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75分鐘拓展課堂教學法為何與何為的論文
[摘要]山東省昌邑市第一中學轉變教師教育理念,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優化課堂教學改革的模式,完善課堂教學改革的機制,構建了“75分鐘拓展課堂教學法”。學校課堂改革主抓組織學習、開展討論、校表培訓三個環節,充分發揮課改實驗教師的帶動作用、學校名師的引領作用和青年教師的促動作用,分重點推進、總結經驗和整體提升三個步驟進行。同時,學校建立了合理完善的評價機制。事實證明,科研投入帶來優質教育,課堂教學改革使學校、教師和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關鍵詞]昌邑市第一中學;75分鐘拓展課堂教學法;自主課堂;優質教學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以課堂為主陣地,緊緊圍繞“自主探究、合作高效”主題,重點突破,層層推進,全面實施,充分調動課堂資源,優化教學過程,構建“75分鐘拓展課堂教學法”,以課堂改革拉動教師成長,重視教師個性化教學風格的培養。
一、轉變理念——抓住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
在素質教育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充滿教育理想的新課程意欲在教育上進行一場深刻的革命和人本的回歸,單純的技巧性教學方法顯然不能適應新課程的本質需要。新課改要求教師坐下來深入研究其理念和精髓,從根本上把握新課程的“新”字不只是形式和內容的變革,更多的是對教師提出的新挑戰,是對原有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沖擊,甚至顛覆。教師只有認識到這一點并付諸行動,才能走出課堂教學改革的誤區,重新調整并建構新的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改革是教學工作的一項重點,學校從轉變教師的理念做起,強力推行課堂改革,推門聽課,一票否決。習慣了滿堂灌的教師與學生,一下子束手無策,不會上課了,不會學習了。學校乘勢而上,旗幟鮮明地提出評價課堂成功與否的三個標準:教師是否把時間還給學生(時間自主),學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身心自主),學生是否真正地獨立思考(思維自主)。特別是作為引領學校課改的實驗教師,學校一周召開兩次課改調度會,甚至聽一節課立即召開一次調度會。學校要求教師打破甚至顛覆傳統的授課模式,教室三面黑板,學生唱主角,有課天天聽,一月見成效,兩月成規模,學期總驗收。
“75分鐘拓展課堂教學法”就是學校在深化素質教育、落實濰坊教育科學研究院“前后延展”課堂思路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并申報了濰坊市2009年普通高中重大教育教學問題行動研究。學校要求業務領導和全體教師對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改革展開討論,并通過《校報》《教學工作簡報》介紹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案例,宣傳走在課改前沿的教師事跡;借助學校組織的課改教師觀摩課和青年教師達標課活動平臺,展現課改意識,體現課改行為。教師的觀念開始變化,有意識地讓學生起來說,動手做。這看似隨意的小小變化,卻越來越觸及課堂教學改革的要害。越來越多的教師主動加入到課堂教學改革的隊伍中來,踴躍報名參與課堂教學改革。現在,教師們已經深刻認識到:課堂教學改革是大勢所趨,早改早受益,不改必被淘汰。
二、組織實施——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舉措
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們主要實施“333”工程,即完成課改三個環節,抓好課改三個層面,走好課改三個步驟。
(一)三個環節
1.組織學習
一是學習教育教學理念。學校為每位教師購買了《給教學的建議》《帕夫雷什中學》《誘思探究教學論》《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等系列教育教學理論叢書,每周拿出固定時間開展一線教師讀書活動,讓教師做好讀書筆記,把學習與感悟結合起來,把課堂改革與理論學習結合起來,用理論指導課改,用實踐完善理論。教師根據學習體會,結合自己的課堂,寫出課改反思。二是學習本地教學經驗總結。市縣兩級業務主管部門高度重視課堂教學改革。濰坊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編了《給課堂教學的建議》,市教研室結合課堂教學改革效益年、課堂教學改革提高年和課堂教學改革項目研究,為課堂教學提出很多建議,學校編寫了《給教學的建議》《課堂教學的22個經典細節》《追尋課堂的幸福》等校本資料。對來自于教改第一線的寶貴經驗,學校組織教師集中學習,精心研究,層層抓好落實。三是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學校先后組織教師訪問衡水中學、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等全國名校。學習他們的課改經驗,做到知己知彼,合理引進,自主創新。四是學習典型教學案例。學校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各科教師收看全國各地的經典課堂資料片、名師課堂教學片,結合學科特點,挖掘問題情節,引導教師注重課改細節,把握教學環節,反思教學,把教學過程中的亮點總結提煉,形成學科智慧,指導教學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
2.展開討論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學校組織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大討論”“如何處理新課程教學過程中的若干關聯”等專題討論,以討論帶動思考,以思考推進行動,以行動促進改革。學校定期召開教改研討會,指定教研組長、實驗教師為中心發言人,交流課改信息,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全面提升。課改伊始,步履艱難。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要進行討論,重點是如何調動小組有效討論、合作學習。分管教學領導干部每天聽課,聽后即評,評后即改。范邦輝老師作為課改小組組長,率先探索出了“75分鐘”的分塊模式,預習案、教學案、練習案制作清晰而實用。課改實驗教師打破學科界限,一天一次碰頭會,研究細節,分析學生,交流課改經驗,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全面提升。
3.校本培訓
我們充分利用學校成立“未來之星”青年教師學校的優勢,每周開展一次集中學習培訓活動,開設“名師講壇”,舉辦教師專業成長報告會,組織精品大課堂、課改觀摩課、名師展示課、青年精英課,通過名師談課改、課改在課堂等方式加大課改的培訓力度,調整教育理念和教學指導思想,使教師的思維方式與當今國內外教改的大趨勢接軌,力爭使學校課堂教學改革走在前沿。在校本培訓中,學校要求教師“跳出課堂”,把具體教學情境中所遇到的問題和難題作為研究的“課題”,引領他們自覺閱讀相關書籍,通過與同學科教師的交流、溝通和自我反思,把所積累的豐富“實踐智慧”更快捷地向同行傳遞、共享。學校印發校本課程《教學篇》《學法篇》《昌邑一中關于集體備課的意見》《怎么上好講評課》等校本培訓材料,引導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把教學實踐與教育理論結合起來,既促使優秀教師更好地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又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加快學校內教師群體素質的均衡化發展,使全體教師在課堂改革的大道上“共同奔小康”。
(二)三個層面
1.課改教師的帶動作用
學校以高一(三)(四)班為課改試點班,全體任課教師“齊步走”,學生分為八個學習小組,圍桌而坐,教室三面黑板,安裝多媒體。課改教師按學校課改模式上課,必須做到四案齊備。模塊分明。
節節如此,天天如此。學校聽課把握兩個層面:教師講了多少?學生動了多少?兩個月后,教學發生了質的變化。語文、英語、歷史、政治科教師在全校舉行了課改觀摩課,在全體教師中引起了很大反響與共鳴。越來越多的教師加入到課改行列,在教學實踐中邊探索、邊研究、邊提高,效果顯著。
2.學校名師的引領作用
學校經過個人申報、評委評選二次評聘,選出36名校內名師,明確權利與義務,發放了《昌邑一中名師工作表》,其中一項職責就是名師必須擔當課堂教學改革的重任,帶頭講好教改示范課。全校課改觀摩課舉辦后,魏玲玲、齊俊燕率先開講名師展示課,扎實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和先進的課改理念相融合,體現了學校名師的風采,贏得聽課教師和學生的喝彩。
3.青年教師的促動作用
學校為青年教師上好教改課鋪路架橋,提出兩點意見:一是青年教師上教改課,教研組保駕護航;二是實施“青藍工程”,青年教師上達標課,“師傅”從備課、學案制訂、上課、評課各個環節必須全方位指導,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共成長、共精彩。作為連接學校名師和青年教師的橋梁。“教師專業成長報告會”“名師講壇”功不可沒。青年教師周敏說:“名師的報告,道出了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經路程,提出問題、解決困惑、尋求答案、探索規律,他們課改經驗的無私分享,縮短了我們的成長周期,感謝他們,感謝他們精彩的報告。”
(三)三個步驟
1.重點推進
學校制定“75分鐘拓展課堂教學法實施方案”,向全體教師發放“75分鐘拓展課堂教學法”,明確操作流程,統一評價標準,高一(三)
(四)班任課教師為課改急先鋒,學校名師、課改團成員是課改先行者,課改的主力軍是青年教師。教師們穩扎穩打,步步推進,注重經驗積累,注重改進完善,探索出一條適合高中學段的各學科、各課型的課改新路子。課改每上一個臺階,學校就組織一次觀摩課,提建議、尋不足,以求更大提高。典型引路,榜樣先行,縮短了其他教師的探索期,“拓展教學法”迅速在全校推開,有力地促進了全校的課堂教學改革。
2.總結經驗
積累經驗、概括升華是我們課改的目的之一。我們開展的課堂教學改革,借鑒杜郎口課堂教學的開放性、自主性特點,但又適時加以規范和引導,使師生始終處于“和諧共生”狀態,這是我們追尋的理想課堂。學校的課改宗旨對全校的課堂教學改革起著指導性作用,但每一學科、每一課型應該怎么上,最終還得由教師在實踐中總結。所以,每走一步,我們都“回頭看”,把失誤作為經驗積累,把不足作為財富總結。目前,課改實驗教師針對學科特點總結出學科模式,為后段的課改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3.整體提升
學校組織的觀摩課把教師一次次推向了課改的前沿,使越來越多的教師由被動改革變為主動探索;全市課改啟動會的啟動,又一次點燃教師們的課改激情,教師課改的決心更大,力度更深,動作更快。全市課改點評會啟動,許多教師踴躍報名參加。學校將借此東風,擴大試點,整體推進,全員展開,再掀課改新高潮。
三、操作流程——優化課堂教學改革的模式
“75分鐘拓展課堂教學法”以“大容量(體現四案,密集有序)、快節奏(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勤反饋(有效討論,獲取信息)、高效率(優質有效,當堂掌握)”為課改宗旨,前后延伸15分鐘,重視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兩個時段,實現優質大課堂教學。
這一教學法從操作流程上,主要分為三大環節。
第一,超前預習15分鐘,教師發放預習案,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主要內容:所講新知識的基本內容、基本思路、思考感悟題目,留有學生知識反饋區,目標明確,要求具體。學生做到:自學求理解;自學求結構;自學求聯系;自學求歸納。
第二,課堂教學三環節,檢測展示15分鐘、交流探究15分鐘、“拓、遷、升、悟”15分鐘。
檢測展示15分鐘。教師、學生可采用檢測、互查、提問、板演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把復習效果和預習成果全面展示出來。
交流探究15分鐘。這個環節主要解決新知識中的“重、難、錯、混”。學生交流討論的基本要求:個人感悟——觀點碰撞——自我小結——交流展示——自我完善。教師引導點撥的基本要求:難點采取直接講解、演示的方法;疑點巧妙設置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重點問題多管齊下保證夯實;錯點采用實例跟蹤即時強化。
“拓、遷、升、悟”15分鐘。本環節主要體現“拓、遷、升、悟”,從寬度上拓展,從深度上遷移,從高度上升華,實現學生自我感悟。拓展:以知識為導向,前伸后延,實現知識的整體構建。遷移:以題目為引領,深度挖掘,達到更上層樓的目的。升華:自我提升,概括總結,形成形象直觀、脈絡清晰的知識體系。感悟:全班靜堂,凝神靜思,讓其疑而思,思而迷,然后頓悟,從而達到調整思維、梳理知識的目的。
第三,課后復習15分鐘,通過練習案鞏固基礎,通過知識樹形成體系。本環節基本要求:感悟基礎知識,尋找疑難困惑,解除重點難點,構建知識體系,掌握解題方法,理順知識聯系,構建起清晰完整、系統條理、重點突出、難點分化的認知結構,為后面遷移應用、拓展創新奠基鋪路。
這一教學法的實施,表面上看教師輕松了,實質上課堂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要做好四個準備:一是對課堂內容要有全面準備,二是對設置的問題有預先準備,三是對討論過程中的問題有提前準備,四是對教學內容和思路有通盤準備,適時引導,保證討論的有效性。教師的引導必須給學生留下自我選擇、判斷、聯想、開拓、創造的思維空間,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才能對其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75分鐘拓展課堂教學法”的實質就是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一切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才由教師來解決。這樣,教師就退到了最后一道防線,更多的是組織、引導學生學習,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動車”。這樣的課堂,時刻保持和諧、靈動和快樂的氛圍,學生思維也始終處于活躍階段,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我提升的空間、拓展知識的殿堂。這樣的課堂模式,更加強調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續的內在動力、適度的思維張力、強大的團隊合力、卓越的成功魅力和長遠的發展潛力。
四、評價體系——完善課堂教學改革的機制
合理、科學的評價體制是落實課改的有效手段。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的標準,不在于教師講的如何,而在于是否有意義、有效率、有生成性,在于是否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能力發展。
(一)評價體系
我們實行“教師自評——學生督評——學校綜評——主管部門專評”四級評價體系,通過推門聽課、問卷調查、座談等方式,及時掌握每位教師課堂教學改革情況,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提供第一手資料。
(二)教師評價
新學期,我們出臺《昌邑一中教師獎勵辦法》,把課堂教學改革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凡在課堂教學改革上有重大突破者,學校授予“課改先進個人”稱號,并入選學校名師,學校積極向上級部門推介,全力打造昌邑市第一中學課改名師團隊。
(三)學生評價
為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學校研究決定:學生參加學校開設的課程學習過程反映占30分,課程考試成績占70分。
學習過程包括課堂表現和作業質量。課堂表現包括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對課堂的參與程度、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的數量和質量等;作業質量包括作業完成的次數和質量,模塊學習過程中的階段性測試等。學校制定“昌邑一中學生學習過程評價標準”,采用量化管理方式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分為四個等級),通過教師評價、同伴互評、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認定其表現是否考核合格,不合格者不記學分。
學習過程由班主任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評,任課教師對自己所任的班級學生進行評價,教師評價占60%,學生評價占40%,每月通報一次。學習成績評價采用量化管理方式,總分為70分,按模塊考試成績認定。
五、實施效果——科研投入帶來優質教育
學校購買了電視機、投影儀、打印機、數碼相機等課題研究的必要設施,設有專門從事教科研的教學研究室,有資料室、圖書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廣泛地訂購國內教育和教育科研報刊、雜志、書籍,為科研教改創造良好的條件。目前,這一課題已由濰坊市教育局批準立項,并申報濰坊市普通高中2009年重大教育行動研究項目。通過本課題研究,學校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擬形成以下研究成果:一是教學資源庫,包括教案學案、教學實錄、教學故事、教學敘事、教學隨筆、教學反思和教學設計等文本及電子文檔;二是形成實驗記錄集,包括學生學習手記、學情調查、活動總結,教師教學、工作計劃和總結、教學研討或學習資料、教學個案記錄等;三是出版教師作品集,學校擬申請國家統一刊號出版校本課程《教學案例篇》,以推動項目研究的有效開展。
課堂教學改革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拉動了教師整體水平的提升,使全體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大道上“共同奔小康”。學校涌現出一大批全國、省市級學科帶頭人,17名教師獲濰坊市第五、第六屆政府成果獎;2008年,兩名教師參加山東省優課大賽并獲獎,兩名教師被評為濰坊市特級教師,七名教師獲昌邑市特級教師稱號,兩名教師被評為昌邑市十佳教師;2009年濰坊市教學能手評選,學校占七人,位于濰坊市普通高中第一。
通過堅持不懈地落實“為學而教,促進自學”這一教學宗旨,學生學習方式明顯轉變,參與討論意識增強,學習效率日漸提高,學會了“換個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綜合素質明顯提升。
課堂教學改革永無止境。我們將在今后的課改實踐中博采眾長,深化研究,積極完善,發展創新,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內涵,營造綠色的教育生態課堂,讓學生的思維之花充分綻放,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探索“創造新教育、打造新學校、培養新學生”的素質教育新途徑、新方法和新模式,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新突破。
【75分鐘拓展課堂教學法為何與何為的論文】相關文章:
項目教學法論文09-19
何為教育,何為學習04-27
交際教學法課堂上的語法教學04-28
高效課堂的論文04-30
何為意義系統?意義系統何為?04-26
英語課堂中的幽默教學法05-02
何為大眾?04-27
倫理何為04-26
哲學何為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