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探究為樂,以創新為榮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淺談
東莞市東城區花園小學 楊志明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在閱讀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我認為要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我們在教學中必須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努力給學生以獨立讀書、思考和操作的時間,給學生以自主選擇的機會和條件,給學生以積極主動地發展個性特長的權利,讓學生以探究為樂,以創新為榮。在《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文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布置預習,積累資料。
在學課文之前,我布置了以下作業:
1、要求學生獨立或自由組合查閱、積累有關愛護自然或環境變化的資料。
2、每人設計一條廣告詞,可以借鑒電視里的公益廣告。
3、想象小村莊如何美麗,并畫下來。
通過預習,讓學生初步了解自然環境的有關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解題生疑,循路讀通。
課文題目是課文的窗口,透過它可以較快地認定寫作對象或明辨作者的用意,了解課文的梗概。我板書課題之后,直接向學生質疑:“一個小村莊會有什么故事呢?請自由讀讀課文,然后用自己的話把課文所寫的故事說一說。”在學生解題生疑、帶著問題自讀感知的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循路讀通。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文章思路:
美麗 沖毀了
問題是思維的向導。引導學生解題生疑,并把問題作為自讀的出發點,從而使學生自覺地進入了“心欲通而未達,口欲言而不能”的“憤”、“悱”學習狀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讀感知,在感知的基礎上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循路讀通。這樣學生自己找路走,就順應了教學主體——學生的思維向上發展。
三、選準突破口,設疑讀懂。
選準突破口,實際上是設置高質量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既能統轄全文,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去自讀自悟,自感自得。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1、抓“美麗”,創情境。
在學生讀通課文之后,我抓住“美麗”一詞,讓學生把根據自己生活經驗畫出的“美麗的小村莊”展示交流。當一幅幅學生自己的作品展現在大家面前時,我情不自禁地贊嘆道:“真是太美了!”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學生的學習激情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
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情感具有一種內驅力,積極的情感能調動學生的激情。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教與學和雙邊活動,是師生之間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因此,創設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才能為學生創造性的學習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成為學生積極學習、銳意進取、自由發揮個性的精神支柱和感情支撐。
2、抓重點段,讀懂課文。
看著學生們興奮的神情,我趁熱打鐵,在思路板書箭頭上加上括號:
( )
美麗 沖毀了
“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就這樣在一場大雨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啊!人們不禁要問:這到底是誰造成的呢?來,自由讀一讀,動
[1] [2]
【以探究為樂,以創新為榮】相關文章:
父母以我為榮04-28
父母以我為榮05-01
我終紅嶺為榮05-01
以樂為話題的作文06-07
以創新為驅動的并購04-30
創新為話題的作文02-24
試論為社會創新04-30
創新為話題的作文05-01
以讀書為榮以讀書為樂演講稿04-27
以學為樂,隨心而為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