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葉圣陶教育箴言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葉圣陶教育箴言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葉圣陶教育箴言讀后感 1
葉圣陶是20世紀中國社會轉型發展中涌現出來的教育名家之一,他的為人生的教育思想,“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等教育觀點,是一筆非常豐富的思想遺產和理論財富,對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適切的指導作用。
朱永新老師深受葉圣陶教育思想的影響,也是葉圣陶教育思想的積極推廣者。最近,他應邀編撰了《葉圣陶教育箴言》一書,從十個方面展示了葉圣陶先生的重要教育觀點,很適合數字時代喜歡碎片閱讀的讀者的胃口。上個月,我曾經閱讀了楊斌老師選編的葉圣陶教育作品集《如果我當老師》,深受啟發,這次再閱讀《葉圣陶教育箴言》一書,又有新的感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育要讓學生能自學自勵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使學生能自學自勵,出了學校,擔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學自勵,一輩子做主動有為的人。”
自學自勵,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其關鍵在于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今天的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更需要人們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才能夠把握住各種機會,這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讓學生學會自我激勵,在面對困難時不畏懼、不退縮。十多年的學習生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其中有很多新奇的探險歷程,但面臨的困難或問題也很多,這個時候的自勵就顯得尤為重要。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自勵的過程。自勵一時并不難,自學自勵,要努力實現自覺自愿。一時的學習動機的激發是容易的,一時的自勵也是可以做到的,難的是持之以恒的學習動機的保持,難的是不斷自勵、終生自勵。這也給教育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特別致力于引導學生自學,絕不是越出了教師的職責,絕不致貶低了教師的尊嚴。正相反,我以為唯有能這樣做的教師才能夠稱得上名副其實的教育家。”
孩子從生下來開始,就有很強的自學自勵的本能。他們對身邊的每一樣事物都感興趣,都有強烈的探究欲望。一個簡單的積木、幾件身邊的物件,他們可以反復把玩,一次次的嘗試,絕不會因為每一次的不成功而沮喪。正是因為這樣強烈的學習欲望,使得他們逐漸學會了走路,逐漸學會了語言,逐漸學會了簡單的生活自理,逐漸擴展著自己的生活視野……然后,他們走進了學校。葉圣陶先生特別提醒每一位教師:“兒童在進學校之前,自有他們的生活;進了學校,自然是繼續他們的生活。所以兩者必須順著一個方向,不過在質的方面有所不同,便是學校生活比以前的生活合理而有系統。”
也就是說,學前兒童的生活和學校生活總體上應該是一致的,特別是在呵護孩子“自學自勵”的本能方面沒有絲毫的區別。但學校教育和社會、家庭的最大區別就在于生活的合理和系統,讓孩子通過這樣的生活,更好地理解社會,并最終融入社會。
我們當下的教育,在關注孩子校內生活和校外生活的一致性方面思考的很還不夠。一方面,校內生活自成體系,與校外生活的脫節比較嚴重。常用“社會上允許的,學校不一定允許”來強調校內生活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學校教育比較強勢,不容易放下架子來銜接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雖然口頭上強調“三位一體”,但三方在教育觀念、教育思想上的一致性還遠沒有達成。人們常說的“5+2=0”的現象,于此也是有關的。
葉圣陶先生說:“從事教育工作必得嚴肅認真。我說的嚴肅認真不是板起臉來說教。最要緊的是深切地理解少年兒童,承認他們像植物一個樣,是有生命的,是自己能夠發展的,自己能夠成長的。只要憑種種有效的方法促使他們很好的發展成長,那就是嚴肅認真。”從努力實現自學自勵的目標角度看,教育工作者真的需要更加嚴肅認真!
二、知識的價值在于即知即行
葉圣陶先生說:“知識的價值全在于即知即行,當時應用。以前的教育叫兒童學習知識技能,預備著他們將來應用,所以兒童在學習的時候就很不高興,為什么會這樣呢?就因為不是他們當前所必需的。”
葉圣陶先生所說的“以前的教育”強調為孩子將來的應用而準備的觀點,在今天依然大有市場。比如總是強調“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讓孩子們感到自己仿佛是局外人;比如說“今天的努力并不是為了現在的回報,而是為了未來”,讓孩子們覺得既然如此,那我今天就無需努力,等到未來再努力一把吧。
每個人都活在當下,只有當下的生活有意義,他才會感到自己沒有虛度光陰。如果孩子今天在學校里學習感受不到幸福和快樂,他怎會在未來獲得幸福和快樂?而讓當下的學習生活有意義,有兩點很重要:一是當下所學的知識能夠被充分的理解和吸收;二是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在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豐富生活經驗,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葉圣陶先生提醒學生:“所修習的功課猶如食物,必須隨時把它消化,讓它化為自身的血肉。”食物如果在胃里不消化,會導致脹氣、厭食等多種不良的癥狀,對孩子的發育和成長是很不利的。所學的知識也是如此。
學習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提升自身的德行、智慧,如果學生平時對所學習的功課能夠完全消化,是不用專門拿出時間來復習,來應付考試的。葉圣陶先生用了一個比喻來說明這個道理:“一個提得起五十斤重量的人,他在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總提得起五十斤,除非他病了或者衰老了;他有這個力量是平時練成的,臨到提東西的時候,他不需要什么預備。”
葉圣陶認為,現在的學校里有一種弊病,就是學生在校里只知道讀書,忘卻把讀書讀來的經驗,去體驗四周的事物,來創造自己的新經驗。也就是說偏重讀書而忘了人生。“根本地說起來,處理生活的知識當然該從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上去取得,處理生活的能力當然該從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上去歷練。”學校教育要關注這一問題,要創設條件讓學生消泯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把外界的一切融化在自己的生命里,使自己的生命豐滿而有所作為,使生活的經驗日益豐富。要讓師生都明白這樣的道理:學習就是生活,并非生活的準備。
要讓當下的生活和學習幸福和快樂,興趣最為重要。葉圣陶先生說:“一個人的世界,不能大于他興趣所及的范圍,唯有這個范圍方是他內在的真實的世界。在他所感興趣的范圍之外,固然有許多事物圍繞著他,但是他熟視無睹、聽若不聞,對他來說,可以說實際上并不存在。”這話真說到了點子上!一個人的生命質量與他的`興趣是直接相關的,今天的教育,要著力于擴充兒童興趣所及的范圍,并使孩子們養成終身的習慣。而所學知識的即知即行,當時應用,就是激發和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途徑。
三、閱讀水平體現著國力強弱
葉圣陶先生說:“大家都說我國的國力不如人家。所謂國力,不限于有形的經濟力量軍事力量等等,一般民眾的精神和智慧也占著重要的成分;普遍的不讀書,民眾的精神如何能振奮起來?智慧如何能得到發展?跟經濟力量軍事力量的不如人家相比,普遍的不讀書至少有同等的嚴重性。”
葉先生的這段話,充分說明了全民閱讀的重要意義。一個人的閱讀能力,是在學校里培養出
來的,全民閱讀素養的高低,直接反映著學校對閱讀的重視程度以及成效如何。20xx年的全民閱讀素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國民的閱讀素養和其他國家依然有著很明顯的差距,在推進全民閱讀方面,我們還有一段很艱巨的路要走。
學校要高度重視師生的閱讀,要讓閱讀成為師生的生活方式。但并不是說學校重視了,學生就會閱讀,就能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了。這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給予指點,讓學生自己來走。葉圣陶說:“閱讀指導猶如給走路的人指點某一條路怎么走,而不是代替他走,走路的人依照指點走去,非但不走冤枉路,而且見得廣,懂得多,心曠神怡,連聲說“不虛此行”,同時衷心感謝給他指點的人。”
二是善于批判,而不是照單全收。葉圣陶說:“學生在閱讀課外讀物的時候也應該明白,寫在書上的東西并不是完全可以信賴的。閱讀固然要認真,但是尤其重要的是要抱著批判的態度,要區分哪些是應該接受的,哪些是不該接受的,不能照單全收”。
三是活用工具,幫自己答疑解惑。葉圣陶說:“無論讀那一類書,都必須使用工具書,如字典、詞典、圖表,等等。……工具書是不開口的顧問,會回答你的各種疑難;工具書又是包羅萬象的博物館,能讓你查考各種想知道的事物。”
四是分清次序,不輕易迷信經典。葉圣陶說:“青年人讀書,要有一個緩急先后。圣經賢傳大多是古東西,現在人讀起來,先得打破一重語言文字上的隔閡,而青年人往往沒有能力打破;其次,圣經賢傳受著書寫工具的限制,大多寫的簡約,簡約之極,必須反復涵詠,多方揣摩,方才能夠理會,而青年人不一定有這種能力。又其次,圣經賢傳就古代的社會和人生說話,雖然其中盡多通乎古今的道理而青年人總不免覺著隔膜一層,不甚親切,不如就近代與現代的社會和人生說話來的感覺性味。”
五是讀寫結合,用文字記錄生活。葉圣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如果學生不能用文字發表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用文字記錄實際生活的一切,那才是能力上的缺陷。”
六是聯系實際,并注重經驗積累。葉圣陶說:“好的作品人人可讀,但不能人人得到受用。那些得不到受用的人就吃虧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太差,不夠與好作品的作者作朋友。”寫作也是如此。“那些寫不像樣兒的人就吃虧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太差,好比一棵缺乏養料的草木,機能不旺,無論如何開不出茂美的花,結不出豐滿的果來。”
將這些事情做好了,國民的閱讀素養自然也就提升了。
葉圣陶教育箴言讀后感 2
《葉圣陶教育箴言》是朱永新教授對葉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選編,全書分為前言及教育是我們程途中的一盞燈等為首的共十個章節。剛開始讀的時候,前兩個章節“教育是我們程途中的一盞燈”“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就給了我非常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育是我們程途中的一盞燈。在這一章中,葉圣陶先生主要對教育的目的進行闡述。概括來說,教育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工具,通過這種工具,大而言之,可以培養學生做社會的合格成員,引導學生了解世界形勢及本國的情狀,理解自己所負有的歷史使命,這樣就可以挽救國家和社會;小而言之,可以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自學自勵,習得知識技能,他將進而成為更高尚的人,這樣就可以指導個人,改造個人的錯誤,實現個人的才能,它的作用是很大的`。為了達到這種作用,卻也要摒除幾種錯誤的做法,比如:教育為挑選少數選手而設計,為了應付考試而教育,把知識學問當成一種裝飾品,附庸風雅,即孔所說的“為人”而學。怎樣才是正確的做法呢?教育要為全社會設計,要為訓練成對社會做點事的人而設計;教育應該滲透在各種活動之中,浸潤式學習;評價學生時,不應該過分看重考試成績,在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學生的一舉一動都是評判的資料。
這里,葉圣陶先生提到了教育應該滲透在各種活動中,讓我想起了蘇霍姆林斯基也有類似的看法。在《給教師的建議》中,他就提出,要設計各種興趣活動小組,學生在興趣小組中動手動腦實踐進行學習,其中有一個葡萄園的種植活動中,學生甚至能培育出抗寒的新品種;要用勞動的愛好來教育學生,帶領學生在野外觀察,交給學生觀察的本領;在《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作者提到自己在巴學園下午有時不上課,老師帶領學生在校園中散步,在觀察中滲透各個學科的知識。對于相同的問題,不同國家的教育家的看法非常地相似。所以我們的學習應該是在實踐活動中的學習,也就是能夠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的記誦。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固然有一點緩不濟急之嫌,然而總是我們旅途中的一盞燈,能夠照著我們的四周,使之光亮起來。”他偉大的教育情懷令人動容,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學,有很多時候,為了成績,教育方法不夠恰當;因為有些學困生的難以教導,也有過放棄的想法,沒有那種鍥而不舍的教育精神,然而根本上,沒有如此偉大寬廣的教育情懷。
第二章,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德育當面,要養成待人接物和對待工作的良好習慣;在智育方面,要養成尋求知識和熟習技能的良好習慣,我覺得當然也包括良好的思維的習慣;體育方面,要養成保護健康進和促進健康的良好習慣。怎樣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呢?習慣要逐漸養成,在沒有養成的時候,要多用一些強制的功夫,老師要采用種種有效的辦法,循序漸進地教導學生練,而且要督促學生認真練,經常練,練到非常純熟。所以教師在訓練學生養成習慣過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就語文教學來說,就是在精讀精講課的引領下,運用所學到的思維方法去學習自讀課文,理解文章,再在反復的大量的課外閱讀中進一步領會、鞏固這種思維方法。學生才能真正養成這種思維習慣,才是習得思維的學習方法。
葉圣陶先生以其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探索教育方法,澤被后世,一則強吾輩為師之信念,一則授之具體的方法,像葉圣陶先生這樣的教育家,才真正是教育程途上的一盞燈。
葉圣陶教育箴言讀后感 3
《葉圣陶教育箴言》收錄了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有關教育的精華語錄,從教育雜談、教學雜談、語文雜談等三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所選箴言大都具有超越時代的教育意義,集中體現了葉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讀來,仍不過時,對當下教育依舊具有啟發意義,更是教育工作者的優秀讀本。
“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古往今來,許多教育工作者對于教育是什么作了不同的詮釋,而葉圣陶老先生樸實的一句話,簡明扼要地概括了教育的本質。在德育方面,要養成待人接物和對待工作的良好習慣;在智育方面,要養成尋求知識和熟習技能的良好習慣,我覺得當然也包括良好的思維的習慣;體育方面,要養成保護健康和促進健康的良好習慣。怎樣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呢?習慣要逐漸養成,在沒有養成的時候,要多用一些強制的功夫,老師要采用種種有效的辦法,循序漸進地教導學生練,而且要督促學生認真練、經常練,練到非常純熟,所以教師在訓練學生養成習慣過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小學階段是各種習慣,諸如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尤其是學習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利于學習有條不紊的進行,有利于知識的習得,有利于學生學習獨立性的養成。如果不是習慣,許許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來就會顯得手忙腳亂。如:語文學習應著力培養提前預習的習慣。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對即將學習的課程進行預習;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準備。自己才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點、難點,有利于新知識地接受。預習可以有學期預習、周預習、日預習。學期預習,是在領取新課本后,學生對新書感到特別新鮮,特別好奇的情況下進行,可對課本目錄做一個大體的瀏覽。周預習,學生獨立進行,需要特別細致。讓學生往后看書,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筆特別標記出來。如果周預習特別細致,那么一般不需要進行日預習。如果周預習比較粗略,或者沒有進行周預習,則需要進行日預習,一般20分鐘即可。
“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是非常嚴密的'一句話,“教”是手段,針對一切教育而言,“為了”表示教的目的,因為教育是一項有目的有追求的活動。“達到”表示過程,是葉圣陶先生在完善此思想過程中,為消除歧義而加上的。“不需要教”表示最終結果,也是開展教育的目的所在。學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成才,才算是達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若去掉“達到”和“需要”,不但沒有了過程,也易產生歧義。語文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取得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點石成金”成為有用的新型人才,這對學生一生的影響重大。據統計,一個人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僅占一生所需知識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則是在社會中不斷獲得的。所以說“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要想適應社會,就需要有自學能力。語文是百科之母,培養具有超強自學能力的學生可謂是至關重要的。
教育是我們旅途中的一盞燈。葉圣陶先生偉大的教育情懷令人動容,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學,有很多時候,為了成績,教育方法不夠恰當;因為有些學困生的難以教導,也有過放棄的想法,沒有那種鍥而不舍的教育精神,然而根本上是沒有偉大寬廣的教育情懷。
僅僅一時感動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把工作落到實處,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向教育先哲學習,把每一個學生都作為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來教育,充分尊重個體差異,尊重維護學生人格尊嚴,對每一個學生都盡可能的給予關愛,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使學生的心靈、人格都健康發展。
【葉圣陶教育箴言讀后感】相關文章:
葉圣陶教育箴言09-29
經典的箴言12-09
經典的箴言11-27
經典妙語箴言09-29
大學的箴言09-30
智者的箴言10-21
快樂的箴言10-21
事業的箴言10-21
經典人生箴言10-21
師德的箴言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