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研究生“研究”沒方向 約見導師先找“秘書”
昨天,我們關注了大學師生間漸行漸遠。對于研究生而言,導師的“不知所終”也讓他們在校園里難覓歸屬。有研究生反映,導師難得“現身”,約導師見面交談,更是難于上青天。
約導師要等一個月
本市某高校的研一學生陳諾發現自己“弄丟了導師。”開學初,陳諾的一個開題報告需要導師簽字,而導師卻無處可覓。陳諾得知,預約導師需要通過秘書。這位秘書查閱了導師的時間表后,回答陳諾,導師現在出差在外,可能需要兩個星期之后才能見到。
陳諾吃了一驚,這份報告不簽字,陳諾將無法開始自己的實踐項目,可能耽誤不止兩個星期。心急火燎的陳諾使出“絕招”:在項目表上大筆一揮,簽上了自己的大名。之后,這類無關緊要的項目表、申請書上簽字,陳諾和自己的同伴們都選擇“自產自銷”。
陳諾發現,兩個星期不見導師,在研究生中已是家常便飯。許多工科研究生也反映,導師往往兼任多項社會工作,見導師需要預約。一般“教授”級別、社會關系較廣的導師,通常得等上一個多月。
難開口拒絕“項目”
“我也不知道我研究什么方向,所以我就在混日子。”機械專業研究生凌方一心想從事學術研究,至今卻還在各個方向之間猶豫不決。凌方至今沒能找到機會和導師好好交流。導師不反對凌方的任何選擇,而凌方自己也拿不準主意。
“我可以自學的,但始終靜不下心。”凌方現在導師的公司里“打工”,每周去導師的公司里報到兩次。所做的工作一般都是些雜活:CAD制圖,復印、文檔整理、及一些零碎的瑣事。凌方覺得,自己一直在忙忙碌碌,卻不知在忙些什么。
凌方想拒絕掉導師的項目組,但仍疑慮重重:除了做項目,自己也沒有其他方向。“去圖書館資料,還是去聽講座?研究生并沒那么多課,離開導師,地球也就不轉了。”
記者調查
在一些導師眼里,研究生是該自己“研究”的。而學生們坦言,導師雖不常出現,也似乎可有可無。而自己想在學術上有所提高,還不得不“圍著導師轉。”導師馬馬虎虎的態度,讓研究生感覺失去了軌道。
研究生課程評估少 老師草草了事
某高校中文系研一學生王許坦言,中文系一年級研究生不安排導師,課程設置里有個“拼盤課”,學院里每個老師“出現”一到兩次。對于這個“拼盤課”的教學質量,誰都不擔負責任。這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講堂,老師們大多草草了事,“有在課堂上開無軌電車的,更有湊足了時間就走人的。”
王許一心搞學術研究,還盼望著能參與導師的課題,哪怕只是打個下手。而就是“打雜”這一心愿,王許至今都不能如愿。“忙自己的課題,很少有學生能參與得到。讓他們下課多呆兩分鐘,和學生聊個天,也是奢望。”
理科學生稱自己的老師為“老板”,已是由來已久的習俗。而文科生的老師常常是“超級大牌”,不少文科研究生反映,導師是個連老板都不如的角色。“老板和下屬之間,會有利益關系。出于利益關系,還會關注一下自己下屬的成長,”王許心里有些“寒”,“而文科的導師和研究生之間,就更加八竿子打不著了。”
研究生是“打工鏈”條最底層
研究生約見導師要通過“秘書”,目前已是普遍現象。而“秘書”的稱謂包含著復雜的意義:有些導師會從自己的博士生、講師中選擇一兩位助手,負責自己的日常事務;有些“大牌”教授則干脆在市場上招聘行政人員。
陳諾的導師有一張“頭銜滿滿”的名片,頭銜除了教授、博導外,還有一家校辦公司的經理,某機械學會會長,和不同項目組組長。在這個“牛人導師”的項目組,不僅僅是一個“科研機構,”還是由1位導師,2位講師,7位博士生,和27位碩士生組成的“微型公司”。記者了解到,在理工科院校,這樣的“微型公司”比比皆是。
導師是項目組的首領,在學生們的眼里,導師們是一個個“滿場飛奔”的政治家。“今天在和誰談項目,明天又和誰談課題,后天又在談融資。”在陳諾的課表里,導師只有兩節課,其中一節還是無關緊要的專業英語。
在導師的項目組里,博士生的任務比碩士生要繁重一些,博士生會負責具體事務,幾位博士生分管項目、財務,如果有需要,碩士生可以通過博士生來轉達給導師。“因而,碩士生往往在打工鏈的最底層。”
導師回應
“打雜”也是另一種考驗
可以學實踐經驗,卻也避不開雜活。導師們也并不否認,會讓研究生“打些雜”。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汽車學院教師辦公室,十多間教師辦公室里,只有兩三個老師在工作。博士生導師王宏雁遞給記者一張名片。名片上只有兩個頭銜:教授、博導。研究生們告訴記者,王教授也擔任著一些社會職務,但是遞給學生的名片上,只有這兩個頭銜,“這樣干凈的名片已經難得一見了。”
在王教授的一個研究生眼里,她是學院里為數不多“隨叫隨到”的導師。“一般來說,如果她有時間能趕到,那就一定會到的。”
王宏雁老師時常帶學生做項目,而讓學生做項目,她也頗費了一番心思。“有些學生心思非常浮躁,靜不下心,我就要求他做一些雜事。這些事情我自己做半個小時也就夠了,但安排給學生,往往需要兩個小時。”“現在的學生往往從幼兒園開始,就在一個類似于‘學校’的氛圍內,在項目組里,人和人之間有足夠的接觸。懂得怎么處理總總關系,包括合作和分歧。”
項目組是一個非常“社會化”的機構,而王教授否定了“讀研=打工”的說法。“在項目組里,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大膽放手去實施,導師會為你擔下風險和責任。”
記者手記
無“導”何為“師”
研究生導師開公司,學生稱老師為“老板”。在如今的研究生和他們的導師眼里,早已習以為常。
確實有不少導師想著“斂財”,也有不少研究生想著“混張文憑”,師生的利益鏈也由此而來。導師和學生也心甘情愿地丟棄了自己的身份,大學也離開“學問”越來越遠。
導師會給出理由,研究生應當有自己做學問的能力。然而,無“導”,何為“師”?
無論高校如何“產業化”,導師有多少“副業”,無論是“讀書”還是“做項目”。一個有心培養“導人”的師長,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傳道、授業、解惑”一直是師生關系的命脈,古今亦然。
【研究生“研究”沒方向 約見導師先找“秘書”】相關文章:
導師給研究生的評語01-25
研究生導師評語11-14
導師給研究生評語03-31
導師對研究生畢業的寄語11-08
導師對研究生畢業寄語11-09
研究生導師畢業贈言12-03
研究生就業導師評語01-04
研究生導師評語250句05-27
研究生導師評語(精選15篇)11-20
研究生導師評語(15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