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區域經濟一體化模式比較
一、歐盟和APEC特征比較1.動力機制比較——制度與市場
歐洲國家的相對同一性是建立制度性一體化框架的關鍵因素。歐共體成員有著相似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相近,貿易政策基本一致,相對容易就一體化目標通過談判達成一致。它們追求的利益目標和追求利益的方式比較相似,因此能夠按照共同通過的法律契約讓渡自己的主權、加強經濟融合。歐盟擁有緊密的制度性聯合和較強的組織機構,成員國政府通過簽署條約對其在一體化集團中的權利和義務做出相應的規定,并根據具體情況設置超國家機構共同決定一體化的發展。
與歐盟相比,亞太地區包括眾多經濟體,它們不僅社會制度不同、經濟運行體制相異、發展水平懸殊、貿易政策難協調,而且還存在不少歷史遺留下來的非經濟障礙,難以尋求統一的“價值”或“理念”。APEC以自發形成的密切聯系的經濟活動為基礎而產生,這種以市場為動力的一體化,繞過了影響貿易、資本流動和其他經濟交流的制度和法律障礙。APEC成員在保留自己主權的前提下消除各種壁壘,形成市場的擴大和客觀的融合,其一體化既沒有法律和協定的約束,也沒有超國家機構進行管理,成員之間以松散的形式進行經濟合作。
2.運行機制比較——開放與封閉
如果一體化組織的運行通過談判機制來完成,該組織往往以對內的開放和對外的封閉為特征。在談判機制下,歐盟給各成員所帶來的經濟利益是以成員間彼此消除壁壘、開放市場、甚至出讓一部分主權為代價的,因此具有排他性。這將減少成員國與外界的聯系,更加依賴于組織內部的經濟往來,從而產生了封閉性。從歐盟內部貿易和對外貿易中可以清晰地看出,1960年~1995年歐盟的內部出口貿易占GDP的比重由6%上升到14%,對外出口貿易占GDP的比重卻變化不大;而且歐盟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對其出口依存度由1987年的25%下降為1993年的23%。
相反,如果允許成員通過特定的協商機制來確定經貿合作的共同目標,并在實現這些共同目標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那么一體化組織在對內開放的同時也能實現對外開放。如在APEC單邊主義協調機制下,任何一個合作事項均實行成員主動倡議、共同協商、達成一致的方式,各成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開放進程的調整以相應的承受能力為基礎。這種單方面的自由化措施同時面向區域內外,APEC以外國家和地區對APEC的出口依存度由1987年的19%上升到1993年的22%。
3.組織機構比較——緊密與松散
以談判機制為基礎而建立的區域經濟合作,客觀上需要有一套緊密的制度性組織機構為各成員提供一個經常性的談判和仲裁場所。歐洲經濟一體化制度性合作色彩較濃,因而其組織化程度和規范強度在各成員國的主動認可下遠遠強于APEC。為保證制度性組織機構行使權力,歐盟要求各成員讓渡部分經濟主權,由超國家機構統一調控。從關稅同盟開始,隨著一體化的深化,各成員讓渡的主權相應增加,歐盟已逐步建立起一套結構緊密的“超國家共同體機構”,包括歐洲理事會、部長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洲法院和歐洲中央銀行等。
在APEC協調的單邊主義機制下,成員之間在一體化進程中產生利益矛盾與沖突的可能性相對較小。雖然這種合作模式客觀上也需要有一定的組織機構作為協調合作目標、合作進程和相互利益關系的場所,但APEC的組織機構完全不同于歐盟的“超國家共同體機構”,它強調功能性合作,不需要讓渡主權,是比較松散、約束力較弱的合作機構。APEC既沒有法律和協定的約束,也沒有超國家機構進行管理,它只設有一個秘書處,除財務
[1] [2] [3] [4]
【區域經濟一體化模式比較】相關文章:
“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的比較研究04-27
歐美宗教發展模式比較05-02
項目教學法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比較04-30
人際關系模式與管理的中西比較04-27
技術創新模式的比較與選擇04-30
日美風險投資模式的比較分析04-27
網絡化學習模式比較與改進04-28
幾種大氣污染擴散模式的應用比較04-28
儒、釋、道家理想人格模式的差異比較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