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水利工程對環境破壞的優化措施論文
一、水利工程對環境的破壞
(一) 土地資源的破壞
在興修水利時必然會占用大面積的土地, 施工過程中亂堆棄渣、亂修臨建等, 嚴重的還造成土地浪費、水土流失、淤塞河道等, 其中影響較為惡劣的是由于居住地環境的改變, 原有的居民搬離曾經的居住地, 盡管政府的安排得到了居民的同意, 但是土地受到的傷害經過破壞后積極的治理后依然無法與之前的土地情況相媲美, 甚至成為這片土地永遠的“痛”。
(二) 水體污染
有些水利工程如堤壩、渠道等基本設施來控制水流, 其施工對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巨大的, 肆意的人為行為破壞河流的泥沙含量和水質, 對河流中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據不完全統計, 三峽工程嚴重影響了長江中游和中下游的魚類的棲息環境, 數千種珍稀魚類受到波及。
(三) 大氣污染
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會因相關施工設備、各類運輸材料的車輛在施工過程中排放大量尾氣與產生灰塵, 水利施工的現場道路一般是泥土路且來往車輛較多, 不僅僅是對空氣的污染更多的是對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的危害, 造成“塵肺”等疾病。
二、水利工程對環境破壞的措施
(一) 土地破壞措施
對于類似地基開挖等工程需要產生大量的廢石以及土方, 應加強廢物利用, 變廢為寶方面的工作, 盡可能減少成本, 對于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質, 在施工現場應分類存放, 分別處理并嚴格防止該類物料的跑、冒、滴、漏, 以免對水體和土壤造成污染, 以保證周邊環境[1]。
(二) 水體污染措施
1. 物理措施
截污是河道治理的前提, 截污可以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來源, 從根本上解決水體污染的問題。[2]其中, 引水沖污是較為常見的河道治理方法之一, 因為它的方法簡單, 易操作, 并且它的治理效果較為顯著, 大大改善被污染水域的水質問題[3]。
2. 生物防治
河道水體中的污染物的降解大多依靠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強化技術包括人為創造適宜環境條件和投加微生物菌制劑兩大主要方法, 而河道污染物的降解作業中可以利用的微生物包含細菌、真菌和原生動物等。
(三) 大氣污染措施
空氣問題的解決, 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 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 主要產生粉塵污染, 根據施工地點和施工時間進行實際的措施來防范[4]。例如, 施工單位注意將施工材料分區域堆放, 根據施工地區, 因地制宜地處理好揚塵的問題, 減少二次揚塵的污染, 對于地基施工及土方作業時, 應及時灑水, 盡量減少塵土飛揚的情況。
三、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我國大多學者采用“壓力-狀態-反應”模型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 隨著生態環境的科學研究進步, 其評價工作在進一步吸納各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基礎上, 在方法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最常用的方法有多屬性決策法、模糊綜合評價法、人工神經網絡法、綜合指數法等[5]。
(一) 多屬性和多目標決策法
多屬性和多目標決策方法[6]:通過化多為少、分層序列、直接求非劣解以及重新次序法來對研究對象進行排序和評價。其方法擅長的地方是評價對象描述比較精確, 可以處理多決策者、多項指標、動態的研究對象。但是其不足則是無法解決非確定性問題。
(二) 模糊綜合評價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是上世紀60年代由美國自動控制專家查德 (L.A.Zadeh) 教授提出, 其目的是表達事物的不確定性, 一種與多屬性與多目標決策方法相對立的綜合評價方法。它具有結果清晰、系統性強的優點, 能更好的解決模糊且難以量化的問題, 適合各種非確定性問題的解決。
(三) 人工神經網絡法
人工神經網絡法是一種較為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它嘗試著從微觀上解決人類認知功能, 通過探索認知過程的.微結構, 并在網絡層次上模擬人類的思維方式的一種科學方法。通過合理的樣本訓練、學習專家的經驗以及模擬專家的行為, 并通過引入非線性轉換函數來求解各種復雜的非線性問題, 從而使ANN具有很強的模式識別能力[7], 進而代替傳統分析研究對象。
(四) 綜合指數法
綜合指數法是用一個較為簡單的數學公式整合大量的環境特征的信息, 最終采用一個數值來反映研究區域環境質量的總體水平。它是通過選擇并固定合適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 對研究區域環境質量進行時空上的比較, 這種比較是依據數值大小、結論明確的計算結果進行的[8]。
四、結語
水利工程是國民賴以生存的保障, 然而生態環境卻是我們生存的根本, 因而我們在水利工程施工的時候應當環境的保護, 不應以犧牲環境的代價來提高我們的施工進程。在我們奔赴全面小康的路上, 我們需要科學地分析和評價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關系,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本文具體分析了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總結針對各種破壞現象所采取的各項措施, 同時也介紹了利用評價指標對生態環境的評價體系, 更利于我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起到了提醒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許武德, 劉素君, 孟繁斌等.淺淡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中的環境保護設計[J].水利規劃與設計, 1998 (02) :14-15
[2]宋釗.城市河流水污染治理及修復技術[J].工業用水與廢水, 2013, 44 (4) :6-8
[3]張學勤, 曹光杰.城市水環境質量問題與改善措施[J].城市建設與發展, 2005, 5 (4) :35-38
[4]尚淑麗, 顧正華, 曹曉萌.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研究綜述[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 2014 (01) :14-19, 48
[5]施曉清, 歐陽志云.城市生態安全及其動態評價方法[J].生態學報, 2005.25 (12) :3237—3243
[6]張小斌, 李新.我國水環境安全研究進展[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3.20 (1) :122-125
[7]蔡自興.人工智能及其應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0.24-25
[8]賈玉霞, 環境質量綜合指數評價方法的應用[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 2003.16 (增刊) :10-11
【淺析水利工程對環境破壞的優化措施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優化措施論文01-19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優化措施論文01-25
水利工程造價的控制優化措施論文05-30
淺析水利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論文06-14
探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優化措施論文01-19
淺析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論文01-19
淺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不足及措施論文01-08
蘋果栽培與環境保護優化措施論文11-13
淺析優化體育教學環境與學生的個性發展論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