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論文別裁》有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論文別裁》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一期敘事者推薦了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厚厚的兩本書,讀來實在是費勁。《論語》絕大部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或者其他人的問答的話,雖只由只言片語構成,卻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部偉大的著作。《論語別裁》是南懷謹先生對《論語》的解釋。我不是一個善于反思的人,對《論與別裁》的體悟也不夠深刻,但謹以此文記下當下的零星感受。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這句話從字面上來看是研究讀書是為人還是為己?似乎今人的求學更加的有情懷,但南懷瑾先生在一段沉重的擺事實、講道理之后,將這兩句的觀點類同于宋代大儒張載說的:“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其實對于這兩句話的立足點還是比較中庸的,而我在讀后也從中聯系到了生活中的一些感悟:我們到底為誰讀書?
在自己上學時,有一個特別強烈的感受或者說是身邊一個普通的現象,就是當時高考成績出來,自己因為發揮不好,所以覺得特別意志消沉,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覺得自己給父母失了面子,對身邊的親朋有好友也無法交代。其實在我們很多人的內心深處讀書往往為了父母的面子、社會的壓力,不是為自己。
所以我更傾向于將譯文說成:“古代學者的目的在于修養自己的學問道德,現代學者的目的卻在裝飾自己,給別人看。”特別欣賞龍應臺給孩子說的那句話:“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這樣一種期許讓孩子對讀書有了更多的向往與期待。試問現在的孩子為誰而讀書?很多孩子都會說為了不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所以一定要好好學習,其實學習從來都是自己的事兒,不是為了要去迎合任何的喜歡,我特別羨慕那些在高等學府求學的人,不是說將來他們會有怎么樣的文憑,也不是這些高校有多么厲害的造詣,而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會遇到更加有格局的人,而在這樣格局的你會發現自己的渺小,激勵你去做更好的自己,也就是“為己”而學,讓自己變得更加豐盈,修養自己的學問道德,而非去裝飾自己取悅別人。
在這一問答中,南懷瑾先生還大膽斷言:“二三十年后,我們國家民族,會感覺到問題非常嚴重。因為文化思想越來越沒人理會,越來越低落了。大家只顧到現實,對后代的教育,只希望他們將來在社會有前途,能賺更多的錢,都向商業、工程、醫藥這個方向去擠。其實放大點說,這不僅是中國的問題,全世界的文化都如此沒落。”其實這是非常有必要的擔慮,如果讀書變成了功利,變成了一種更高的性價比的生活,那么思想的退步將會是一種毀滅性的傷害。其實,“古之學者為己”是一種“內省”的過程,古之學者學什么呢?《論語?學而》中說得很清楚,“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又有“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古人著重學習的是“孝、悌、謹、信、仁愛、親仁”是“敏于事而慎于言”,這些是什么呢?統而言之是“道”,是宇宙人生的智慧。這是一種豐盈自我的學習,并且要“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了,立即恭行之,付之于實踐,才是真正的“為己”之學。正像子路那樣:“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在學而行,行而學的修養過程中,古人慢慢找到人生真正的幸福。真正實現“為己”之學的目的。當然,南懷瑾先生在文末還是給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尾,即這個“人”擴而充之,為國家、為社會、為整個人類文化,那將是一種更加高尚的情懷了。
讀了南懷瑾先生的研究,我體驗讀傳統經典的別樣樂趣,同時也豁然開朗:思想是自由的,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禁錮它,它可以是這樣,也可以是那樣,更可以使中庸。
【讀《論文別裁》有感】相關文章:
讀《論語別裁》有感作文05-02
論語別裁讀后感04-25
《論語別裁》讀后感02-01
論語別裁讀后感11-01
論語別裁讀后感04-10
論語別裁讀后感范文09-26
《論語別裁》讀后感范文03-23
南懷瑾《論語別裁》整理(一)學而第一05-01
《論語別裁》讀后感5篇02-02
學而不同 — 《論語別裁》讀后感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