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中國知識產權法落后的文化原因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中專制的文化政策,嚴重窒息和禁錮了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孕育和產生:“無欲”、“無為”的思想極端地淡化了人們的權利意識;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重整體精神使個體意識普遍缺乏;文化體制的僵化,嚴重阻礙了科學技術的形成、發展和文化的傳播。
〔關鍵詞〕知識產權;落后;文化原因
知識產權是人們對自己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排他性的獨占權利,是一種私權、一種財產權。隨著人類進入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制度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可以說誰擁有了知識產權,誰就擁有市場優勢。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在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瑞士、日本等均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發展至今已相當發達。而在中國,系統、科學的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則開始于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至今只不過二十多年的歷史,相比之下,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起步晚,比較落后。究其原因,當然很復雜,下面本文將從文化方面著手來談談中國知識產權法落后的原因。
一、專制的文化政策禁錮、窒息了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孕育和產生
眾所周知,專制統治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幾千年來,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其專制統治,長期實行高壓的文化政策,樹立所謂的“正統文化”,殘酷地排斥“異端邪說”、“妖書妖言”,使得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哪里還會有什么創新?哪里還敢有自己的權利主張?即使有,也只能埋藏在心中,而不能“公開”,更不能大張旗鼓地“聲張”。
盡管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有過“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景象,可它是專制文化政策的開端,隨后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不就是最好的例證嗎?即使在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唐朝,這種文化的高壓政策也絲毫未能改變,如《唐律疏議·職制》規定:“諸玄象、器物、天文、圖書、譏書、兵書、七曜歷、《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違者徒三年”。清乾隆盛世時,還曾大興“文字獄”,不知牽連了多少思想活躍的文人墨容、能工巧匠,連《紅樓夢》都未曾逃過劫難就可想而知。
可見,在這種專制的文化政策的高壓下,人們心中偶爾閃爍的那點思想火花不得不早早被澆滅了,怎能會有大的發明創造?當然更不要奢望朝庭會為發明創造制定法律來保護它了!
二、傳統的“無欲”、“無為”思想極端地淡化了人們的權利意識和觀念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后代知識分子影響最大的是發源于春秋時期老莊的“無為”哲學思想。“無為”思想是先秦流傳的政治思潮之一。除道家外,法家、儒家、陰陽家、雜家等,都從不同的理論體系出發,接受了“無為”思想。特別是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無為”思想多半被包溶于儒家之中,繼續發揮作用。而這種傳統思想,滯礙著人們去提出權利要求,淡化著人們的權利意識。《老子》曾云:“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老子·十九章》),可以說這是“無為”思想在文化領域中最根本體現,而所謂的“罪莫大于多欲”(《老子·四十六章》),則更將人們的為欲求利上升到違法犯罪的高度,使之陷入不能為、不敢為的境地。正是在這種“無為”思想的束縛下,在這一時期,古代知識分子只能盡力做到在思想上、行動上與統治者保持一致,哪里還敢有什么“創造”的欲望呢,哪里還敢有“權利”的奢求呢?
而對于統治階級而言,這正是他們所希望的,老百姓“無欲”、“無為”,就會乖乖地聽話,乖乖地臣服于自己的統治,這樣,他們的統治也才能長治久安,流傳萬代。老百姓“無欲”、“無為”,那就只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了。“圣賢書”是什么書呢?是得到統治階級承認或認可的、符合他們統治需要的宣揚“忠”、“孝”、“節”、“義”的所謂“正
[1] [2] [3]
【淺析中國知識產權法落后的文化原因】相關文章:
中國科學技術在近代落后的原因初探04-26
中國近代科學技術落后原因分析04-29
淺析中國當代不良文化現象04-29
中國文化興起的原因09-22
淺析中國古代造物藝術的文化精神04-27
淺析中國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因素04-29
龍舟文化淺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