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五種行為
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重要基石,可以幫孩子更快的融入社會,這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日常,父母應多觀察孩子的動作,有很多時候,孩子沒有安全感會表露出來,做父母的及時去調整或者改正教育方法。
但是如果當孩子已經有了不安全感表現的時候,父母沒有去關心孩子,孩子的安全感就會缺失,從而惡性循環影響到人格發育,嚴重的還會有自閉傾向。
那么,對于孩子不安全感的行為,都有哪些便于我們識別呢?
放大情緒
有些孩子會因為日常不可控的事情,無端端的將自身情緒放大。比如與家長分開的時候表現的尤其嚴重,又哭又鬧。有些家長會誤認為,這是孩子任性的表現,其實屬于安全感缺失的范疇。特別是換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周圍的人和孩子講話,孩子有時候也不能完全明白,只能沉默,而這類行為卻被大人們錯誤的解讀為“怕生”。
家庭氛圍緊張
父母經常在家吵架,也不避諱孩子是否在場,砸的砸摔的摔。別看孩子當時一句話不說,但是可以精準捕捉家長敏感的情緒波動。如果大人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或者經常抱有消極的情緒,孩子是非常容易受到影響的,長此以往下去,這種情緒會伴隨孩子,哪怕是身為父母的你陪伴在孩子身邊,孩子也會處于緊張和不安,會恐懼和害怕,有的時候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
依靠墻角
孩子睡覺抱著東西,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之一,他們喜歡將身體縮成一團,裹在被子里,或者完全依靠在墻角,他們認為貼這邊睡覺,或者靠著什么背后是有安全感的。因為父母給孩子買玩具或者娃娃,再加上不能無時無刻的陪伴,于是孩子將父母的感情轉移到了玩具身上,會在特定的時間將玩具當成自己的爸爸或者媽媽。
嚇唬孩子
“你再哭,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
“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這種嚇唬孩子的方式,也算是國內特有了,雖然會一時讓孩子停止哭鬧,但是卻給孩子的長遠發育帶來了很不好的影響,會讓孩子總感覺爸爸媽媽有可能拋棄他,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被父母喜歡,不受到任何的保護。
忐忑、膽小
有些孩子,晚上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就會覺得害怕,有時會讓爸爸媽媽陪著講故事,怕黑、或者蒙頭睡覺等。希望能和爸爸媽媽呆的時間久一點,躺在媽媽懷里,父母輕撫孩子的頭發,會讓他很踏實...
有些孩子上到初一初二,還會用啃手指來緩解自己緊張的情緒,而且大部分都比較自卑,不愛喝人交際,甚至站著的時候,手不知道如何擺放,內心些許忐忑,這就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
為了長大后不生成扭曲的價值觀,孩子需要一個安全感十足的生長環境,父母要經常向孩子展示這個世界是美好的,是安全的,如果孩子對整個世界都產生懷疑,那長大成人就很難對外界事物產生信任,從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即使遇到危險,也要讓孩子明白,父母一直會在他身邊陪伴。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五種行為】相關文章:
孩子嫉妒心強源于缺乏安全感10-19
缺乏安全感的男生性格12-17
怎么糾正孩子不良行為12-08
矯治孩子攻擊行為的方法12-25
簡單有效的塑造孩子好行為的方法02-15
家長的行為會助長孩子明辨是非03-03
到底什么才叫安全感03-10
男生想要的安全感是什么03-10
怎么給12星女安全感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