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銀屑病的實驗性治療
銀屑病的病因及發病機理尚未完全闡明。但隨著生物醫學科學的發展,對該病發病機理的研究也不斷取得進展。銀屑病的實驗性治療即以這些研究進展為依據而提出。
表皮增生過快和分化障礙 六十年代表皮動力學研究證實銀屑病表皮增生過快,據此提出抑制增生作為治療對策。多種細胞毒藥物的應用曾一時頗受重視,但大多數終因其嚴重副作用而不可取。氨甲喋呤仍保留用于治療嚴重的銀屑病。延胡索酸亦認為具有抗增殖的作用,迄今仍是治療研究的對象。有研究顯示生長激素和促生長因子(somatomedin-C)能刺激角朊細胞增生,而應用生長激素釋放抑制因子(somatostatin)治療銀屑病。盡管銀屑病表皮增生的深層機理不斷被提示出來,迄今抑制表皮增生仍是銀屑病實驗性治療的一個目標。
銀屑病表皮分化障礙與增生過快有密切關系,但并非單純是細胞通過太快的后果。早期實驗即揭示維甲酸促進表皮分化而并不抑制增生。Jarrett及其他學者以鼠尾鱗片表皮(缺少顆粒層)作為銀屑病角化不全的模型,研究了維甲酸和煤餾油衍生物的治療作用。對維甲類化合物多年的構效研究開發出依曲替酯、依曲替酸等治療銀屑病具顯著療效的藥物。近年開發的治療新藥活性維生素D3的顯著作用是誘導角朊細胞分化同時抑制增生。誘導角朊細胞分化亦應視為銀屑病治療策略之一。
在藥效學實驗中有多種動物模型可資檢測藥物對表皮增殖的抑制作用。在研究中草藥及其有效成分治療銀屑病的作用中,我們將Van Scott的雌激素期小鼠陰道增生上皮和鼠尾鱗片表皮組成實驗系統以檢測藥物抑制增生和誘導分化兩方面作用。喜樹及喜樹堿和華蟾素具有抑制增生和誘導分化兩方面作用華蟾素可用于全身投藥而喜樹堿宜作外用。新近研究揭示后者是一種DNA拓卜異構酶抑制劑并具有促進組胞凋亡的作用。藥效學實驗顯示靛玉紅衍生物、異靛甲和β-欖香烯(莪術成分)的作用均以誘導分化為主而不同于細胞毒。
表皮增生的調節分子 銀屑病cAMP水平和/或cAMP/cGMP比值降低可能與表皮增生過快有關。由細胞膜腎上腺能β受體興奮腺苷酸環化酶增加細胞內cAMP而磷酸二酯酶則降低其水平。外源性cAMP、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及β受體興奮劑均被用于治療銀屑病。我們最近觀察到8種β-受體興奮劑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具有不同程度抑制雌激素期小鼠陰道上皮增生的作用同時提高動物血漿內cAMP水科和/或cAMP/cGMP比值。臨床上靛玉紅和異靛甲治療銀屑病的同時提高皮損處或血漿內cAMP水平和cAMP/cGMP比值。另一類調節分子多胺在銀屑病病損內增高。依曲替酯治療銀屑病時多胺水平亦下降。干擾多胺生成的二鹽酸甲基乙二醛雙咪胺局部治療銀屑病有效。實驗研究揭示在銀屑病升高的調鈣蛋白對表皮增生具促進作用。調鈣蛋白拮抗劑如氯丙嗪軟膏外用對銀屑病有治療作用,但心得安則反使疾病惡化,故應慎重。
廿碳酸類級聯 花生四烯酸及其產物在銀屑病皮損中增多,其脂氧合酶產物白三烯C4或D4使血管擴張,白三烯B4及12-羥廿碳四烯酸具白細胞趨化作用,這些物質并刺激角朊細胞增生。對銀屑病療效顯著的脂氧合酶抑制劑苯惡丙芬雖因其毒性被淘汰,但指出一條治療途徑。外用5-指氧合酶抑制劑R68151治療銀屑病有效,亦在研究應用白三烯受體陰斷劑NDGA者。
免疫 銀屑病患者存在多種免疫學紊亂,近年的研究指出T細胞及其亞群的異常
[1] [2]
【銀屑病的實驗性治療】相關文章:
牛磺酸對實驗性Ⅱ型糖尿病大鼠治療作用研究05-02
實驗性能測試工具305-01
銀屑病動物模型-袁媛04-30
幼鼠實驗性結腸炎模型特點04-27
美學實驗性寫作的人類學依據04-29
治療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