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畢業生考研與就業的選擇
很多在校大學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苦惱:選擇考研,還是就業?筆者觀點認為:考研并不適合所有大學生,因此大家不要盲目跟風,錯失就業的好機會。
問問自己:為什么考研?近年來,大學生們為適應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紛紛成為“考研族”。 他們分為如下類型: 提高自身素質型——結識更多有才學的人,學到更多知識來充實人生。盲目跟風型——“考研?為什么?因為大家都在忙著準備考研啊。”鍍金型——就為拿個碩士學位,具體學什么專業,不在乎。逃避型——考研是為了晚些或不進入社會。補償型—— 以前沒考上理想大學,現在要個高學歷。在這些類型中,自己可以對號入座,看看屬于哪一類,是積極類型還是消極類型。
時間、經濟、機會這三大成本是每個考研者當預先思考的,尤其對于年齡偏大、家庭困難的學生而言,更要慎重,有的老師甚至建議他們先不要考研。時間成本上,以當年順利考上研究生來算,要用3年或2年的時間來讀,兩三年后雖然擁有了高學歷,但是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講,他們更重視的是實際能力、實踐經驗和可塑性,因此,一個新踏入社會的研究生并不一定比有著三年工作經驗的本科生有太多優勢,如果到時再花時間來學習一樣技能,就得不償失了。經濟成本上,考研買各種資料、上培訓班,甚至為了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還要到校外租房子,費用近萬元。如果考得上,三年的學費和生活費至少也在3-5萬元。如果一次考不上,還要考第二次、第三次,成本更加驚人。機會成本更是不可小視,也許在大學畢業時可以選擇一份好工作,但三年之后,這樣的機會可不見得有了。
雖然近年來高校的考研大軍不斷擴大,但能考上研究生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學生還是要面臨就業。而且很多準備考研的學生只是盲目跟風、隨大溜兒,或想暫時逃避就業壓力,就業機會錯過了就沒有了。在考研的濃重氛圍下,學生一般都是等考研結果出來后再找工作,擇業上主動性還是差。大學生不管是選擇考研還是就業,未來都充滿不確定性,都有風險,在面臨選擇的時候,最關鍵的是要有清晰的職業規劃。那些想轉專業或通過進入高校、科研單位或政府部門工作的學生,社會應當鼓勵他們考研;而對于那些學習成績不是特別優秀,或者家庭經濟不允許,同時又對自己就業沒有太大信心的在校生來講,參加社會上的職業培訓,不失為一種現實的解決方案,如果選擇得當,也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此,建議大學生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考慮清楚是考研還是就業,切忌盲從。
◇ 中國大學網: 高校畢業生考研 研究生就業的選擇【高校畢業生考研與就業的選擇】相關文章:
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 考研有加分學費能代還04-27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簡報12-09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簡報15篇12-11
高校畢業生就業現場交流會召開03-25
廣西高校畢業生九成實現就業04-28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計劃(通用5篇)12-26
高校畢業生就業自我鑒定(通用5篇)01-17
高校畢業生就業推薦表自我鑒定01-24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簡報范文(精選5篇)11-07
遼寧:制定多項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