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柳琴戲的傳承價值和未來的價值體系論文
一、引言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豐富傳統文化的民族。其中柳琴戲是老百姓歷來鐘愛的一種地方戲曲。根據歷史記載,柳琴戲的產生有著它特定的歷史與時代背景。最開始是在災民中口口相傳,主要是為了謀求生存,自己創造出來的一種曲種,這種曲種的特別之處是在于可以隨意自由的哼唱。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歷了兩百年的不斷沉淀與演變,最終成為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柳琴戲。該曲種有著自己獨特魅力,歷來被人們稱為"怡心調"。首先,柳琴戲的唱腔不同于其他戲曲,更為別致動聽,男唱腔有力粗獷,女唱腔則婉轉悠揚。其次,由于柳琴戲特定的文化背景,決定它的演唱具有很大的隨意性,這為演唱者的創造力發揮提供了足夠的空間。最后,柳琴戲的節奏多變,轉調復雜,讓人心情舒暢。
二、柳琴戲的起源與分布
對于柳琴戲來源的探討有好幾種,其中最為可信的是"肘鼓子"。通過這個,我們可以對柳琴戲的起源進行了解。
肘鼓子同"周姑子"諧音,民間流傳此人原為臨沂城北一尼姑,發生水災,在同災民們一起乞討的過程中,教授災民一些小調,這些小調在流傳的過程中吸收一些其他民間小調的精華,可以說形成了柳琴戲的最初形態,主要被災民傳唱。乾隆二十五年(1760)修《沂州府志》卷四"風俗"載:"山東十府惟沂最貧。土多磽瘠,家鮮蓋藏。"根據史料可知,即使沒有自然災害,貧苦的農民也會外出乞討,這對他們來說已經形成了風俗,柳琴戲依托風俗發展起來。
根據上文介紹,我們可以大致判斷柳琴戲的起源,拉魂腔的音調原型是肘鼓子音調。在災民傳唱的過程中,借鑒其他的藝術形式,如花鼓等說唱藝術、柳子戲、拉纖號子等民間小調,在不斷的融合過程中,發展成為一種地方曲種。拉魂腔的起源地區是臨沂、郯城一帶。
三、柳琴戲的傳承價值
。ㄒ唬├昵弧耖g小戲
從乾隆年間開始,到新中國的成立。柳琴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拉魂腔從一開始單調的說唱小曲,到豐滿的唱腔和完善的表演,從而成為城市里的民間小戲,經過了四個特定的時期,分別是"唱門子"、"對子戲"、"抹帽子戲"和"十人成大班"。第一個時期,"唱門子":這是柳琴戲最早的時期,即說唱時期,由一個或者幾個人用肘鼓子、花鼓調等比較單調的曲藝進行說唱演繹。也就是俗稱的"唱門子"。以往在農閑的時候,有一些藝術能力的農民往往會結成對子,走門串戶的通過這種表演進行乞討。第二個時期是"對子戲":在一些流傳下來的歷史材料中有"咸豐三年糧食貴,繳了糧食顧不住吃。萬般處在無可奈,拜了師傅去學戲"的表達,從這里我們可以明確地知道,在清代的咸豐年間,柳琴戲已經有比較完整的社團機構。第三個時期是"抹帽子戲"時期,早期柳琴戲的演出以家庭為主體進行,成員人數一般是七八人,有時候會發生人數不夠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會通過合并的方式來湊夠人數,也就是所謂的"碰班"。第四個時期是"十人成大班",經過"抹帽子戲"時期的發展,柳琴戲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成為了一種職業性的班社,在民間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俗語:"七忙八不忙,九人看戲房,十人成大班",便是這樣來的。
(二)正式冠名柳琴戲
新中國成立后,拉魂腔在一段時期內被稱為四平調。1953年,經過相關部門的探討,因其唱腔獨特,耐人尋味,倍受群眾喜愛,廣泛流行于魯蘇豫皖接嚷地區。在1954年華東地區戲曲匯演時,拉魂腔小戲《喝面葉》藝驚四座,大受好評,專家們據其伴奏的主要彈撥樂器,狀似柳葉的"土琵琶"定名為柳琴戲。之后在很多地區,如魯南、蘇北,組成了相應的專業劇團,從此柳琴戲在中國戲曲種類中取得了一席之地。2006年5月,棗莊市藝術劇院(柳琴戲)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ㄈ┝賾虻默F狀與未來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戲曲文化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所占有的空間越來越小,喜愛的人數不多,表演不能迎合觀眾的喜好,沒有足夠的生命力。即使是被視為國粹的京劇,也難逃這樣的命運。在經濟發展的今天,有以下這些原因阻礙了柳琴戲的發展。
第一,表演劇團不能盈利。通過對柳琴戲的歷史分析,我們知道柳琴戲起源于民間,鄉土氣息濃厚,主要是在農村進行表演。但是現在的農村用以往的區別很大,會看戲的人群越來越少,戲曲下鄉的機會也不多。作為柳琴戲的主要觀眾農民已經不能支持柳琴戲的發展,人們開始淡忘柳琴戲這一戲曲。觀眾的減少是直接導致柳琴戲劇團不能盈利的原因,因此,在未來發展中,要積極鼓勵戲曲下鄉。
第二,政府對于柳琴戲的支持并沒有做到位,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設備更新不及時,也沒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有時甚至連劇團基本的表演也不能夠維持。因此資金的缺乏可以說是直接導致柳琴戲劇團難以維持的原因。在未來發展要加大對柳琴戲的政府投資。
第三,缺乏柳琴戲的人才,沒有建立良好的人才培養機制。戲曲要健康傳承與發展,需要大批的人才,但是現而今很少有人愿意學習柳琴戲,這也是柳琴戲文化慢慢淡化的文化因素。人才才是戲曲發展的保證。
四、結語
同很多其他的戲曲一樣,柳琴戲的發展面臨困境。但是作為傳統戲曲文化的重要分支。我國對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重視,在以后的發展中,希望能夠借助國家優惠政策,致力于將柳琴戲發揚廣大,傳承我國優秀的民俗傳統。
參考文獻:
[1]王盛云.從柳琴戲談地方戲的發展[J].劇本,2009(11).
[2]宋東方.探析棗莊市柳琴戲生存之路[J].廣播歌選,2010(02).
[3]梁麗君.丁村民俗文化中的戲曲文化[J].黃河之聲,2010(12).
【談柳琴戲的傳承價值和未來的價值體系論文】相關文章:
價值體系與大眾傳播04-29
關于建構科學道德價值體系的思考04-28
《大學》價值體系的歷史詮釋及其現代轉換04-30
論個人在人生價值體系中的定位04-29
談課程、教師、學生與價值觀的論文04-27
建設核心價值體系打牢思想道德基礎04-29
社區社區工作價值體系與基本原則05-01
全球化與人類共同價值體系之生成05-03
史證維系圖書館核心價值體系的法權理念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