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就業 供求匹配度差距擴大
招工難用工難兩難并存,結構性矛盾正成為主要矛盾
就業 供求匹配度差距擴大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18日公布的由中國就業促進會承擔的課題報告《關于就業結構性問題的研究》指出,招工難與就業難“兩難并行”,是我國就業結構性矛盾在全國不斷加劇并逐步上升為主要矛盾的表現。
從總量上看,城市青年和困難群體、農村富余勞動力仍然居多,就業的總量壓力并未減輕,但其表現形式也會更多地融于就業結構性矛盾之中。
青年失業率高于整體失業率
就業結構性矛盾是指在市場供求總量基本相當的情況下,人力資源供給與崗位需求產生的不匹配。其突出表現是,在一批勞動者難以實現就業的同時,另有一批企業則難以招到員工。當這個兩難問題超過一定程度時,結構性矛盾將上升為就業的主要矛盾。
我國當前的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體現在三方面。
其一,對全國100個城市人力資源市場供求變化狀況的持續監測表明,從2001年至2012年的12年間,市場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已從0.71∶1逐年上升,2004—2009年年均為0.95∶1,2010—2012年連續三年年均為1.04∶1。這表明市場供求總量是基本相當的。
但進一步的觀察表明,市場供求的匹配度卻出現越來越大的差距,特別是技能勞動者和專業技術人員的供求缺口明顯加大,從2003年以來一直保持在年均1.5∶1以上,而2010—2012年年均比率已超過2∶1的水平。
其二,在市場就業機會平衡的狀況下,以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青年就業難的問題卻日益突出,近3年更進一步加劇。據國家統計局調查統計,16—24歲青年失業率近三年來一直高于城鎮全口徑的失業率,并且從2011年1月以來呈逐月升高趨勢,到2013年10月已達到9%以上,比2011年1月高3個多百分點。
其三,2001—2012年的12年間,第二產業的用人需求比重從2001年的25.7%持續上升,至2012年達到41.2%,上升了15.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用人需求比重從2001年的72.5%持續下降,至2012年達到57.1%,下降了15.4個百分點。由此可以看出,在十幾年就業總量不斷擴大的過程中,二產對就業需求比重的加大和三產對就業需求比重的縮小,都與優化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形成背道而馳之勢,由此釀成結構性矛盾的加劇。
新生勞動力半數為大學生
就業結構性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是哪些因素導致的?報告認為,首要因素是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升級換代。
一方面,在大力調整夕陽產業和淘汰落后產能時,要對涉及職工的轉移安置提供幫助。另一方面,新興產業在我國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這其中必然導致技術技能人才短缺。此外,由于科技進步、有機構成變化、勞動生產率提高等因素,也使一些企業減少新員工吸納,甚至排擠出部分勞動力,這也會導致就業的結構性問題。
其次,區域經濟格局調整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導致勞動力流動新變化。一些中西部省份在省內務工人員的比例不斷攀升,而到省外務工則下降。同時,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如珠三角、長三角勞動力短缺現象日趨嚴重。
另外,企業用工成本的承受力與勞動者高期望值的矛盾導致供求雙方難以對接。從2009年以來,貨幣工資一直以兩位數的速度快速增長,且增速逐年加快。調查反映,當前工資增長和企業承受能力的.矛盾已導致許多中小企業和大型勞動密集企業的普工短缺。
同時,教育體制改革滯后導致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不適應。主要表現為:一方面企業用人需求下降。聘用高校畢業生企業的比例,2013年一季度比2011年一季度下降了二十幾個百分點。另一方面,當年需要就業的大學生占了整個勞動力市場新生勞動力的47%,而市場實際能提供的適合崗位卻顯得不足。
報告指出,造成大學生就業市場供求矛盾如此尖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有教育培養模式難以適應人力資源市場的實際需求的因素。與此同時,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中低端加工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用人比重一直維持在六成以上,占新生勞動力近一半的大學生根本無法與市場六成以上的中低端需求相對接。
此外,人口結構變化也導致勞動力供給結構變化。我國勞動適齡人口的總量開始減少;在新生勞動力供給方面,大學生將占據50%左右的水平,并成為一種常態;農民工總量特別是跨省流動農民工的增速將進一步減緩,并逐步趨于穩定,中國農村轉移勞動力無限供給進入尾聲。
結構調整需向服務業傾斜
結構性矛盾突出,既會影響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也會影響就業質量的提高。
如何有效應對就業結構性矛盾,報告指出,應借鑒吸收國際好經驗,逐步形成有效應對就業結構性矛盾的政策框架和相應的措施辦法。
教育培訓要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從源頭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包括提高農民工的整體素質,提高大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在職員工的技能尤其是技術人員和管理者的水平,造就一支新的高素質的產業大軍。還要重視以培養實用技術技能為主線的教育體系,一方面能夠快速回應產業企業需求,另一方面能夠根據需求靈活地進行調整。
報告同時對如何充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提出建議,明確就業政策要與“調輕”就業結構相結合。
一方面要在推動與生活相關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上下功夫,包括電子商務、社區服務、家庭服務、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等,形成放開搞活就業扶持的相關政策。另一方面,要在推動與生產相關的現代服務業上下功夫,包括研發、信息、科技、物流、金融、咨詢等智力密集型領域,實行鼓勵支持創新研發帶動大學生就業的政策。
在推動發展中,要切實落實相關的便利工商登記、財政支持、金融信貸、稅收減免等扶持政策。就業和社會保險政策要主動跟進,在小額貸款、就業資金扶持、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營造良好條件,引導勞動者進入這些領域就業創業。
統一、開放、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可以加強信息匹配度,更好地化解摩擦性失業和招工難問題。
報告指出,要推動形成統一開放、靈活高效的市場運行機制,逐步加大和發揮市場機制在人力資源匹配中的作用。要建立覆蓋面廣的市場供求信息共享平臺,應定期發布區域產業信息、地區經濟發展信息和緊缺職業工種目錄,減少就業市場中因信息不及時、不對稱所造成的失業。(記者 白天亮)
【就業 供求匹配度差距擴大】相關文章:
匹配的同義詞01-11
關于形容差距的歇后語01-10
雙眼視力差距大怎么辦01-12
中學擴大辦學規模申報 -申報材料01-01
3月,京東和亞馬遜的差距有多大?01-08
隨著份額不斷擴大,諾基亞或將成為 Windows Phone01-11
職工根基養老保險小我私人賬戶缺口擴大01-13
對當今社會收入差距的心得體會01-10
為何你的薪水沒人高?看看你和別人的差距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