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講述七養豬創業經歷
導讀:大學生養豬?這多少聽來有些新鮮;在農村養豬是個平常活,父母們辛辛苦苦養豬種糧,只為了兒女能夠不受此“罪”,可是學成畢業的大學生為什么會選擇去養豬呢?敬請閱讀大學生養豬創業經歷。
金色十月,春華秋實。站在生態養殖基地望著果園里撒歡的黑豬,章丘大學生“豬倌”王元虎說起養豬經歷,思緒回到了幾年前——
2007年,一場席卷全國的“藍耳”病讓很多養豬戶血本無歸。一天晚上,在章丘開動物診所的王元虎輾轉難眠,腦海中一直浮現著養殖戶的身影:一戶村民貸款20萬元養豬,染病死了大半,壓力巨大;一對老夫婦養的幾十頭豬染病而死,承受了不小的打擊。“我要養豬,趟出一條路來,帶著鄉親們致富。”28歲的王元虎決定。
村里一下炸了鍋。鄉親們紛紛質疑:他瘋了嗎?大家養豬賠了錢,他怎么還要養?父親果斷反對:大學生干啥不好,非得養豬,讓家人臉往哪擱?
春去秋來。4年過去了,王元虎夫婦投資650萬元建起的大型生態養殖基地初具規模;他們成立的綠·澗生態養豬專業合作社帶動110戶社員養豬致富,走出了看市場臉色的困境。
32歲的王元虎看上去有著與實際年齡不相符的成熟,說起話來聲如洪鐘,目光堅毅,布滿自信。很難想象,這個穿著白色工裝的年輕人,幾年間白手起家,從一名初涉世事的大學生變成了身家千萬元的養豬人。
鄉親們說:這個大學生,不簡單!
每當看到養殖戶期望的眼神,他都會想起兒時苦澀的記憶。他感到,自己懂技術了解市場,理應給大家找到一條致富快車道。
1999年9月,王元虎考上了山東省農業治理干部學院,學習畜牧獸醫專業。
實習時他來到北京一家公司做業務。由于為人誠懇、不怕吃苦,又有靈活的頭腦,王元虎大學畢業時月收入達到1.68萬元。對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份高薪,可王元虎毅然選擇回到章丘和女朋友李少清一起創業。
2002年王元虎在章丘普集鎮開辦了一家動物門診,李少清在診所里當護士。幾年間,診所名聲大振,客戶數千,生意最好的時候年收入10多萬元。
2007年的一場疫情打破了生活的平靜。受“藍耳”病影響,鎮上的豬死亡率達到70%以上。一次,王元虎來到一養殖戶家里給豬看病。看著抽搐、后軀無力、不能站立的豬,面對年近六旬的養殖戶期待的目光,王元虎無奈地說:“染上‘藍耳’病了……”
頓時,老人的眼神變得很無助,久久沒有說話。對養殖戶來說,豬死了,意味著這一家的生活陷入困境。那一刻,王元虎覺得,這比他生意受影響帶來的打擊還要大。萬千思緒,不禁讓他想起兒時的苦澀———
王元虎出生在章丘市閆家峪鄉盆崖村。這個位于山上的村莊有100多戶300多名村民,三面峭壁,只有一條出村的路,偏僻的位置讓這里異常貧窮。
小學三年級冬天,一天放學回到家,小元虎覺得兩腳冰冷。原來,媽媽縫制的棉鞋又濕透了。看到母親,小元虎小聲問到:“媽,我的鞋又濕透了,能不能給我買雙棉靰鞡?”母親心疼地看著他說:“等你爸打工回來吧。”可直到小元虎12歲隨家離開盆崖村,棉靰鞡也沒有穿上。
村里靠煤油燈照明,每家每月按量領取。王元虎家有三個孩子上學,油總不夠用。一次,燈光越來越微弱,小元虎的作業還沒做完,他慢慢地靠近燈光。忽然聞到一股焦煳味,小元虎的頭發被燒著了。做完作業,他爬到村北面的懸崖上——— 村里唯一能看到電燈光亮的地方。看著遠處微弱的燈光,他布滿期望:要是我們村也有電燈,那該多好啊?一次又一次,小元虎站在這里,遠望遠方……
這個貧窮的山村,也給小元虎帶去了暖和。家里的煤油不夠用,鄰居總是把自家的拿給他。固然不比電燈,可小元虎覺得,煤油燈是那么明亮。1992年小元虎搬家時,三輛解放牌汽車由于路窄進不了村,鄉親們便把路旁的柿子樹砍掉。臨走時,鄉親們送行,有人帶著柴火,有人拿著油瓶子,有人走了幾里山路把上百公斤重的石磨抬到車上……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大山里的小元虎默默地告訴自己:將來我也要穿上棉靰鞡,讓俺們村用上電燈。
如今看到養殖戶陷入困境,王元虎養豬的想法更加堅定。“他們都是淳樸善良的農民,面對養殖市場的風險沒有任何抵御能力。我是學這個專業的,有技術也了解市場,應該闖出一條路,讓鄉親們致富。”
困難眼前,政府、親人、朋友……總會有人雪中送炭,他逐步走上了生態養殖的致富路。王元虎說,要是我們成功了,應該感謝誰呢?妻子會掰著手指,列出一大幫人來。
有人說:這兩個人瘋了嗎?大家養豬賠了錢,他們還要養。父親王成家不同意:當獸醫還可以理解,不管多少,最少有穩定收入。現在投資這么大,還要借錢,賠了咋辦?
帶著質疑聲和反對聲,王元虎夫婦2007年在章丘市普集鎮租用土地建起了養豬場。“藍耳”病過后,養殖戶大大減少,豬肉供不應求,他們當年就盈利40萬元。
天有不測風云。正當王元虎東風自得之時,2008年的豬肉行情卻急轉直下,商品豬的價格從每公斤16元跌到了每公斤13元,加之本錢上漲,王元虎賺的錢又賠了進去。他碰到了養殖戶普遍面臨的困難:如何規避市場風險。向來布滿信心的王元虎開始懷疑自己,重新審閱自己的選擇。
但不服輸的性格讓王元虎決定“從哪里跌倒從哪里爬起來”。這時,已是王元虎妻子的李少清提出一個突破性建議。“為何不把豬按照草雞模式來養殖?”李少清以為,現在市場上的豬都是普通肉豬,很難避免市場行情的影響,而假如養殖生態豬、高檔豬,由于存市少,在市場上有主動權,就可少受市場波動的影響。在得到導師——— 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尹遜河和專家的認可后,王元虎預備養殖生態豬。
此時,資金困難像一副重擔壓在王元虎的身上。養殖黑豬需要投資600多萬元,借來借去還缺300多萬元,怎么辦?
眾人拾柴火焰高,鄉親們的熱情讓王元虎看到了希望。他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找到章丘市雙山街道辦事處三澗溪村黨支部書記、他的中學老師高淑貞。高淑貞聽了王元虎的想法后大加贊賞,帶著他挨家挨戶借錢,欠條上寫著“王元虎和高淑貞”兩個人的名字。錢還不夠,高淑貞把家里的房產證拿出來給了王元虎,“拿著它去貸款吧。”650萬元錢籌到了,其中350萬元是親戚朋友擔保的貸款。
2009年4月,位于三澗溪村的綠·澗生態養殖基地開建。他們買回10頭萊蕪黑豬種豬,在飼養傳統白豬的同時,用種豬進行雜交試驗,培育出了優良品種,并建立了一整套養豬方法:把豬放養,喂食優質飼料,讓豬聽音樂。第一批豬繁殖時,王元虎大部分時間吃住在繁殖區,所有事情只能通過電話聯系。天天一早,他起來喂豬添料,陪著小豬玩籃球。“我老公抱著小豬仔的表情,就像抱著自家兒子似的。”李少清說。
與普通豬肉相比,他們家的豬肉有著像三文魚一樣的大理石花紋。這種花紋使得肉肥瘦相間,瘦間脂肪率比普通豬肉高出5%,氨基酸含量高出20%。由于質量好,這種“樂虎”土豬,零售均價每公斤100元。
生意慢慢好轉,可資金緊張的情況再次出現。去年冬天已經進入尾月,由于缺錢,豬糧還沒有買。假如下雪,有錢也買不到豬糧,所有的豬都要餓死。該借的人都借遍了,王元虎硬著頭皮來到大學老師王會珍家。固然已向老師借了20萬元沒還,他還是要試試。王老師的丈夫做生意,資金并不寬裕,但第二天王老師就一次借給王元虎50萬元。“欠條都沒讓我寫。”王元虎說。
良好的創業環境如陽光、雨露、養分,成功創業者的背后總是離不開政策的扶持。在創業的日子里,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高曉兵來到基地看望他、鼓勵他。章丘市主要負責人多次前去調研、指導。隨后,章丘市農辦和市畜牧局送去了近百萬元的`項目扶持,幫助協調了300萬元信貸資金;工商、稅務部分幫他完善了生產經營手續,依法免除了稅金。
王元虎的事業步入正軌。閑下來的時候,他就會問妻子:要是我們成功了,應該感謝誰呢?李少清就會掰著手指,列出一大幫人來。
“他們心里裝的都是別人,唯獨愧對自己的家人。”
事業蒸蒸日上,王元虎始終想著怎么讓鄉親們分享他的致富成果。去年,夫妻倆成立了綠·澗生態養豬專業合作社,社員110戶,注冊資金500萬元,合作社同一育種、同一飼料、同一防疫、同一保健、同一回收、同一銷售。
王元虎滿懷信心地說:“大家一起養殖,有了規模和品牌效應,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大大提高,社員基本上能保證收益。下一步,我們要增加土豬養殖規模,爭取帶動農戶超過500戶,年產值達4000萬元以上。”如今,他還在城里開了連鎖店,招工時優先考慮大學生和下崗職工,有些貧困客戶加盟還免除加盟費。
鄉親們說:“他們心里裝的都是別人,唯獨愧對自己的家人。”說到家人,這個從沒被困難打倒的漢子眼眶紅了。
今年7月,67歲的老父親王成家眼睛血管破裂,老人自己偷偷去了醫院,卻沒告訴兒子。王元虎感到內疚,對不起老人。
小兩口結婚時外家人一個也沒來,李少清給父親送的蛋糕也被扔了出來。父親去世時,李少清在靈堂前給父親磕頭,“從親戚朋友的目光中,我能感覺到,他們以為是我氣死了父親。”這成了李少清心中永遠的痛。
5歲的兒子多數時間由奶奶照看,幼兒園老師常說孩子自理能力太差。夫妻倆明白,那是由于他們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
……
王元虎如今已是遠近著名的創業名人,可父親王成家還是為他擔心,“養豬這個行業風險太大,很少有養豬掙大錢的。自從他轉行養豬,我們就一直擔驚受怕。只是希望他能有個穩定的職業,不希望他大富大貴。”愧對家人的事太多太多,可夫妻倆覺得,作為黨員大學生,他們有責任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快車道。王元虎說,他還打算把養殖場擴大,去更多的城市開連鎖店,帶動更多的人致富、就業。“到哪兒我都會自豪地說,我是養豬的!”
在這個1979年出生的年輕人身上,人們看到了創業者應有的品質,感受到了黨員大學生反哺家鄉的情懷,也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這片沃土上煥發出的勃勃生機。
時代培育出的創業榜樣
改革開放走過了洶涌澎湃的30多年,這是大步向前的30多年,也是無數普通人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個人價值的30多年。在農村,涌現出了把蔬菜大棚推向全國的王樂義、把600多萬元資產捐給集體帶領村民致富的王廷江、帶領干部群眾發揚愚公移山精神的90年代新愚公——— 馬廣業……
他們中有的懷揣夢想、執著進取,有的默默付出、回報社會,有的勇于創新、勤于開拓。從王元虎身上,我們看到了相同的品質。他放棄好工作回鄉創業,致富不忘鄉親,詮釋了優秀共產黨員的高尚品格,樹立了新時期大學生的良好形象,是時代培育出的創業榜樣。
在王元虎身上,我們看到了敢于創業的激情和勇氣。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但現實社會中,很多人在富裕以后或安于現狀碌碌無為,或畏首畏尾難有成就,或眼高手低導致失敗。創業意味著風險,有風險就需要勇氣。
王元虎畢業后放棄高薪毅然回到家鄉,投身于人們并不看好的養殖業。這種不求安逸、勇于創業的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寶貴也十分急需的品格。我們要學習王元虎鍥而不舍的精神,有直面失敗的預備和勇氣,能在挫折和失敗中尋找和把握機會,從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在王元虎身上,我們看到了知識武裝頭腦的氣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想加快現代化的進程,必須牢牢依靠科技,特別是在農村,由于產業結構的不公道、農業技術水平的落后,使得勞動生產率難以提高,由此制約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王元虎學習過養殖專業,具備了專業知識,在外面做業務和開動物門診為他養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面對解決不了、繞不過的市場風險,他們選擇生態養豬,建立合作社抱團致富,最后趟出了成功的道路。要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就要大力推進科技興農,讓更多的農民把握科技知識,
用科技指導農業生產實踐,幫助農民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在王元虎身上,我們看到了勇于奉獻、反哺社會的愛心和責任。奉獻,是一種真誠自愿的付出行為,是一種純潔高尚的精神境界;奉獻,更是一種崇高理想的實踐,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王元虎成長、成功的道路上,感受到了來自政府、親人和朋友的愛心。
事業上取得成就后,他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黨員大學生,帶領村民致富。正是由于有了愛心和責任,王元虎在創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得到鄉親們的幫助和尊敬。我們要學習他舍小家顧大家、把集體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的精神,在奉獻中實現自我價值,在實現自我價值中奉獻社會。
王元虎的成功,與時代發展密不可分。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偉大戰略,在良好的環境下,很多民營經濟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壯大。1979年出生的王元虎,經歷了走出大山、走進大學、走上創業路的過程。在王元虎成功的道路上,各級政府為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資金和技術上扶持他,親朋好友也在資金上幫助他,使王元虎在隨時面臨失敗的情況下總能度過難關。
只有良好的社會氛圍和環境,蘊藏著的無窮創造力才會被充分激發出來。推動社會發展,就要為改革創新、干事創業者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使他們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中解放思想、放膽闖試,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和聰明。
到農村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曾經是一段時期很響亮的口號;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現在,這同樣應成為有志青年的追求。王元虎的事跡告訴我們,市場給我們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只要有敢于創業的勇氣,不畏困苦、愈挫愈勇的韌勁,永不滿足、開拓創新的魄力,就一定能大有作為。
養豬創業是王元虎的一個選擇,這個選擇中有他對于創業致富夢和實現自我價值的追求,這也是他別具一格的成功創業之路。
【大學生講述七養豬創業經歷】相關文章:
大學生回鄉創業養豬01-22
大學生養豬創業年賺百萬09-21
講述我的ICBC求職經歷02-08
養豬創業計劃書11-27
過來人講述留學經歷02-10
職場人講述“群面”經歷01-01
面試準備—職場人講述經歷01-01
講述Morgan Stanley電面經歷01-01
90后講述創業秘籍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