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通用13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心得呢?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心得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 篇1
界定使命是企業家的任務,而激勵與組織人力資源是領導力的范疇,二者的結合就是管理。”提出了三個經典的問題:我們的事業是什么?我們的事業將是什么?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么?這三個問題經過改編完全可以應用于現在的我們:我們學習的是什么?我們學習的將是什么?我們學習的究竟應該是什么?
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往往在于其超強的預見性。多年之后依然閃耀者奪目的思想光輝,熠熠發光,為處在黑暗中的人們知音了前進的方向與道路。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在于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夠讓人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大事記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長存。
德魯克先生《管理的實踐》已面世半個多世紀了,在這五十多年中,有關企業管理方面的書籍可以用浩如煙海來形容。但能禁得住時間考驗的的書籍還是《管理的實踐》一書,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管理的實踐》是一本值得認真閱讀的好書。
終于讀完了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仿佛自己游蕩在上個世紀中期的企業中。這本書構筑了完整的“對人的管理”思想。如:1、人是資源,是所有資源中最富潛力的資源。德魯克認為“人的資源——整個的人,是自然賦予的所有資源中最豐富、最有才能,最有潛力的資源。”這是因為在企業可以得到的所有資源中,認識“唯一能夠增長和發展的資源”,亦即“人要貢獻出什么必須由他自己決定”,只要他們愿意進行“有目標的、集中和聯合的努力”,就可以“產生出真正完整的東西來”。
2、必須對人進行管理,挖掘出人的潛力。德魯克明確的提出“利潤并不是企業活動的目的,利潤不應該成為企業決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據,他只是對企業是否起作用的`一種測驗”,他說道:“企業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能力。”因此,“經理人員的首要任務是把他的資源——首先是人的資源中蘊含的力量都挖掘和發揮出來。那么我認為,真正詮釋管理的意義就要將人的機能發揮的淋漓盡致。人是社會的主體,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
3、是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職工有成就感。管理者如果只注重員工的績效,那就死定了!那是傳統的管理方式,現代管理方式已經是人性化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員工的感受。同樣的工作,在行政的約束下與在自動自發的工作結果雖然是都完成任務了,但完成的綜合效果完全不同。只注重績效的話,那會留不住優秀人才。因此,要想將公司管理的有聲有色,必須關注職工的感受,經常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使他們在工作中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管理的實踐》一書,系統的論述了企業的核心問題,即企業的目的:只有一個正確而有效的定義--創造顧客;兩個基本職能--營銷和創新。企業存在的目的不能從自身尋找,只能從外部,從對社會的貢獻中尋找,從客戶那里尋找。企業通過不斷的創新滿足顧客的需求。管理本質上是一種實踐,而不是一種專業和科學,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任何熱衷于將管理科學化和專業化的嘗試,試圖消除所有的波動,風險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創新和成長。管理本質上是一句目標業績和責任進行的管理。檢驗管理和創新的成果,不是知識,而是業績和成就。管理者和員工在本質上沒有差別,只有責任上的差別。員工的權利不是來自于管理者的授權,而是來自于所承擔的責任。區分高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的唯一維度在于時間。
正確的定位個人與組織的關系,組織要求員工要主動積極,以企業的目標為努力的方向,同時要求員工要自愿接受改變。但員工對組織的要企業一般較為弱勢,德魯克總結為,首先員工是一個人,通過職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做事有意義;其次,員工要求企業建立標準,對員工良好業績的關注。“組織需要個人為其做出貢獻,個人需要把組織當成實現自己目標的工具。”因此管理者的重要任務是將員工的目標引向組織目標。管理者需要在現在和未來間取得平衡。管理是一種稀缺的資源。
一本優秀的著作哇不盡的寶藏,可以陪伴人的終生。有所得在于能夠更加深刻的領悟思想的內涵與外延,在于發現自己的誤解與錯誤,在于能夠明確自己未來道路的方向!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 篇2
前一段時間讀了《管理的實踐》一書,讓我對管理有了與以往不一樣的理解。書中作者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的、能動的、動態的器官。”管理作為企業的器官,具有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員工及工作的功能。
初次接觸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就被他書中闡述的管理思想所吸引。德魯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養,強調人的夢想性、價值觀及決定力,構成了組織績效表現的關鍵資源。他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能動、動態的器官。我最欣賞他的一句話: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權威就是成就。他的管理思想深深的影響了我整個管理學的思想基礎,能夠說他的思想已經扎根在我的思想中。他在管理的各個方面闡述了他獨特的觀點,構成了一整套的思想體系,從而建立了管理這門學科。
《管理的實踐》中將管理的資料描述為三部分,即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管理企業從企業需要的組織架構上思考,全面詮釋了職能分權制和聯邦分權制,并且指出在條件可能的狀況下,聯邦分權制為最優構架,也是責權利同位,最有用心性及效果的架構。
管理管理者從人才的引進、培訓、安排、提升等程序中,道明了企業員工的管理目的:盡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員工都成為管理者,也道明只能當每個員工都成為管理者時,企業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員工績效才能最大發揮;管理員工和工作指明了決策的過程和分析決策工具的重要,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工具來為管理員工和工作做好的決策向導。
管理的每一個動作和行為都要同時涉及到管理的三個部分,所以在決策每一個行為時,都要思考對每一個方面的影響,找最影響小、最涉及面窄、最有績效的角度來進行。
企業是社會的公民,服務于并豐富了社會的各種功能,它的目的僅有一個,就是創造顧客。(以前經常聽到推銷員上非洲賣鞋的故事,而故事中那個看到當地居民光腳行走而大呼鞋可賣的才具有經營企業的戰略眼光)企業的兩項基本職能:營銷和創新。透過他們產生經濟成果,而企業其他的一切活動都在成本的范疇內。
企業是社會的豐富機體,僅有當它能夠正常新成代謝時,才能在社會中正常生存。而企業的正常生存務必要有足夠的利潤,這不一樣于一般認為的企業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潤,從而使得企業追求生存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的極大豐富和人們生活的不斷提高。
從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中,自我得到了很多收獲,他的思想建立了我的管理思想基礎,深深的影響了以后的學習與發展,在此基礎上,在以后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的領悟和發展德魯克的管理思想,實際運用到自我的工作或者是事業中去。
德魯克的書,與我從此一生相伴!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 篇3
《管理的實踐》是彼得·德魯克先生于1954年出版的一本管理學著作,用他自己在序言中所介紹的,他認為“這是第一本真正的‘管理著作’,是第一本視管理為整體,率先說明管理是企業的特殊功能、管理者肩負了明確責任的管理書籍”。并認為“這是那些準備只讀一本管理書籍人士的最佳選擇”。
德魯克先生在本書中,首先介紹了管理的本質,之后針對企業、管理者、員工和工作這三個企業管理的內容重點介紹了管理的結構,最終歸結到“當一名管理者究竟意味著什么”這樣一個問題。德魯克先生在書中強調了“企業的目的是創造顧客,企業的主要功能是營銷和創新”這樣一個觀點,這同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認為的企業的目的是創造利潤比較起來,的確大相徑庭。德魯克先生認為,“利潤只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約束條件,遠遠不構成企業存在的目的“。但他同時承認“企業必須有足夠的利潤才能經營,這是企業最重要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對自己和員工的首要義務”。雖然我還不能充分理解他這一觀點的先進性和優越性,但是我很喜歡他的這一說法,因為這讓我感受到企業的存在具有了蓬勃的朝氣和精神層面的追求,而不僅僅是冰冷的數據和經濟價值。
彼得·德魯克先生在本書中闡述的另外一個與我日常工作切實相關的內容是企業對員工和工作的管理。他認為“人類在精神和心理方面都需要工作,如果不工作,大多數人都會面臨精神和身體的崩潰瓦解。因此管理層的任務是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和參與感,喚起他們的工作欲望”。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企業需要的絕不僅僅是還過得去的績效,企業需要員工充分發揮潛能,達成最佳績效。員工需要的也不僅僅是能有所表現的職務,他需要的工作必須能為他的能力和才華提供最大的發揮空間,給予他最大的機會持續成長和表現卓越”。因此,他主張“員工能做的規劃越多,就能為自己的工作承擔越大的責任,因此生產力也就會越高。如果員工總是聽命行事,那么只會對工作造成傷害”。
彼得·德魯克先生通過這種角度說明了企業通過這種管理方式,即讓員工在工作中具有更多發揮自己主觀能力的機會,并且讓員工可以看得到自己的工作與企業發展的目標之間產生實際的聯系,實現企業和員工以及員工的工作之間在工作目標和切身利益上的統一,最終就可以實現企業管理的目的。也就是說,如果員工在自己的工作中可以發揮的自由空間越大,員工對工作的熱情也就越大,因而工作能給員工帶來的成就感也就越強。由此我想到在團隊工作中,作為中層管理者,在指明工作目標和工作程序之后,我也應該有意識的為自己的團隊成員留出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團隊成員能夠有機會和余地規劃自己的工作進程,并以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努力達成工作成果,進而獲得工作中的成就感和個人專業技能的.提高。就像彼得·德魯克先生說的“員工對企業的要求,在基本的經濟報酬之外,就是自我實現。員工在企業中感覺到自己的能力提高、地位實現,做完成的工作對企業具有意義,也就是實現了工作成果”。
彼得·德魯克先生的這本《管理的實踐》,對于我這樣對企業管理實踐不深入的人來說稍顯枯燥和晦澀,但他樸實的語言以及書中所列舉的企業管理的成功案例,的確讓我對自己日常工作中所見到的、所感受到的企業管理的過程和片段產生思考并有所啟發,尤其重要的是,他的那些理論讓我對自己日復一日重復工作背后的意義有了一個更合理的觀察和思索的角度,并把自己以前無意識的管理行為轉化為有意識的管理實踐,在帶領團隊實現工作目標的同時,也為團隊成員和我自己的自我實現做出具體的努力。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 篇4
管理,是一種手段,更是一門學問,作為一個團隊的負責人,如何管理好團隊是每一位領導所應對的問題。SAGW質保的領導們也在不斷探索和學習如何打造一個不斷進取、主動、協同、創新、高效的質保團隊,為使公司發展成為行業領先,供給驅動系統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創新型科技公司保駕護航。
今日,丁吉哲科與大家分享,他在讀到《管理的實踐》關于“管理是實務而非理論”時的感悟。后續還將繼續分享其他人的研讀心得,請大家持續關注。
“管理是實務而非理論”這是彼得德魯克在書中闡述的重要觀點。管理的本質是一種實踐,而不是一種科學和專業。質量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實踐中才有真知,鉆研中才有真相。
現階段我們公司新能源總成越來越多,伴隨而來的便是傳統總成中不常見的缺陷,例如高振福,階次噪音,嚙合異響等。往往這類缺陷在齒軸類零件的精測報告上并無法直觀的顯示,但為了探求真相,我們組建了專題攻關小組,針對相關缺陷進行了裝配互換試驗。攻關團隊在實踐的拆裝配對過程中慢慢理出了頭緒,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遏制住了缺陷的'蔓延。
分析質量問題猶如探案,偵探(管理者)必須帶著自我的團隊如法醫(精測室)、技偵(臺架工程師)、刑偵(現場質量工程師)等人員,在一線鉆研探索,才能找到線索偵破案件。所以質量的管理必須務實,實踐中才能真正找到質量缺陷的真相。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 篇5
本人在網上獵書時,無意中買下了這本《管理的實踐》,原本沒有對它給予很大的期望,不想剛讀過序言部分,就深深的抓住了我的需求,它是如此系統、如此豐富博大,它使我第一次知道了企業經營的目的不在企業本身,而在企業外部,即創造與滿足顧客,第一次認清了決策過程的細膩和重要,第一次認清了組織的架構必須服務服從于企業經營策略。同時還深悟有效的管理就是用自我控制的人進行目標管理。
人作為社會的一員,作為企業資源中最活躍的因素,早就具有了最有價值資源的稱號,但是也是最不好用、最不可預測的資源。德魯克認為當我們把重點分別放在“資源”或“人”時,會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答案。作為一種“資源”,人力能為企業所使用,然而作為“人”,惟有這個人本身才能充分自我利用,發揮所長。這是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最大的區別。使員工有成就感,使工作富有成效是對管理者永恒的挑戰。管理者不只通過知識、能力和技巧來領導員工,同時也通過遠景、勇氣、責任感和誠實正直的`品格來領導。品格作為管理者的素質也被提到新的高度,成為根本性問題。
管理一直被人們稱為是一門綜合藝術,綜合是因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認知,智慧和領導力;藝術是因為是實踐和應用。坐在家里從書本上學到的只是管理的理論,而只有實踐檢驗了的才能成為管理的才能。
《管理的實踐》中將管理的內容描述為三部分,即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管理企業從企業需要的組織架構上考慮,全面詮釋了職能分權制和聯邦分權制,而且指出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聯邦分權制為最優構架,也是責權利同位,最有積極性及效果的架構。管理管理者從人才的引進、培訓、安排、提升等程序中,道明了企業員工的管理目的:盡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員工都成為管理者,也道明只能當每個員工都成為管理者時,企業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員工績效才能最大發揮;管理員工和工作指明了決策的過程和分析決策工具的重要,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工具來為管理員工和工作做好的決策向導。
管理的每一個動作和行為都要同時涉及到管理的三個部分,因此在決策每一個行為時,都要考慮對每一個方面的影響,找最影響孝最涉及面窄、最有績效的角度來進行。
企業是社會的公民,服務于并豐富了社會的各種功能,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創造顧客。(以前經常聽到推銷員上非洲賣鞋的故事,而故事中那個看到當地居民光腳行走而大呼鞋可賣的才具有經營企業的戰略眼光)企業的兩項基本職能:營銷和創新。通過他們產生經濟成果,而企業其他的一切活動都在成本的范疇內。
企業是社會的豐富機體,只有當它能夠正常新成代謝時,才能在社會中正常生存。而企業的正常生存必須要有足夠的利潤,這不同于一般認為的企業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潤,從而使得企業追求生存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的極大豐富和人們生活的不斷提高。
總之,《管理的實踐》從企業的一個目的、兩種職能、三個內容、四個階段、八大領域向我們展示了企業運作的全部,也闡明了企業管理的真涵義,詮釋了作為管理者要具備的品格及要鍛煉的各個方面,是一本“讀則新、又讀更新、多讀益新”的著作。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 篇6
最近讀了彼得德魯克大師的著作《管理的實踐》,曾被人們與于高度贊揚的、為后世留下不可磨滅的功績的著作,也給了我很多很多的益處。這本書寫于1954年,那時的中國經濟還是一片蕭條,這本書不僅啟發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企業家,同樣也給當時中國社會的蕭條帶來希望的陽光。這本著作奠定了德魯克在現代管理學學術史上的奠基人地位。
《管理的實踐》是第一本視管理為整體、率先說明管理是企業的特殊功能。德魯克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的、能動的、動態的器官。”這本書中體現到管理者肩負了明確責任的管理書籍。本書以實際案例的實踐為基礎,以“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項管理任務為主線,提供了管理觀念、原則和工具,揭示了管理的本質,是一套極具系統化的管理知識。現代所流行的那些所謂的管理思想,比如說業績考核、職業生涯管理、事業部制分權管理、企業文化、自我管理團隊等等之類的都在大師的著作中嶄露頭角。這樣就表明了大師的管理思想才是當今經濟社會的主流意識。
通讀這本書之后,發現這本書主要分為三大塊:概論、分述、總結。概論以管理之本質入手,闡述了管理世界的角色、職位、職責以及未來面臨的挑戰和發展的趨向。分述也就是本書的主體部分,而這部分內容又可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以西爾斯公司的故事為實例,為我們說明我們的事業是什么?我們的事業將是什么?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么?以及企業的目標、成果與生產的原則等等。
第二部分以福特汽車的故事為例,闡述了“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時也呈現了組織精神(即企業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以活動分析、決策分析與關系分析入手,闡述了企業建立組織結構的要求、選擇原則,分析了幾種不同組織結構的優缺點及適用條件。
第四部分以其“績效為核心的整體觀”,主張雇傭整個人而不是一雙手,以IBM的故事為例,描述了創新的實踐價值,使員工有成就感和滿足感,進而創造顛峰績效的組織。
第五部分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決策及未來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張“責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后一部分是本書的結束語,他主要強調的是企業管理者的社會責任以及企業的社會責任,他充分認識到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一個有責任感,敢于擔當,對顧客高度負責的企業更能得到社會的尊重,得到顧客的認可,因此也能活的長久。
企業是什么?是盈利能力?還是利潤最大化?盈利不是企業和企業經營活動的目的,而是企業的一種約束因素。利潤是對企業活動的檢驗。企業的主要職能一是營銷,創造顧客;二是創新。企業存在的目的不能從自身尋找,只能從外部,從對社會的貢獻中尋找,從客戶那里尋找。要滿足客戶的'要求,簡單的各種生產要素組合是不能創造價值的,只有依靠企業的創新。如何實現創新,只有依靠管理者的管理和員工主動性的發揮。管理不是一件由許多體力勞動者從事的工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象力和受過教育的人員進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作。我們習慣上將管理者和員工看成根據指示行事、沒有責任、不作出決策的人,這只能消除企業的精神和創新。如何檢驗管理和創新的成果?不是知識,而只能是業績和成就。那種試圖向管理人員頒發許可證,沒有專門學歷的人員不能從事管理工作會對社會造成極大的破壞。管理本質上是一種實踐而不是一種科學和專業。任何熱衷于將管理科學化或專業化的嘗試,試圖消除所有的波動、風險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創新和成長。管理本質上是依據目標、業績和責任進行的管理。管理者和員工在本質上沒有差別,只有責任上的差別。員工的權利不是來自于管理者授權,而是來自所承擔的責任。區分高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的唯一標準在于時間。管理者的重要任務就是將員工的目標引向組織目標。管理者需要在現在和未來之間取得平衡。因為管理能力是一種稀缺的資源,因而越是高層管理者越是應該集中與組織長遠目標。管理者必須在多種目標、現在和未來之間取得平衡。
管理企業的過程就是將社會利益變成企業的自身利益。而管理企業的終極之善是改變他人的生活。魯克幫助我們充分的認識到個人和組織的關系,那就是組織要求員工要主動積極,以企業的目標為努力的方向,同時要求員工要自愿接受改變,而員工對組織的要求一般較為弱勢。德魯克卻有著非常精辟的總結,首先,員工是一個人,通過職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正義,做事有意義,其次,員工要求企業建立標準,對員工良好業績的關注。而公司部門在關注企業的目標過程中,在員工對企業的要求上是否可以再努力提高呢?兩者在辯證統一中發展,缺失了其中的一個部分,企業管理就會面臨困難,所以二者缺一不可,這有這樣,企業才會更好的發展,才會創造出更大的自身利益。
《管理的實踐》這本書更突出了“人”,充分體現了人本主義精神的光輝,同樣也非常注重企業文化。企業文化這個詞也是來自于德魯克理論中。一個好的企業文化能喚醒企業員工內在的激情與奉獻精神。一個好的組織精神應該強調個人的優點,強調他在這個組織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應該讓員工取長補短,以此來協調組織內成員。好的企業文化必須讓個人的長處有充分的發揮空間,肯定和獎勵卓越的表現,讓個人的卓越表現對組織其他成員產生建設性的貢獻和引導作用。企業文化的目的,不在于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而在于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使組織具有高績效,且通過良好的工作績效給員工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最重要的一點企業文化中一定要有創新精神,這樣企業文化才是一個企業的活力所在,企業才能不斷創新,創造社會財富。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因該感謝這個人,因為他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來理清我們社會中人的角色和組織機構的角色,我認為彼得。德魯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這一點。”這是通用電氣前首席執行官杰克。韋爾奇對德魯克的評價。一個管理學人才都如此說我,們又何不一讀呢?一本優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盡的寶藏,可以陪伴人的終生。這樣的著作一旦誕生,就已經獨立于作者、獨立于時代,屬于每個讀者自己。這樣的書是永恒的、跨越時空的。我想,“管理學大師中的大師”的彼得·德魯克先生的《管理的實踐》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 篇7
終于開始下決心讀一些管理類的書籍,第一本,就是這本赫赫有名的《管理的實踐》,而德魯克(又名杜拉克)的名頭也早有耳聞。公司有一位副總以研究管理學著名,每每談及一些引用時,都提到德魯克。這本書的光環太多,管理學的入門經典,成本于1954年,60年過去了,仍依然經久不衰,像穿越了時空的限制,告訴我們經典的魅力。但是在看書時,你依然會覺得它對今天依然有那么多指導意義。于是,每每談到精彩、精妙之處,真是令人拍案叫絕,不得不佩服大師敏銳的洞察力和深遠的眼光和預見能力。
于是,在嚴肅和安靜中開始閱讀,我得承認我讀得很慢,因為要靜下心來思考。很多常見的論點、觀點在大師筆下上升到了理論。于是禁不住不斷地和現在所在的公司對比。《管理的實踐》就像一面鏡子,來評判每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書中幾乎每個論點,都能從我現在的公司里找到正面或反面的例子,于是每每讀到這些地方,就像理想和現實的無情對比,讓我屏住呼吸去思考,或如獲至寶,或扼腕長嘆,不斷地發現我們企業的管理之謬誤弊端,及最終造成的不良后果。管理是一門科學,卻又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于是它又是彈性的,同樣都叫管理,在兩個單位可能完全不一樣,產生出完全不同的績效來。
請跟我來,去對比這些經典管理語句和我在現實中碰到的例子。
1、 衡量一個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標準就在于該制度能否將管理者個人特征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也許這樣的管理才是永續的,在領導層變動時不經過太多震蕩的。但想想我們中國常見的企業領導層更替,領導們都喜歡用自己的人,于是產生了“心腹”一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企業本是個人的平臺,反倒成了企業成為個人恩惠經經營的載體。
2、 管理層只能以所創造的經濟成果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權威。
說白了,管理層只有在創造了價值,承擔了責任才成其為管理層。而我們的現實中,卻常見著是對下屬的監督、控制,對權力的追逐,其本質是以所謂的職位和管理層來攫取自己的利益。
3、 管理不僅是被動反應和適應,而是隱含了一種企圖塑造經濟環境的責任,在經濟變動中主動規劃、開創和突破難關的責任,以及不斷鏟除經濟環境對企業活動限制的責任。
建筑行業的承包商在這一使命上的開發明顯是低于其他行業的。DB、EPC、PPP等很多承包模式都先是由業主引入和應用的,承包商只能不斷地去適應。
4、如果在面臨“經濟浪潮”沖擊時,企業大刀闊斧地裁掉了訓練有素的員工,那么當管理都實然決定要重整旗鼓時,就很難找到替代的人員,或是花很長的時間重新訓練人才。
由于企業改制、人員安置等方面的不確定性,這兩年企業人員分流、辭職流失的很多。本來鍛煉出來的有海外經驗的人才白白流失,其損失是巨大的。在企業所有的資源里,人力資源是最獨特的。結果在新接到項目后,又開始臨時招人,導致項目組成人員來源復雜、相互不默契,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差,這最后都體現在項目的運作效果上,其教訓是深刻的。
5、管理層的功能和責任永遠因其任務來決定,而不是通過雇主的授權來決定。
管理者層不能用掌權、掌多少權來衡量,可惜在我們這里,恰恰是這樣。
6、組織特質決定了其成員會不斷成長,還是停滯不前;會抬頭挺胸,頂天立地,還是彎腰駝背,丑態畢露。組織精神卑劣,則產生的管理者也言行粗鄙;組織精神崇高,則能培養卓越的管理人才。
每一個企業都可以衡量一下自己的特質,好的可以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壞的則可以成為中庸者、混日子者、搞關系者的天堂,從而讓真正的優秀者失望離去,這樣的企業最終也將會被市場所淘汰。
7、報告和程序應該是填表者的工具,而不能用來衡量他們的績效。管理者絕對不可根據部屬填寫報表的品質來評估他的績效。
做PPT的技巧、寫工作總結的技巧能用來衡量工作績效么?在這樣的環境下,才有人慨嘆:成績是匯報、編制出來的,而不是實打實地做出來的。
8、管理者必須明白他和下屬的關系是一種責任,而不是上對下的監督。
管理者的.本質,有又多少管理者真正理解到這一層面呢。
9、對組織精神殺傷力最大的莫過于一味強調員工的缺點,而忽視他們的長處,不正視員工的能力,只怪罪他們的無能。
沒有不合格的員工,只有不合格的管理者。當管理者們不斷地批評責難時,有沒有想過,自己有沒有缺點,有沒有給員工提供充分發揮長處的組織結構和信息溝通機制。
10、為了避免過度強調升遷帶來的壞處,薪資結構中應該提供特殊表現的獎賞,獎金幾乎相當于因為升遷而增加的酬勞。
對于海外員工的薪酬體系,可以好好思考。
11、企業不應該完全從內部升遷。內部升遷確實應該是企業的常態,但很重要的是,不要讓管理層完全依賴近親繁殖,結果變得自鳴得意,自我封閉。公司越大,就越需要人的品德也不過分。
中國人的特色,要用自己的人,要用心腹,要站對隊。于是,都愛打清一色,都自我封閉,對企業的傷害太大了。可惜,在太多的企業、組織里,都是這樣。
12、首席執行官越來越依賴這些高度形式化的口頭報告來做決策,而這些報告的目的都是希望通過最少的討論,讓老板點頭核準。
簡直就是我們公司當前的針對性寫照。
13、應該盡量多地讓管理者扮演商人的角色,發揮經營績效,而不是充當官僚;應該通過企業績效和成果來檢驗管理者,而非借由行政技巧的專業能力的標準來檢驗。
我現在的企業基本就是個負面典型。有多么高水平的估價能力、合約能力不是你的績效,而要看他在市場上投了多少標、中了多少標、預盈多少錢。
14、最打擊員工士氣的重情莫過于,管理者像無頭蒼蠅般瞎忙時,卻讓員工閑坐在那兒無所事事:無論員工表面上多么慶幸可以領薪水而不做事,在他們的眼里,這充分顯現了管理者的無能。
德魯克先生是在天上看著海外部么?
15、只有當員工確實有所成就時,他們才會有成就感,也只有當他們承擔了重要的任務時,他們才會覺得自己重要。真正的自豪感、成就感和受重視感是奠基于積極、負責地參與有關自己工作和工廠社區管理的決策。
道出了普通員工的心聲。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 篇8
作為一名習管理學的學生,聽到提得最多有關管理”一字的名人就是現代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他對管理所做的研究對世人有卓越貢獻及深遠影響,被尊稱為“現代管理之文”。德魯克的著作《管理的實踐》是第一部把管理涉及到各個領域進行系統性論述的書。
在書中,德魯克對管理原則和概念有了清晰的提出,精辟地闡述了管理的本質,提出了目標管理(MBD)的概念以及對責任這一概念進行了詮釋。關于企業管理彼得·德魯克視“最大限度”理論為一種謬論,他認為利潤是經濟活動的客觀條件,而不是專門的活動。他給企業做了一個正確而有效的定義:創造顧客。而誰是顧客?德魯克認為“顧客即一種產品和服務的最終使用者”。對企業的定義,作者認為企業的唯一職能便是創造客戶(價值)以及創新,利潤是結果而不是目的。從企業的角度,我們要了解客戶的認知價值是什么,而現實中,我們又需要什么樣的企業。
關于企業管理的經理人員,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相當于其心臟,管理者的素質和能力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團隊甚至企業的'能力。作為一個經理人,他必須承擔兩項特殊任務:懂得挖掘和發揮人力資源中整合的一切力量和在每一個決定和行動中協調眼前和長遠的要求。而關于經管理論,則要將有關環境、使命和核心能力的假識都要符合實際。
《管理的實踐》是彼得、德魯克從實踐中的總結,給我們帶來寶貴經驗。當我們身為管理者,無論組織的大小,我們需要將這些經驗運用到實際中,在實踐中感受,并得到自己的一套管理之道。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 篇9
經典如同有內涵的女人,它不一定秀色可餐,但肯定會讓人百讀不厭。《管理的實踐》讀后幾點感悟:
1、各門學科重要人物的重要著作值得認真學習與研讀。
2、管理是一種實踐,管理是一種需要有目標、有理論指導的實踐。
3、管理中規劃與執行的通則與概念同樣適用于生活。
4、管理者需要通才教育。
一、學習無論作為一種技能,還是一種手段,本質上和管理沒有什么不同。“管理需要有目標,有規劃,有執行,有評估,有改進““管理的唯一的價值就是創造外部價值“,學習何嘗不是如此。
學習的目的其實就是在自身之外創造價值,學習也應是一種實踐。學習不是閉門造車,自娛自樂的事情,而是要通過內部的積累創造外部的價值。
學習也是一門技能。如同管理一樣,它也是需要目標,需要計劃,需要進度,需要執行,需要反饋,需要評估,需要改進,需要總結。只有這樣,你的學習才會更有成效,你的學習能力才會逐漸提高。
二、管理是一種實踐,管理的目的是需要創造價值。而規劃與執行是管理中的兩個要素,缺一不可,同等重要。
三、德魯克認為,由于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質,管理者需要進行通才教育才能勝任。這種看法與查理芒格的“跨學科、多思維學習”不謀而同。掌握各門學科,特別是基礎學科的基礎理論,建立多種思維框架,這對于管理中的分析、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經典只讀一遍是不夠,關于德魯克《管理的實踐》這本書,列入自己經典書單名列,日后重點學習與研讀。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 篇10
近日,我利用空閑時間讀了德魯克先生的《管理的實踐》一書。我剛拿到這本書時還有些不以為然,覺得半個世紀以前寫的管理書籍還能有什么新意和深奧的地方,即使有,也早已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了。然而,當我仔細閱讀完之后,才發現自己是多么的膚淺,這本書讓我深受啟發,受益匪淺,對管理有了與以往不同的理解。
初次接觸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我就被他書中闡述的管理思想所吸引。德魯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養,強調人的理想性、價值觀及決定力,構成了組織績效表現的關鍵資源。他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能動、動態的器官。我最欣賞他的一句話: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權威就是成就。
《管理的實踐》中將管理的資料描述為三部分,即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管理企業從企業需要的組織架構上思考,全面詮釋了職能分權制和聯邦分權制,而且指出在條件可能的狀況下,聯邦分權制為最優構架,也是責權利同位,最有用心性及效果的架構。管理管理者從人才的引進、培訓、安排、提升等程序中,道明了企業員工的管理目的:盡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員工都成為管理者,也道明只能當每個員工都成為管理者時,企業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員工績效才能最大發揮;管理員工和工作指明了決策的過程和分析決策工具的重要,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工具來為管理員工和工作做好的決策向導。
管理的每一個動作和行為都要同時涉及到管理的三個部分,因此在決策每一個行為時,都要思考對每一個方面的影響,找最影響小、最涉及面窄、最有績效的角度來進行。企業是社會的`豐富機體,只有當它能夠正常新陳代謝時,才能在社會中正常生存。而企業的正常生存務必要有足夠的利潤,這不同于一般認為的企業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潤,從而使得企業追求生存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的極大豐富和人們生活的不斷提高。
從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中,自己得到了很多收獲,他的思想建立了我的管理思想基礎,深深的影響了以后的學習與發展,在此基礎上,在以后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的領悟和發展德魯克的管理思想,實際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 篇11
很久以前陸陸續續看過管理大師德魯克的一些關于管理的一些闡述和論斷,因為一直在基層從事基層財務管理工作,以專業做指導,身體力行,也未感到管理有何高深莫測,一切按規則行事,視法條為規矩,在基層也深耕十幾有年,未有大績亦未有大過,也算是本著平平淡淡就是真本性來工作和生活。但自從認認真真看過《管理的實踐》,改變了對管理的一些看法和認識,所謂無知者無謂,不系統地讀一本專業的管理論述,真是連管理的精髓門道都摸不著。
德魯克從管理的本質、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的結構、管理員工和工作及當一名管理者意味著什么五個部份系統詳細對把理的作為一門“博雅技藝”一一道來,管理他所關切的不僅是知識和根本、自我認知、智慧和領導力,也更關注踐行和應用。大師不僅在論述中從對人的關注、對績效的關注、對自我管理的關注、對基于實踐的、跨學科的、終身的學習觀念,從對條條框框的論述中提練社會實踐案例,讓人在枯燥中有一種思考的沖動。
特別是德魯克對明日管理者之三課所述:1、必須學會對自己負責;2、要向上看,而不是向下看;3必須修習基本素養;讓人無法不感慨,穿越了30多年的時間,管理者應關注的仍是一個不變的以人為本的主題,特別是管理者一定要向上看,每日應反思自己:“我應該為組織貢獻什么?“真的是每日三省,作為一個長期耕身于基層的管理者,長長看見有多少牢騷滿腹者,他們從不每日三省,總是從客觀條件來挑理由,按現在的管理理念,這是非常致命的向下看的邏輯;組織的強大、企業的發展無論從那個方面來看,都是需要績效維持其發展和提供組織發展的各項資源消耗,一個不向上看的管理者又如何能帶好一個快速發展的團隊呢?從此后我看分享德魯克關于向上看、每日三省的觀點將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任何人真的'不要有負面情緒,一定要從客觀自我的角度出發來看問題;
對于管理,我們不應僅僅是看作一個管理下屬的過程,其實管理涉及的內容太全面的,他更要求每個管理者都要修習自己的素養,這個素養不但是業務專業的,還包括心理的、溝通的、哲學的、歷史的,總之是能提升自己的,以前總覺得公司給員工提了太多的學習要求,在工作忙忙碌碌之外還要完成額外作業確實有點吃力,但之從看了最最佩的德魯克之后,我將改變自己的固有思維,時間就是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他總是有的,而終身不斷在提升自己是對自己人生的一個多大的獎賞,一個專業的、受人尊重的、富有人格魅力的人,不是我們每日表揚的嗎?讓自己也成為這個模范應該是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應該完成的職業任務和技能。看完了管理的實踐還真覺得有些收獲,雖說是在壓力下完成的,但真的看完后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本好的管理學概述,真的能改變一個人固有的一些看法,如果你要問我,收獲何在,做一個對自己負責的、積極向上的、不斷完善自己的基層管理者,是我最真實的想法。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 篇12
護理管理現代化是整體建設、有序推進的過程。只有提高在全體護士中形成現代化的護理理念,在思想上重視護理現代化,在實踐中注重反饋和調整,才能有效地推進護理管理的現代化。現將我在骨科實踐學習到的實施現代化科學管理模式的感受介紹如下:
物品的規范化管理:
骨科患者病種多,病情重,因此,急診多,大型手術多,護理人員相對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嚴格按照現代化護理管理模式,對物品進行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病房用物均定點放置,所有藥物及用物有標準化基數,每天由專門護士清點并按要求填寫及交接。病房所有物品及藥物均分類存放于柜內,柜外貼有明顯的標簽,便于實習生存取。護士長起監控作用,及時督查,通過權力下放,達到全員參與,增強每一位護士的.責任心及彼此的信任感,工作起來更自動自發,更能相互合作,不會因缺少物品而影響工作效率。
時間的管理:
在患者多,護理人員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必須合理地利用護理人力資源。護士長在排班時,充分考慮每位護理人員的特點,揚起長避其短,健康宣教、病歷書寫由責任護士擔當,主班護士選擇動手能力強、電腦操作熟練地低年資護士擔任,同時以滿負荷為原則調整各崗位職責。根據科室工作量、護士在位及成員搭配等情況,實行“備班制”,如遇到突發、重大、搶救、特殊事件時,備班護士必須在30分內到達,這樣既加強了每班護士的力量,又滿足了護士的合理需求及休假。
這種科學的管理方法,充分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既能更好的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又能在護理人員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圓滿完成各項護理工作,對提高護士的工作積極性、責任心、自信心和增強科室的凝聚力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建立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體系:
堅持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框架,為患者提供連續的整體護理,提供一系列人性化服務:對患者采用人性化稱謂,每天提供住院費用清單,發放出院復診聯系卡等。護士長平時利用早會加強護士工作作風和服務態度的思想教育,要求每位護士要以飽滿、熱情、積極、充滿自信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天的工作,積極調整心態,使各種護理活動由原來的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使護理措施落實到位,充分體現護理工作的個性話和人性化特征。使每一位護士認識到良好的服務態度是保證護理質量的基礎,同時也是當今市場經濟競爭的重要手段。
加強醫護合作:
每天責任護士跟隨醫生查房,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同時,還可以避免醫護糾紛和護患糾紛。比如有些患者往往在分別面對醫生和護士時所說的并不完全一致,有些患者因為“重醫輕護”,會把在就診中產生的矛盾轉移給護士,一起查房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這類問題,而且可以更快地把患者的基本情況反饋給主治醫生,及時、正確的執行醫囑,減少護理差錯。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 篇13
開始拜讀《管理的實踐》是源于王老師的推薦和完成讀書報告的目的,但讀著讀著,我越來越驚訝這本介紹管理學的書竟然是德魯克先生在1954年寫成的,里面提到的好多管理的方式方法好像就在我們身邊。
首先,本書是系統的介紹管理的書,不同于我們開得其他更加專攻某一項管理領域的課程,我們在管理工作中的很多困惑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書中的內容無所不包,同時又寫得淺顯易懂(翻譯的也很好,不像《管理大未來》好多地方的翻譯值得推敲),這也是我們讀書是常常會產生思想共鳴的原因之一。正如譯者在扉頁上寫的該書是“最棒的一本講述’管理如何能夠復制’的著作”。貫穿全書的三條主線:管理企業,德魯克以西爾斯企業發展為例,介紹怎樣去管理發展一個企業。使我們知道企業是由人創造和管理的,而不是由“經濟力量”創造和管理的,而且我們不能單單從利潤的角度來定義或解釋企業;管理管理者,以福特的衰敗為例來說明企業缺乏管理者將是一災難。因為管理者是企業最基本的.資源,也是企業最稀有、最昂貴、最脆弱的資源。
而管理管理者的要求是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要為管理者的職務建立適當的結構;管理員工和工作,分析IBM管理員工和工作的模式,采取合理的薪酬激勵并。人力資源是在所有經濟資源中,使用效率最低的資源,也是最有希望提高經濟效益的資源。三個問題:一我們的事業是什么?二是我們的事業將是什么?三是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么?而這三個問題的答案不是由生產者決定的,而是由消費者來決定的,是要從營銷的角度、從顧客的角度出發,并最終由顧客來定義的。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情況下、都會有不同的答案。因此,必須在特定的條件下確認顧客要什么、想什么、相信什么、期望什么,這些是企業高管必須接受的客觀事實,高管必須要盡一切努力從顧客那里獲得答案,而不是試圖猜測顧客的想法。管理必須同時需要考慮的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成果和績效,這是企業存在的目的;二是在企業內部共同工作的人所形成的組織;三是外在社會,也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其次,如果想提高對管理的認識或提高管理水平,《管理的實踐》現在仍然能很好的適用。現代大部分流行的管理思想和實踐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根源。無論是目標管理、參與管理、知識員工管理、客戶導向的營銷、業績考核、職業生涯管理、事業部制分權管理、企業文化、自我管理團隊,還是最近非常流行的平衡記分卡,我們都可以在該書中論述中找到源頭。
最后,
1、盈利不是企業和企業經營活動的目的,而是企業的一種約束因素。
2、企業存在的目的不能從自身尋找,只能從外部,從對社會的貢獻中尋找,從客戶那里尋找。
3、管理本質上是一種實踐而不是一種科學和專業。任何熱衷于將管理科學化或專業化的嘗試,試圖消除所有的波動、風險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創新和成長。
4、如果沒有適當的組織原則,管理層級只會不斷增加。西方社會最古老、最龐大、也最成功的組織—天主教會,已經充分證明組織真正需要的層級可以減少到什么程度。在教皇和最底層的教區神父之間,其實只有一個層級—主教;
5、管理不是一件由許多體力勞動者從事的工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象力和受過教育的人員進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作。
6、因為管理能力是一種稀缺的資源,因而越是高層管理者越是應該集中與組織長遠目標。
7、最徒勞無功的做法是為錯誤的問題尋找正確的答案;
8、決策的先決條件是先剔除根本無法接受的行動方案。
時間關系,本次讀書沒能深入研讀,但深感《管理的實踐》是本好書,值得再讀,三遍四遍亦不為多。當今管理成功的企業中到處可以看到書中提到的管理理念的影子,而書中提到的管理中的缺陷在當今企業中也不乏存在。正如德魯克所說“管理絕不可能成為一門精確的科學“,的確,管理不是數學公式、物理原理,它沒有標準答案,但如何在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對管理的準確拿捏的的確確是一門藝術。現在看來,《管理的實踐》仍然是修煉這門藝術的最佳書籍。如果有人想快速的了解什么是企業管理的話,我會毫不猶豫的建議他:讀《管理的實踐》吧。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管理實踐的心得03-13
實踐管理心得02-08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04-08
讀管理的實踐的心得10-10
讀管理實踐讀書心得10-10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怎么寫09-19
大學生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09-19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體會03-06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體會6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