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議朗讀訓練中的語感培養
[作者] 任華憲
[內容]
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它是人們在閱讀文章時能從內心直接感悟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培養語感的方法固然很多,而朗讀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古人非常重視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正是古人對“朗讀”作用的形象說明。在語文教學中,作為傳統的語文學習方法之一的朗讀,仍具有重要的作用。放聲朗讀文章,可以增強對語音、語義和語法的感受能力。對優美的文章反復進行朗讀,會增加對語言規范的敏感和鑒別能力,聽到不正確的讀音或詞不達意、生硬不通的句子,就會從感覺上感到不適而發現問題。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加強朗讀訓練。在訓練學生朗讀時,應有明確的要求,并給以方法上的指導。
第一,在教學中必須使用普通話。
語文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用普通話進行教學的重要意義,并自覺運用普通話來進行教學。因為標準的普通話易于表情達意,而方言則不然,甚至會令人感到別扭。同時,使學生能說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也是教學大綱的要求。
第二,要引導學生注意把握作品的“文氣”。
何謂“文氣”呢?著名學者唐?同志曾說過:一個句子的構成,或長或短,或張或弛,彼此并不是一律的。因此,讀起來的時候,我們從這些句子所得到的感覺,以及讀出來的聲音,也就有高低、有強弱、有緩急,抑揚頓挫,這就是所謂“文氣”了。(唐?《文章修養》)文氣是由作品中所蘊涵的情感體現的,當然也就決定著朗讀時語調的輕重、抑揚和舒緩的變化。比如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全文的情感基調是悲憤和沉痛。開頭,作者用了一個長句點明烈士遇害的時間、地點和“我”的沉痛心情。那么,在朗讀時就宜用緩慢、低沉的語調,以表達出作者沉痛的心情。又如作者在寫到當局的兇殘和流言家的卑劣時,用了一連串短句。在朗讀時,就應用高亢、激越的語調,以表達出作者的憤激之情。第三,應仔細品味關鍵詞語,感受關鍵詞語在語言中的表意效果。
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熬G”字用得好,這是作者對“到”、“過”、“吹”等字進行比較后才選定的。原來的幾個動詞缺乏形象感,而“綠”字色彩鮮明,生動刻畫出了江南春天的美麗和勃勃生機,朗讀時就應該仔細品味“綠”字的表意效果。
第四,在朗讀中體會通過停頓來表情達意。
停頓是朗讀中的間歇。停頓的位置不同,表意的效果也不同。如魯迅的《為了忘卻的記念》中有這樣幾句話:“要寫下去,在中國的現在,還是沒有寫處的。年青時讀向子期《思舊賦》,很怪他為什么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卻又煞了尾。然而,現在我懂得了!睂ζ渲械耐nD,就需認真揣摩。若在“很怪他”后面停頓,那是表達作者對他只寫了“寥寥的幾行”的埋怨和責怪,而這句話的本意是對他只寫了“寥寥的幾行”的疑惑和不解。因此,正確的停頓位置應在“很怪”之后。還有,這段話的最后一句“現在我懂得了”,是作者那強烈的憤怒和極度的悲痛,經過層層積淀至此達到飽和程度的體現。所以,
[1] [2]
【小議朗讀訓練中的語感培養】相關文章:
詩歌教學中語感的培養04-30
加強朗讀訓練培養語文素養04-28
淺析英語教學中語感的培養05-02
高職英語教學中語感的培養的論文04-27
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語感培養04-28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05-01
語感培養的策略04-30
小議幼兒球類活動中競爭合作意識的培養04-27
歌唱訓練中的習慣培養論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