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實施對資產評估的影響會計畢業論文

時間:2023-04-28 13:42:40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實施對資產評估的影響會計畢業論文

  一、概述

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實施對資產評估的影響會計畢業論文

  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產物。國際會計準則是為了便利各國企業資金融通、資本運作和業務合作而產生并逐漸完善的共同“會計語言”。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形成并逐步完善的國際會計準則體系(包括國際會計準則IAS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已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從2005年1月1日起,歐盟要求所有國家全部采用國際會計準則對外提供財務報告。對于其他國家的會計制度,歐盟將對其進行評估,如果評估結果顯示其與國際會計準則不“等效”,則該國公司將必須修改賬目才可以獲準在歐盟融資。從2005年1月1日起,有65個國家開始使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與此接軌新的香港財務報告準則也開始啟用。2005年年初,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和日本會計準則理事會(ASBJ)發表聲明,對于減少日本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差距的合作項目,作出了下一步的規劃。2005年9月上旬,中日韓三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研討會在西安舉行,就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問題進行了較充分的磋商。2005年11月8日,中國會計準則委員會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簽署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聯合聲明,表明了我國會計準則走向國際趨同的鮮明態度。2006年2月15日,我國出臺了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新的會計準則體系,包括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到2006年底為止,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已經發布了“首次采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等八項國際財務報告準則。2007年11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布,凡是會計年度結束于2007年11月15日之后的公司,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不必采用美國通用會計原則(GAAP),國際會計準則一樣可以接受①。

  可以認為,我國新的會計準則體系是為了適應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發展的要求而產生的。新企業會計準則提出的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新的會計計量屬性以及相關會計要素確認和計量的規定,對我國企業資產評估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由于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實施將產生會計報表中新的財務會計數據,或對會計報表中的財務會計數據需要有新的理解,這就對資產評估工作中的觀念創新和方法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會計要素計量中全面引入公允價值,是新會計準則體系的一大特點。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股權分置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股票、債券、基金等在交易所掛牌上市,使得這類金融資產的交易已經形成了較為活躍的市場。可以說,我國已經具備了引入公允價值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引入公允價值,更能反映企業的現實情況,對投資人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決策更加有用。葛家澍教授等說得好:“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未來充滿創新的社會現階段來說,人們越來越發現歷史成本信息具有極大的局限性,那就是無法滿足人們對未來的預期的估計,目前方興未艾的公允價值正是時代前進的產物”②。

  在現行體制、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共同影響和制約下,我國引入公允價值是適度、謹慎和有條件的。雖然在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等八個具體準則中允許采用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但同時規定,只有存在活躍市場、公允價值能夠獲得并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才能采用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

  依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執行新會計準則的企業在進行會計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法;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為了避免利用會計估計和會計政策操縱利潤,財政部對采用公允價值有嚴格的限定。可以認為,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采用,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觀念的轉變。

  筆者認為,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對企業資產價值評估的影響,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應當按照公允價值的理念評估確認企業資產的價值;

  ——具備條件的資產,可直接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

  ——不具備條件的資產,可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等模式進行后續計量,用以估算資產的公允價值;

  ——企業可采用歷史成本模式對資產進行計量,但并不意味著是資產的真實價值。

  依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二十條的規定: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這意味著,收益現值法應當作為評估資產價值的基本方法。

  二、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實施對資產評估的影響

  首先,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布以及公允價值等計量屬性的引入,要求人們樹立對資產價值認識的新理念。這意味著,資產的價值并不取決于取得資產所付出的經濟代價,而應當由未來獲取經濟利益的能力所決定。

  隨著我國國有資產總量的不斷增大,人們給予國有資產管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國有資產管理中所面臨的一個需要討論的重要問題是:如何通過科學、客觀的資產評估來為國家有關部門作出國有資產是否流失的判斷提供依據?

  【案例分析】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2007年6月27日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所作的《關于2006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中認為,安徽省于2003年以邀請招標的方式,違規壓低評估價格,將合肥—巢湖—蕪湖高速公路的經營權轉讓給上海一民營企業,2005年底又高價回購,一出一進,損失資金12.4億元,造成國有資產損失。

  據了解,安徽省高速公路總公司在2003年2月7日與上海東方控股有限公司簽訂協議轉讓合肥—巢湖—蕪湖高速公路30年收費經營權時,是采用重置成本法進行資產評估的,據此所確定的轉讓價格為19億元人民幣③;2005年安徽省有關部門依據收益現值法進行資產評估后收回該路經營權的回購價格為30多億元人民幣。

  需要討論的問題是:如果在高速公路收費權轉讓環節上不存在違規操作行為,國有單位將過去低價轉讓出去的高速公路收費權現在又高價回購,是否一定意味著國有資產流失?

  筆者認為,依照我國《公路經營權有償轉讓管理辦法》(交通部令1996年第9號)第十六條的規定,“確定公路經營權資產的重置全價,應參照國際通用的評估方法,即:采用收益現值法與重置成本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這意味著重置成本法和收益現值法均屬于合規的資產評估方法。筆者不排除收費權轉讓過程中有可能存在“貓膩”行為,但同時認為,隨著高速公路作用的充分發揮,車流量的不斷加大,通行費收入的不斷增加,該路收費權評估價值不斷提高也在情理之中。所以,該筆交易是否導致了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判斷依據,不應當在該路出讓價格和回購價格之間作比較,而應當是該路現行評估價值(即公允價值)與回購價格之間的比較。只有出于某些目的人為地提高回購價格,才應當界定為“國有資產流失”。

  一個可供旁證的例子是:如果你曾經在上證指數為4000點時,將所持有的某股票以每股20元的價格出售,現在發現,由于情況的變化該股票價格的未來增長趨勢明顯,能否在上證指數為5200點時再以每股25元的價格買回來?這是否意味著你持有的資產出現流失?

  這就對企業資產評估工作提出了觀念創新的要求。

  其次,實施新的會計準則體系后,要求資產評估機構更多地借鑒會計的做法,采用公允價值法和收益現值法進行相關資產評估。

  上市公司從2007年初開始施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后,采用公允價值對股權進行后續計量,對公司價值評估從以下兩個方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通過調整每股凈資產進一步對公司價值產生影響

  【案例分析】由于新會計準則允許企業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金額進入資本公積,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177)2006年底持有中信證券18366.56萬股股份,總成本3.15億元,每股賬面價值1.72元。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該公司將所持股份中已過了禁售期的12407.5萬股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并將持股成本與2006年底中信證券收盤價27.38元之間的差額作為公允價值變動進行了追溯調整,增加了股東權益(資本公積)31.84億元④。

  另一家上市公司哈爾濱歲寶熱電股份有限公司(600864)由于按照新的會計準則,將所持有的1.84億股民生銀行股權投資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民生銀行2007年一季度末每股市價達到12.4元,該股的公允價值比賬面價值增加了20多億元,使得公司的每股凈資產達到16.05元,在所有上市公司中位居榜首,而該公司的股本僅1.37億元。對此,該公司的股價也大幅度攀升,由2007年3月底的20元上升至2007年4月底的50元以上。

  如果按照市凈率(每股市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來評估公司價值,即:

  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行業市凈率

  則意味著實施新會計準則對每股凈資產的影響,在行業市凈率不變的條件下,將進一步影響對公司每股市價和公司價值的評估結果。

  (二)通過調整每股收益進一步對公司價值產生影響

  【案例分析】由于新會計準則允許將債務重組收益計入凈利潤,四川長江包裝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137)(該公司2007年5月30日起更名為“四川浪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2.87億元,其中債務重組收益達到2.85億元,占凈利潤的99.30%。對此該公司一季度每股收益達到4.726元,位居各上市公司季報每股收益的榜首,導致該公司的股價神奇猛漲,一度達到每股85元。

  該公司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累計實現凈利潤3.38億元,其中債務重組損益、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等產生的非經常性損益3.31億元,占97.93%。每股收益5.034元。

  如果按照相對估值法來評估公司的價值:

  公司價值=公司發行在外的總股數×每股市價

  每股市價=每股收益×行業市盈率

  新的會計準則允許債務重組、非貨幣交易、股權投資差額、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等所產生的損益計入當期損益,這意味著對每股收益的重要影響;在行業市盈率不變的條件下,意味著進一步對每股市價和公司價值評估的影響。

  需要討論的問題是:會計計量屬性的變動、對資產價值后續計量方法的變動和財務處理方法的變動會影響資產或公司的價值嗎?答案應當是否定的。會計的主要作用是對企業資產價值進行科學的計量。由于不同的計量屬性會導致不同的計量結果,所以人們希望通過會計改革,選擇適當的會計計量屬性,使得所計量的資產價值能夠逼近資產的市場價值。很明顯,企業資產的價值不會由于會計計量屬性選擇的改變而得以增加或減少;公允價值等計量屬性的使用,只是為資產評估提供了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如果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采用公允價值等計量屬性計量后導致企業價值出現明顯的變化,則意味著資產評估的方法需要隨著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而作相應的調整。

  這就進一步對企業資產評估工作提出了方法創新的要求。

  三、實施新會計準則后應注重資產評估工作的觀念創新和方法創新

  (一)資產評估的觀念創新

  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實施后,要求人們轉變由資產的歷史成本或重置成本影響或決定資產評估值的傳統觀念,建立由資產未來獲利能力決定資產價值的新理念,實現資產評估工作的觀念創新。

  為什么資產的重置成本不能作為評估資產價值的主要依據?筆者認為,依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決定商品價值的勞動時間,應當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不是個別勞動時間。資產的重置成本一般是依據個別勞動時間確定的,所以一般不應當作為確定資產價值的依據。

  與此不同,資產的公允價值是在交換中體現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五十條規定: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在公平交易中,交易雙方應當是持續經營企業,不打算或不需要進行清算、重大縮減經營規模,或在不利條件下仍進行交易。這符合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的原則。

  除了公平交易以外,估算資產公允價值最合理的方法應當是收益現值法,這也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對資產的定義。所以,收益現值法應當作為評估資產價值的基本方法。

  在國有資產或國有產權交易中是否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判斷依據,應當是交易價格與其公允價值或依據收益現值原理資產評估值之間的比較,而不應當是交易價格與其資產賬面價值(或資產的歷史成本)或重置成本之間的比較。當由于科學技術進步等原因導致資產的市場價值大大低于其賬面價值時,應當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及時對其公允價值或收益現值進行賬面調整,為如實地反映產權交易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情況提供所需的會計保障。

  (二)資產評估的方法創新

  資產評估的方法創新涉及以下兩個重要問題的討論。需要討論的第一個問題是:應當采取怎樣的措施來規避會計計量屬性變動對資產評估的影響?

  馬軍生同志認為,針對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對估值基數(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所產生的影響,應當通過調整估值乘數(計算每股市價的市盈率或市凈率倍數)來與此相對應⑤。筆者不贊同這一觀點,一是與實施新會計準則前使用歷史成本計量相比,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后對每股凈資產和每股收益的巨大影響只是暫時性的,而不是長期性的;二是債務重組、公允價值變動增加的利潤,只是賬面利潤的調整,這部分增加的利潤既沒有現金保證,也不宜用于利潤分配。上市公司實施新會計準則后所造成的企業凈利潤和凈資產的變動,不應當,也不可能對行業市盈率或行業市凈率產生影響。筆者認為,將調整公允價值變動等因素對利潤或凈資產影響值后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作為評估企業價值的估值基數,也許更符合現實要求。

  需要討論的第二個問題是:采取收益現值法進行資產評估,應當如何選擇計算收益現值的財務折現率?

  一般認為,財務折現率由無風險報酬率和一定的風險補償報酬率組成。無風險報酬率反映了投資者在無風險條件下進行投資所期望獲得的回報率,即投入資金所獲得的時間價值。無風險報酬率通常被認為近似于無投資風險情況下的國家公債利率或國家銀行存款利率。眾所周知,獲取利潤是投資人進行投資的目的,如一個項目的投資報酬率低于財務折現率,投資人會放棄對該項目的投資。無風險報酬率是投資人所必須獲得投資報酬的最低保證,也是其進行投資的基本前提。基于無風險報酬率的既定性及可量化性,財務折現率確定的重點及難點主要表現為風險補償報酬率的確定。

  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對財務折現率的選擇有以下規定:

  1.《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第十三條規定:折現率是反映當前市場貨幣時間價值和資產特定風險的稅前利率。該折現率是企業在購置或者投資資產時所要求的必要報酬率。

  在預計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時已經對資產特定風險的影響作了調整的,估計折現率不需要考慮這些特定風險。如果用于估計折現率的基礎是稅后的,應當將其調整為稅前的折現率。

  綜合以上規定,可以認為:

  (1)確定企業資產價值的折現率,應當是稅前折現率。所以確定資產未來收益的經營現金凈流入量,一般應當用稅前利潤加折舊來估計。(2)如果折現率選擇中已經考慮了風險補償因素,則在經營現金凈流入量估計中就不應當再考慮風險因素的調整。

  2.在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廣泛使用實際利率的概念。《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十四條中對實際利率的解釋是:實際利率,是指將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在預期存續期間或適用的更短期間內的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為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當前賬面價值所使用的利率。這意味著實際利率和折現率是同一概念。

  李天民教授認為,可以采用單利和復利兩種方式計算現值⑥。在評估有價證券(比如公司債券)的市場價值時,采取不同的利息支付方式,債券具有不同的市場價值。

  如果公司債券采取一年、或半年支付一次利息,則意味著債券利率屬于復利率的概念;如果公司債券采取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方式,則意味著債券利率屬于單利率的概念。

  需要討論的問題是:確定債券價值所采用的折現率,應當是單利率,還是復利率?

  這里需要假設,評估資產價值所采用的折現率,應當是一年計算一次復利的利率。因為一般假設,再生產經營活動一般一年內完成一次循環。

  所以,對流動資產的界定是:可以在一年內耗用或者轉變為現金的資產。

  如果企業持有面值為1000元、期限為10年、利率為12%、每年支付一次利息的公司債券,當采取10%的財務折現率時,則該債券的價值V應當為:

  V=1000×12%×6.1446(P/A,10%,10)+1000×0.3855(P/F,10%,10)=1122.85(元)

  如果期末一次還本付息,其他條件不變,則該債券的市場價值應當為:

  V=(1000×12%+1000)×0.3855

  =848.10(元)

  分析:與一年支付一次利息相比,期末一次還本付息,相當于計算復利的期間為10年。由于投資者減少了收益,所以債券價值相應減少。

  對此,可以認為,“市場利率低于債券利率,債券應溢價發行;市場利率高于債券利率,債券應折價發行”⑦的判斷,僅適用于每年支付一次利息的狀況。如果債券期末一次還本付息,或者每年支付利息的次數超過一次,都有可能影響以上判斷的結果以及債券估值的結果。

  如果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其他條件不變,則該債券的市場價值應當為:

  V=2.0488×1000×6%×6.1446

  +1000×0.3855=1141.14(元)

  一般來說,當年現金流量發生m次、每次A元、財務折現率為K、期限為n年的年金現值計算公式為:

  分析:由于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相當于投資者增加了收益,所以債券的價值有所提高,由一年一次利息時的1122.85元提高到1141.14元。

  筆者認為,這應當屬于當復利期間和現金流量的間隔期不同時計算現值最科學的方法。但在我國有關現值計算的文獻中,筆者尚未發現這樣的論述。在教科書中一般是采用下列方式計算債券的市場價值的:

  V=1000×6%×12.4622(P/A,5%,20)+1000×0.3769(P/F,5%,20)=1124.63(元)

  這實際上是按照半年復利一次計算現值的。這意味著所采用的按年計算的財務折現率有所提高,債券價值則會相應減少。這時的財務折現率K為:

  K=(1+5%)×(1+5%)-1=10.25%

  目前,在企業財務會計中廣泛使用市場利率的概念,并且一般地把市場利率作為計算資產價值的折現率,筆者認為這并非妥當。有以下兩點需要說明:

  第一,市場利率反映了證券市場交易的所有有價證券交易價格中內含利率的加權平均值。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在交易日每天收盤后都會發布一個市場利率的參數。我國尚不存在一個發達、完善的證券市場;至今為止,我國尚未發布過有關市場利率的參數。在一些相關的文獻中,往往建議將銀行信貸利率近似地作為市場利率。

  第二,影響資產價值評估的利率不應當是加權平均市場利率,而是資產的個別收益率。資產的個別收益率有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加權平均市場利率。如果兩家公司未來獲取利潤的能力以及不確定性存在較大差異,投資者購買這兩家公司的股票或者債券所承擔的風險就會有較大的差異,勢必對預期投資收益有不同的要求。●

  【主要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企業會計準則2006.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2] 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6.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3] 李天民,編著.現代管理會計學.立信會計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

【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實施對資產評估的影響會計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我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初探04-28

我國資產評估規范框架的設想04-28

我國檔案信息化評估體系述評04-26

我國學者提出綠色建筑評估體系05-02

我國資產評估行業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04-25

新企業會計準則對財務管理的影響04-29

努力推進資產評估準則實施04-29

實施功能安全標準完善安全評估體系04-29

淺析我國風險投資企業價值評估體系04-27

資產評估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