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假如》教學片斷及感悟
一二年級的孩子是喜歡幻想的年齡,從他們天真可愛的眼睛中,看到了孩子的純真,看到孩子的善良。讀著一個個童話故事,他們也仿佛走進了童話的世界。我們教材中的兒童詩都是一些朗朗上口的短小詩歌。一年級時我們課個必讀書目中《365首兒歌》和《365謎語》是孩子熱衷的讀物,所以孩子喜歡詩歌,更喜歡讀詩歌。《假如》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兒童詩,小作者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fā)自內心的關愛。這首小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學生們喜歡反復朗讀,在朗讀中產(chǎn)生共鳴,感受到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產(chǎn)生關愛他人、關愛環(huán)境的美好愿望,產(chǎn)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假如》中,小詩清新的語言,讓我想帶著孩子走進詩一般的語文課。課中。我們通過豐富的語言想象、多彩的情感體驗、靈動的對話交流以及盡情的情感投入,讓我們的語文課也帶上詩意的色彩,引導兒童的想象帶上詩意的翅膀。
一.在閱讀中感受詩的語言
教學片斷一:
師:今天,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心愿,就是要送給大家一份禮物。(出示禮物盒)
生:哇
師:讓我們輕輕地打開它吧。(點擊打開,出現(xiàn)愛心,每一個愛心上出示詩中的語句)
師:誰愿意來輕輕地送出禮物。
生讀詞語。
生:在操場上奔跑 在草地上游戲(通過第一課的朗讀,學生能流利且有感情地讀)
師:是呀,小朋友們讀得真不錯,都能體會每個語句中藏著的情感。
師:看大家都讀得這么棒,讓我們帶著感情,一起來學習小詩。
……
從這節(jié)課一開始,我就是順著詩的語言開始的,輕輕地開啟兒童的詩的心門。孩子們也隨之進入詩的情境。學生感受到了課堂氣氛的不同,也感受到了詩歌的輕盈與清新。
教學片斷二:
師:西西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生:西西是一個不幸的孩子。
師:怎么不幸?
生:她沒有雙腿,不能像我們一樣走路。
生:她不能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生:她可能不能像我們一樣上學。
師:是呀,正因為西西沒有一雙好腿,她只能……
生:學生跟讀(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
師:當我們在操場上奔跑時,西西只能……生接讀
師:當我們在草地上游戲時,西西只能……生接讀
師:當我們踏著輕快的腳步去郊游的時候,西西只能……生接讀
師:所以,小詩人一定要給西西畫……
生:接讀:一雙好腿,還他一個健康的身體。
師:孩子們,當西西有了一雙健康的腿,他可以和我們一起……
生:他可以和我們一起去操場上做游戲。
生:他可以和我們一起在教室里上課。
生:他也可以和我們一起去郊游,一起去公園玩。
生:他也可以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放風箏,那時,他也和我們一樣快樂!
師:到那時,你感覺怎么樣?
生:我也很開心,很快樂。
生:我想陪著西西一起玩。
師:那我們一起帶著這樣的快樂來讀好這一小節(jié)吧!
……
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自然離不開詩歌本身優(yōu)美的語言,讓學生通過讀來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情感。詩意的教學語言也引領著學生走入一種美的意境。利用詩意的教學語言,讓學生沉浸在詩的情境中,華麗、絢爛、文學化的教學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教師充滿詩意的教學語言,對學生的影響和感染是潛移默化、伏延深遠的。
二.在朗讀中聆聽詩的節(jié)奏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特別是這樣朗朗上口的小詩,學生最愛讀。單個讀,小組讀,自由讀,齊讀等等方式在課堂中不斷交替。只是短短的幾句優(yōu)美的文字,學生無不入情入境地讀著。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真正的詩歌對于他們來說并不陌生,但也并不清晰。特別是詩的結構和詩的節(jié)奏,都是似是而非的境地。
教學片斷三: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剛剛學的兩節(jié)小詩吧!(出示兩節(jié)小詩)
師:這首小詩和我們平時學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生觀察思考。
生:這首小詩是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的,我們平時學的是一段一段的。
生:這首小詩的前面都是一樣的,都是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師:你真了不起,小詩總是會把有些句子不斷重復,這樣我們讀起來更有蘊味。
生:這首小詩最后的都是四個字,四個字的。
生:這首小詩的標點符號和平時不太一樣。
師:你真是火眼金睛,這么細小的地方也讓你發(fā)現(xiàn)了。寫詩的時候,我們可以在適當?shù)臅r候換一行,標點符號可以放到下一行。
師:看來,你們還真了不起,真是讀懂了小一詩,那讓我們也做一回小詩人吧。我們也來仿照著小詩來創(chuàng)作一段。(說一說)
……
閱讀,就是在朗讀中讀出意味。真正的閱讀是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對話,雖然我們的孩子并沒有像大人一樣感悟深刻,但閱讀過程和自身的感悟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有時反復的朗讀甚至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渴望,點燃學生的心靈火花,課文中的某個片斷成為學生成長的心靈雞湯、指路明燈。在我們的教學中多讀多悟,在閱讀中體驗真正的情感。
三.在詩意中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作靈感
心靈的渴望與美好的愿望相伴著孩子們熱切的想象,但許多想像總是伴隨著對自己的關注,缺少對于別人的關注。所以,如何將孩子們的想象與現(xiàn)實的生活緊緊結合在一起。本次教學中就設計了:雖然我沒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也可以……使詩歌的寓意得到升華。
教學片斷四:
師:有了馬良的神筆真好,小樹能快活地成長,小鳥有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重新站了起來……一個個美好的心愿組成了一個愛的世界。可是,我們的手中并沒有馬良的神筆,不能想要什么就畫什么。這時你還能為別人做些什么呢?(出示創(chuàng)作的詩句)
生:雖然我沒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也可以幫助班里的同學打掃衛(wèi)生。
生:雖然我沒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也可以給沒有座位的老奶奶讓座,讓她不用站著那么吃力。
生:雖然我沒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也可以給生病的同學送去問候,讓他不再一個人躺在床上,孤孤單單。
師:孩子們,你們都是心中有愛的孩子。就你們的心中的那枝神筆寫下一首首小詩吧!
學生集體創(chuàng)作小詩。
……
當學生的一節(jié)節(jié)情深意切的小詩在大家面前朗讀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孩子創(chuàng)作的真實表達。那是一個充滿愛心的臉龐,那是一段真誠的想法,那是一個個善良的孩子。當老師給學生一個表現(xiàn)的機會,學生會常常會給大家?guī)硪庀氩坏降氖斋@。這樣的氛圍是一種“場”,在這樣一個充滿詩意的“場”里,教師與學生總是全身心地投入其間,或設身處地、或身臨其境、或感同身受、或心馳神往,共同進入一種詩的意境中。其間,在學到西西不能干什么的時候,有個女孩眼中飽含淚水,就像西西就是她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她感同身受。當我們的孩子學會了感動,學會了“用眼睛吃東西”,用精神來營養(yǎng)自己。那么他們就會看到真,會去追求,看到善,會感動,看到美,想去欣賞,他們的情感豐滿了,心靈充實了。此時此刻,詩歌中的人物就是他們自己。
王崧舟老師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堂好的語文課,存在三種境界:人在課中、課在人中,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課、課如其人,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課、課即是人,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課的痕跡越淡,終至無痕。因此,課的最高境界乃是無課。”我想,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所要追求的境界是無止境的。但我們的心中要裝著學生,以學生為著眼點,將詩意更多地帶進語文課,從閱讀中去感悟,從閱讀中去創(chuàng)作,讓學生走進更多詩一樣美麗的語文課。
【《假如》教學片斷及感悟】相關文章:
《找春天》教學片斷12-19
《駱駝和羊》教學片斷實錄04-15
六年級上冊《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片斷03-06
假如的反思04-26
假如我是家長09-14
假如我是大人07-22
假如我是老虎10-09
假如我會克隆11-22
假如我是糖果大王08-02
假如沒有灰塵反思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