為未歸前之想象,不言可喻矣!卞X鐘書認為此文自“舟遙遙以輕飏”至“亦崎嶇而經丘”,“敘啟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諸況,心先歷歷想而如身正──經”,其謀篇機杼與《詩經·豳風·東山》寫征人尚未抵家,而想象家中情狀相類。陶淵明此文寫于將歸之際,人未歸而心已先歸,其想象歸程及歸后種種情狀,正顯得歸意之堅和歸心之切。這種浪漫主義的想象,乃是陶淵明創作的重要特色,也正是構成《歸去來兮辭》謀篇特點的秘密所在。
名家點評
宋代歐陽修: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
宋代蘇軾:俗傳書生入官庫,見錢不識;蚬侄鴨栔唬骸肮讨錇殄X,但怪其不在紙裹中耳!庇枧甲x淵明《歸去來辭》云,幼稚盈室,瓶無儲粟,乃知俗傳信而有征。使瓶有儲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見粟也耶?
宋代李格非: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有斧鑿痕。
宋代陳知柔:蓋其詞高甚,晉宋以下,欲追躡之不能。
宋代朱熹:其辭義夷曠蕭散,雖托楚聲而無其尤怨切蹙之病。
清代劉熙載:屈子辭,雷填、風颯之首;陶公辭,木榮、泉流之趣。雖有一激一平之別,其為獨往獨來則一也
作品簡介
《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
這篇文章作于作者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后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現了他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作品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語言樸素,辭意暢達,匠心獨運而又通脫自然,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有很強的感染力。
結構安排嚴謹周密,散體序文重在敘述,韻文辭賦則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職,成“雙美”之勢。
歸去來兮辭說課稿
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歸去來兮辭》。這篇文章是是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三單元“走進自然”中的第一篇課文。作者陶淵明。這篇文章也是xxxx年山東省教學能手評選時我抽到的課題。根據文本特點和文本在教材中的位置,我確定本文如下學習目標、重點、難點: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體會洋溢在字里行間的辭官歸隱、放飛心靈的歡快喜悅之情。
2、品味語言,體會融情于景的寫法,落實文言知識點。
學習重點:
1、把握文意,體會感情。
2、落實文言知識點:
。1)實詞活用:怡、日、悅、樂、棹、善
。2)重要虛詞:以
。3)文言句式:被動句:既自以心為形役。
倒裝句:復駕言兮焉求?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樂夫天命復奚疑?
學習難點:
1、在文言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2、讓學生在體味文章情感的基礎上,理解陶淵明的辭官歸隱不是消極避世,而是堅守高貴、不與黑暗官場同流合污。
學習時間為1課時。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入了解陶淵明的精神世界,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
當代作家周國平在他的《靈魂只能獨行》一書里講了北宋大文豪蘇軾的一個典故:有一次蘇軾飯后踱步,他掂著大肚子問他的侍從:我這一肚子裝的是什么?他的前呼后擁的侍從們紛紛回答,有的說是文章,有的說是見識,蘇軾皆不以為然,只有他的侍妾朝云一語中的:先生藏了一肚子的不合時宜。是的,蘇軾是一個不屈己媚人的大丈夫,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他滿腹經綸,卻仕途坎坷,他最崇拜的人就是陶淵明,(出示陶淵明的頭像),他曾經和了陶淵明的全詩,對陶淵明的詩文備加推崇。歐陽修說:“兩晉無文章,唯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宋庠也說:“陶公之《歸去來兮辭》,是南北朝文章之絕唱!苯裉,就讓我們走近陶淵明,一起欣賞他的《歸去來兮辭》。
學習內容和步驟如下:
一、誦讀文本,整體感知。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文言文的教學,誦讀是不可或缺的環節,我對學生的要求是:文言文的課堂要不斷傳出書聲瑯瑯。本文的誦讀分三個層次:
首先讓學生明確文言文誦讀的基本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后指名學生朗讀,學生初步感知。
其次,教師指導誦讀,引領學生把握幾個重點句的情味。首句“歸去來兮”應讀出沖出牢籠、放飛心靈的解脫、暢快之情,第三段首句“歸去來兮”應讀出享受家園之樂的舒適、寬慰之情,末段首句“已矣乎”則要讀出詩人參透一切、徹底放下的曠達之情。
指導后,再指名一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引領學生進一步感知文意,體會情感。
再次,老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體會詩人辭官歸隱的歡悅之情。
然后,師生共同朗讀,在書聲朗朗中體味情感,品味語言。
二、賞析文本,品味語言。
因為是文言文,所以,進入寫法、意境等鑒賞之前,首先要落實文言知識點。所以,四個語段,基本的學習步驟都是先疏通文意,落實知識點,然后,再根據不同的語段特點設計不同的鑒賞內容。
1、學習第一段。
。1)學生對照注釋翻譯此段。
重點把握實詞“諫、追、是、非”的含義。
注意被動句“既自以心為形役”的準確翻譯。
。2)學生概括段意。
2、學習第二段。這是一個重點語段,知識點多,鑒賞點也多,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出示課件),學生齊讀“乃瞻衡宇……有酒盈樽”,要求學生按“信(準確)”和“達(通順)”的要求翻譯語段。
第二步,通過讓學生對白描語段的擴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金人元好問評價陶淵明的詩文:“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陶淵明擅長白描,語出天然,不事雕琢,這正給我們留下想象的空間。有人說,文學作品的最高境界,不是作家描寫的最美妙,而是能引起讀者最美妙的想像。文中寫了“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我們知道“晉陶淵明獨愛菊”,那么,擺脫了黑暗的官場,回到了向往的家園,面對荒蕪院落中傲然挺立的菊花,他定會百感交集,“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而“寧可枝頭抱香死,不隨黃葉舞秋風”的菊花,看到欣欣然奔向自己的陶淵明,也一定會有一腔話語傾訴。在這里,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假如你就是陶淵明或是菊花,闊別相逢,彼此會有怎樣的衷情相訴呢?請展開想像,寫一段抒情性的心理描寫。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展開想象,盡情表述。
教師可以做如下示范:(陶淵明)菊花,我終于又回到你身旁,又呼吸到了你的芳香,我不辜負你的高潔,你也不辜負我的思量。因為我的不合時宜,致使門可羅雀,滿園荒蕪,只有你,在瑟瑟秋風中傲然挺立,展示你的高貴,迎接我的歸來。啊,菊花,高山流水,知音猶在,有你相伴,夫復何求?讓我靠近你,讓我感受你的呼吸,讓我傾聽你的心跳……
教師小結,啟示學生:康德說,人是借助令人驚異的能力——想像力——創造文化的生物。想像,是語文學習的必備能力之一。大家在學習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這一能力。
第三步:分析本段中寫景的文字!霸茻o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分析:作者寫了云、鳥、夕陽、孤松,其實,一切景語皆情語。云的“無心”令人聯想到“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卷云舒”,鳥的“倦飛”,令人聯想到作者所說的“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夕陽”令人想起“雖是近黃昏,夕陽無限好”,“孤松”則不僅令人想到“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更由“孤”字想到詩人的清高孤傲、不與污濁的官場同流合污。
學生齊讀寫景的文字,體會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學習第三段。本段寫村居生活。
。1)讓學生翻譯四個重點句子:(出示課件)
悅親戚之情話。
樂琴書以消憂。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善萬物之得時。
。2)教師講明其中的詞類活用。
。3)落實兩個名句: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4)齊讀第三段。
4、齊讀第四段,找出體現作者情感,態度的句子。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小結此段,加以拓展:作者在此段直抒胸臆,抒發了自己“乘化歸盡,樂天安命”的感慨。其實同所有的讀書人一樣,陶淵明也曾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少年壯且厲,撫劍獨遠游”(《擬古》),可他的耿介率直,特立獨行,他的不屈己媚俗,令他與當時的黑暗官場格格不入,他三任三隱,個中滋味不言而喻。他的遭遇,使我們聯想到屈原、李白、蘇軾。(出示四人的頭像)屈原,因為“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不得不懷石投江,顯其高潔;李白,因為在權貴面前堅守高貴,不阿諛奉承,而被“賜金放還“;蘇軾,因為與當權者勢不兩立,堅持原則,屢次被貶。
談到屈原,我們會想到體現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闭劦嚼畎,我們會想到顯示其錚錚傲骨的名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談到蘇軾,我們會想到他獨守高貴、不趨炎附勢的心聲“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那么,文中最能體現陶淵明理想追求、高潔品質的句子是哪句呢?(請同學各述己見,答案不唯一)
三、講課感悟
文言文的學習,課堂很難有亮點。但是,這個教學設計有三點還是比較成功,得到了評委和專家的肯定。第一,教師的范讀聲情并茂,引領學生進入情境。第二,設計的人菊對話環節,情致盎然,想象力的培養這一難點突破好。第三,拓展部分,屈原、李白、蘇軾的引入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最后學生回歸文本自然而然。
歸去來兮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辭賦的特點,了解文中陶淵明所述之志。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個疑問代詞,歸納“行、引、乘、策”等四個詞的一詞多義,了解“以、而、之、兮、來”等文言虛詞的用法和省略句、倒裝句兩種句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3.鑒賞本文感情真摯、用語樸素、用典自然等特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的高尚情操,學習其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
1.了解作者辭官歸田的原因,深刻體味詩人鄙棄官場,熱愛田園的無限欣喜之情。
2.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理解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決絕或猶疑的復雜感情。
2.歸納實、虛詞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裝句兩種句式。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本文屬于辭賦,宜抓住辭賦押韻的特點,以朗讀為主要教學手段,在指導誦讀中引導學生鑒賞課文。
2.點撥教學法。以文中表現陶淵明思想志趣的語句為重點進行點撥教學。
3.探究拓展法。提倡學生進行淺近的研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個研究性學習的小題目,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探究未知的興趣。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簡單介紹陶淵明及其作品。讀課文,利用注釋、工具書,初步把握文意。朗讀課文,找出押韻的字,通過韻腳歸納各層大意,幫助學生理清背誦思路。點評句子,以求更準確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國的詩人給我們描述了一個理想的烏托邦的社會,那是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社會——桃花源。他就是陶淵明。(多媒體顯示其畫像)陶淵明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又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涩F實的黑暗把他那“大濟蒼生”的壯志擊得粉碎。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陶淵明選擇了歸隱的道路。今天我們學習的《歸去來兮辭》正是作者訣別官場,同上層社會分道揚鑣的宣言書。(板書文題)
二、作者簡介
選一學生讀注解①。
教師稍作補充:陶淵明的家鄉是靠近廬山的江南農村,他29歲才出仕。江南農村特有的秀麗風光陶冶了他率真潔凈、無拘無束的品格。他雖然“性本愛丘山”,但并不甘心終老田園。青年時代的他也渴望有所作為,但生逢亂世,又沒有高貴的門閥可資憑借,再加上“性剛才拙,與物多忤”,所以幾仕幾隱,在41歲那年,他毅然拂袖歸田,矢志躬耕,直至終老。
他長于詩文辭賦。他的作品有兩類題材:一類是描繪田園美景,寄托他潔身自好的高潔志趣;另一類如《詠荊軻》《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等詩,寄寓抱負,多悲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記》最有名,辭賦以《歸去來兮辭》著稱文史。
三、范讀,讀出情感、氣勢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注釋,熟悉文意,并要求找出所有押韻的字,在換韻的地方做出標記,反復朗讀由換韻隔開的層次和段落,并寫出這些段落層次的大意。
學生朗讀。明確:
第1段押ui韻,韻腳有“歸”“悲”“追”“非”。主要寫作者棄官歸家的原因。“田園將蕪”是原因之一;“心為形役”為原因之二。棄官歸隱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2段用三韻,全段可分三層:第一層從開頭到“熹微”,押i/ui韻,韻腳有“衣”“微”,寫作者晝夜兼程,歸心似箭,心情的愉快盡顯其中;第二層“乃瞻衡宇……有酒盈樽”押un韻,韻腳有“奔”“門”“存”“樽”,寫剛入家門的熱烈場面,充盈著濃郁的親情和歡悅的氣氛;第三層“引壺觴以自酌……撫孤松而盤桓”,押ɑn韻,韻腳有“顏”“安”“關”“觀”“還”“桓”,寫飲酒自樂之景與傲然自得之情,閑適恬淡,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門——居室——庭院的順序來寫,情景交融,營造了一個曠達悠然美妙和諧的境界。
第3段用一韻,押ou韻,韻腳有“游”“求”“憂”“疇”“舟”“丘”“流”“休”,寫回鄉定居后的生活情況。“游”“求”兩韻述志;“憂”韻樂以忘憂;“疇”“舟”“丘”“流”是一段充滿詩意的描繪;“休”韻寫春來萬物復蘇,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暫與匆促,頓生感慨。
第4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幾句,其余押i韻,韻腳有“之”“期”“耔”“詩”“疑”,抒發對人生宇宙的感想,當樂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梳理本文敘事思路:決意辭歸——歸途——抵家——室內——涉園——外出——縱情山水——安度余生。
學生根據思路提示及韻腳,嘗試背誦。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結合第2、3段內容,通過聯想、想象,寫一段文字描繪陶淵明這位隱逸詩人的形象。不少于500字。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檢查背誦。由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談談本文的寫作特點。突破難點,理解述志中流露的或喜或哀,或決絕或猶疑的復雜感情。探究拓展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分類歸納文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背誦。
二、本文在藝術手法方面有何特點?試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鑒賞心理作簡單分析。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不得隨意評論,即使有人認為本文手法平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出各種合乎情理的評價。
教師可以出示歷代文人對《歸去來兮辭》的評價。
投影:
(1)“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歐陽修)
(2)“《歸去來兮辭》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有斧鑿之痕!(李格非)
(3)“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
學生思考,領悟。教師點撥:從語言、情感、用典、托物言志等方面分析即可。
三、難點突破
提問:有人認為本文結尾一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含有悲觀消極的思想,試結合全文內容,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一種觀點:千百年來,大家都認為陶淵明在逃避,他秉承了老莊的哲學,思想是消極的。其實,看一個人生活得是否積極,關鍵看他有沒有理想。陶淵明的棄職歸田,是與官場決裂的行動體現。他無法忍受官場對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以求保存他的社會政治理想和人格價值。所以斷不能說他意志消沉,消極處世。文中“園日涉以成趣”“樂琴書以消憂”,日子過得多么愜意、充實,雖然物資匱乏,但精神卻是充實的;“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多么灑脫,多么富于詩意的生活啊?梢哉f,陶淵明辭官歸田,是他執著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現。
四、探究性閱讀訓練
1.提問:本文序文說,本文寫在乙巳歲十一月。但具體時間有爭論。有人說本文寫在陶淵明辭官歸隱之初(如課本注釋①),是追敘和實錄之作;有人說寫在辭官歸隱之前、將歸之際,人未歸而心已先歸,是想象之作。請你推敲一下本文的寫作時間,你覺得哪種說法更合理?
學生分組討論,組員積極發言,組長作總結。然后各組由組長作代表性發言,全班交流。
①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篇》中援引周振甫先生的見解:“《序》稱《辭》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為‘追錄’‘直述’,豈有‘木欣欣以向榮’‘善萬物之得時’等景色?亦豈有‘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植杖而耘籽’等人事?其為未歸之想象,不言而喻矣!薄靶南葰v歷想而如身正一一經”。
、趨菓饓窘淌谡J為:陶淵明是一位富于創造性想象的詩人,他的《桃花源記》,就以豐富的想象,創造出一個幽美逼真的世外桃源,而成為“烏托邦”的始祖,這種浪漫主義想象正是構成《歸去來兮辭》謀篇特點的秘密所在。
2.在《晉書》《宋書》《南史》中,陶淵明都被列在《隱逸傳》中,而南宋諸學者則多為他冠以“忠義”的頭銜,那么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拂衣歸田里”之舉,究竟是為了虛浮的隱居高名,還是為了世俗道德的忠義呢?
研究方法:學生可查詢相關資料,深入考察陶淵明斷斷續續為官的13年間,徘徊不定,幾度進出的歷史事實。了解“真”是陶淵明生而具有的一種可貴的秉賦,正如蘇東坡所云:“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隱之為高。”這種“委心任去留”的自然率真,絕非隱逸或忠義的名號可拘囿的。也可從新的視角思考。
五、分類歸納文言知識
1.本文出現了五個疑問代詞,請找出來,分析它們的詞義。
明確:
田園將蕪胡不歸(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悵而獨悲(為什么還愁苦獨自悲傷呢?)
復駕言兮焉求(我還乘車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隨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為什么那樣遑遑終日,想到哪里去呢?)
2.“之、以、兮、而、來”五個文言虛詞用法歸納。
學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分析。
明確:兮:語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啊”或“呀”,如“歸去來兮”“大風起兮云飛揚”。
來:虛詞,無義,如“歸去來兮”;有時為句尾語氣詞,相當于“咧”。如《孟子·離婁上》:“盍歸乎來!”
3.本文活用的詞語有哪些?請找出來加以解釋。
明確:
眄庭柯以怡顏(使面容現出愉快的神色)
樂琴書以消憂(名詞動用,撫琴,讀書)
或棹孤舟(船槳,這里用作動詞,劃)
善萬物之得時(用作動詞,認為好,羨慕)
4.判斷下面三句話的句式特征。
A.寓形宇內復幾時?
B.將有事于西疇。
C.復駕言兮焉求?
明確:A.省略句,“宇”前省略介詞“于”;B.介賓結構后置;C.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5.課后思考練習第三題有4個實詞,歸納其一詞多義,力求在動態的語境中辨析詞義。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訂正。
明確:
六、課堂小結
本文語言樸素,音節諧美,猶如天籟,呈現出一種天然真色之美,純真可親,同學們都不禁陶醉其中。我們應感謝陶淵明,是他用性靈,用良知為中國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為我們營造了平淡自然的藝術境地。讓我們永遠記住他,作為古代文人心靈中的一片凈土,作為時代塵囂中用尊嚴扛起的一面旗幟。
七、布置作業
1.課文第二段寫陶淵明乘船回家,請想象站在船頭的陶淵明是個怎樣的形象?他當時的心理活動又是怎樣的呢?就此寫一個片斷。
2.溫馨的家庭是陶淵明歸隱的保證,一個家庭中少不了女主人的支持,請從陶淵明的描寫中推測他妻子的形象,并寫一段文字描述她。
3.假如陶淵明生活在改革開放、人盡其才的當代社會,他除了吟詩作賦、躬耕農田外,最適合參與哪一項經濟活動?
歸去來兮辭教學反思
剛剛結束必修五第二單元第一課《歸去來兮辭》的教學,教完之后,心里總覺得有些遺憾和困惑。本單元全部是古代抒情散文,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領悟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的同時去品鑒文章精彩的語言形式美。但在教學中,我對于引導學生感受抒情散文的優美性等方面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一、 關于文章誦讀的問題
我帶的是一個文科班和一個理科班,學生基礎相對比較薄弱,語文素養不是很深。課前,我計劃花3個課時將本課結束。這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重點在于感受陶淵明徹底與官場決裂之后躬耕農田的愉悅和欣喜之情,以及那些許矛盾和猶豫的心理。所以我的教學設計是以誦讀為主,讓學生反復誦讀,在讀中解決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層面的要求是讓學生讀出句內停頓、重音、語氣、語調、語速、節奏。這個層面的訓練主要以范讀和誦讀指導為主,學生一句句、一段段地細讀,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初步掌握《歸去來兮辭》這種“辭”文體在斷句、升降調方面的規律,從而讀準節奏,讀出語氣。本文有不少感嘆句、疑問句,誦讀中應讀出語氣,同時注意語調(感嘆句讀“↘”調,疑問句讀“↗”調)。文章的六字句既可以1、2、1、2頓讀,如“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也可以3、1、2頓讀,如“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第二個層面是要求學生在誦讀過程中,讀懂文意,讀出文氣,讀出個性化的理解,完成對文意的整體理解,從而享受誦讀給他們帶來的成就感,激發其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但由于學生興趣問題,他們對于“辭”這種文體了解較少,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把握不夠深刻,而且也沒有借助多媒體來進行范讀。因此,在多次朗讀的過程中,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第一遍讀還比較有激情和情感投入,但越讀學生似乎越找不到感覺了。雖然安排了各種形式的誦讀:教師范讀、領讀、齊讀、分組讀等等,但還是沒有收到真正的效果,致使課程拖沓,不能按預期完成教學任務,也不能很好地突出教學的重點:誦讀。這也讓我知道了,教學中不能忽略教學的核心——學生。
二、 關于內容取舍的問題
課文教學中,課文導入是一個亮點,最能體現語文課新、奇的特點;文體知識可增加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背景資料補充對理解文本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尤其是關于作者思想及其影響的介紹;文言知識更不能省,必須全面而綜合地介紹……在這堂課的教學中,對所有的問題我都不愿舍去。
備課時,設計所有這些內容當簡則簡。但在實際教學中我還是未能跳出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愿舍棄一個內容,不愿簡化一個環節,導致教學重點的突顯受影響,未能迅速地進入文本的解讀和欣賞,以至于淡化了文本是關鍵,學生是主體這一教學主旨。
三、關于課文深層次問題探究的疑惑
新課程教學理念中,非常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養。關于本文,也有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那就是課后練習第三題中提到的:有人認為文章最后一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流露出作者悲觀、消極的意味,你是怎么理解的?這個問題我留給學生一起探究、討論,但從幾個基礎不錯的學生的回答來看,他們并沒有真正理解陶淵明的思想,回答得有點風馬牛不相及,很讓人困惑。而我在解答的過程中,也并沒有很好地闡釋清楚,這從學生那似懂非懂的表情中可略知一二。
這些都是我的疑問和困惑,還有待我進一步地思考與探索。
歸去來兮辭讀后感
作為文學作品,這首辭的成就很高,歷來為人所稱頌。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曾經說:"晉無文章 ,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而已!"可見它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讀《歸去來兮辭》,并不能給人一種輕松感,因為在詩人看似逍遙的背后是一種憂愁和無奈。陶淵明本質上并不是一個只喜歡游山玩水 而不關心世事的純隱士。由于受儒家的影響,陶淵明曾對統治階級抱有幻想,希望通過出仕的途徑,來實現"大濟蒼生"的宏愿。但作者所處的東晉時期,正是軍閥制度的全盛時期,高門士族壟斷了高官要職,庶族寒門則遭到無理的壓抑。陶淵明29歲出仕,在以后的十多年里,他幾次做官,但不過是祭酒、參軍一樣的小官,不僅濟世的抱負無從施展,而且必須降志辱身地同一些官場人物 周旋。這使他感到十分痛苦和恥辱。因而屢屢辭官回鄉。東晉安帝義熙元年,陶淵明為彭澤縣令,上級派督郵(督查屬縣政績的官吏)來縣,縣里說應當冠帶整齊,前往迎見。他嘆氣說:"我豈能為五斗米,這要問鄉里小兒。"就辭官歸隱,他在回家 時,寫下這篇文章表明意志。
《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的述志作品,著重表達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與鄙視,贊美 了農村 美好 的自然 景物 安適的田園 生活 ,顯示了他歸隱的決心。詩的開篇,隨口而出"歸去來兮"四字,積蓄已久的壓抑和不快如決提之水,一發不可收拾。而詩人歸去的理由卻僅僅是"田園將蕪"這個簡單而平淡的原因。詩人想到"田園將蕪"本應回家,但心在官位,為形體所役而不能自主 ,這是何等可悲!表明詩人已有歸意。而后一層是之詞。詩人已知過去求官為非,今日棄官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遠,還來得及回到正道上來,因而感到欣慰。緊接著,寫作 者回到田園后的愉快生活。作者乘舟返家途中既輕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和望見家門時欣喜若狂的心情,這跟在官時"惆悵而獨悲"的心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飲酒自遣,這是室中之樂;涉園觀景,流連忘返,這是園中之樂。這是真正的隱者之樂,跟遷者們的閑適心情絕不相同。以"息交以絕游"進一步表示對當權者和官場生活的鄙棄。"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描寫 了農村初春生機勃勃的景象,觸景生情,為結尾 是人生 觀張本。詩的結尾,抒發詩人"樂天安命"的情懷。
這篇《歸去來兮辭》寫于陶淵明辭官歸田之初,但不是抒寫歸田后生活實況,而是他登舟啟程之前對歸途及歸田后的想象 ,讓讀者從中深刻體會 到了他結束十三年仕途生活的堅決與暢快,表明了歸隱田園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