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學生學習自然課的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要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我國的教學家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梢娕d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興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環境和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的影響下發生和發展起來的,而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起主要作用。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興趣,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的。
一、把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到學習上來。
小學生經常愛問這是什么?那是什么?還要尋根覓底地追問這是為什么?這種由好奇心產生的認識興趣和求知欲是十分可貴的。從自然教學出發,就能推動自然知識的學習。在這個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能使他們明確學好自然科學知識的重要意義。如上“食物的營養”一課,講到用碘酒檢驗淀粉,我讓每個同學把手指洗干凈,再把碘酒涂在手指上進行消毒,隨后讓每個同學把飯粒放在桌子上擺整齊,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有同學報告,飯粒變臟了,手指也變臟了。飯粒和手指都出現了藍黑色,這是怎么回事?此時此刻同學們都產生了奇妙的感覺,要研究的問題竟是如此奇妙,還能不情緒高昂,精神振奮?
二、寓教學于游戲之中。
游戲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在自然教學中適當采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十分歡迎,教學效果也比較好。導入新課就可以采用游戲的形式,如教“影子”時,教師先請同學猜一則謎語:“你有一個好朋友,烏黑的身體烏黑的頭,無論你到哪里去,東南西北跟你走”(謎底:影子)。學生猜出了很開心,就會由被動的看看聽聽,變為主動的說說做做。
三、創設“問題的情境”也能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的情境”就是給學生提出一定的問題或事物,使他們不能單純地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習慣的方法去解決面前的問題或事物,從而激起學生渴求知識的需要。例如教“雷電的秘密”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雷鳴電閃,古代的外國人認為這是上帝在發怒。中國古人說這是雷公公與閃電娘娘在懲罰壞人。 1752 年 7 月的一天,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在雷雨中把一只綢子做的大風箏放到云中,在風箏上安上一根尖細的鐵絲,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雷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跟我們有什么關系呢?學生都經歷過雷電現象,這時經過教師的提出,感到很新奇卻難以回答,產生了需要了解的要求。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維也處于積極狀態。教師進行“雷電”的教學時,學生很容易接受。
四、采用實驗的方法引起學生的興趣
在自然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出許多容易使學生產生興趣的實驗來。如教師演示“熱噴泉”的實驗。在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燒瓶上塞上帶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直插到瓶底,教師用熱水澆在燒瓶外面,瓶里的水立刻從玻璃管上噴出,就像噴泉一樣。學生看了實驗感到十分新奇,迫切要求知道這是什么道理。這時教師進行“熱脹冷縮”知識的教學,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組織學生動手實驗更能提高學習興趣。好動是兒童的特點,自然教學中安排一些由學生動手的內容,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動手過程中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實踐意義。如上“二氧化碳”一課時,讓學生先把三支高低不同的蠟燭放在大燒杯里點燃,然后把事先制好的二氧化碳沿著大燒杯壁倒下去,結果越低的蠟燭越先滅,學生在快樂的實踐中進一步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質及作用。
五、運用電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自然教學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