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需要的高職教師激勵探究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師、需要、激勵機制
論文摘要:隨著人事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激勵問題成為高職院校管理工作的一個重大問題。高職教師激勵的措施和途徑只有與其需要相一致,才能真正為高職教師提供最佳的激勵途徑,激發高職教師的工作動機和工作積極性。
隨著人事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激勵問題成為高職院校管理工作的一個重大問題。總體來看,目前高職教師激勵機制還存在諸多問題,集中表現在不能真正地從教師的群體特征和需要出發,多維度激發教師的工作動機和工作積極性。只有在分析教師需要的基礎上,創新和完善激勵機制,才能真正為高職教師提供最佳的激勵途徑,不斷地激活沉淀層的人力資源。
1人的需要特點與激勵
“激勵”一詞,作為心理學的術語,指的是持續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通過激勵,在某種內部或外部刺激的影響下,使人始終維持在一個興奮狀態,任何激勵活動都是圍繞著人的“需要”而進行的。現代心理學認為,需要是人的行為的原動力,是人的積極性的源泉,推動著人朝向一定的目標努力,使自己得到滿足。需要是產生行為的動力源,欲望的不滿足是激起人們行為的普遍原因,人的行為都是以滿足某種需要為目標的。但是,需要不直接產生行為,需要向行為遞進還必須有一個中介環節—動機。人的需要只有轉化為追求一定目標的動機,才能產生具體的實踐行為。
人由需要引發動機,動機決定行為,行為是動機的表現和結果。要引導高職教師的行為,必須研究高職教師的需要,對合理的需要予以最大程度的滿足,以達到“最佳的激勵狀態”。也就是說,是否對高職教師產生了激勵,并不單純取決于政策或目標的正確性,而是取決于激勵政策是否能滿足高職教師的需要或引起高職教師的潛在需要。需要是個人行為的原動力,是個體積極性的源泉。要實施有效的激勵,選擇恰當的激勵手段和方式,必須全面分析高職教師的需要特點。只有在充分了解高職教師不同層次、不同時期需要的基礎上,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能激發教師內在動力的激勵措施。因此.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積極探索高職教師的優勢需要,因勢利導,以求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高職教師需要的結構特點
研究高職教師的需求是建立相應激勵機制的基礎。學校管理者要使激勵高職教師的方法獲得成功,就必須了解高職教師的需求,掌握其行為規律,進而影響和指導他們的行為,實現組織的目標。一般來說,人的需要有不同的類型、不同的層次,既有物質上的需要,也有精神上的需要。高職教師由于其擁有的資源、知識結構、經歷和角色地位、職業生涯階段特征的特殊性,他們在需求結構上具有某些共同的人群特征。
2.1經濟利益的需要
經濟利益的需要包括工資、獎金等物質方面的需要。這是人的基礎性的需要,人們不僅依賴其實現對更高生活水平的追求,也能通過高收人顯示自身的價值和能力。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師收人普遍不高,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條件都尚未得到改善,獲得一份與自己的貢獻相稱的報酬,更是他們考慮的一項重要內容。
2.2工作自主的需要
因為高職教師的工作情境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工作性質具有較大的創造性。高職教師能夠在既定的戰略方向和自我考核指標框架下,按照自己的工作方式完成任務,他們要求給予自主權,使之能夠以自己認為最有效的方式工作并完成他們的任務。
2.3心靈歸屬的需要
高職教師渴望得到更多的尊重與信任,主要表現為更多地需要被組織、領導和同事承認與肯定、尊重與理解。同時,高職教師對參與的期望程度高,如他們往往期望自己的合理化建議、方案被接受和采用。
2.4個體發展的需要
高職教師更加重視能夠促進他們不斷發展、有挑戰性的工作,他們對知識、對個體和事業的發展有著持續不斷的追求。他們需要不斷地學習,要求組織能夠創造一個良好的持續學習環境,以滿足他們知識更新、事業發展的需求。
2.5職業成就的需要
高職教師的滿意度來自于工作本身,包括挑戰性的工作和高質量地完成工作。這個需要可以通過實現教育理念、成就事業、得到同行肯定、擁有聲譽等的需要表現出來。
高職教師的具體需要較為復雜,對物質利益有著較強烈的渴望,但整體來講,其對于精神方面的需求偏多,所以高職教師對于較高層次需要的強度偏高。對高職教師進行激勵,必須照應到他們的特殊需要。高職教師激勵機制的設計,要針對高職教師的需要,確立相應的激勵因子,使高職教師產生滿足內在需求的動力,并將這種動力指向學院所希望的目標或方向。
3高職教師的激勵措施
建立高職教師激勵機制,就是學校激發高職教師積極工作的良性動機,引導教師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過程。其主要功能是促進教師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與社會、學校的倡導趨于一致,并激發高職教師隊伍的工作積極性。其主要措施如下:
3.1薪酬激勵
薪酬收人作為高職教師物質生活的重要保證,作為自我發展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是減少工作不滿,激勵高職教師的一個重要前提。隨著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各高職學院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在近些年來力度不斷加大,有些院校開始構建市場化的薪酬制度,薪酬的激勵功能有所發揮。但由于高職學院員工勞動的特殊性和教育的政策性,大部分高職學院的收人分配制度并未能突破本質上的層級式平均主義的侄桐,薪酬的激勵功能遠沒有發揮出來。高職學院應構建以崗位、資歷為主的基本薪酬以及以業績設計為主的績效薪酬并存,同時以結合精神激勵和長期激勵為重要補充的補充薪酬。基本薪酬、績效薪酬和補充薪酬、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構成完整的高職學院以人為本的薪酬激勵模式。
3.2個性激勵
由于不同個體的需求有所差別,因此,相同的激勵政策起到的激勵效果也會不盡相同。由于激勵取決于內因,是教師個體的主觀感受,所以,激勵要因人而異,體現個性化傾向。這就要有針對性地設置激勵因素,不應搞“一刀切”激勵模式。比如,注重個人發展的教師,就以成長、晉升等來進行激勵;而對于成就感比較強烈的教師,可以以提供工作自主空間、實行工作激勵等方式來激發其積極性。對于高職稱、高資歷、高地位的教師,激勵的著力點應以成就、聲譽等激勵等為主,促使他們實現更大的價值;對于中、低職稱層級的教師,其激勵在保障經濟利益的同時,以成長激勵、機會激勵等為主。個性化激勵模式的實質是以人的不同需要為出發點,有針對性的激勵是建立在對每個人的個性和需要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每個人的不同需要和個性特征決定了需要對他們采用不同的激勵手段、方式和方法。
3.3發展激勵
不斷發展是教師個人的必然要求,是高職教師成長的環境和途徑,是對其自我發展欲的內在激勵。高職一般都具有比較強烈的深造欲望,渴望通過繼續深造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水準。因此,這些高職教師非常渴望通過各種途徑的高層次進修來提高自己的業務和學術水平。要滿足高職教師職業發展的需要,可采用開辟多元化職業生涯路徑,建立完備的職業培訓和終身教育體系等對員工進行內在成長激勵。第一,了解高職教師的個人需求和自我發展意愿,為其提供適合其要求的發展道路,根據所處的不同職業階段,幫助確定發展方向和階段目標;第二,針對高職教師學識、能力、素質方面的欠缺,有針對性地對其加以培訓,提高其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第三,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地對高職教師進行業務扶持,為高職教師提供一個能動發展、自我實現的良好氛圍和發展空間。
3.4成就激勵
強烈的成就需也要是高職教師強大的行為內驅力。成就需要的滿足主要靠內在滿足渠道,是對工作成果中個人貢獻的體驗和將工作成果與別人比較獲得的優勢體驗,在高職教師表現為工作過程中所獲得成就感。高職院校可以充分運用榮譽激勵、榜樣激勵、目標激勵等來激發高職教師的工作熱情。榮譽激勵,高職院校根據高職教師希望得到尊重的心理需求,對于那些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給予一定的榮譽,更能激發他們工作的熱情;榜樣激勵,將優秀的教師樹立成榜樣,讓其他教師向他們學習,這能夠充分地滿足他們自我實現的需要;目標激勵,根據高職教師的愿望和分工,設定一個較高的目標,并向他們提出工作挑戰,在此基礎上創造寬松開放的工作環境和發展空間。這種做法可以激發他們的斗志,激勵他們更出色地完成工作,滿足他們的自我實現需要。
3.5情感激勵
由于高職院校開始實施全員聘用制,已非原來單位人的固定身份,難免會產生雇傭意識,而缺乏歸屬感。而且,作為擁有知識資本的高素質知識人才,盡管工作獨立意識較強,但其大部分時間同樣是在職業群體中度過的,也必須有一個和諧的群體環境。因此,對高職教師從情感上給予關懷,使其有一種歸屬感,是對他們一種無形的激勵。情感激勵既不是以物質利益為誘導,也不是以精神理想為刺激,而是指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以感情聯系為手段的激勵方式。對于高職院校高職教師來說,最有效的情感激勵是對他們的尊重與肯定、理解與支持、信任與寬容、關心與體貼。在管理中貫穿關愛、尊重、信任、溝通、贊美等情感激勵手段,尊重他們的人格,給予他們公正評價,滿足他們情感實現的多方面的需求,把教學和工廠緊密地結合起來,把學校按工廠模式辦,給學生一個工廠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真實的生產和實際的項目設計,能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學會和理解上崗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此外,各個專業每周都請企業的技術骨干到學校作技術報告,把最前沿的技術介紹給學生,一系列的舉措確保了畢業生的質量。
我國的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學習新加坡加強實踐性教學理念,一是突出職業性,努力營造現代化生產、建設、服務、管理和第一線的職業教育環境,營造企業氛圍,強化學生職業素質訓導和安全質量意識;二是突出技術性,更要以技術應用為導向,把最先進的設備投放到學校,實現技術的先進性和實用性。要進一步建設好實訓基地和實訓中心,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實踐性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加深對所學基礎知識的理解;通過親身經歷實踐的全過程,掌握各個環節的基本技能和先進的技術。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全過程的實踐,在實踐中發現不足及時補救。如英文函電,要先組織學生了解商務活動的全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交往的能力,避免或減少“紙上談兵”現象發生。要根據各科目的特點,合理分配好實踐與理論的比例。例如英文、計算機操作等實踐性較強的科目,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動手、動口能力。根據調查和實踐證明,實踐性教學和理論教學的比例應3:2至7:3之間比較適宜。通過大量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使學生畢業時已經成為一名技術能手、革新能手,真正把學生培養成實用型、技能型勞動者。
【基于需要的高職教師激勵探究的論文】相關文章:
基于勝任力的高職雙師型教師評價探究04-29
高職聲樂教學探究05-02
探究高職韓語教學的創新之路04-27
高職英語聽說模塊教學的探究04-29
基于問題探究教學的理論與實踐04-26
數學探究需要探究性的教學設計04-29
成長需要激勵05-01
高職英語教學方法探究04-30
基于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技能團隊的研究與建設04-29
高職院校聘用制教師激勵問題初探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