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的教學札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人心,在眾多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們都開始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呈現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地位,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從單純地依賴模仿記憶,逐漸轉變到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在外出聽課的同時,亦發現了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請看下面一則教學片段:
一位女教師教學《白楊》。新課伊始,身旁的大屏幕上,由多媒體課件演示出一排高大挺秀的白楊樹,正挺立在大戈壁上,狂風呼嘯,飛沙走石。白楊遮擋風沙,傲視萬物。然后,老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眼中的白楊有什么特點?
生:白楊的樹形優美,像一把綠色的大傘,長得很茂盛。
生:白楊樹壯壯的,高高的,像勇敢的士兵在搏擊風沙,守衛戈壁。
這時,又一學生站起來:白楊樹一定在埋怨老大爺的不公,把它安排在這個鬼地方,你看它哭得臉色(樹干)發白,愁得臉上布滿了深深淺淺的皺紋。學生哄堂大笑。很顯然,這位老師也沒想到在對白楊樹的一片歌功頌德聲中,會出現如此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尤其是在那么多老師聽課的現場。老師有幾分尷尬,有幾分慍怒,她像白楊一樣蒼白著臉,淡淡地說了聲“坐下”再沒下文。
經歷了這一幕,我心情很沉重,心底不由得涌起一股悲哀,為老師更為學生。就這位學生的發言而言,我認為堪稱精彩:文法上有理的據,語句流暢,比喻生動貼切;內容真實確鑿,是真情實感的流露。也許他的說法值得推敲,可這真是老師接下來的工作—對學生進行適宜的引導、教育,而不能因為孩子的回答沖淡了課堂的主題,與作者袁鷹的初衷有所悖而不于理睬,甚至加于否定。我認為對于這位學生,作為老師非但不能批評,還得大加贊揚:敢于標新立異,發表自己的看法,回答新穎獨特是難得的創新思維的結果,我們的課堂改革要呼喚的不正是這些敢于標新立異、發表自己看法的學生嗎?也許這位孩子的家人或親人遭到過不幸,而他在面對挫折時,表現得意志消沉,埋怨命運的不公、生活的無常,甚至以淚洗面,額上平添了幾道皺紋(要知道,這樣的情況并不少)。人尚且如此,何況樹乎?孩子是無邪的,他們的眼中充滿了童真,想到什么就答什么,全然不會考慮場合的莊嚴,教者的心情。然而,正因為這童真才使得這個世界純潔而充滿真情。
更令人感到遺憾的、扼腕嘆息的是:老師一聲不置可否的“坐下”把課堂教學中臨時產生的、鮮活的教學資源給忽略了。
想到這兒,促使我不禁靜坐反思:何為課堂教學資源?通常,我們一般老師認為:一是教材,二是老師課前的準備和設計。其實,還有一種更為重要的資源,那就是來自學生的,生存于課堂的活的材料,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碰撞過程中出現,許多老師預先沒有想到的,奇特的、閃光的、極富個性的語言材料,是最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材料,這就是生成的'教學資源。但這卻往往會被我們的老師所忽略。假如,當時那位老師能敏銳的捕捉住這一新生成的課堂資源,并充分的利用起來,那么,這堂課就會產生另外一番景象。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一下子就抓住了白楊樹白、有裂溝這兩個特點。但是,現在白楊樹不哭了,擦干了眼淚,因為它已經認識到了埋怨、哭泣是于事無補的,甚至會成為風沙嘲笑的對象。瞧!它勇敢地抬起了頭,挺直了腰伸出了手臂,與兄弟們一起搏擊風沙,守衛邊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相信,那位同學聽了定會若有所思,增強幾他生活的信念;對其他學生來說,無疑也是一次極好的誘導。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這種現象的頻繁出現呢?我認為關鍵還是在于老師們對課堂教學資源的利用不夠重視。他們往往只顧自己的設計,不管課堂中出現什么情況,也無視學生的語言材料是如何的豐富與精彩,不予重視,甚至不予理睬,想的只是自己設計的下一步是什么,不敢超出教案,唯恐耽誤教學任務的完成,實行的是課堂的“單邊主義政策”,這不但浪費了資源,也是對學生積極性的嚴重挫傷。
當然,課堂教學資源的捕捉和有效利用離不開教師機智的頭腦和靈活的應變能力,更離不開的還應是老師的具有民主平等的教學理念。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學生觀察、思考、選擇和體驗,都與成人有著明顯的不同。所以,我們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作“孩子”。老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放下自己的架子,作為一個和學生平等的傾聽者細心地聽取每一位學生的發言。當你帶著欣賞的眼光、審美的心情來看孩子“幼稚的、與眾不同的問題”時,你會驚喜的發現,孩子看待萬物的視角是多么的新穎獨特,孩子的世界是不能用世俗的眼光看待的,在他們的世界里,滿目繁華,有時還不如一堆沙土!
【白楊的教學札記】相關文章:
老師的教學細節02-26
談課堂教學中教學機智的運用策略02-26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感悟02-26
小學歌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02-26
淺談小學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關系02-26
《書報生活中的良師益友》教學活動及指導02-26
英語教學隨想范文02-26
《確定位置》教學紀實02-26
高中體育教學得重視個性化品格的培養02-26
《克和千克》教學紀實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