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1
隨著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做好環境保護這一朝陽事業,是歷史的責任、發展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怎樣才能提高環境保護工作的水平,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保護工作又好又快發展,是一項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根據甘肅省永登的實際,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作 者: 熊長青 作者單位: 甘肅省永登縣環境保護局 刊 名: 發展 英文刊名: DEVELOPING 年,卷(期): 20xx ""(12) 分類號: X3 關鍵詞: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2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以及對方辯友,你們好。今天很榮幸站在這里與對方辯友進行這一場友好而和諧的辯論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方作辯論陳詞:
我方的觀點是:環境保護要比經濟發展更為重要,理由如下:
1、一切的經濟發展都是建立于環境之上,沒有環境,何來經濟的發展。
2、如若環境遭受嚴重破壞,那么它的回復時間與代價都遠非金融危機等問題可相比擬。
3、如今已有許多關于人們不注重于保護環境而引發惡果的事件,例如霧霾、呼吸道疾病及肺癌等癌癥的頻頻出現,而世界各國的歷史事件也向我們證實著這一點——如果不以保護環境為前提去發展經濟,那么人們將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
4、環境是一切自然生命之本,人類最原始最本質的就是自然的環境,我們應盡量去把握人與自然的平衡,創造生命的真善美。
5、治理與保護環境并不是需要經濟的支持,它可以是一種環保的意識,在某些方面,保護環境反而會推動經濟的發展。
6、環境與經濟并非不可共存,只是只有在保障著環境的基礎之上去發展經濟,才是最為理想與科學的社會發展方式。
總而言之,保護環境并不是會拖慢甚至停止經濟的發展,它反而有著一種促進的作用,有了良好的`環境,經濟的發展的質量才會有質的提升,環境的保護是一個成熟的社會發展所必不可少的一點,也是人們應首先培養的意識。
讓我們不妨來想一想,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很簡單,無論是醫學、軍事及經濟的發展都是為了人們,或者說我們能夠生活得更好,但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生活與工作環境去進行文明的發展,那么“生活的更好”這一說法簡直就是一個笑話。我們不要只想著過去的種種,也不要在那想象未來的美好,看看我們的當下吧,相信同學們都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首先,柴靜她本人就是環境污染的受害人,其次片中提到“2014年北京污染天數達到175天、天津197天、沈陽152天、成都125天、蘭州112天、石家莊多達264天”而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后果卻不僅僅如此,它還會帶來各式各樣的疾病與阻礙人們的生活,而這,也就是人們不重視保護環境而導致的一部分后果。
但是如果在這個時候人們還是只知道先發展經濟在保護環境的話,我就真的是覺得人們是被時代沖昏了頭腦,完全看不清現狀嗎?我相信不會的。是的,我們都想要美好的生活,然而我們中國如今經濟是發達了,可我們那些整日生活在一片白色中的人們,他們的生活美好嗎?這也就是我們發展經濟帶來的所謂的“美好生活”嗎?
保護環境并不是政府的事情,也不是錢的事情,而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我們為的不是用一堆財力人力物力去暫時抑制環境的污染,而是在不刻意的情況下擁有美好的生活,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的環保意識,只有人人都將環境放到第一位,才能根治污染,真正獲得美好生活,讓我們先解決了眼前的種種問題再去想經濟如何去發展吧,因為只有那樣,不僅是我們自己,乃至全人類全地球,都才能真正的擁有光明。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3
地球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稀缺,使人們逐漸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我國當前發展階段,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還存在一定的矛盾,針對兩者之間的利益沖突,需要制定合理的解決措施,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文章從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環境問題出發,分析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對協調兩者之間關系的有效措施進行了討論。
在當今社會背景下,環境保護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經濟的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以各種資源的使用為基礎的,在這個過程中,容易對生態環境的平衡造成破壞,不利于環境保護,所以,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是非常嚴峻的,如何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1 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環境問題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保持逐年遞增的良好態勢,但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便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資源的浪費。良好的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環境資源是實現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經濟的良好發展能夠為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技術資金保障。兩者之間的協調發展在各國發展進程當中都是一項難度較高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社會問題,工作難度比較大、實現途徑比較困難,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較大的沖突[1]。
我國疆土面積遼闊,資源種類和數量都是比較豐富,但由于人口眾多,數量占到了世界總人口數量的1/5,所以人均資源并不豐富,遠遠達不到世界人均資源的平均水平,這就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約。我國的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思想上存在很大的誤區,沒有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盲目追求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相關工作不到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容易對當地環境造成破壞,影響生態平衡,不利于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的產業結構有待調整,很多工業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而且很多工業產業對資源的分配和使用,存在嚴重的不合理現象,資源使用不到位、資源利用不充分,造成了大量資源的浪費,不利于對資源的節約;我國的產業結構中,重工業企業所占比重較大,很多重工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產生污水、廢氣、工業殘渣各種污染物等,這些污染物的排放會對當地的生態平衡造成嚴重的破壞,經過長時間的影響,當地的生態系統便會失去自我調節能力,被破壞的環境就難以恢復到健康狀態,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念[2]。
2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沖突
2.1 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具有一定矛盾性
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是在政府的'領導下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起著主導作用,環境的保護也需要國家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形成強制有效的約束力,政府在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之間扮演著雙重角色。但是我國的人均資源并不豐富,這就對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制約,很多時候為了發展經濟而忽視了資源節約問題,造成生態環境被破壞,政府很難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所扮演的雙重角色具有一定的矛盾性。此外,政府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完整,一些法律法規中還存在著漏洞,比如在排污收費制度方面,收費標準不規范、不統一,沒有對污染物進行嚴格的分類,在收費的時候容易出現較多問題[3]。
2.2 企業經營者對環境保護缺乏正確的認識
很多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思想認識不夠,沒有意識到環境保護對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相關管理工作不到位,沒有對企業生產造成的污染進行科學、有效的處理,所產生的污染物會打破當地的生態平衡,對環境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由于很多企業的生產技術比較落后,在生產制造過程中,資源利用率比較低,不能對資源進行有效的利用,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同時,對污染物的處理方式不科學或者是不合理,沒有將其收集進行統一處理或者二次利用,污染物中包含很多種有害物質,如果處理方式不正確,就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同時,還會降低當地的大氣環境質量和地下水環境質量,會對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2.3 保護環境基礎工作有待加強
環境保護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才會取得相應的成效,在整個過程中,需要從生活中的小事抓起,積少成多,有序進行。我國經濟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改善,但是很多人的綜合素質卻沒有得到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有待增強,生活中隨手扔垃圾的現象仍然比較常見,各種生活廢品亂扔亂放的現象屢見不鮮,經濟在得到有效發展的同時,卻對環境造成了破壞;在一些生活水平較高、水電資源供應充足的地方,當地人們沒有意識到水電資源的匱乏和緊缺,在用水、用電的過程中,資源浪費現象嚴重,資源分配存在嚴重的不合理現象,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4]。
3 協調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關系的有效措施
3.1 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都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好協調工作,正確把握工作中心,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首先,政府應該對經濟發展做出合理的規劃,將環保節能問題考慮在內,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水平和環境特點,對規劃方案進行科學調整;其次,應完善相應的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規范企業污染物的排放標準和收費標準,針對污染物亂排放現象,應該進行嚴厲的懲處,污染相對嚴重的企業,應該對其進行整頓或者直接關閉;最后,在資源分配方面,應該結合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合理分配資源,促進地區經濟平衡發展。
3.2 優化企業管理模式
企業的管理模式與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都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對企業管理模式進行優化,做好生產管理和污染管理工作,在加強環保力度的同時促進經濟更好的發展。加強企業的技術管理,對企業的生產制造技術進行改進和完善,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率;嚴格規范污染物的排放標準,控制好各類污染物排放的濃度和總量,利用科學合理的技術工藝對污染物進行有效降解,降低污染物對環境的破壞力度;對污染物進行二次利用,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從根本上消除污染源。
3.3 發揮民眾參與的力量
生活水平的提高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觀念,人們更加追求一種和諧的社會氛圍。和諧的社會氛圍包含三個主體,即人、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需要人們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經濟的發展是通過不同職業和崗位的人員的共同努力實現的,只有結合民眾的力量才能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而環境的保護更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在生活提高環保節能意識,規范自己的行為,從生活小事出發,不浪費資源,不破壞環境,積極參與到保護環境的工作中去。
4 結束語
現階段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還存在著很多沖突,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企業、民眾等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各方力量參與其中,充分發揮不同角色的作用,才能有效解決兩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對環境的保護。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4
【摘要】改革的春風已吹遍了大江南北,經濟的發展日新月異,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環境污染也在日益增加。由于人們對工業高度發展負面的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生態惡化。工業革命在推動人類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問題。如大氣、水、海洋污染,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物種的大量滅絕,資源耗竭,溫室效應等等。
【關鍵詞】環境保護 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的同時怎樣保護環境,使二者能和諧共存?這是如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一個難題。首先讓我們要認識什么是環境污染?所謂環境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類活動引起的環境質量下降,生態平衡的破壞,換句話說就是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的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環境污染會降低生物生產量,加劇環境破壞。
其次,讓我們了解一下環境污染主要有哪幾個方面?工廠排出的廢煙、廢氣、廢水、廢渣和噪音;人們生活中排出的廢煙、廢氣、噪音、臟水、垃圾;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車輛、輪船、飛機等)排出的廢氣和噪音;大量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和農田灌溉后流出的水。礦山廢水、廢渣。了解了上述資料后,讓我們不得不深思,我們深深的意識到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節約能源、恢復植被、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減少污染、減輕“溫室效應”,是刻不容緩的任務。
環境保護與發展經濟息息相關,中國經濟發展主要是以重工業發展為核心,而重工業企業為追求生產數量與規模,多數采取低能源成本的生產方式,對能源的使用不徹底,也沒有配套的除污設施,企業的生產行為就象是在進行一次次的能源浪費,使得能源本不富饒的中國面臨更多資源保護與環境控制方面的問題。我們不能單純的追求經濟發展指數,同時也要看到經濟發展背后所付出的沉重環境代價。針對中國當前嚴峻的環境狀況,一些專家提出,中國未來若干年如出現危機,不在于經濟增速突然放慢,甚至也不在于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而是環境污染的累積。這告訴我們在追求高利潤、加速經濟發展同時也要注重環境保護,保護人類的有限資源是保持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
那么如何更好的進行環境保護呢?環境保護要從大局出發,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全面規劃與綜合治理具體措施,使環境保護與發展經濟緊密結合起來,尋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點,加強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環境保護應以人為本,需要全社會提高環境意識
環境保護要以大局出發,避免追求本地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對環境造成的一系列污染。首先要大量宣傳,提高人們的覺悟與認識,提倡“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加強環境意識。環境污染會給我們的身心帶來損害,為了保護我們的健康,就需要我們的社會提高和加強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地球是我們母親,我們不該將大量的垃圾埋在它的肉體中。地球不是垃圾場,我們不能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丟紙屑、煙頭等雜物,這些行為完全與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和社會公德相悖。
二、加強對水資源的環境保護
水資源是人類生存之本,也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節約用水、治理污染是水資源保護的兩個方面。只有在治理污染的同時做好節水工作,治理擔子才能減輕。水資源的緊張和不合理利用也屢見不鮮,在經濟不發達地區,采礦業造成的水資源污染占有較大的比重,因此必須認識到處理好發展礦業與保護環境的關系。否則,隨著礦產資源的開發,水資源的破壞將危及我們后代的生存。因為,以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為代價的經濟發展,其發展速度越快,便意味著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越快。企業經營者應正確認識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兩者之間的關系,認真做好污水處理工作。
三、加大科技投入,治理空氣污染
起初受歷史條件的限制,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還很膚淺。在大規模的工礦企業建設中大都極少或沒有考慮到保護環境問題,為后來的城市環境埋下了污染的隱患。特別是東西老工業基地,地處高寒地帶,采暖時間長,耗煤量大,使用的又多是散煤,而企業資金短缺,無法對老化的設施進行改造,更加劇了城市環境的污染。在這種環境中生活,使得許多人多痰,也導致了許多居民患呼吸系統疾病,這些不能否認與環境污染尤其是空氣污染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單純的經濟增長。為了保護環境,保證市民身體健康,國家已加在了環保投資力度,加大了科技投入,深入探索了科學的方式,以達到凈化空氣,促進經濟發展。
四、減少不合理開發,以保護優先,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
現代很多旅游開發規劃是由投資者自己制定的,他們以能夠獲取經濟效益為最高目標,而沒有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通盤規劃,肆意地破壞旅游景區的自然環境。這種以破環境和浪費資源為代價所進行的掠奪的開發,不可避免地會對環境產生一不定期的破壞和影響。應制訂包含環境保護在內的旅游可持續發展規劃,加強旅游區生態環境監管,堅決制止新的生態環境破壞,以保護優先,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加強提高旅游管理和環境管理的能力。
五、加強可持續條件下的生態環境修復
隨著地球上人口的劇增和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對自然資源需求水平不斷提高,生產強度日益加大,有毒、有害廢氣物質不斷的輸入環境,遠遠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而導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目前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仍不斷困擾著人類。據有關資料統計,地球上的沙漠、荒地正以每年2700萬公傾的速度擴展,我國沙化的土地也正以每年1560平方公里的面積延伸。目前,我國已有128萬公里的土地沙化,而潛在沙化的土差不多也有15萬平方公里。荒漠化已成為危害全球環境最嚴重的問題。這些都是大自然向我們發生的警告,它在提醒我們不要忘了大自然的嚴厲懲罰和那些慘痛的教訓,這也是提示我們以后一定要保護環境。人與自然是生命的共同體,歷史的教訓告誡了我們,人類的生活離不開自然,我們要愛惜它、保護它。因此要積極探索研究,試圖以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加強可持續條件下的生態環境修復,在污染環境的修復和治理過程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高利潤當然很重要,而努力使利潤和社會效益相協調這也一樣重要。自然資源不是用不完的“免費商品”,犧牲后代人的方式來擴大這代人的權力,是不可取的,最終也會上演經濟悲劇。我們應在到達環境失衡的邊緣前,尋找造成環境危機的潛伏原因,讓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并進。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5
摘要: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生態環境保護就是伴隨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上至國家,下至縣鄉都把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的協調發展作為國家或是地區發展研究的基本內容。任何地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都必須遵守環境優先的原則,把發展經濟和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發展
一、欒川縣經濟發展優勢
(一)礦藏資源富集
欒川縣總面積2477平方公里,已探明的金屬、非金屬、能源和水汽礦產4大類50余種。是中國16個重要多金屬成礦帶核心區域鉬鉛鋅重要礦產地,是文明遐邇的“中國鉬都”礦業給欒川經濟帶來了很大的發展,20xx年以來,全縣地區生產總值、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礦業占到70%-80%。
(二)旅游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
融奇山、秀水、險峰、峽谷、飛瀑、幽林、翠竹、溶洞、為一體,擁有老君山、雞冠洞、2個國家AAAAA級及養子溝、重渡溝、抱犢寨、龍峪灣、4個AAAA景區,是中原地區著名的生態旅游熱線和“中國優秀旅游名縣”、“中國最美的小城”、“全國低碳旅游試驗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是國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17個“中國旅游強縣”之一、全鄉林地面積達2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6%,空氣清新怡人,負氧離子含量平均達到每立方厘米30000個,有中原肺葉之稱。
二、欒川縣生態環境現狀
伴隨著高額的經濟收入,欒川縣濫開濫采現象非常嚴重。1988年,全縣鉬選廠總數發展到5087個,大小礦洞120個,亂采濫挖鉬礦石1086噸。由于大多是老百姓小規模選礦,為追求高額利潤,污水到處排放,回收率低,這種現象造成了欒川遍地黃金的虛假經濟模式,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1988-20xx年24年間,欒川縣共進行大規模整治20余次,填埋氮化池170個,累計封停礦口近20xx個,取締小選廠小碾子3000多個。在之后這幾年,各鄉鎮每年都要對廢棄礦口進行摸查,以免死灰復燃。20xx年2月由于欒川龍宇鉬業有限公司尾礦庫6號溢流井發生坍塌,造成大量尾礦砂和淤泥流入伊河,沿途各鄉鎮為清理淤泥,歷時3個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僅僅欒川鄉一個鄉鎮清淤投入300余萬元。20xx-2018年,欒川鄉在環境整治方面封停散亂污企業48家,對轄區內的商戶煤改電250家,投入資金20萬元。
三、欒川縣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出現的問題
(一)盲目追求經濟利益,因小失大
近幾年,有關環境保護是不是遏制了經濟的發展一直是老百姓關心的話題,認為封停礦口、拆除小企業會對老百姓的經濟收入造成很大的影響。從短期來看,大環境整治對經濟增長確實有很明顯的影響。但深層次分析可知,環境保護影響的通常是粗放、低端、小規模的經濟活動領域,對整體宏觀經濟的影響較小,從長遠來看,通過環境保護,消除不良競爭可以對宏觀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優化、保護作用。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關系,要正確把握二者的關系,才能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欒川縣前幾年大規模粗放型管理給當地人居環境造成的極大破壞就是最好的例子,并且在持續的二十幾年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整治就是一個深刻的教訓。通過整治,欒川縣這幾年變化非常大,20xx年元月,欒川縣4家民營企業進入市高新技術培育庫,不僅可以享受相應的扶持政策,還可享受省市財政一次性獎勵,對當地財政收入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這也是一種優勝劣汰的競爭方式。
(二)欒川山區較差的環境承載力對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有較大影響
欒川多是山區,有機質含量低、土壤貧瘠、總體來說生態系統脆弱,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由于亂采亂伐造成化學性污染嚴重,重金屬對土壤產生嚴重的污染。環境承載能力強弱,對一個地區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也會帶來很大的影響,承載力差的,會帶來不利局面。欒川大部都屬于山區,物質基礎先天脆弱。發展經濟往往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要發展經濟離不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自然條件薄弱,自然導致經濟總量不高,為了提高經濟總量,就容易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
(三)地方政策也對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帶來極大影響
欒川縣近幾年來在環境方面引導的多,而真正形成政策的少,引導主要是以下幾方面:第一,堅持“靶向治療法”。在環境整治過程中,往往出現“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現象,在整治了污染產業的同時,健康產業也會受到很大影響,造成經濟下滑,影響治理污染的信心和決心,所以在治理環境時必須樹立靶向治療的理念,給健康產業留出更多發展空間。第二,堅持獎懲相結合,通過獎懲措施引導生產要素投入,讓綠色產業、健康產業得到發展。例如對污染企業征收環境稅,這些稅收收入可以用來補償綠色產業,讓綠色產業有錢可賺,這樣在懲罰了污染企業的同時,發展了綠色產業,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和諧發展。第三,提升環境治理層次,中央和地方聯動,尤其是中央層次要加大投入,要進一步提高環境保護資金積累,加大環境治理力度,響應公眾提升環境質量的需求,引導各利益相關方對環境保護工作的認可和支持。
(四)較為陳舊的觀念
欒川處于山區,“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有些人是抱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思想解放不夠,依賴性較強,創新意識缺乏,對新思想、新理念的接受和理解還存在不足,總認為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生態環境破壞難以避免,總把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處于對立狀態。
(五)產業結構基礎薄弱
這些數據反映了欒川產業結構單一,礦業依賴性強,而礦產這幾年都不太景氣,很多原來礦上就業的都處于失業狀態。工業基礎也很薄弱工業基本就是機械制造、建材加工、農產品初級加工,屬于低端工業,毛利率低,競爭力弱。農業主要依賴種植業和畜牧業,農產品加工增值程度較低。新興產業,如信息產業等不發達。現在欒川縣在大力發展旅游產業,該產業具有比較廣闊的發展前景。
四、欒川縣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對策
(一)市場和政府雙管齊下,有力制止
資源亂采現象,保障礦產業穩定發展。這些年,欒川縣礦產資源亂采現象比較嚴重,既浪費了大量資源,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在污染問題上,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往往出于利益最大化考慮,從利己的目的出發,不采取任何污染治理的措施,從而進入破壞環境的納什均衡狀態。經濟的外部性造成了污染的產生,我們可以通過市場機制調控,采取激勵手段來治理、消減污染價格手段,把污染問題的經濟外部性,內化到各階層的經濟活動中。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制度建設加以實施:第一,制定合理的生態稅收政策。利用稅收來控制污染可以給污染者提供減少污染的經濟激勵,促使其尋求先進的方法和手段來清除其排放物,同時也可以防止污染者把其生產成本(污染成本)轉嫁給他人,降低了過度生產的激勵。第二,實施環境資源的有償使用,是欒川控制環境污染的根本思路。對污染物排放標準,制定合理的排污繳費政策、配套法規和標準。沒有一個合理的制度,企業的排污、城鄉居民的生活污水與生活垃圾的排放不采取收費政策,企業和個人都存在搭便車現象,經濟的外部性不能正確反映出來,加劇了生態環境惡化。
(二)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模式
優化產業結構,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要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走投入少、產出多、消耗低、污染少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首先,進行產業結構的升級,對第二產業中重工業能源消耗高、資源浪費大、污染嚴重的產業限制發展采取關、挺、并、轉的措施。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高新技術產業,推行清潔生產,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保護生態環境。其次,治理第一產業中農業面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主要源于農藥、化肥,控制的關鍵在于控制農藥、化肥的使用,提高產品質量及利用率。同時,要轉變農民觀念,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實施生態農業,從根本上控制面源污染,實現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農業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依靠科技進步,加強技術改造
針對金屬污染、垃圾污染,選擇科學的的污水處理工藝和垃圾處理技術。各級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應采用先進的處理技術和科學的處理方式。生活垃圾的治理也應堅持因地制宜、與當地經濟條件相結合的原則,對已有的處理場加強技術改造,以便發揮更大的效益。
參考文獻
[1]李懷政.生態經濟學變遷及其理論演進評述.江漢論壇,20xx年第2期
[2]李濤、范例.赫爾曼戴利及其生態經濟理論評述.資源與環境,20xx年第16卷,第2期
[3]李琳,朱金山等.1995-20xx年重慶市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關系析論.安順學院學報,20xx.12.第10卷.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6
人類社會持續進步,經濟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但隨之帶來的卻是全球的能源消耗和環境的污染。很多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因為能源的匱乏讓人們開始關注節能問題。我國作為全球經濟發展中國家,經濟的騰飛令國家經濟進步,人們的生活得到提高,環境問題也備受關注。國家多次頒布環境保護條例,從環境保護的各個方面入手,秉承可持續發展戰略,立志實現經濟和環境的雙贏!
近年來,全球環境問題日益加劇,霧霾天氣、污染水源、酸雨天氣等惡劣環境問題頻繁出現,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非常不利于開展經濟作業。世界是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環境保護無國界之分,大自然是全球性的公共資源,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世界格局中,環境保護也和經濟發展一樣需要全球合作,共同努力治理環境問題。我國大力發展可持續戰略,也是為了解決日益加劇的環境問題。
1 我國經濟發展中遇到的環境保護問題
從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就得到了騰飛發展,國民收入增加,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但不可忽視的環境問題也日益惡化。根據《20xx年環境綠皮書》中的統計數據表明,因汽車尾氣、工業排放等原因是造成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因素,根據數據預測,在20xx年前后,我國將成為實際上最大排放二氧化碳的國家。空氣污染嚴重,地下水資源也遭到破壞,目前我國約有90%的城市地下水都遭到有害污染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樣的土壤的污染情況也非常的嚴重。從空氣、水源到土壤、糧食,我國的環境問題不能小覷,應該得到人們的關注。
2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經濟活動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開展進行的,因為經濟活動的特性,所以可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這些影響很大程度上是消極的,兩者之間的關系,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
2.1 經濟發展不足可能引起環境污染
經濟的發展是國家進步的體現,卻也導致了環境污染,同時因為高速發展的經濟,也將會反過來對環境進行優化,先進的的技術引進,將對逐漸惡化的環境進行治理。從國內的環境污染分布來看,經濟越發達的地區,早期的環境污染嚴重,但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政府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環境污染的情況又會得到了改善;反觀污染嚴重地區,是那些經濟不發達,他們都有同一個特點,多以重工業經濟為主,生產水平較為低下,當地的居民水平素質較低,對環境保護沒有意識。
2.2 經濟發展對環境保護有推動作用
環境質量的好壞,是由良好的經濟結構來保證的。兩者一旦失去平衡,就會造成經濟的下滑或是生態環境的惡化。經濟發展離不開環境,環境是經濟發展的保障,為經濟的發展提供資源,經濟的發展也將對環境進行改造利用,由經濟作為支撐,研發更多利于環境保護的技術,作用于環境保護工作。所以有些國家和地區,在一味地為了發展經濟的前提下,破壞環境,而又在經濟得到改善后,治理環境問題。
由此可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相互統一的,兩者之間并不是單一的索取關系,兩者相互依靠。所以說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環境的保障,環境的治理也不能缺少經濟的物質基礎,兩者不會單一存在,缺一不可。
3 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有效措施
3.1 增值可再生資源確保循環利用
可再生的資源,就是可以更新、重復利用的資源。大自然中可再生資源的數量有限,即便是資源基本可再生的能力,但并不意味著,它們可以無休止、重復循環的再生,供給人類使用。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對再生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將有助于人類、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要秉承“合理利用,杜絕浪費”的原則對待可再生的資源。
3.2 節約利用不可再生資源
目前,我們常說的大自然資源匱乏,多數指的是不可再生資源,像是:天然氣、石油、煤礦等,這些都是經過億萬年演變來的,不可循環再生資源,他們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對待這些資源,節約利用是應對之策。綜合國家經濟發展的需求,對不可再生資源合理的運用,形成經濟資源的閉環。
3.3 強化環境的保護意識,走可續發展道路
人民是國家的發展的核心,所以在環境保護問題上,需要通過全民共同創造。通過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知識,令大家對環境有充分的認識,遵循資源循環利用的原則,再鼓勵大家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國家也大力倡導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通過一系列的行為措施保證資源、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實現經濟、人口、環境的和諧。
世界是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環境保護無國界之分,大自然是全球性的公共資源,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世界格局中,環境保護也和經濟發展一樣需要全球合作,共同努力治理環境問題。經濟發展和環境問題兩者不會單一存在,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環境的保障,環境的治理也不能缺少經濟的物質基礎。實現兩者雙贏,可通過增值可再生資源確保循環利用、節約利用不可再生資源以及強化環境的保護意識,走可續發展道路等方式來保護環境。但就我國目前的情況看,在環境問題治理與經濟發展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7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我們一直討論的話題,隨著環境問題愈演愈烈,經濟的發展必然受著較大程度上的制約。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經濟30多年飛速發展,但基本上都是以消耗資源為主導的產業,那么如何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的發展呢?
一、內蒙古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近些年來,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出現了持續平穩的快速增長。20xx年至20xx年,全區GDP生產總值由1。17萬億元猛增到1。8萬億元,增長率達到了53。8%,實現了質的飛躍。內蒙古經濟快速發展,使其經濟總量有原來的后幾位進入到中列,人均GDP也逐漸進入全國平均水平。從產業結構來看,進入21世紀以來,全區第二產業發展較快,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接近全國水平,工業的發展已然成為內蒙古經濟的產業支柱。內蒙古第三產業的發展在經歷了短暫的快速增長之后又進入了衰退期,基本保持在了35%左右的水平。
改革開放30年來,內蒙古全區的經濟雖然呈現一片大好形勢,可是全區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的發展更多的是依賴自然資源的發展。我們大量的開采和使用煤炭、石油等,一方面對于這些不可再生資源過度依賴,另一方面對環境造成了嚴重威脅。
二、內蒙古環境問題現狀
(一)大氣污染
內蒙古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有工業排放、生活取暖、交通運輸還有火災等產生的廢氣污染。工業生產的廢氣污染種類繁多,有煙塵、硫的氧化物、鹵化物、碳化合物等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爐灶和采暖鍋爐需要消耗大量煤炭,而煤炭在燃燒過程中需要釋放大量的灰塵、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污染大氣。像汽車等交通運輸工具,它們的尾氣所排放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碳氫化合物等能直接侵襲人的呼吸器官,對城市的污染很嚴重。最近一段日子,霧霾入侵了我省,空氣污染日益成為我們最為關心的一個問題。
(二)水污染
我省水污染主要來源有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兩大類。工業廢水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積廣、成分復雜、毒性大、難處理等特點。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中使用的各種洗滌劑和污水、垃圾等,生活污水中含磷、硫多,致病細菌多。內蒙古約有三分之一的工業廢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水域,許多河流和城市水域遭到污染。從20xx年全區環境監測數據顯示,內蒙古境內主要地表水像黃河、遼河、松花江、海河流域和內流河干支流40條、湖泊水庫8個,誰知總體評價為中度污染。面對日益嚴重的水污染,我們能夠引用的水在不斷地減少,對我們的生存、安全構成了重大的威脅。
(三)草原退化
草原退化是人為活動和不利自然因素導致的,而內蒙全區的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為活動造成的,包括過度放牧、濫墾濫采等。近些年,內蒙古草原面積逐年減少,近三十年大約減少了390萬公頃。全區草原呈現一片退化、沙化、鹽漬化的嚴重現象,并且出現問題的草原面積已占到全區草原的63。5%。更為嚴重的是,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擴大,加上近些年煤礦開采、修路等工程活動的不斷加劇,更是給本來重重危機的草原帶來更加致命的打擊。草原退化導致了草原生態系統功能的紊亂、失調和衰退,使草原的生態與生產力不斷下降。
三、對策分析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相互矛盾統一的。自然資源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對于環境是不可逆的。我們一直在走這樣一條道路,那就是以消耗資源、破壞環境來發展我們的經濟。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已經對生態環境造成了重大的危害。我們盲目的追求經濟增長,只會帶來資源的枯竭,環境的惡化,人類的毀滅。面對內蒙古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我們需要想出一些辦法與對策來協調好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是,經濟發展,保護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協調一致,讓子孫后代能夠享受充分的資源和良好的資源環境。當前內蒙古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向我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目前情況下,我們必須結合自身的處境、優勢與不足,制定出適合我區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此外,各部門應制定相適應的規劃與目標,使我區的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統一協調發展。同時還要加強政府體制改革,協調好企業、市場與政府的關系。
(二)發展低碳經濟,優化消費結構
我們了解到,內蒙古自治區是以工業發展為主,而工業的發展大量依賴煤炭等自然資源。工業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環境破壞與環境污染。所以我們應選擇低碳模式來發展我區經濟。首先,我們應大力發展諸如太陽能、風能、天然氣等低碳能源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從根本上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溫室效應。其次,我們應大力推進低碳技術,政府應積極幫助企業引進低碳技術,促進經濟模式的優化,走可持續發展戰略。最后,我們應積極響應“低碳生活”。從自身做起,減少私家車的使用,減少煤炭的燃燒,減少對生活環境的破壞,共同創造一個綠色、健康的家園。
(三)加強環境與發展的綜合決策
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必須全面考慮,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科學決策。不僅要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考慮環境和資源的承載能力。要正確處理經濟增長速度和綜合效益的統一、生產力布局與資源優化配置、產業結構調整與解決結構性污染、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生態環境等問題。要把環境保護切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要明確一定時期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如何同時進行環境保護建設,要制定相應的目標政策。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8
近些年,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受到了越來愈多的關注,以環境換取經濟的發展不再被提倡,因此在此種背景下,對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思考,是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文章對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協調關系進行深度探究,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二者同時提升和發展。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越發的嚴重,這是由于不少經濟建設是以環境保護作為代價來進行交換的,因此環境保護同經濟發展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因此想要進一步提升二者水平,就需要對環境和經濟之間的關系進行重視和關注,正確處理他們之間的關系,進而達到雙贏的目的,確保二者能夠協調共生。
一、循環經濟已經成為確保環境與經濟之間良好發展的關鍵
循環經濟的誕生以及建設是建立在能源危機以及人類生存危機之后,是對人與自然之間關系反思的結果,因此循環經濟不但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策略,還是促進傳統經濟轉型和落實的有效保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循環經濟充分體現了可持續發展模式以及建設方式,所以在推動循環經濟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減量化、資源化以及再循環的實際原則,進一步確保經濟和環境之間能夠相互促進,相互共生。此外還需要注意的就是,循環經濟自身就是經濟收益與生態收益共生的生態經濟體制,其不僅將清潔生產與廢棄物利用進行了良好的結合,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資源節約以及環境保護等,盡可能的將系統物質和能量進行充分利用,實現了低消耗、高發揮、低排放的目的,減少經濟活動的開展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從本質上對環境和資源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因此也可以說循環經濟是全新的綠色產業革命。首先,在提升資源有效利用的同時,來實現對資源的節約和充分利用。其次,要將廢棄物的排放降到最低,保證其對環境的影響在可控范圍內,進而達到環境與經濟共生的目的。最后,要盡最大限度實現廢棄的循環利用,減少對各種資源的浪費,從根本上對環境進行改善,進而建立起節約型社會,更好的推動社會各方面水平的提升。
二、實現新型工業化道路是保證經濟與環境之間協調共生的有效途徑
1.新型工業化的實際涵義
這里所說的新型工業化就是始終以信息化作為基礎對工業化發展進行推動,簡單來說就是保證工業化發展可以朝著科技水平高、經濟收益好、節能減排以及人力資源優勢得以有效發揮的方向前進,進而為社會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新型工業化的優勢
通過和傳統工業化比較分析后可知,新型工業化具備以下各個方面的優勢,具體如下:
(1)將信息化作為依托,推動工業化快速發展
眾所周知,希望發達國家是在工業化之后才進一步推動信息化實現的,而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最近幾年信息化發展水平才得到了顯著提升,而我國現階段工業化還在發展過程中,因此在這一背景下,就要將工業化與信息化進行有效結合,讓二者之間進行相互促進,進而發揮相應的優勢,實現生產方面的快速前進。同時好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以科技水平和創新力作為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原動力,進而提升生產技術以及勞動人員自身的素質水平,進而使其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定的地位和市場份額。
(2)提升工業化可持續發展的`水平,進而為經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西方發達國家在實現工業化以后,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能源和環境作為代價來換取的,因此這種先發展而后治理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十分慘重的,治理起來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國在提升工業化水平過程中,特別強調了對環境的保護,也進一步明確了經濟發展和社會公眾、資源以及環境等方面的工作內容。而新型工業化的道路是以信息技術作為基礎的科技革命,有效的減少能源消耗以及對環境的污染等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撐,進而有效提升國內可持續發展的水平和能力。
(3)有效發揮人力資源優勢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在勞動力成本支出方面相對較低,因此在工業化進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到我國的實際國情,盡最大限度的處理好密集型產業與勞動型產業之間的關系,解決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的矛盾關系,確保虛擬經濟和實際經濟之間的良好關系。而這樣一來,還能夠有效利用工業化優勢來提高勞動生產水平和效率,不僅推動了勞動力就業的提升,還進一步促進了人力資源優勢的發揮。
3.通過使用有效措施來達到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共生的目的
實際上我國在各類資源方面都比較短缺,再加上我國長時間處在資源利用粗放的狀態上,使得各項資源的利用率上還存在一定不足,而新型工業化建設道路明確要求盡可能的減少對環境污染,因此我國在環境保護以及經濟發展等方面需要面臨和解決更多的問題。因此在提倡可持續發展的今天,堅定不移的走可持續道路,將環境保護與資源保護作為我國發展的基本國策,提升對各種資源的有效利用,發展節能、節水工業,構建起節約型社會,是我國今后建設和發展的必經之路。同時,還要加大資源儲備水平,完善海洋開發和國土資源的整治,確保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建設,進而提升全體公眾的環保意識,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結論
總而言之,想要讓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協調共生,就一定要對其進行充分認知,然后以循環經濟和新型工業化作為保障基礎,進而推動經濟與環境之間的協調共生。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9
所謂農村生態環境,主要是指以農村地區居民為中心的鄉村范圍之中各類自然因素、社會因素之總稱,主要包括了這一區域之中的全部自然、人工后天共同形成的構成物,比如,上地、大氣、動植物以及建筑物等等。農村生態環境作為農村地區開展所有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活動的重要場所,是我國農村地區可持續、穩定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鑒于近些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環境污染也隨之不斷加劇,導致生態失衡和農民權益受到極大侵害,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惡化已嚴重影響和制約到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并且影響到農村地區的社會穩定。因此,全面研究我國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顯得迫在眉睫。
1我國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分析
(1)農村村民的生態環保意識相當薄弱。假如我們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來分析環境意識,可理解成人與自然環境關系反映出來的社會思想、理論、意志等觀念形態之總和。文化素質與思想觀念可謂是決定人的行為的重要因素。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總體上較為滯后,農民群眾的文化程度有限,環境保護的意識相當淡薄。對于眾多農村群眾而言,環保還是一個人們并不怎么熟悉的詞匯,而環境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也不是很顯著。
(2)生態環境管理體制不夠完善。當前,我國市、縣兩級設有專門的環境保護部門,主要負責的是轄區之中的環保工作,而鄉鎮一級政府則普遍設置了行使環境管理職能的`機構一般情況下只是由一位副鄉長分管,另設一位兼職環境保護管理人員。但是,隨著我國鄉鎮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上與規劃等部門實施垂直管理之后,很多地方名義上兼職的環境保護管理人員己經名存實亡,鄉鎮與村組的環境保護工作陷入到停頓之中,而各市(縣、區)環境行政部門往往因為中心城區的環境管理任務十分繁重而將工作的重心放在中心城區上,因而也就缺乏足夠多的精力來強化對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管理與建設,從而讓農村環境管理顯得極其薄弱。同時,農村地區的環保投入也嚴重滯后,不僅農村地區鄉鎮的可支配收入相當有限,無法承擔起治理環境需要的各類工作經費,而且本區域范圍之內的環境污染治理資金一直都用于城區之中的大型公用設施以及重點工業污染企業的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方面,對于郊區生態環境治理往往只局限于城鄉結合部環保項目建設上,在農村地區的生態環保投入就更少了。
2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生態環境保護策略
(一)通過宣傳教育以提升農民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
提升我國廣大農村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這是切實解決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從而實現農村經濟、社會以及生態環境全面協調發展之基礎,同時也是判斷我國農村社會不斷進步與文明程度持續提升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農村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還相當薄弱,主要集中于以下兩個層面,也就是農村人民群眾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相當薄弱,鄉鎮和村級管理者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相當薄弱。為了轉變其思想觀念,提升農村總體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應當考慮采用以下幾種方式:(1)要強化對鄉鎮管理者在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知識上通過宣傳教育,運用鄉村法律大講堂、環保法律法規宣傳等多種方式方法,邀請環保部門以及普法機關送法下鄉和送知識下鄉,結合被動式學習與主動式學習,將單一強制性學習方法轉換成為多種學習方法,讓廣大農村管理者能立足于學習法律法規以及環保知識,實現有效轉變思想認識和牢固樹立起生態環保意識之目的。(2)要明確創新對于廣大群眾的生態環保知識宣傳普及思想轉變的作用,一定要以知識掌握為其基礎,運用生態環保知識之普及,可實現人的思想意識之轉變,并且最終切實改變人的行為習慣。傳統意義上的生態環保知識宣傳普及的形式太過簡單,成效也不夠顯著,這就需要結合我國農村群眾的生活習慣,有針對性地實施環保知識宣傳以及普及。可依據各地文化習慣與生產、生活特點,在全面實施宣傳教育的基礎之上,應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所有能夠運用的媒體方式,全面運用聲、光、畫等多種方式,把生態環保的相關法律法規與科普知識、戲曲、雜技表演等演藝活動加以結合,積極宣傳農村環保知識以及政策法規,從而讓人民群眾能夠在觀看中進行學習,在品味之中進行學習、在快樂之中進行學習、在潛移默化之中有效轉變人民群眾的思想,從而營造出人人都講環保的良好環境,形成能夠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的極佳群眾基礎,并從長遠的目標上形成農村生態環保之心理屏障。
(二)應用行政、經濟及法律等手段創建農村環境監督機制
依據當前農村環境的現狀,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當始終堅持環保優先之原則來進行農村環境的綜合性整治。應當以農村環境規劃為其基礎,全面吸收一些地區在工業化、城市化中之教訓,全力抓住規劃這一重點,將其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之轉變、鄉鎮布局與村莊建設規劃的結合,制定完善環境規劃,實施新農村居住示范點建設工程。應當以農村小康環保計劃為主要載體,從而建設一大批適合于各地新農村環保和建設的重要的示范性工程、應當以實施環境優美鄉鎮與村莊建設等活動為契機,積極引導一大批具備良好基礎、雄厚實力、生態環境良好的村鎮能夠先達到新農村保護之要求。
(三)明確理順農村生態環境管理體系
如今,生態環境保護己經成為我國政府十分重要的職能之一,各級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要充分重視,并且積極履行好自身職責。但是,我國環境保護在部分官員們的眼中始終是發展過程中的次要問題,為了政績。一部分地方不惜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來自目地追求所謂的GDP數字的增加,從而導致環境的不斷惡化,人民群眾的健康狀況就會深受影響,以至于國家的發展會受到嚴重的威脅。(1)各地各級環保主管部應當逐漸將工作的重心從城區拓展與延伸至郊區和鄉鎮。要把城市的近郊和偏離遠鄉鎮等地區全面納入到本地的環境保護規劃范圍之中,并且要確定農村環境保護的各項目標、措施和實施辦法。要全面改革當前的環境管理方式,健全完善本市區域內的環境管理部門,可以設置直屬的環保部門的派出機構,對于外來污染企業則應當以環保“三同時”管理為基礎,嚴格把握好審批關,切實防止出現污染的轉移,(2)應當在全面考慮理順環境行政管理機制的基礎上,更加堅決地實施生態環境地方行政領導責任體系。要將生態環保列入到對本地區各鄉鎮領導實施政績考核的主要指標,切實推動當地生態環保的關注程度,從而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作出極大的貢獻,讓轄區之中的生態環境在任期之中能夠得到很好保護或得到顯著改善的行政領導人應當給予相應的表彰與獎勵,而對違反生態環保者則要按照法律法規進行嚴肅的查處。(3)各級財政部應當增加對鄉鎮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資金投入,對于本區域之中的重點企業進行全面治理,并給予充足的資金保障。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地區的環境保護問題己經成為十分重要的民生問題,直接關系到我國農業的持續穩定發展、關系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關系到我國農村的和諧穩定。有鑒于此,更好地保護我國農村環境,切實改善農民群眾的生存條件,提升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與健康水平,從而實現我國農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10
摘要:當代社會,森林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社會對林木資源的需求也在增加。這樣一來推動了我國林業產業的發展,二來正是由于人類過度的砍伐,使得林業生態的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國的國策,要不斷增強對林業生態環境的管理力度。林業經濟應優先保護生態環境,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使其更富有生態的社會方面的價值,從而促進自然和社會和諧統一發展。
關鍵詞: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林業經濟
前言
如今林業產業不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同時也是構成我國的生態體系的一個關鍵分支,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既能大力促進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又能起到對于生態系統的有效保護作用。但從其傳統的發展歷程上來說,因為人們缺乏相應的對于生態保護的認識,在傳統林業產業發展過程中,這一產業并沒有發揮恰當的作用。現在,林業產業所擁有的生態效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這種背景下,思考怎樣在做到經濟發展規劃之前,做好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增強其生態效益,成為相關企業必須注意和引起重視的熱門議題。
一、從生態環境保護角度看發展林業經濟的重要意義
作為整個森林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林業產業和野生的森林系統一樣,有著生態作用,如改善環境質量等等。但是,從當前看,這種環境不是很好,其原本的生態系統不斷地受到人為因素的破壞。目前,商品的樹種不斷增多,造成當地的生物的種類越來越少,進而致使其生態的作用和能力逐漸降低,最終導致其經濟效益持續降低。做好對于生態的保護,不但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在林業方面的經濟發展,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全新需要,更有助于落實國家整體的戰略目標。因此,作為一個有必要的系統,并且其絕大多數是可以再生利用的,這種生態能源,對于實現節能、減排目標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除此之外,由于人們越來越需要林業,在經濟方面以往陳舊的發展方式,已不再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因此必須將發展的方式進行有效創新,并給予環境保護高度重視,才能在保護生態之余,促進林業經濟與其共同、和諧發展。也能由此看出,做到對它的維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對于其環境的保護,對其進行大刀闊斧的投資,做好環境方面的建設,才能從源頭做到這一產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二、對于林業產業相關社會功能的論述
林業作為能源和人類社會有交集的產業,林業產業的發展過程正好反映了人類的行為是如何影響生態環境的。它很多社會的功能,都是由此生成的,一是可以體現出人類的活動對生態的作用,從而可以很好的改善人和自然的關系,進一步推動社會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二是通過人類自身的行為,可挽救很多已經瀕臨滅絕的樹種,因此它還可以推動文化的進步,還能起到延續的作用。
(一)分析林業產業相關的生態功能
作為森林的生態系統的一個分支,林業還有著和森林生態一樣的作用,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方面:1.對生物多樣性的維持。由于其本身就很繁瑣,就通常而言,這一系統主要包括四部分,地表的植物、灌木以及草和喬木,他們又能細分出多種不同的類別,所有生物關系復雜,一起構成整體的生態系統。從這個角度說,林業能夠很好的保護生物的多樣性。2.保護水土資源。和濕地的系統一樣,森林也具有巨大的保水功能,它可以依靠地下全面的、復雜的根系,在對自然雨水進行吸納、收集的同時,還能有效的減小水的蒸發量,從而避免水土的流失。3.對生態資源的平衡。森林能夠為生物提供必要的的水和食物,還有生存活動的空間,因此它是很多野生動物依賴的地方,同時又因為它是保護的屏障,避免了一部分的人員對當地的干擾。比如在東北的大興安嶺,在努力調節之后,當地林區的環境不斷趨于安穩,并吸引了很多的珍貴的動物加入其中。這類野生動物是當地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構成,能夠很好地平衡當地的生態資源,這些都離不開森林的天然保護。4.調節林業的`生態。近些年,人們逐漸認識到氣候這一嚴峻問題,伴隨現代產業不斷的創新發展,造成了很多空氣、氣候方面的問題。而森林不僅能夠吸收有害有毒的氣體,對空氣進行凈化,釋放氧,還能夠很好的調節氣候。根據有關數據表明,位于林區附近的城市,空氣和氣候,和沒有林區的地區進行相比,都要優越很多。
(二)對林業產業相關經濟功能的論述
除生態和社會功能外,林業還具有重要的經濟的功能。作為一種可再生的循環資源,也是一種緊缺的資源,它很好的促進了生態社會的健康發展。由于樹木本身就具備經濟能力,而木材更是被普遍運用在各個領域,遍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是由于過度追逐經濟利益,造成自然生態環境的損害,因此需要對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必要的改進,以有效提升其生態效益。
三、基于林業生態保護下的林業經濟發展措施
(一)加大對于林業生態環保的建設力度
林業的生態環境的保護是一項重要的的任務,為了發展林業經濟,必須加強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大建設力度,為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在此基礎上,我們必須要堅持做到“以人為本”,使得人和自然能夠和諧共存,發揮人的積極作用,同時還要把保護林業生態環境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緊緊的結合起來。不但要進一步平衡我國生態環境,與此同時還要促進其經濟的良好有序發展。
(二)加大對于林業產業環境的保護力度
我們必須要承認,對于其保護工作是一項極其復雜的任務,需要長期不懈的堅持,因此也需要相關的部門加強宣傳倡導工作,讓越來越多的工作人員,意識到保護林業生態是多么的重要的一件事。只有他們認識到對于林業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其保護的行列中,從而將保護和發展這兩項工作結合起來,更好地發展。此外加大這種宣傳力度,也有利于全社會了解相關的產業,從而更好地吸引社會優秀人才和資金的投入,更好的推動林業經濟的發展。
(三)優化林業生態保護相關法規條例
我國地域廣闊、森林資源極為富饒,林業企業遍布各地,但由于近年來不斷加快經濟發展,社會對于其需求不斷增多,加之一些違法分子通過不正當的手段攫取經濟利益,造成這一系統被嚴重破壞。因此我國政府應該針對這一問題做好相關工作,健全有關法律,通過法律的方式,避免各種違法現象發生。并利用各種支持政策,吸引廣大行業對于其投資,更好地促進林業產業的經濟發展。
(四)認真貫徹并執行相關的方針
要想做好相關的環境保護工作,必須認真貫徹執行相關的方針,重視其特有的生態的作用,加大保護力度,促進生態、經濟、社會這三者能夠協調發展。對于一些新政策,一定要滿足現代化的建設需要,以及當代經濟發展要求,在調動相關工作人員對其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資源,做好相關建設和發展,從而更好地實現生態系統的平衡,促進相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五)大力發展混農經濟林模式
這主要指的是利用一些自然的條件,結合相關的社會背景,并綜合利用多種資源,在保證相關資源得到保護的基礎上,栽培一些經濟的植物,如食物、藥用及蔬菜等,從而形成良性的物質循環系統,實現一種現代化的林農能夠復合發展的生態系統,更具穩定、高效、合理的功能。不斷提高相關資源質量,維護生態環境和諧發展,從而合理地利用資源,發展相關的經濟。
(六)大力發展林業生態旅游,推動其經濟可持續發展
在當前,林業生態的旅游項目,已經成為主要的經濟來源,不僅推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當地的可持續發展。這是一項很好的的宣傳方式,不僅為其發展提供了經濟保障,還在人們的旅游中強化環保的意識。值得關注的是,各地要做好對于當地自然保護區的申報和發展工作,依據當地資源的特點和它所具有的優點,統籌各方面的發展,合理地進行開發和使用、科學進行發展方向的設定,在做好環境保護的同時,實現當地經濟健康、持續的發展。
(七)注重林業資源多功能的發揮
在對整個系統進行保護過程中,必須合理的利用,這是大勢所趨,在發揮其生態功能的同時,注重發揮相關的經濟功能,重點做好保護工作,最大程度發揮其生態功能,為促進相關的經濟發展提供前期準備。在此基礎上,前期對其進行開發和利用時,必須很到位地了解和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據其自然的發展規律,順應趨勢,確保能夠得到合理利用,方能兼顧到經濟和生態兩者利益同時發展,共同進步。此外,還必須很好地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建立規范和秩序的市場,加大對其經營風險的預防,保證林業經濟能夠得到穩定和持續的發展。
(八)推動城市環境與工業的協調發展
國家不斷加大對于環保事業的投資,現代化的環保理念也正逐漸引起人們注意,人們要求改善城市環境,可持續的發展理念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要保護生態環境。在這種背景下,應將綠地建設作為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并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重視保護環境。為推動城市的工業能夠和環境和諧發展,必須對一些生態環境進行科學有效的保護,合理利用林業資源,積極保護資源,做好對于相關產業的規范,使得經濟和生態環境能夠和諧發展,進而促進城市環境與工業能夠協調發展。結束語基于上述分析,我們在做好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還要很好的發展相關的經濟,這是十分有必要的。這不僅是順應時代的需要,也是實現社會發展和自然生態和諧共存的必要方式。因而,我們應加強環境保護的力度,建立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加大執行的力度,做好對其建設和保護,貫徹和執行相關的方針,全力發展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保護當地環境的基礎上,發展森林旅游,注重其資源的多功能發展,從而促進工業和城市環境能夠統一發展,在保護好環境的基礎上,推動林業產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乾明,李珍.林業經濟發展問題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xx(27)
[2]李春雷.我國林業經濟可持續道路及發展前景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xx(30)
[3]廖冬云.畢節試驗區林地資源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林業論壇,20xx(03)
[4]唐廣文.循環經濟在林業經濟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xx(09)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關文章: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03-13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04-26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集合)03-13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優秀]03-14
(優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03-14
【經典】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15篇03-13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研究04-26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研究04-26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合集[15篇]03-13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匯編15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