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由寫實到寫意論文

時間:2023-05-03 21:24:20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由寫實到寫意論文

  內容摘要:宋元山水畫在中國山水畫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其發展演變過程中呈現出不同的繪畫風貌。宋代畫家忠實于自然,師法造化,形成了注重寫實的畫風,這為元代山水畫的轉變奠定了基礎,以“元四家”為代表的文人畫家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將主觀情感與筆墨形式美相結合,完成了畫風由尚形寫實向抒情寫意的轉變。

由寫實到寫意論文

  關 鍵 詞:宋元山水畫 寫實 寫意

  宋元山水畫是中國傳統山水畫藝術的主流,是中國山水畫發展史上的兩座高峰,在其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它們雖一脈相承,但卻保持著各自鮮明的時代特色,呈現出迥異的風格面貌。

  中國山水畫萌芽于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時的山水畫大多作為人物的襯景,富于裝飾味,呈現出一種“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面貌。隋唐時期,山水畫漸趨成熟。盛唐之后的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將青綠山水提高到一個新階段,同時以王維水墨渲淡為法的藝術形式發展了山水畫的意境。這些探索與實踐都為晚唐、五代山水畫的變革準備了條件。

  五代時期,水墨山水畫開始走向成熟。荊浩隱居于太行之洪谷,寫生創作,他筆下的山川較唐代水墨山水有了新的創造和突破,成為北方山水畫派的創始人。在其山水理論著作《筆法記》中,他提出:“氣者,心隨筆運,取象不惑。”意思是說,畫家要以自己的心靈來統帥用筆,達到認識與表現的統一。“韻者,隱跡立形,備儀不俗”,意為筆墨與形象融為一體,自然產生韻味。這將品評人物畫的審美標準“氣韻生動”推廣到山水畫領域,這一美學原則直接影響到宋代山水畫的創作。宋初以李成、關仝和范寬為代表的北方山水畫家十分注重對山水意境的營造。宋人評李、范的山水為“李成之畫,近視如千里之遠”,“范寬之筆,遠望不離坐外”。這些差異都源于畫家對客觀自然的觀察和體悟,他們研究山川的自然特征,把對生活的感受與自然變化結合起來,這種“外師造化”的觀念已在宋代畫家的創作實踐中得以普及,構成了寫實山水畫的基礎。北宋中期的畫家郭熙在他的著作《林泉高致》中對如何觀察和表現山水作了詳盡的闡述,“欲奪造化,則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飽游飫看,歷歷羅列于胸中。”這就是要畫家對客觀自然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又要通過深刻的體驗來捕捉和把握自然造化的總體神韻。

  筆墨作為山水畫的最基本元素,是氣韻的載體,對自然山川意境的表現,要依靠筆墨作為造型語言。荊浩認為:“筆者,雖依法則,運轉變通,不質不形,正如飛如動;墨者,高低暈淡,品物淺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筆。”這里他強調了用筆的變化和用墨的韻味,他在歷史上首次把“墨”作為獨立的范疇來加以討論。宋代隨著山水畫技法的不斷完善,各種皴法相繼被創造出來,并用來刻畫不同形制的山川,成為筆墨造型的重要方法。在宋代繪畫中,我們看到畫家層層勾皴,積染出的形象是通過筆墨塑造出來的。這時的筆墨并不具備獨立的審美價值,離開了形象,筆墨就失去了對象。 山水畫經歷了五代、兩宋的發展,尚形、寫實的畫風已成為當時畫壇的風尚,山水畫家積累的豐富筆墨技巧和創作經驗,為元代山水畫的轉變奠定了物質基礎。北宋中期,以蘇軾、米芾為代表的文人開始介入繪畫,他們強調表現繪畫主體的主觀意趣,重視以書法入畫,注意到形與意的關系,如歐陽修的“忘形得意知者寡”,郭若虛的“意存筆先,筆周意內,畫盡意在,像應神全”。同時在蘇軾的《枯木圖》和米芾的《珊瑚帖》中已經呈現出以草書筆法入畫的明顯意圖。在繼承宋代寫實畫風和文人畫思想的基礎上,元代文人畫開始走向成熟。趙孟作為元初畫壇的領袖,在元代文人畫發展過程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他明確地提出書畫同筆的理論,為元代文人畫強調用筆找到了理論根據。他的作品《秀石疏林圖》自跋:“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意思是要以飛白法畫石頭,以表現石頭的形狀和質感,以大篆的筆法運用到枯樹的枝和干的畫法中,以追求一種蒼老遒勁的效果。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政權,知識分子的人格與思想受到當時統治者嚴格的控制和壓抑,這些處于進取無門的文人士大夫被迫放棄“學而優則仕”的傳統道路,紛紛隱遁山林,寄情于詩文書畫中,注重主觀心境的表達和筆墨風格的表現,將詩、書、畫緊密地結合起來。元代中晚期對后世有重大影響的畫家被稱為“元四家”,有黃公望、吳鎮、倪瓚和王蒙。他們都是江浙一帶的文人,都有不得意的遭遇,過著隱居不仕的生活,這就使他們有機會云游往來于江澤湖泖間,體察自然山水的變幻。同宋人一樣,“元四家”從不忽略師法自然造化。

  與宋人一絲不茍地運用筆墨塑造客觀山水不同的是,元人在感悟自然山水之美的同時,認識到筆墨具有不依存于表現對象相對獨立的美,它不僅是形式美、結構美,而且在形式結構中能傳達出人的主觀精神、境界和氣韻。在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他以草篆之法入筆,勾、皴、點結合,遠山及洲渚以淡墨抹出,略見筆痕。全畫寫的意味很濃,這種線條與墨色的變化,就是筆墨所表現出來的形式美。這時的筆墨美并未完全獨立,它與客觀物象一起共同承載著作者的情感與心緒。正如倪瓚所說“逸筆草草,聊以自娛”“寫胸中逸氣”,畫家把筆墨作為抒發自己主觀心境的工具。“宋人刻畫而元人變化,然變化本與刻畫,妙在相參而無礙。”由荊浩開創的北方山水畫派,其畫風和理論不僅主宰了整個宋代畫壇,對元代的山水畫也有深遠的影響。在元人看來,宋代嚴謹、寫實的畫風并未成為他們創新發展的桎梏。相反,經過稍加蕭散的變化,形成了符合文人氣質的簡率、寫意風格。

  縱觀宋元山水畫的發展,從宋代寫實、重再現到元代寫意、重表現的風格變化,反映出中國山水畫隨時代而嬗變的發展規律。我們可以看到元人的變化正得益于前人的刻畫,即刻畫是變化的前提,變化是刻畫的必然,沒有前者,后者也就無從談起。元代山水畫風格的變化是對前世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既受當時政治和藝術思潮的影響,又由于中國古代文化的內在特質,決定了這種變化只能是一種漸變和轉化,而不是突變和斷裂。

  參考文獻:

  [1]何志明著 《唐五代畫論》[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7年版。

  [2]周積寅著 《中國畫論輯要》[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年版。

  [3]潘運告著 《元代書畫論》[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版。

  [4]陳傳席著 《山水畫史話》[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年版。

【由寫實到寫意論文】相關文章:

寫意的手法流動的布景論文04-30

寫意的手法 流動的布景論文04-30

寫意04-29

由寫教案想到的04-25

由剛性向柔性轉型論文04-29

由幾何聯想到的論文04-30

把朗讀真正落實到語文教學的實處教育論文05-02

墨江寫意05-02

家長簽字寫意見和建議怎么寫04-27

寫意杭州作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