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
作者:李白
朝代:唐
秦出天下兵,蹴踏燕趙傾。
黃河飲馬竭,赤羽連天明。
太尉杖旄鉞,云旗繞彭城。
三軍受號令,千里肅雷霆。
函谷絕飛鳥,武關擁連營。
意在斬巨鰲,何論鲙長鯨。
恨無左車略,多愧魯連生。
拂劍照嚴霜,雕戈鬘胡纓。
愿雪會稽恥,將期報恩榮。
半道謝病還,無因東南征。
亞夫未見顧,劇孟阻先行。
天奪壯士心,長吁別吳京。
金陵遇太守,倒屣相逢迎。
群公咸祖餞,四座羅朝英。
初發臨滄觀,醉棲征虜亭。
舊國見秋月,長江流寒聲。
帝車信回轉,河漢復縱橫。
孤鳳向西海,飛鴻辭北溟。
因之出寥廓,揮手謝公卿。
譯文
長安遣出天下的精兵,足跡踐踏,燕趙為之傾覆。
戰馬喝盡了黃河之水,遍地的赤羽把天都映明了。
太尉執持領軍之旄鉞,漫如云海的旗幟環繞著彭城。
太尉號令既出,勢若雷霆的三軍隨之肅穆。
函谷關口絕盡了天上飛鳥,武關之地駐扎了連片的軍營。
意欲斬除如巨鰲的叛軍,那些如鲙和鯨的弱小叛軍就更不在話下。
怨恨我自己沒有如左車那樣的謀略,慚愧沒有魯連那樣的才能。
擦試寶劍映照看嚴酷的寒霜,武士們執戟而立。
希望一洗會稽之恥,為國報恩而去建功。
走到半途中因病辭還,無法隨軍遠征東南。
未得亞夫的器重,我雖如劇孟也無法前行。
老天奪去了壯土之心,我長嘆而別離金陵。
在金陵遇到了崔侍御,為迎接我因急而穿倒了鞋。
諸公都以酒為我餞行,四座之上集中了朝中英豪。
從臨滄觀開始啟程,又醉臥于征虜亭。
身臨金陵見秋夜之明月,長江水流聞之聲寒。
北斗之星果真回轉,又望見銀河縱橫。
孤鳳飛向西海,高飛之鴻雁辭別北溟。
我欲隨之高出天宇,與諸公揮手相別。
賞析
此詩可分為三大部分:先敘李太尉“東南征”之壯勢,繼陳詩人“請纓病還”之緣由,末述與金陵摯友餞別之情景。
第一部分前十二句陳述時事,即詩題中的“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秦出天下兵,蹴踏燕趙傾”,李光弼當時以天下兵馬副元帥的身份,統率八道節度使的百萬大軍,以廣袤四海的“天下”對彈丸之地的“燕趙”,以大對小,以多對少,顯示出雄偉的氣勢,大有“燕趙”必傾而李唐必勝之勢。“黃河飲馬竭,赤羽連天明”,三、四句更進一層,飲馬而能使滔滔黃河立竭,旗幟、槍桿、刀把上裝飾用的紅色羽毛與天空的云霞連成紅火火的一片,分外耀眼,特別明亮。用夸張的手法,極言唐軍之多,聲勢之壯。以下四句,是直接贊揚唐廷重臣、平叛名將李光弼的。“太尉杖旄鉞,云旗繞彭城”,李太尉的前后左右,千軍萬馬前呼后擁,如眾星捧月:前面是象征權力的一對對圓刃大斧,后面是皇帝親手賜與的、用旄牛尾裝飾起來的旄節,浩浩蕩蕩奔赴彭城徐州,馬蹄得得,戰鼓咚咚,彭城四周是一片人和旗的海洋。不僅兵多勢壯,而且紀律良好,“三軍受號令,千里肅雷霆”,李光粥一向以治軍嚴明著稱,一聲令下,千里江淮,百萬大軍,無不恭手從命。九至十二句,從另一個四面描寫了唐軍的強大聲勢及其周密部署。函谷、武關是江淮地區通往長安的必經之道。在李太尉的謀劃下,函谷、武關已連營千座,連飛烏也難于出入,當然不必擔心叛軍向西竄犯,因此長安也是安全的,絕不會遭到叛軍的第二次蹂躪。“意在斬巨鰲,何論鲙長鯨”,講述李光弼的戰略目標不只是為了保衛長安,更在于迅捷擒獲叛軍首領,全部殲滅他們的勢力。以上十二句,似乎是詩人眼中所見,實際上是詩人的想象之詞,極寫唐軍聲勢之壯,蘊含著詩人對唐軍的祝愿,對李太尉的崇敬,對勝利的信心,對國家的希望。
第二部分十二句,承上而來,詩人以左車、魯連生為膜拜的對象,決心步其后塵,為殲滅叛軍,直搗幽燕而獻計獻策。“愧”,是詩人的自謙之詞,“恨”,是詩人的雄心所在。詩人已近暮年,但壯心不巳。“拂劍照嚴霜,雕戈鬘胡纓”,詩人雖然白發滿頭,但仍撫劍長嘯,志在千里。此時詩人并無一官半職,從軍也只能戴粗陋帽帶,躋身于行伍之間;但詩人仍決心拿起刻有花紋的平頭戟,與士卒一起殺敵立功。“愿雪會稽恥,將期報恩榮”,這里借用歷史上吳越故事的典故,抒發詩人對唐廷在安史亂中兩京失陷,玄宗、肅宗分別出奔蜀郡、靈武,幾至亡國的痛切之情。一個“雪”字,可以看出詩人平叛復仇決心之堅定。李白早已不把個人的恩怨、得失放在心上,想到的只是民族的恥辱,國家的大局,盡一個臣民應盡的義務和職責,以報答國家、君主、父老對自己的養育之思。
第三部分十四句,其內容即詩題中的“留別金陵崔侍御”。“金陵遇太守”四句,是李白在金陵情況的概述。李光弼出鎮臨淮在是年五月,李白離開金陵在深秋,他在金陵前后最多可逗留三、四個月的時間。金陵是李白經常來往的地方,那里有不少李白的摯友知交,詩人與他們相會,理應有許多情景可以描繪,但詩人只用四句二十個字加以概述。因為這首詩主要是述說李白“天奪壯士志”的苦痛與憤怒,金陵留別場面的描繪,不是這首詩的主要任務。但就這短短的四句,亦可流露出詩人在金陵最精彩的生活剪影:朋輩欣喜過望,太守倒屣相迎,白鷺洲頭,清涼山上,群公畢會,滿桌羅朋輩,四座皆英杰;他們敘舊話新,談天說地,度過了李白暮年難忘的歲月。
詩的第一部分,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激情,描寫了平叛大軍的強大威勢,表現了詩人徹底平定安史叛亂,維護祖國統一的強烈愿望。第二部分,寫自己抱著“愿雪會稽恥”的決心,年邁從軍,想要在平定安史殘余叛軍的戰斗中作出貢獻。但是,“天奪壯士心’,半道發病,只好返回。詩人要為維護祖國統一而貢獻自己一切力量的宿愿又不能實現了。因此在第三部分中,詩人抒發了途經金陵辭別友人時的孤獨冷落的心情。
維護祖國統一,反對分裂割據,是李白思想的重要方面。特別安史之亂爆發后,這種思想表現得更為突出。雖然在當權者的重重打擊迫害之下,他又找不到斗爭的力量,有時不免陷于孤獨苦悶之中,甚至往往要在求仙學道中求得解脫。但事實是,李白至死也沒有成為一個失去人間煙火味的道徒或隱士;相反,他始終熱烈追求從事現實的斗爭,以至在垂暮之年還不忘“愿雪會稽恥”,還要馳驅沙場,為祖國的統一而“冀申一割之用”。雖然,“天奪壯土心”,李白始終沒能實現自己的進步理想,但這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壯心不已”的奮發精神是可貴的。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賞析】相關文章:
牧杭州謝李太尉德裕,牧杭州謝李太尉德裕姚合,牧杭州謝李太尉德裕的意思,牧杭州謝李太尉德裕賞析 -詩詞大全03-13
送李問政河北簡兵,送李問政河北簡兵張說,送李問政河北簡兵的意思,送李問政河北簡兵賞析 -詩詞大全03-13
御制段太尉碑,御制段太尉碑葉元良,御制段太尉碑的意思,御制段太尉碑賞析 -詩詞大全03-13
送張相公出征,送張相公出征楊夔,送張相公出征的意思,送張相公出征賞析 -詩詞大全03-13
山居李頻賞析04-10
塞上聞笛,塞上聞笛張祜,塞上聞笛的意思,塞上聞笛賞析 -詩詞大全03-13
秦樓月/憶秦娥賞析古詩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