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林業生態工程生態經濟概念與原則論文
1林業生態工程以及生態工程
林業生態工程的主要實施對象是人工林的生態經濟系統,它是基于自然界法則的生態系統,和天然森林生態系統有一定差異,它屬于經營集約,投入的勞動較對,還與一些食用菌種植以及生物法的污水處理差異很大。而生態工程,主要實踐在生態經濟系統中的。其產生是有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的,也有一定的社會原因,是信息論以及系統論等現代化的生態學和基礎理論發展所產生的一種理論,它會受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等社會問題所影響。
2生態經濟的概念
它會受到社會經濟規律的影響和制約,并會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則。通過這種人工的生態經濟系統能使林業生態工程中的使用價值以及價值都能得以體現。在林業生態工程的實施過程中。會有一些生態功能的商品機制以及生態機制,這兩者都是人類勞動所產生的,也是生產社會中的實用價值,生態機制產生的價值,這種載體為生態價值;而商品機制所產生的價值,這種載體為商品價值。人工林所產生的自然環境、資源價值和生態經濟價值都是在林業生態工程價值當中的,其中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價值量都是由勞動時間來決定的,生態系統價值在組建的過程中就缺乏一定的平均機制,而且所有的人工林生態經濟系統都有所不同,在定義其價值量的時候還是要依據林區的實際情況來定,主要還是根據勞動時間來定,并不是社會所需的平均勞動時間。人工林的生態經濟系統價值以及使用價值是由林業生態工程來來體現的,這不光表現在自然環境和資源上,還會表現在自然的環境和價值中,也直接體現在生態經濟系統上。其中,使用價值一般都表現在林產品和林木等一些產品上,這些都具有商品的使用價值,能起到改善土壤、調節氣候、美化環境以及防風沙等實用的使用價值,是企業生態產品不能替代的。而林業生態工程在實施的時候,林產品的生態能力和產出價值都是要耗費人工勞動的,這樣才能形成林業生態工程特有的生態經濟效益。在這其中不光有經濟效益產生,還會有一定的生態規律,這也能產生經濟效益,但其要經過一定的生產過程。
3生態經濟的原則
3.1整體性原則
在整個林業生態系統中,其設計對象和規劃對象都是人工林業生態經濟系統。我們首先應考慮的是其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之間的整體協調性,并促進其長期和短期效益的統一性原則。通常的情況下,生態效益都是產生經濟效益的基礎,如果這兩者之間有矛盾,要從各個兩面入手,并考慮林地的具體情況,再重新調配投入的程度,使資源利用率有所提升,并調整林種的種植結構,使營林水平有所提升。
3.2適應性原則
受到我國固有土地面積和氣候因素的影響,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林業生態體制比較完善,生態經濟發展也比較快。但是各地氣候差異比較大,在林業生產實踐的過程中,相繼出現了多種不同類型的林業生態模式和類型,依據地理形貌劃分主要有山區人工林、平原人工林等類型;依據林種劃分主要有經濟林、用材林、特種林以及防護林等類型;還有很多類型,這里不一一例舉。林業生態工程在實施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當地林區的情況,看適合什么樣的林種,以選取相應的種植類型,要是在沿海地區修建防護林,地域屬于亞熱帶或者暖溫帶氣候,自然植被的分屬就應該是落葉林區,而在東北地區就比較適合種植楓樹、紅松、以及樺樹等種類,南方地區就比較適合種植馬尾松、冷杉等種類的樹種。林區的條件主要是選擇種植樹種的因素,不光要考慮到氣候的情況,還要考慮到水分和肥力的情況,不能片面去選擇樹種種植類型。
3.3層次性原則
林業生態工程是一個多層次、多尺度的工程序列體系,從橫向角度看,可包括農戶林、林場、農田林、區域以及國家各個網絡層次,有小到“庭院經營型”林業生態工程,大至諸如“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從縱向角度看,其層次結構是復雜的。因而應采取相應的規劃、設計方案,產生各種層次水平的生態經濟效益。
3.4動態性原則
基于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原理,利用環境建設工程來保證生物群落的建造;反之,利用生物對環境的影響促使系統生產力不斷提高,從而林業生態工程能加速或緩和人工林生態系統的演替,使生態經濟效益逐步得到再現。同時,由于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應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對實施林業生態工程的系統進行動態跟蹤調整。
3.5最優性原則
在一定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下,考慮影響人工林生態經濟系統的氣候、土壤、地形和生物等生態因子和經濟投入、經濟管理以及經濟政策等經濟因素,調控、設計結構和功能最優化系統,從而使生物生產力最高,產生最佳生態經濟效益。3.6實用性原則林業生態工程的設計和實施與自然森林生態系統的經營管理具較大差異。在設計實施之前,人類就注重實用性,確定了明確的社會經濟目標,進行人工干預,使產生的生態效益遵循自然法則,經濟效益具有社會實用性。林業生態工程又是一項社會性工程,它的一切技術方案應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如在我國東北西部、華北北部、西北建設防護林工程,采用國家、集體、個人共同集資造林方法,運用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結合,林片、網、帶相配置,適地適樹的多種林木相并重,防護與生態經濟效益相統一。因此實施林業生態工程建立在合理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注重實用性原則。實用性還表現在靈活經營方面。由于自然森林生長周期長,人類對自然森林生態系統在大范圍短期調控比較困難,實施短、平、快的林業生態工程項目,發展人工的豐產林、速生林等,都是這種實用性原則的反映。
4結束語
我國是一個少林的國家,森林覆蓋率僅為12.7%,且分布不均,由于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相對貧乏,國家不可能向林業進行大量投資,因此,實施林業生態工程是林業生產的重要方法。探討林業生態工程,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則,在長期的林業生產實踐中,存在眾多的林業生態工程模式,有待于調查、發掘和總結各類型模式的特征。為更加完善的林業生態工程理論提供依據。
【林業生態工程生態經濟概念與原則論文】相關文章:
林業生態經濟發展分析論文05-02
生態林業建設四原則04-27
林業生態經濟補償機制的探討04-30
論池州生態林業發展與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04-27
林業生態環境的經濟學分析04-26
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基本原則論文04-27
生態水利工程的基本設計原則探討論文05-02
發揮祁門林業優勢創建生態經濟強縣04-30
耀州區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初顯成效04-30
建設生態城市發展生態經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