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疆土壤鹽堿化的調控對策研究
摘要:新疆是我國重要的棉糧基地之一,但長期以來土壤鹽堿化與次生鹽堿化一直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本文闡述了新疆土壤鹽堿化的特征與區域分布并對如何調控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新疆;土壤鹽堿化;特征;對策 1 新疆土壤鹽堿化特征與區域分布 新疆除山地和沙漠外,在平原地區普遍都有鹽堿土的分布。干旱氣候和地質歷史條件下促使新疆平原地區的鹽堿化普遍發展。無論是積鹽類型還是鹽分組成都極為復雜多樣。全疆土壤積鹽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①土壤鹽堿化普遍、積鹽程度高、分布面積廣;②鹽土的組成復雜,主要有氯化物、硫酸鹽、蘇打和硝酸鹽;③鹽分的聚集速度快、積累的強度大,在南疆地區呈現出較強的表聚性;④積鹽時間長,除現代積鹽外,還大面積的存在殘余的鹽堿化土壤;⑤受土壤母質普遍含鹽和灌區地下水含有不同程度鹽堿的影響,一旦灌排失調,就很容易引起次生鹽堿化,即使治理好的土地,也易導致重新返鹽。鹽堿土所特有的不穩定性和易反復性在本區得到了充分體現。 2新疆土壤鹽堿化的調控對策 2.1 以流域為單元優化水土資源利用布局,強化生物治理措施 農業-水資源-環境系統是客觀存在的不可分割的整體,是一種自然-人工復合系統,農業的發展必然受到區域自然地理、水資源與環境條件的制約。在流域尺度上,陸地地域可依地貌類型、自然和人工植被,劃分為山地、人工綠洲、自然綠洲和荒漠等類型。新疆是一個典型的荒漠-綠洲生態系統,必須注重對自然綠洲生態系統的維護與注重綠洲灌區內部結構的優化。有限的水資源及其時空分布的不均勻性是灌溉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因子。今后的流域水資源規劃要以區域水鹽平衡為依據,對水土資源進行綜合平衡,合理安排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建立流域完整的排水、排鹽系統,貫徹上下游兼顧,既要考慮農田用水、又要兼顧林牧業和生態用水的指導思想。在現有生產技術條件下,嚴禁墾荒,耕地的面 積宜穩定在400 萬hm2,應把改良低產田、提高現有耕地的生產潛力作為主要突破口,節水灌溉余出來的水應留給生態用水。綠洲-荒漠過渡帶不僅是綠洲外圍的生態屏障,還適合于發展人工飼草基地,實現農牧結合,作為平原畜牧業基地。 在新疆705.9 萬hm2 綠洲農田中,經常保留有沙漠、農田防護林、夾荒地、棄耕地、沼澤等多樣性,可供發展農區畜牧業輔助放牧之用。因此,綠洲灌區土地的利用必須予以優化,具體可歸結為農、林、牧、草混合農業體系以及種植制度結構的優化。推行草田輪作既可有效地培肥土壤,也可為發展灌區畜牧業提供原料。由鹽堿化引起退化的土地(棄耕地),可以先引種耐干旱、耐鹽堿的綠肥先鋒作物,再過渡到草田輪作,因地制宜地發展糧肥間作。對鹽堿化嚴重的土地,可以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耐鹽植物如大米草、堿茅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易次生鹽堿化地區決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應該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來堅定不移地有計劃地在水資源合理利用的基礎上逐步推進和實施。對堿化程度較高的土地在化學改良的基礎上,進行生物改良。 2.2 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建立節水農業體系 2.2.1 提高灌區儲水與輸水環節的效率 對平原水庫引起的地下水位抬升,可在壩外開挖必要的排水溝,并植樹造林。從長遠看,隨著各地水源地的建設,并大量開采地下水后,灌區及其臨界平原水庫的地下水位都會降低,次生鹽堿化的程度也將降低。并且隨著山區水庫的建設,平原水庫也將逐漸廢棄。渠道防滲可以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防止地下水位的上升,是防止土壤次生鹽堿化的治本手段。當前的渠道防滲率還不到總長的1/3,提高的潛力還很大。通過渠道防滲和發展管道輸水技術,將渠系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65 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2.2.2 灌排結合,完善節水灌溉技術 排水不僅是改良與利用新墾鹽堿地的先決條件,也是防止灌區土壤次生鹽堿化的基本條件。根據各區的水文地質條件,不同的灌區可具體選擇明排、暗管排水與豎井排水模式。 田間灌溉是節水的關鍵環節,但田間用水效率是否能無限提高?在干旱區,灌溉水一般都含有較高的鹽分,長期灌溉所引入的鹽分也是可觀的,在沒有排水的條件下,鹽分主要累積在土壤1 m 剖面內。全生育期的滴溉只能將鹽分淋洗至作物主要根系層以下(地表40 ~ 50 cm 下)。隨著灌溉時間的延續,積累的鹽分就在地表某一深度越積越多。因此,通過滴溉來調節鹽分在剖面上的分布,從而為作物創造一個良好http://salifelink.com/news/557F88C78B4E5604.html的生長環境的難度越來越大,有可能在某一天造成“爆發性積鹽”。雖然在本區的節水灌區該現象尚無發生,但同類地區的教訓不可不引起高度重視。以色列伊茲里勒平原就是在運用滴灌技術不斷提高水資源的效率后,發生了大規模的鹽堿化。世界各國的灌溉史業已證明:要使灌溉獲得成功,就必須進行排水。根據國內外干旱區的經驗,為了維持土壤的水鹽平衡,必須考慮將15% ~ 20% 左右的灌溉水量用于土壤洗鹽排水,4 ~ 6 年一個輪回對所控制的灌區進行壓鹽和洗鹽,對荒地、棄耕地選擇種植適合的耐鹽植物,為作物的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2.3 加強基礎研究,積極引進和研制鹽堿土評估和預測模型 電磁感應土壤鹽分測量技術 (EM-38) 與地理信息系統支持下的制圖技術,在國外已廣泛用于田間調查和鹽堿土評估與管理研究,在國內一些地方也得到初步應用。但在本區,這些先進技術的應用基本還是空白。新疆灌區綠洲地勢平坦、面積遼闊,比較適合也非常需要能快速確定鹽堿土壤鹽分空間分布狀況與鹽分來源、進行土壤鹽堿程度判定及趨勢評估的電磁感應技術。 加強水鹽運動的過程與機理研究,特別是覆膜滴灌點源入滲的水鹽運動研究還不充分, 基礎理論研究的不足給應用研究的深入帶來不利影響,導致一些工作仍局限于黑箱式研究,以致研究結果趨于表面化和一般化,無法對生產實踐提供有效的指導。 3 結語 土壤鹽堿化與次生鹽堿化是長期困擾新疆灌溉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問題,其改良與治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決策者、科學家和生產者共同協作努力,才有可能得到較好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李述剛, 程心俊, 王周瓊. 干旱區綠洲農業持續發展戰略. 干旱區研究, 2013, 14 [2] 駱世明. 農業生態學.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0:276-278 (3): 17-37 [4] 張蔚榛, 張瑜芳. 對灌區水鹽平衡和控制土壤鹽堿化的一些認識.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13, (8): 13-18 [5] 王倫平, 陳亞新, 曾國芳. 內蒙古河套灌區灌溉排水與鹽堿化防治. 北京: 水利電力出版社, 2012 [6] 陳陽, 王賀, 張福鎖. 鹽漬生境下野生琵琶柴鹽分分布及泌鹽特點. 土壤學報, 2014, 41(5): 774-779 [7] 劉廣明, 楊勁松, 鞠茂森, 聶杰. 電磁感應土地測量技術及其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土壤, 2013, 35 (1): 27-29 [8] 楊玉建, 楊勁松. 土壤水鹽運動的時空模式化研究. 土壤,2014, 36 (3): 283-288 [9] 呂殿青, 王全九, 王文焰. 滴灌條件下土壤水鹽運移特性的研究現狀. 水科學進展, 2011, 12 (1): 107-112
【新疆土壤鹽堿化的調控對策研究】相關文章:
污染土壤石油生物降解與調控效應研究04-28
宏觀調控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05-02
新疆一號冰川土壤細菌多樣性的研究05-02
利用氣象條件進行大氣污染調控對策研究04-26
新疆高校足球選項課教學的現狀及時對策研究04-29
鎘污染土壤植物修復的EDTA調控機理04-28
中國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研究現狀及對策04-27
連云港市東部城區土壤鹽堿化情況調查與分析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