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語文“析題課”之我見
[作者] 楊根法
[內容]
筆者從事高中語文教學20余年,從中收益匪淺,然而使我們體會最深的是,語文教學中要把握整體藝術美。
可是,近年來,不少語文教師隨著高考的指揮棒轉,把語文課的課文變成了題型,象高考題那樣,把完整的課文切成碎塊,課堂上只講這些題型,而不講課文,這樣語文課就變成了題型課、析題課。那么,這樣的語文教學究竟有什么利弊呢?筆者就此談點個人見解。
一、“析題課”損害了課堂整體的藝術
細推敲每一篇課文,實際上它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的內在聯系是不可分割的。可是,“析題課”卻把課文分割成破碎的小塊,這樣就失去了語文的整體聯系,很難把一個形象的整體講得生動形象,嚴重扭曲了作品的主題思想和藝術手法,造成了課文的畸形。譬如魯迅的《祝福》,祥林嫂的性格變化,以及悲慘結局本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變化的。祥林嫂由一個善良、勤勞的農村婦女,由于封建剝削、封建壓迫、封建禮教、封建迷信對她的束縛和毒害,才使她一步步地走向麻木,以致于死亡。這前后情節環環相扣,緊密相連,絲毫不可分割,在講述上應是一套完整的課堂藝術,教師應通過講述,把這一整套課堂藝術,循序漸進地、步步深入地融在學生的腦海里,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假如把這篇課文切成題型,分成幾塊,就很難使學生受到感染,大大損害了教學效果。小說散文如此,即便是說明文、議論文也是如此。說明文本身也是一個有機整體,其內部結構也是互相聯系,其邏輯十分嚴密。一篇好的說明文、議論文,它們的結構層次也是一個網絡神經圖,彼此聯系緊密,密不可分。如肢解成題型,實際上是破壞了作者的構思意圖,很難達到好的效果。
二、“析題課”必定影響學生的學習情趣
十六、十七歲的高中生,思想仍處在一個好奇、幼稚的發展階段,他們愛好一個事物,往往靠興趣、情趣入門。析題課一般是比較枯燥的、乏味的,因為這些題型,是按照考試類型的幾個板塊設計的,很難引起學生興趣。一篇好的課文,課堂教學自始至終是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或人物的感情變化而發展的,可以使學生精神凝聚,感情亢奮,甚至達到入神的地步。因為這些課文的一個個感情觸發點,象紅線串珠,是緊緊串在一起的。學生的感情思維過程隨著這一粒粒的紅珠子的出現,感情的火花一個接一個地閃光,那些支離破碎的題型又怎么能使這些電光石火串連在一起發光呢?因此,“析題課”必定影響學生的學習情趣,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那些后進學生來說,更是一個弊端,那些學習差的學生,本來就成績不好,對學習無興趣
[1] [2] [3]
【中學語文“析題課”之我見】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之我見04-29
機械制圖課教學之我見04-28
中考語文背誦默寫題簡析04-30
古代詩歌賞析題問答模式例析04-30
考研英語翻譯題難點精析04-27
成人鋼琴課基礎教學之我見04-29
仿用句式題考點例析及專項練習04-28
從典型題析中深入理解電學知識04-27
高師合唱與指揮課教學改革之我見04-30
綜析(綜析)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