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給學生一個溫情的課堂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學生一個溫情的課堂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學生一個溫情的課堂論文 篇1
摘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努力構建溫情的課堂。本文論述了構建溫情課堂教學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教師需要具備人本教育思想;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選擇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多元智能;引導學生回歸生活。
關鍵詞:溫情課堂;人本教育思想;非智力因素;學習方式;多元智能
當前,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方式的改變強烈地呼喚著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掌握的相關教育知識和技能不再是以知識形態出現,而是以行為方式呈現。所以,教師現在真正應該做的事情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自己,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師就必須努力構建人性化的溫情的課堂教學。
一、溫情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人本教育思想
理解人本教育思想的內涵是教師構建溫情課堂的關鍵。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基本內容包括:
1.教育目標是培養人格健全,知、情、意全面發展,能自我實現的人
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馬斯洛認為,人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內在潛能,他說:“一位作曲家必須作曲,一位畫家必須繪畫,一位詩人必須寫詩,否則他始終都無法安靜。一個人能成為什么,他就必須成為什么,他必須忠實于他自己的本性。”馬斯洛認為,教育的任務就在于幫助人們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他說:“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本主義的目的,與人有關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實現,是豐滿人性的形成,是個性能達到的或個人能夠達到的最高程度的發展”。羅杰斯主張教育目標應該是促進學習和變化,培養能夠適應變化和知道如何學習的人。他認為只有學會如何學習和如何適應變化的人,只有意識到沒有任何可靠的知識,惟有尋求知識的過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養的人。羅杰斯認為,按此教育目標培養出來的人能充分發揮他所有的組織潛能,對社會和他人具有建設性和信任感,而且具有理性的面對現實的精神。
2.以學生為中心,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是權力的擁有者,學生是服從者;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的任務就是盡其所能向這個容器中灌輸知識。這種狀況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為此,羅杰斯提出要廢除傳統意義上教師的角色,以促進者取而代之。他認為,在教學中,師生之間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是一種輔助者與學習的主人之間的關系,教師要和學生共同承擔學習的責任,師生之間的感情要和諧。
3.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互動,學生自發、主動進行的學習活動
在對教學過程的認識上,羅杰斯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經驗的生長為中心,以學生的自發性與主動性為學習動力。他始終把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個體加以接受,作為一個具有各種感情、埋藏著大量潛能的尚未臻于完美的個體對待。為此,他提出了“非指導性”教學的理論與策略。其具體做法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承擔責任,一起制定課程計劃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內容;教師提供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包括自己的學習經驗或其他經驗、書籍、參考資料及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單獨或同學們一塊形成學習計劃,把探尋自己的興趣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學習目標由學生自己確定;對學生學習的評價由學生做出;促使學習以一種更快的速度更加深刻地進行下去,并滲透到學生廣泛的生活和行為中去,使學生的情感、理智沉湎于這一過程的始終。
英語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其內容不同于數、理、化枯燥的.數字和公式,更不同于一般的物品,而是一種交往的工具,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情感交流,是人生命的一種狀態,一種需要,它灌注著主體的情感,充滿著人生的體驗,顯示著溝通的渴望。因此,英語教學應從純工具性走向人文性,關注律動的生命。換言之,英語教師要真正實施“人性化”教學,英語課堂要成為充滿溫情的課堂。
1.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時刻注意自己的設計對象是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物,不是任意擺布的“學習機器”,在重視英語知識訓練的同時更加注重生命性、人文性的感悟和表達。
2.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靈,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愿望、興奮感、困惑、焦慮及煩惱,理解和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個性差異,想學生之所想,感學生之所感,掌握學生心理活動的特點和規律。
3.改變過去單一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從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角度出發,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4.教師善解人意,要學會等待,不要指望你的一次教育就能成功,要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思想,要對自己的學生始終充滿激勵,充滿賞識,充滿尊重,充滿期待。一句話,使課堂充滿溫情的人文關懷。
二、溫情課堂教學構建必須考慮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高質量的教學依賴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參與,而非智力因素是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動力保障。羅杰斯認為,只有當學生以負責任的態度參與學習時,學習才能獲得較大的成功。通過對非智力因素的調動,教師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使學生大腦積極思考的氣氛,激發學生動手探究的欲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自由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人性的活力得以充分展現,智力因素才會得到較好的發展。
三、溫情課堂教學構建必須選擇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式
在應試教育階段,由于長期的灌輸式學習,學生變得內向、被動、缺少自信,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人性體驗,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創造性。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倡導通過改變學習內容的顯現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教學設計上,教師應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選擇接受、探索、模仿等體驗不同的學習方式。如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把課堂教學設計為分組學習、理解、學生提問。這樣就完全打破了過去課堂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明顯的提高。
四、溫情的課堂教學構建必須調動學生的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論向我們提示了每個人都具有多種智能,現實生活也需要每個人都利用各自的多種智能來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時候,要通過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不同智能,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發現、收獲并獲得發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應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從不同的角度通過不同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同一概念或同一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多方面智能,不光使學生認識靜態規律,更要認識動態規律。
五、溫情的課堂教學構建必須引導學生回歸生活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必然要回歸生活。在新課程的課堂中,教師必須開放自己的課堂,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上的教學資源,開展多渠道的學習,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增強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的機會。將課堂帶入真實的生活,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活力。這樣將校外環境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加以運用,就能很好地解決英語學習與生活的應用問題,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目的,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學生學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學都必須要追問和考慮的。”因而,教師在認真學習和領會新課程標準時,一定要把握其精髓,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溫情和活力。
給學生一個溫情的課堂論文 篇2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教育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對新型高素質人才有了新的需求,因此,學校推行高效課堂勢在必行。
關鍵字:效益 合作 發展
一、高效課堂提出的背景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啟動,2000年1月至6月通過申報、評審,成立了各學科課程標準研制組。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制組在專題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課程標準初稿。3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在9個地區向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專家學者征求意見,對各學科課程標準進一步修改。7月教育部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日前涵蓋中小學義務教育18門學科的國家課程標準研制完成,9月1日起進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 隨著教學改革的快速發展,各種形式的課堂改革在全國各地探索發展,各地區、各學校都在不同程度上進行了課程改革的試行、總結,并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經驗加以總結和推廣,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江蘇泰興洋思中學的教學模式在全國各地不同程度地加以推廣實施?梢赃@樣說,自教學改革以來,通過一系列的探索實踐,也確實找到了一些符合教學規律、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得教學由過去的陳舊、滿堂灌轉化為學生有效的學習,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課堂的高效進一步得到提升,正在興起的高效課堂完全替代了過去的教學。
二、高效課堂的概念與內含
什么樣的課堂是高效課堂?從理論上說,也就是這堂課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要在一定時間內取得最大的效益。從課堂實現的過程來看,應由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通過知識的傳遞和應用來實現這堂課。作為學生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在這一堂課的學習中,通過課堂上師生互動、合作學習,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參與,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一堂課。作為教師來說,就要能依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準確定位,確定目標,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以不同形式的教學手段激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展示和發展的空間,使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更高。一堂課效果如何,主要看這節課上的教學目標完成情況,看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技能的運用和發展情況,達到了計劃預定的目標,使學生能有所發展,這就是高效,否則是無效的。
三、 推行高效課堂的意義:
第一,新的教育形勢,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不斷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和弊端,是推出高效課堂的客觀背景。人才是一個國家發展壯大的核心,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傳統課堂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弊端,忽視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單調的教學形式和被動的學習方式加重了學生的身心負擔。過去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教育發展新形勢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改革課堂教育教學,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第二,現代社會對新型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是推行高效課堂的必然要求。單一、被動和陳舊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影響學習者素質培養的因素。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盛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低下,創新意識更是不足,培養出來的學生不適應社會的需求,這就使得我們必須要轉變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手段,把充裕的時間和空間留給不同個性、不同潛能的學生,為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條件,實施個性化、人性化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培養學生質疑、調查、合作、探究的能力,培養能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而這些靠加班加點,犧牲孩子身心健康的老路已經行不通了。
第三,榜樣的力量是我們打造陽光高效課堂的動力必然。教育教學發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在其發展過程中,一直都涌動著創新的潮流,不少勇于改革、積極創新的學校,遠至上世紀90年代的江蘇省洋思中學,近到現在的山東省杜郎口中學等,用智慧和汗水走出了一條教育發展的新路子,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樹立了成功的榜樣,也激勵我們走上這條改革創新的道路。
四、構建高效課堂的方法
構建高效課堂,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快樂的心態掌握豐富的知識,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等多方面能力,因此,我認為有必要從這樣幾方面加以實行。
首先,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的角色首先必須進行轉變。由過去的教授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變學生消極被動的學為主動積極的參與,變單向的傳授為雙向的交流反饋,由教師的課堂支配者、統治者變為課堂內容的設計者,放下架子走近學生,成為學生學習的助手,為學生創造和諧和的學習環境,真正做到教學相長,促進課堂的平穩健康發展。
其次,從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來看,要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效,必須要先設計好全課堂的教學流程。教師對教材的研究不能只盯著課本,要把學生和教材結合起來,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設計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思維永遠不能代替學生,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也難以超越教師的高度,所以要從學生的角度來想問題,讓學生成為思考問題的主人。在時間的分配上,要合理安排,重難點的討論安排要合理、明確,讓每個學生也做到心中有數,力爭在最短時間內,通過研究解決問題,獲得實效。因此,首先目標要明確。有了目標,學習才有動力,才有努力的方向,學生才有實現目標的欲望,也才有興趣來參與進來,積極性高了,思維才變得活躍起來,在這種狀態下效果自然就會好起來。其次,作為教師,在對教材內容的把握上要掌握好尺度,針對學生實際,巧妙地設計好問題,使學生在閱讀思考中,能對所學內容從情感、認知水平和價值觀等方面產生問題,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問題的設計,要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角度,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由淺入深,聯系實際,拓展延伸,打破常規,引導學生的思維發展。同時,注意課堂信息的反饋的糾正,把課堂所學內容能在當堂課內讓學生得以鞏固。
再次,從教師這方面來看,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作為引導者和助手,在課堂教學中也要充分發揮出應有的組織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這并不是就意味著教師就失去了作用,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還要看教師的組織是否得法,課堂結構安排是否合理,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安排是否得當、適宜,教師的引導是否到位。所以,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在每一堂課的教學中,除了所教內容的精心設計外,還要巧妙地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運用豐富的語言藝術,達到師生之間的順利對話,把一堂課的內容有機地串連起來,過到師生情感和所學內容感情的有機統一,使得課堂教學中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樣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思考的結果是有深度的,學生都能在這種狀態下積極參與,其效果一定是好的,課堂效益也一定高。
總之,高效課堂的構建是一項復雜而艱苦的工作,不是僅靠簡單的學習或聽幾節課就可以實現的,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研究并加以完善的一種勞動。對我們每一個教師來說,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必須不斷學習、探索研究,找到適合于自已的課堂教學,把課堂學習落在實處,促進課堂學習的真正高效。作為高效課堂的實施,我們的主要陣地是課堂。因此,我們必須很好地利用這個陣地,針對學生實際,求真務實,認真思考,不斷探索,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創造快樂、和諧的學習環境,讓每個學生真正享受到高效帶來的收獲,使每個學生都從中得到提升,創造出大面積的豐收,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打造陽光高效課堂 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 湯慧
2,《對高效課堂的認識和思考》 張云修
3,《影響高效課堂建設的關鍵因素》 張傳喜
給學生一個溫情的課堂論文 篇3
一、美讀吟誦,領悟文字美
小學語文教材中提供給學生閱讀的多是經典之作,描述淋漓盡致,充滿魅力。誦讀課文,會讓你神采飛揚,或忍俊不禁,或怦然心動,或潸然淚下。我國古代就提倡美讀,著名教育家葉圣陶稱誦讀為美讀。聲情并茂的范讀,解疑釋惑的導讀,異口同聲的齊讀,眾聲鼎沸的速讀,反復吟詠,熟讀成誦,養成語感,領悟語言文字的美。
二、放飛想象,品味意境美
與語言美相對比,意境美不是語言的外在美,而是語言的內在美。這種美要通過教師大膽創造,抓住作者所描寫的景物,結合作者的情感,聯系自己的閱讀經驗,放飛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深入作者所描寫的意境之中。如《二泉映月》中的一段話月光似水,靜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聲縈繞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師父說過的話,想到了自己的坎坷經歷。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地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教師引領學生去補白、延伸、創造讓想象的翅膀任意飛翔,以一種開放的形式展現一種流動的美。
三、引發共鳴,感受情感美
什么最能打動人心?離不開一個情字。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觸摸、領悟、交融。如我在執教三年級上冊《掌聲》教學結尾,在暖暖的愛意中教師總結提升:同學們今天上課表現太棒了,讓我們為自己今天出色的表現鼓鼓掌!是啊,掌聲是汗水,掌聲是綠葉,掌聲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喚起人們的勇氣!掌聲是一把鑰匙,可以打開勇氣的大門!讓我們把掌聲獻給別人,獻給自己,獻給多彩的生活吧!
閱讀需要引發共鳴,心動情動。閱讀的時刻就是幸福的時刻。
四、平等對話,創設和諧美
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師生關系應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樣普通的'本色,讓師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里一起學習,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我們每天面對的是天真爛漫、純真可愛的兒童,每個兒童都是一個天使,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我們要珍惜腳下的這片最純潔、保留著生命的原生狀態的土地。追尋語文課的平等對話,讓每一個兒童都能捧出心中藏著的那串彩色的夢,那夢是一種既有生命的價值引導,又有師生共同的情感體驗與交流,愛意氤氳、充滿美感的詩意境界。
美的課堂是一座美的殿堂,那里充溢著靈動的語言,鮮活的想象,馳騁的思維,張揚的個性美的課堂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給學生一個溫情的課堂論文】相關文章:
論遲子建的溫情敘事 畢業論文04-28
小學議論文:課堂08-08
溫情之旅04-26
溫情的寄語11-05
心底的溫情05-01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建設論文06-20
(精選)溫情優秀作文09-08
溫情走訪作文08-03
雨中溫情作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