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社部:職稱將不再過多掛鉤工資待遇
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把脈中國人才發展,就改革人才機制建言獻策。全國人大代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表示,人社部正在進行職稱制度改革,讓職稱不再過多掛鉤工資待遇,而回歸原來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制度。同時,該部也正在對職稱外語進行改革,目的是讓職稱外語更加實用,對實際工作有效。
職稱外語將變為職業外語
社會上對職稱外語有所詬病,也引起人社部的重視。王曉初表示,該部正在對職稱外語進行改革,目前正在進行試點,是要把職稱外語轉變為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外語,就是按他所從事的職業,從大的方面做一些領域劃分,并且提出實踐要求,有助于從事實際工作。“這項試點工作由人社部聯合外文局、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一起進行,在一部分類型的職業中進行試點,目的是讓職稱外語更加實用,對實際工作有效。”
職稱改革和
用人制度改革結合
在談及專業人才評價制度時,王曉初表示,針對職稱評定與工資待遇等各類福利掛鉤太多的問題,目前人社部正在進行職稱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將分類推進各行業的職稱制度改革。
“以為職稱考試是一種行政許可。其實按原來的制度設計,職稱評定是單位內部管理的方式,不是面向全社會的。因此,在職稱制度的定位上,我們希望把它變為一個專業技術人才的評價制度。”王曉初說,現在跟職稱評定掛鉤的東西太多,包括福利待遇等。職稱本來應該是一個評價制度,要強化它的評價功能。在下一步的職稱制度改革中,將和用人制度改革聯系在一起。用人制度是分類的,企業是勞動合同制度,機關是公務員制度,事業單位一直在推行聘用制度。職稱制度改革要跟用人制度改革結合起來推進。
委員建言
全民學英語讓國人“深受其害”?
全國政協委員張樹華建議治理“英語崇拜癥”
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張樹華認為中國應該制定科學的外語教育戰略。
張樹華說,重視和學習英語只是一種手段,是基于我們改革發展的需要,一些教育部門和機構卻本末倒置,將它當作了唯一的目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深受其害,荒廢正常的學業,使整個中國的教育質量遭到毀滅性打擊,漢語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
張樹華認為,“英語熱”耗費了大量的教育資源。“英語學習風”現在已經刮到幼兒教育中來。幼兒園時期就開設外語必修課,違背了孩子的天性和接受能力。中學階段,英語始終是語文、數學之外的三門主課之一。英語在大學被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過不了四級就休想拿到學位。四級考過了,學生要接著準備考六級,準備研究生英語考試。頻繁的英語考試消耗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也使大學的專業課遭到沉重打擊。對很多大學生而言,專業課只要考及格就行;畢業論文也只是走走過場罷了。結果是,中國的大學教學質量每況愈下,已經接近世界高等教育的最低水平。
在張樹華看來,那些從事中醫、古漢語、二十四史研究等工作的,不管在實際工作中能否用到英語,只要參加職稱評定,就必須經過外語考試這道門檻,這顯然沒有必要。
張樹華認為,學生從小學一路拼殺到大學,12年的英語學習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就是為了幾個考試,不能不說是極大的浪費。張樹華引用英語教育界泰斗張道真2010年10月接受媒體關于國內英語教學的訪問時說:“目前國內學生學到的基本都是啞巴英語,而啞巴英語和沒學過英語沒有什么區別,傳統的考核方式應該被徹底打倒!”
讓張樹華痛心的是,全民學英語的教育方式已經弱化了對漢語言的學習。他說《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80.8%的人確認當前存在漢語應用能力危機。受訪者中,54.4%的人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國內的教育環境缺乏對母語的熱情,國人的漢語日漸退化,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為此,張樹華建議:1、重視中文教育;2、建議從小開始重視中文教育;3、治理中學、大學、考研等各教育階段的“英語崇拜癥”。職稱晉級和干部提升與外語水平要求不應該一刀切;4、在大學課程中改變英語教學方向和方法,重視與外語相關的應用教育;5、除外語專業外,降低外語分數在高考中的權重。
【人社部:職稱將不再過多掛鉤工資待遇】相關文章:
人的本質的再思考05-03
教師工資不同級別職稱工資待遇差距10-28
人社部: 未來5年 我國青年就業壓力巨大05-01
人社部:高校畢業生創業率僅1%04-29
教育部:嚴禁舉辦與招生入學掛鉤“占坑班”04-25
人再囧途周記05-02
社管部工作總結04-28
社聯部工作計劃01-31