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入文、入境、入心
入文、入境、入心 ---------- 談語文好課的標準 江蘇省金壇市洮西中心小學 呂偉忠 213233 從教以來,執教各種類型的課已有二千多節,可讓自己感到十分滿意,久久回味的課就那么幾節。為什么會對這幾節課情有獨鐘呢?是教法?是學法?是媒體?抑或是,又抑或不是。隨著對《語文新課標》的深入學習,我茅塞頓開。原來,這幾節課后不僅教師感到無比輕松,無比釋然,而且學生兩眼也熠熠生輝,仿佛沉浸在課堂的愉悅之中。于是,就有了我對一節語文好課的標準——入文、入境、入心。 大凡文學作品的閱讀一般要經過這樣三步,即:直觀感受、設身處地、“名理分析”。不經過以上三步的錘煉,就很難獲得對文學作品的真切感受。文本也隸屬于文學作品,所以它的學習也脫離不了這三個過程。教師只有引領學生共同經歷這三個過程。課文中的語言才會被學生不斷地內化、吸收,僵化的文字才能鮮活起來,情感才會被調動起來,思維才會被激發,才能獲得身心愉悅的感受。 一、直觀感受,入文,讓文字鮮活起來。 因此,在備課時我總是按文學作品閱讀的步驟去閱讀課文。然而,教師在經歷以上三個過程時,是以成人的眼光來閱讀的,兒童閱讀時由于他們的認知特點和理解方式與成人的不同,所以教師在備課時,還需把自己當作一個兒童,以兒童的眼光再次閱讀課文。通過兩輪閱讀,就會形成備課時的一條主線,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如何設計學法,引領學生閱讀感悟課文了。 教師只有引領學生經歷了文學作品的閱讀過程,這樣教師與文本、學生間的共鳴點才會增多,課本語言也就不再是單純的語言符號。到了學生的嘴里就有了他們各自的理解和個性,語言符號就 會 成為有生命的載體。師生圍繞這一載體開展的對話都是那么自然、流暢。 二、設身處地,入境,讓情感豐富起來。 古人云:“志不強者則知不達。”志即感。沒有情,求知欲不強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識是很難實現的,而人的情感體驗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所以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去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健康的情緒體驗,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習主動進行的快樂事情。 設身處地就是要求閱讀者把自己當作作者,與作者一同激動、感傷。沒有一定的情境作為信托,學生很難做到“感同身受”。在執教《二泉映月》時,學生不易體會阿炳是在苦難、凄慘中創作這首歌曲的。更無法理解樂曲中抒發阿炳對社會的控訴。為了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體驗阿炳悲慘生活的心境,我創設了一種情境:一位才華橫溢的民間藝人,手執二胡,沿街乞討,遭遇了一個又一個的冷眼;晚上露宿街頭。畫面播放的過程中,始終縈繞著那段凄涼悲慘的音樂。學生們目睹這樣的畫面有的眼圈通紅,有的小聲啜泣,整個教室充斥著悲傷的氣氛。畫面看完后,我說:“看完了畫面后你有什么感受?”學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發起來。紛紛表達了內心的感受:這么一位才華橫溢的民間藝人,落到這樣的地步,真讓人痛心;社會為什么對他如此不公!竟讓他流落街頭;老師,看了畫面我都流淚幾次了,我被阿炳的遭遇深深地打動了。如果阿炳還在的話,我愿意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捐給他;看了畫面我已理解了阿炳為什么會創作出讓人傷感的《二泉映月》[1] [2]
【入文、入境、入心】相關文章:
入心的句子11-04
如何讓雅行教育入腦、入心04-28
又拽又入心的句子12-05
句句入心的說說03-15
句句入心的經典句子12-30
句句入心的心情說說03-19
入轉(入轉)04-29
句句入心的說說15篇03-17
淡淡清香,飄入我心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