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冷眼看考研:讀研收益率的另一種解讀

時間:2023-04-30 04:53:16 經驗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冷眼看考研:讀研收益率的另一種解讀

偶然看到2006年第一期的《大學生》,其中一篇題為“讀研收益率高達157萬”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中國人民大學5位同學合作完成的論文《自費攻讀碩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北京地區部分高校的實證研究》獲得了“挑戰杯”特等獎,“廣受好評和肯定”。論文指出:讀研前選擇在西部地區工作的學生畢業后假如在東部地區工作,不僅收益率達到34.9%,凈收益折現總值也高達157萬多。

冷眼看考研:讀研收益率的另一種解讀

盡管我早已聽說了無數個關于考研重要性的說法,但是,這樣一個煞有介事的研究結論還是讓我大吃一驚。讀研究生和不讀研究生是不是真有這么大的區別?論文中這么精確的數字究竟是通過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考研的潮流日益洶涌,大學生盲目考研的現象日益突出,在這種背景下提出這樣一份研究報告,又究竟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我并沒有看到這篇論文的全文,也不太了解這5位同學完成這篇論文的研究背景,而且我并沒有讀研究生的經歷。但是,我想這并不妨礙我基于雜志上這篇文章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兩點質疑:第一,這個“實證研究”究竟是多大程度上的實證?第二,這157萬是否確信為讀研的收益?

這5位同學在北京地區的九所高校分發了900份問卷,最后收回了707份有效問卷。就算問卷的設計是完美無缺的,而且不去考慮707份有效問卷在數量上是否達到了充分反映事實的程度,有兩個問題仍然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在高校里做的調查能否反映社會上的情況?在北京地區做的調查能否反映全國的情況?

我們談論讀研究生的收益,肯定是指讀完研究生以后走出校園進入社會所能獲得的收益。所以,要調查讀研究生究竟有多少收益,調查的對象應該是讀完研究生參加工作了的人,而不是還在學校讀書的學生。在校學生一般沒有社會工作經驗,就算一些研究生曾經工作過一段時間,也沒有研究生畢業以后的工作經驗。所以,因為自身經歷和客觀環境的局限,這些學生的認識很可能與現實發生偏差,針對他們所做的調查也就缺乏了可信度和說服力。

我一個朋友本科畢業的時候可以找到月薪2000元的工作,可是他選擇了讀研究生,因為他認為研究生畢業肯定能夠月薪8000元以上。可是,等到他讀了三年研究生去找工作的時候,所有用人單位能夠提供給他的最高月薪也不過2500元。如果有人在他讀書期間讓他填寫調查問卷,恐怕調查出來的只不過是一個熱血青年心中美好的烏托邦。

北京雖然集中了全中國最強勢的高等教育資源,經濟發展水平也非常高,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北京的人才市場代表著全國的人才市場,北京的用人單位代表著全國的用人單位。據我所知,北京是比較看重學歷的。無論是機關單位、事業單位招考公務員的時候,還是國企、私企甚至外企招聘員工的時候,碩士生跟本科生比較起來往往具有相當明顯的優勢。但是,在上海,這種優勢可能就要弱得多,而到了廣東,這種優勢可能會變得微乎其微甚至蕩然無存。所以,拿北京的調查結果來分析全國,難免有點兒以偏概全的味道。

再來談談“157萬”這個數字。論文指出:一個在西部地區工作的人假如讀了研究生以后到東部地區工作,就能夠得到157萬的收益。就算這個命題確實成立,那又能說明什么呢?這157萬與其說是讀研究生帶來的收益,還不如說是東西部貧富差距帶來的收益。就拿西安和上海來做個比較吧。在西安,一個職業經理人可能月薪不過3000元,而這個人就算不讀研究生,到上海擔任同樣的職位,月薪很可能達到6500元甚至更多,如果考慮到年終獎等方面的因素,年薪至少高出4.5萬元。按照35年的職業生涯來計算,累計恰好高出157萬元。

可能有些人會這么說:這個人如果不讀研究生,他就不可能從一個西安的職業經理人變成上海的職業經理人,這種基于地域差別而產生的收入差別也就沒有機會出現。事實上,可能很多西部地區的人之所以考研究生,也就是基于這種思維,認為讀研是去東部地區發展的必經之路。我不否認,讀研確實是從西部到東部的途徑之一,但是,這絕對不是必經之路,也絕對不是最好的一條道路。我陸續見過一批又一批的人在內地工作一段時間以后直接來深圳發展,而他們并沒有去讀研。我本人就是一個明證。相反,我一些當年在長沙工作時的同事讀了研究生以后想來沿海發展,卻屢屢碰壁。用人單位雖然不會反感他們的碩士學位,但對于他們工作經驗的匱乏卻不可能不在乎。

再說了,就算這157萬確實是通過讀研究生帶來的收益,只要它需要建立在東西部收入差距的基礎之上,那也就將變得毫無說服力。在西安,買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只需要40萬元,首付兩成,20年按揭,本息共計60萬元。而上海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恐怕需要140萬,本息共需185萬元,比西安多出了125萬元。如果考慮到買房之外的生活成本,那恐怕遠遠不止157萬了。

我在《讀大學,究竟讀什么》一書中用了一章的篇幅來談論大學生是否必要讀研究生的問題,其中也對讀研的投資收益率進行過一個粗略的計算。我將讀研究生的成本分為三個部分:考研的直接成本,讀研的直接成本,讀研的間接成本。考研的直接成本包括買書籍資料、聽輔導班等方面的費用,大約5200元。讀研的直接成本包括學雜費、書籍費等方面,三年下來共計36600元。所謂讀研的間接損失,指的是讀研究生期間應得而未得的合理預期收入。如果本科畢業以后沒有讀研究生而直接參加工作,假定第一年平均月薪1800元,第二年平均月薪2500元,第三年平均月薪3500元,則三年共收入93600元。加上前面的兩項費用,共計135400元。如果一個應屆畢業的碩士生能夠比有三年工作經驗的本科生月薪高出1000元,并且此后一直保持這種差距,那么,這個碩士需要用11年才能掙回他讀研的成本。

關于讀研究生的產出和收益,我提出了一個概念:刻舟求劍的考研邏輯。很多人覺得目前本科畢業的時候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過兩三年拿到碩士學位以后就勝券在握了。這種思路犯了典型的形而上學的錯誤,用一成不變的觀點來看問題。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市場貨幣需求總量是一定的,發行的貨幣越少,單位貨幣就越值錢,而發行得越多,單位貨幣就越不值錢,即所謂“通貨膨脹”。如果說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相當于市場貨幣需求,那么,中國這些年明顯已經通貨膨脹了,而且還在繼續膨脹下去。近幾年來,研究生招生規模平均每年增長26.9%。每個人都只相當于面值恒定的紙幣而已,伴隨著通貨不斷膨脹,每個大學生的“購買力”必然不斷下降。研究生擴招的速度是26.9%,也就意味著碩士學位貶值的速度是26.9%。所以,三年以后的碩士學位恐怕和現在的學士學位不會有多少區別。事實上現在的研究生學歷和幾年前的本科學歷比較起來已經沒有多少區別了。

2002年我們同學本科畢業的時候月薪基本上介于1500元~2500元之間,部分優秀的本科生一畢業就能月薪3500元以上。而三年以后,我很多同學已經研究生畢業,而他們的就業情況似乎并不比三年前本科畢業的時候好多少,大部分人的月薪都是2000元左右,甚至有一些同學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找到月薪不過1500元的工作。某些專業的畢業生平均工資會比其他專業的高一些,但相比他們兩三年以前本科畢業時的水平也只是略有漲幅而已。

有一位朋友本科畢業的時候嘗試著去找工作,經過幾次面試以后得到了廣州一家公司的聘用,月薪2500元。當時這已經算是很不錯的工作了,但是他選擇了讀研究生。他希望三年以后拿到碩士學位的時候能夠找到月薪5000元以上的工作,可是,事與愿違,幾經周折以后他才找到工作,而且月薪只有2000元了。

當你本科畢業的時候研究生比你更受歡迎,當你研究生畢業的時候應該比應屆畢業的本科生也更受歡迎,但是,這種比較都是將應屆畢業生作為對象的。如果你讀研,三年以后將成為一個應屆畢業的研究生,而如果你不讀研,到那個時候你就成為了一個有三年工作經驗的本科生。對于大部分用人單位來說,一個有三年工作經驗的本科生絕對比毫無工作經驗的研究生更有吸引力,這在市場營銷、公關等非技術性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

根據華中科大計算機學院一位負責人的介紹,他們學院3年前應屆畢業的本科生去深圳華為公司時月薪為5000余元,而三年后,應屆畢業的碩士生去華為能有4000元的月薪就不錯了。而此時,三年前跟他們同時本科畢業卻直接進入了華為的同學大都已經成為技術骨干,月收入基本上已經過萬了。

根據中華英才網公布的一份薪酬報告,有3年工作經驗的人比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年薪高出13786元,即月薪高出大約1150元。而從我了解的情況來看,在長沙、南昌、成都等內地城市,三年工作經驗可能確實只能讓工資上浮1000元左右,但是,在深圳、廣州、上海等地,三年工作經驗絕對能帶來更大的變化。應屆畢業生在這些沿海城市未必能得到很高的工資,很多應屆本科畢業生剛來深圳的時候月薪都在2000元以下,但是,工作一年以后,一般都能達到3000元。而工作三年以后,月薪4000元應該是毫無問題的,除非這個人素質太差或者不求進取。而在深圳這種適合創業的城市,三年工作經驗足以讓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成長為一個自主創業的企業主。

而讀三年研究生以后收入水平是不是一定會比本科畢業的時候高出這么多呢?近幾年,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濟南等地相繼公布勞動力工資指導價位,以合理調節人才市場薪資水平。上海市2003年公布應屆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博士3000元,碩士2500元,本科1900元,大專1400元,中專1100元。從這組數字來看,碩士生比本科生的平均月薪只高出600元,相當于一年時間只帶來工資200元的漲幅。

總體上學歷和收入確實成正比,但學歷常常和資歷(工作經驗)綜合影響收入的高低。如果一個求職者能夠從用人單位獲得的收入(earning)為E,求職者的教育背景(education)為E1,工作經驗(experience)為E2,則:E= E1+E2。同樣是付出三年的努力,你可以讓E1的值增加1,也可以讓E2的值增加2甚至增加3。在這兩者之間,究竟哪一個投資方向更具有吸引力呢?(此文發表于《大學生》雜志2006年5月上期)

【冷眼看考研:讀研收益率的另一種解讀】相關文章:

考研報考指南:港臺讀研05-01

考研族調查:讀研只為找個好工作-考研04-26

在職讀研和在職考研的區別11-16

讀研形勢解讀:讓專業選擇更有技術含金量04-30

2018年考研大綱解讀04-30

國內考研競爭加劇催生海外讀研熱04-26

2012年考研:香港讀研的機遇與風險幾何04-28

考研英語復習翻譯技巧解讀12-04

讀研不是高消費,考研招生院校收費比拼09-17

2012考研英語 作文解讀及備考指導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