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濟關系總論
經濟關系比較,是中國式比較經濟學的基礎。因為一切經濟活動都是在各種經濟主體之間進行的,所有經濟主體、各種經濟當事人,都是在一定經濟關系中開展活動的。經濟關系規定了經濟體制的框架,決定著經濟資源分類型配置的空間,提供了經濟運行的實際載體。第一節 經濟關系的分析
以往的經濟學對經濟關系都做了分析,但分析的方式不同。有的把經濟關系放在經濟學科的前提假定中,如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集大成者亞當斯密,以“經濟人”作為其理論體系的前提假定,認為社會中一切從事經濟活動的當事人都是理智的自利者,由此社會中的經濟關系就是自愿互利的交換關系,人們從對自己有利的目的出發,通過提供給對別人有用的東西而換得對自己有益的東西,從而達到“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的效果。有的把經濟關系通過經濟理論的范疇來表現、概括,如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杰出代表李嘉圖,在其經濟理論中,各種經濟范疇之間可以反映各種經濟關系,地租、利潤、工資,這三個范疇就反映了地主、資本家、工人之間的經濟關系。
社會主義國家傳統的政治經濟學以分析經濟關系為己任,然而,傳統政治經濟學似乎還不懂從經濟學科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翻開以往的各種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所見到的多是從政治層面上來分析經濟關系。例如,談到資產階級內部的關系,就說是爾虞我詐、大魚吃小魚的關系,實際上這是對各種競爭行為所產生的后果的一種描述,用這種描述來論述經濟關系,除了得到一個總體印象外,我們得不到什么。資本家之間的經濟關系是多種多樣的,有商品銷售中的競爭關系,有要素獲取中的競爭關系,有相互之間在商品、要素等方面的交易關系,有資產產權交易關系,通過其交易還能形成經濟上的附屬或支配關系,有服務方面的交易關系,有利益一致的聯合、結合關系等等。再如,談到社會主義經濟中工人階級內部的關系,就說是同志式的協作分工關系、互助關系。實際上,分析經濟關系的具體內容就要有具體對象,首先對經濟角色要確定。協作分工關系產生于企業之間,可能是交易關系,也可能在國營企業之間是行政性的安排,也可能是出于道義上的援助關系。勞動者之間的互助關系與企業之間的互助關系,內容是完全不同的。
以上說明,僅從政治層面和僅從階級關系的角度來分析經濟關系是不夠的。而當我們具體分析社會經濟運行時,就不能靠從這個角度來作出的描述了。
第二節 經濟關系的類別
一勞動占有與勞動交往關系
在進行經濟關系比較前,首先要弄清經濟關系的內容。
政治經濟學的傳統理解是把經濟關系等同于階級關系與階級內部的關系,實際上,階級關系與階級內部關系只是經濟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決不是它的全部內容。從經濟上來考察的階級關系,是財產關系的一種表現形態,列寧對此下了這樣的定義:“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這些集團在歷史上一定社會生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對生產資料的關系(這種關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規定了的)不同,在社會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領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會財富的方式與多寡也不同。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于它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注①) 這個定義全面描述了階級社會中勞動占有關系的內容。而在沒有階級存在的時代,社會成員對財產的占有不是上述情況,也沒有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勞動。可見,就是財產關系,也不是等同于階級關系,在階級內部也發生著財產關系。
財產關系是勞動占有關系的基本關系。勞動占有關系是從社會生產的直接勞動過程中產生的。在社會條件下開始的直接生產勞動,首先要有生產條件的提供者與生產條件使用者的區別,他們的關系是由財產關系確定的。其次是直接的分工協作關系,分工協作是勞動者的個體生產力合并為集體生產力的環節。最初的分工是自然分工,在集體生產中是不同操作之間的具體勞動分工。在總體勞動中還有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工。再就是生產勞動中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它承擔著協調勞動者分工協作關系的職能。最后是勞動成果的分配關系。財產關系一確定,在勞動占有關系內部就不再有平等的交易關系了,各個經濟角色都得按已定的規則與自上而下的等級服從原則辦事。
[1] [2] [3]
【經濟關系總論】相關文章:
英語學習方法總論04-30
斯大林經濟關系理論的反思04-30
英語學習方法總論05-04
英語學習方法總論(口語)05-04
英語學習方法總論:口語學習05-04
古生物學名詞(總論)04-28
液化石油氣小區供氣總論04-30
執業藥師中藥鑒定學模擬試題(總論)04-29
中國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戰略選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