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評判城市景觀設計弊端工學論文
內容摘要在未來的10-15年內,將有60%-70%的中國人口居住到城市,而目前僅有37%。設計與營造人與土地、人與自然和諧的人居環境是當前業界人士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
由于我國景觀設計起步較晚,專業人才匱乏,而城市化建設速度又過快,也暴露出一些嚴重的問題。怎樣來認識現代城市景觀的營造與設計?如何處理目前城市化背景下的景觀設計?日前,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原建設部總規劃師陳為邦、北京大學教授俞孔堅博士、清華大學景觀設計研究所所長孫鳳歧教授等業內專家,就以上問題陳述了各自的觀點。
陳為邦怕就怕無知大膽加有權
陳為邦認為,當前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景觀設計方面的問題,首先就是當前城市建筑強調個性的突出與張揚,而對整體形象的塑造缺乏協調與統一,整個城市的風格也無法統一,不倫不類;其次,當前的城市建筑求高求大求洋,熱衷于搞CBD,建造摩天大樓,熱衷于建造大廣場、大面積的草坪等等,風格上盲目追逐歐陸風格,民族風格則少得可憐。
他指出,中國目前有40多個大城市要搞CBD,但搞CBD要有根據,要考慮當地經濟的發展實力、城市發展規模等等。摩天大樓成本很高,通常超過60層以后,經濟效益就很難體現,再加上高額的維護費用,往往得不償失。天安門廣場占地不過40公頃,山東濰坊的一個廣場就有43公頃,而大慶的時代廣場居然達到了100公頃。大不一定就好,有時反而會大而無當;另外,城市雕塑垃圾多、精品少,動不動就搞什么雕塑一條街、雕塑公園等等,此類建設應當降溫、緩行,或者少而精。
就建筑風格來說,梁思成先生曾提出:西而古,西而新;中而古,中而新。我們的建筑應該“中而新”,可以包容世界上好的建筑風格,但必須以自己的民族風格為前提。特別是在小城鎮建設中,不以經濟為基礎,片面追求形式,勞民傷財,弄虛作假的現象也屢見不鮮。某個國家級貧困縣,要求全縣19個鄉鎮加快城市化步伐,人為地制造商業步行街,要求臨街房必須達到兩層以上,很多人就在兩層樓上硬加了一層假墻。如果這樣搞小城鎮建設,那就是一場災難。
陳為邦分析說,這有其深刻根源,既是規劃建設管理的表層反映,又是城市經濟文化發展的一個側面。我國正處在工業化推進時期,城市工業化與建筑多樣化的矛盾從緩解到徹底解決要持續很長的時期,時尚與傳統,工業化、現代化與民族化之間的協調也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這是一個過渡階段,充滿很多變數,要力求少走彎路。
我國的城市化建設正在大規模高速度發展,我們一方面在創造紀錄,典型代表是深圳和上海的浦東,深圳用了20年,浦東用了10年,全新的城市就出現了,但由于速度太快規模太大,問題就出來了。同時我國處在體制轉型期,管理工作不足,規劃工作滯后,城市景觀抓得晚,城市形象綜合協調不夠,高科技不被重用等也都導致了以上現象的產生。
從深層次上講,地方領導在城市建設和規劃指導思想上有問題,就是貪大求洋、好高鶩遠、孤陋寡聞、不求實際、憑空捏造。他們對導彈上天的高科技一竅不通,不敢發言,但對城市建設方面,就可以說了算。這就像一支樂隊,演奏員水平不錯,如果遇到了瞎指揮,就會出問題。黑龍江有個養牛產業縣為了樹立其“牛”形象,規劃要做299頭石牛,9999塊雕牛石磚,加上其它投資就將近億元,據說還要申報吉尼斯紀錄。同時,一些奶牛戶因為資金不到位,含淚賣掉奶牛。湖北曾經有個建筑項目要由當地的一個市長來定奪,他說,你們到美國去,拍上1000張照片來,我從中間挑一張就夠了。
城市建設怕什么?怕就怕領導干部無知大膽加有權。
陳為邦不無擔憂地說,中國城市化建設缺乏文化支點,傳統文化在經濟轉型期間又該怎么認識?如何看待外來文化?我們引導得夠不夠?建筑師、規劃師應該如何引導開發商?短時間的迷惘可以理解,但長此以往,又怎么對得住后代?
俞孔堅城市需要“反規劃”
俞孔堅提出了“反規劃”概念,即城市規劃與設計應該優先城市基礎設施,而不是傳統的建設用地規劃。
他說,傳統的建設用地規劃是先測算城市人口,然后劃出紅線,在紅線內建筑適合人居住、生活的景觀,這種規劃方法一開始就錯了。城市發展是不可預測的,而規劃師、設計師及開發商、決策者總想按自己的理念來安排城市,造成了城市規劃和生態主體的顛倒,結果我們的規則設計反而對城市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從1980年和2001年北京城市規劃圖可以看出,有很多東西不合理,卻很難改變了。
俞教授認為,濕地不必填埋,可以成為城市居住區的有機組成部分,把城市真正溶解在農田里,而并非打碎城市,這樣人們推開窗就能領略到公園的景觀。開發商們在開發一片土地時,都認為那是一塊平地,是塊空地,其實每一片土地都有豐富的情感和表情,大地是個女神,是有情感有生命的,我們建設時必須尊重她。
他說,實施“反規劃”首先觀念要轉變,建立一個方法論,要認識到城市也應該有農田、濕地和樹林等等,為城市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用科學辦法來控制生態發展。
俞教授提出了創建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的景觀戰略,包括維護和強化整體山水格局,保證山水、森林、動物之間生態發展的連續性;保護和建立多樣化的鄉土生態系統;維護和恢復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態;保護和恢復濕地系統;將城郊防護林體系與城市綠地系統相結合;建立非機動車綠色通道;建立綠色文化遺產廊道;開放專用綠地,完善城市綠地系統;溶解公園,使其成為城市的綠色基質;溶解城市,保護和利用高產農田作為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建立鄉土植物苗圃等等。
俞教授指出,規劃師認識水平的提高,決策者非凡的眼光和胸懷,以及對現行城市規劃及管理法規的改進,是建設戰略性城市生態基礎設施的保障,而“反規劃”的方法是進行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的途徑。
如何協調開發商對短期利益的追逐和城市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呢?俞教授從景觀設計師的出發點進行了解答,作為景觀設計師,要改變觀念,提高自己的方法論和認識論,走在時代前列,對土地有種責任感。他用艾青的詩句來表現這種情感:“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孫鳳歧規劃設計要走自己的路
21世紀是營造、管理生態景觀的時代,而目前的城市化建設給生態帶來了什么?大樹移植、填河建樓、開挖人工湖等等,而有些居住小區為短期利益,熱衷造亭而不種樹,結果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建筑都失去了生命力。因此,住房景觀設計要經濟、適用、長期三結合,精心策劃、設計、施工。
孫鳳歧教授認為,城市的現代化必然要求高質量、高科技、高生態的城市景觀設計,營造具有地方特色、中國特色的現代城市景觀,F代城市景觀的營造與設計要克服重設計、輕策劃;重經營,輕總結的弊端,它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需要長期持續的努力,講求“時間保育、修養生息”。
孫教授解釋道,從長遠看來,園林城市是初始的,生態城市是永恒的,而時髦建筑是短命的。所謂生態城市,就要講究緊湊、高效、多樣三位一體,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必須注意保護原有歷史文化遺跡;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恢復富有生氣的人類活動空間;從大量的民族建筑中吸取養分;設計理念要“以人為本”,充分體現出對人的關懷。
他認為,城市景觀的營造與設計必須要“建筑+規劃+景觀”三位一體,將長遠目標與近期建設相結合,策劃高于規劃,管理更為重要,力求國際合作,各行業共同參與,并以科教支持,融合與創新并舉,走自己的路。
【評判城市景觀設計弊端工學論文】相關文章:
弊端的意思, 弊端的解釋04-30
評判04-29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04-28
弊端04-30
園林景觀設計論文05-01
城市污水論文04-28
城市邊坡生態恢復與景觀設計04-27
城市入口區域道路景觀設計淺析04-26
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04-30
淺析城市商業綜合體景觀設計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